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燕  陈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03-7704,7707
[目的]对用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为利用茶叶浸提液发酵制备饮料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茶叶为原料,加入100倍的水,在60℃下浸提15 min,浸提液中加入糖、乳粉等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乳酸菌发酵的几个因素(乳酸菌接种量、加糖量、加乳粉量、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乳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浸提液中加蔗糖量为8%,加乳粉量为13%,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6 h。[结论]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茶饮料,既有茶的各种香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又有酸奶的营养成分,而且风味好、品质佳,是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饮品。  相似文献   

2.
熊昌云  彭远菊  王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83-13984,14131
[目的]为了提高普洱茶茶膏的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方法优化普洱茶的浸提工艺,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法对普洱茶的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浸提固液比对普洱茶膏得率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的浸提工艺是固液比1∶12.2 g/ml,浸提时间15.6 min,浸提温度为92.5℃,此条件下普洱茶膏的得率达到22.44%。[结论]该研究为普洱茶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响应面法对产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水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婷  谭胜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82-7384
[目的]筛选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水溶性茶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水溶性茶多糖,根据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普洱茶水溶性多糖浸提工艺优选因素组合。[结果]影响普洱茶茶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提取次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20 g/ml、温度90℃、时间1.5 h、浸提2次;在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进行浸提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率是54.5%。[结论]为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研究旨在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普洱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购自云南省临沧市的普洱茶为原料,以总多酚提取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普洱总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确认普洱茶中茶多酚提取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90℃、料液比1∶25 g/m L、乙醇浓度75%。实际测得的茶多酚得率为17.048 7%,和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研究可为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工业化提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沙枣花和枸杞芽茶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沙枣花和枸杞芽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索出了沙枣花最佳浸提条件及其与枸杞芽茶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沙枣花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40 min、料水比1∶20;沙枣花和枸杞芽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沙枣花汁与枸杞芽茶汁之比为6∶5(体积比),蔗糖7%,柠檬酸0.05%,果胶酶添加量为0.04%,PVPP与膨润土添加量各为0.05%。  相似文献   

7.
海带发酵乳酸饮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霄  吴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60-21763,21767
[目的]优化海带发酵乳酸饮料的工艺。[方法]以海带为原料,辅以适量乳粉,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具有海带特殊芳香和营养价值的海带乳酸发酵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制备稳定性较好的海带汁、乳酸菌产酸和海带汁发酵的最佳条件以及海带乳酸发酵饮料的调配工艺。[结果]制备海带汁的最佳条件是:选用90℃温水浸泡120 min,料水比为1∶100倍;乳酸菌产酸的最佳条件是:海带汁50%,培养温度40℃,培养时间10 h,接种量6%;海带汁发酵的最佳条件是:添加7.5%的乳粉、10%的蔗糖,接种量6%,40℃下发酵10 h;海带乳酸发酵饮料的调配工艺是:75%的海带发酵原液,2%的白砂糖,0.09%的柠檬酸,0.02%的β-环糊精。[结论]该研究为海带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作龙  邢顺果  马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45-147,209
[目的]优化莲雾发酵型乳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莲雾鲜果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进行乳酸发酵。探究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5个因素对莲雾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因子对莲雾鲜果发酵的最佳组合。[结果]莲雾乳酸发酵饮料最佳组合为料液比1∶9(g/m L)、加糖量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14 h,此条件下莲雾发酵乳饮料酸甜适口,具有莲雾的芳香。[结论]研究可为莲雾水果型乳酸发酵饮料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啤酒酵母菌、乳酸菌复合菌株,研究其对固态发酵豆粕的影响。[方法]对啤酒酵母菌、德氏乳酸杆菌进行动力学研究,探讨其最佳接种时间。在起始温度30℃、接种量10%、含水量38%、啤酒酵母菌:乳酸菌=2:1(V/V)的条件下发酵96 h,研究发酵豆粕前后的得失率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复合菌株的最佳接种时间分别为20和24 h。按照菌株的最佳接种时间,在起始温度30℃、接种量10%、含水量38%、啤酒酵母菌∶德式乳酸杆菌=2∶1(V/V)的条件下发酵96 h,发酵后干基重量减少8.1%,氨基酸总量提高13.0%,粗蛋白含量提高12.27%。[结论]发酵豆粕中的不良影响因子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动物适口性,有利于动物的消化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蓝莓覆盆子复合饮料的生产工艺,确定最佳的条件。[方法]新鲜蓝莓果经酶解、澄清得蓝莓清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蓝莓汁澄清和覆盆子浸提的最佳工艺,同时考察蓝莓覆盆子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试验得出蓝莓汁澄清的最佳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2.5%,澄清时间2.0 h,澄清温度40℃。覆盆子浸提的最佳因素为果胶酶添加量1.0 g/L,浸提温度50℃,pH 3.8,浸提时间1.5 h。蓝莓覆盆子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为蓝莓清汁与覆盆子浸提液之比1.5∶9,白砂糖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0.05%。[结论]蓝莓覆盆子复合饮料营养丰富、口感酸甜、颜色清亮透明。  相似文献   

