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栎粉舟蛾微粒子病原虫对柞蚕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柞蚕微粒子病对野外昆虫的感染,日本学者广濑安春、上田金时等曾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证明柞蚕微粒子孢子可感染美国白蛾等八种野外昆虫,而野外昆虫的微粒子孢子对柞蚕的感染却未见报道。我们在进行柞蚕微粒子病研究过程中,发现秋柞蚕场中主要食叶昆虫——栎粉舟蛾(Fentonia ocypete Bremer)、梨刺蛾(Naroseideus flaridorsoli Sdaud)被微粒子孢子寄生的个体,并提纯出孢子,对柞蚕进行了感染试验。现已查明,它不仅对柞蚕有较强的感染性,而且是柞蚕微粒子病蚕场自然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是影响柞蚕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报告柞蚕场内患微粒子病的主要昆虫种类,栎粉舟蛾微粒子病与柞蚕的交叉感染,以及药剂防治蚕场昆虫对控制柞蚕微粒子病的效果等,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羊传染性脓疱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进行传染,羊只被传染性脓疱病毒侵袭而发病。该疾病的发生率比较高,传播快,致死率为1%~15%,影响羊只健康,且治愈后发育受到影响,危害极大。1病原特性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对高热和消毒剂比较敏感,温度在60℃左右环境持续5min,病毒就会失去活性,可是对于普通环境有较强抵抗能力,一般可以在羊毛、羊舍等处存活半年,牧场中可以存活2个月。干燥痂皮内的病毒对日光和低温的抵抗力很强,暴  相似文献   

3.
近年柞蚕微孢子虫病的发生有了新的变化,病原种类中寄生率较低的Nosemasp.(一种未命名的小孢子)发生比例在逐年上升。比较原来的寄生优势种柞蚕微粒子虫与Nosemasp.对蚕的致病力,结果表明:Nosemasp.的致病力与柞蚕微粒子虫相当。发生比例上升的原因多数是镜检遗漏所致。  相似文献   

4.
<正>微粒子病是饲养家蚕时易发且高发的一种病,春季极易发生。春季梅雨季节频繁,日照少,微粒子孢子繁殖迅速,使微粒子病难以彻底控制。蚕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细胞孢子虫纲的微孢子虫寄生而起的传染性原虫病。因病原寄生于柞蚕和家蚕(桑蚕),故又分别称为柞蚕微粒子病和家蚕微粒子病。1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1.1胚种传染患病雌蛾体内的病原可侵入卵巢,并寄生于蚕卵胚胎中,传入下一代蚕体造成发病。又称经卵巢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柞蚕微孢子虫病的病原孢子,过去常见的只有一种。为害柞蚕的这种小孢子虫却很少见,国内外也未见报道。作者在1981年春柞蚕制种镜检时,发现一头被小孢子虫寄生的雌蛾,随即将此蛾尸放乳钵内研碎,经过滤、离心,得到纯净的小孢子悬浮液。蚕期对柞蚕幼虫进行了感染力测定及病征观察,同时对这种小孢子虫孢子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与寄生柞蚕的常见孢子进行了比较,现将得到的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柞蚕是一类以柞树叶为食料的经济类吐丝结茧昆虫,柞蚕微孢子是寄生在柞蚕体内的一种微孢子虫,是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其主要通过食下传染或者母体传染来感染柞蚕。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对柞蚕微孢子虫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四种常见的de novo组装软件对柞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的组装,结果显示不同的软件组装的结果相差甚远,由此表明由于柞蚕基因组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及组装软件的针对性,导致了组装质量的差异性。本研究对于今后昆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的组装软件的选择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不同类型的柞蚕,对核型多角体病存在着不同的抵抗性[1],而对微粒子病的抵抗性如何,至今未见报导。近几年,柞蚕微粒子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查明不同类型柞蚕对微粒子病的抗性差异,对养蚕防病和抗病育种等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2002~2003年,我们用一化性柞蚕作材料,测定了部分蚕品种(生产种)和不同发育阶段的柞蚕对微粒子病的抵抗性。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种 三三、三九、一○一、河四一、早一、六号,均由本场柞蚕育种室品保组提供。 1.2 供试病原 取新鲜的柞蚕微粒子病蛹,加入适量灭菌水,通过研磨、过滤和离心提纯,将提纯的微孢子稀释、查数,配成一定浓度,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1.3 测定方法 取不同类型的柞蚕作材料,在各龄起蚕时,将目的病液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经口(蚁蚕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羊口疮",其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该病毒与羊痘病毒的形态相似,存在于疱疹内和痂皮块中,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痂中的病毒在阳光直射下经30-60 d才失去传染力;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第2年春季仍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微粒子鉴定的现况蚕的微粒子病,虽然很早就知道是由Nosemabombycis所引起,但最近又发现有若干种微粒子孢子是蚕的微粒子病的病原。这些新型的微粒子孢子,现在在各地也有所发现。在这些新型微粒子孢子中,对蚕的致病力和经卵传染的能力虽各有所不同,但在病原力和经卵传染力的主要方面,恰似巴斯德时代大流行微粒子病那样,现在同样具有给养蚕业造成很大为害的危险性。因此,为了  相似文献   

10.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及广大群众的生产经验,提出下列预防桑蚕微粒子病的几点意见: 一、要严格消防毒首要防止食下传染。胚种传染的根源是食下传染。在桑蚕的血液、细胞内寄生的游走体、静止体在活寄主体内才有生活力;若寄主死了,或被排出于寄主体外时便死亡。但孢子却具有较长的自然寿命。在蚕、蛹、蛾等尸体中的孢子经数年仍有生命力。附在尘埃、蚕沙、茧壳等上面的的孢子在黑暗多湿的室内经8年以后,才完全失去致病力。在明亮干燥之处则致病力显著衰退。经一年后只有50%的致病力。在水中5个月不减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部