11.
高山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山绿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并优选其提取工艺。[方法]以高山绿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茶多酚进行乙醇溶液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结果]高山绿茶茶多酚的醇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为60℃,浸提30 min,料液比为1∶20,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4.72%。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0%,浸提温度为60℃,浸提30 min,浸提1次,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36%。[结论]高山绿茶茶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率稍高于醇提,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照军  马汉军  刘玺  孔瑾  黄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08-6510
[目的]研究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方法]以金银花、红茶提取液、蔗糖、柠檬酸为主要原料,经调配、灌装、杀菌(85~90℃,1~2 min)等工艺制成一种新型保健饮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了金银花、红茶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金银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40倍,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 min;红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50倍,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5 min;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金银花与红茶提取液体积比3∶7,糖11%,柠檬酸0.05%。[结论]该产品具有金银花的甘苦和红茶浓郁的茶香,酸甜适中,清爽适口,并具有消炎解毒、降脂明目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健  刘媛  兰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06-2907,2999
[目的]制备一种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方法]以糖化后的莜麦汁为原料、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探讨菌种驯化、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乳酸发酵型莜麦饮料的制备工艺为以糖化后的莜麦汁为原料,采用驯化后的乳酸菌为发酵菌种,接种量4%,在42℃下发酵6 h。[结论]该研究为莜麦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唐淯桓  梁青  邹佳佳  丁新  丁立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50-16352,16365
[目的]确定红茶酚类物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日照红茶为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乙酸乙酯萃取静置时间4个因素与茶多酚提取率之间的回归优化模型。[结果]4个因素对红茶酚类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静置萃取时间>超声温度,从模型得出的日照红茶酚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80 min,乙醇体积分数88.99%,静置萃取时间89.97 min,超声温度80℃,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红茶酚类提取率最高可达73.50%。[结论]该研究可为茶叶深加工和红茶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晔  程楚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35-8237
[目的]对荷叶茶水浸提技术进行优化。[方法]以绿茶型荷叶茶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浸提条件对荷叶茶水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荷叶茶水的最适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水量80 ml/g、浸提时间20 min。[结论]该研究为荷叶茶饮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名优绿茶清洁化做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晔  张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89-14391
[目的]研究名优绿茶相配套的清洁化做形技术,为促进清洁化连续加工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名优绿茶筑阳翠峰茶为对象,研究清洁化连续加工中理条设备6CLZ-60型多用理条机清洁化做形技术,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含水量、做形温度、投叶量、理条机转速、做形时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的检测分析表明,在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做形温度在130℃左右,转速为600 r/m in左右,投叶量为70 g/槽左右,做形时间为10 m in左右时的组合有利于筑阳翠峰茶品质的形成。[结论]该研究为名优绿茶清洁化做形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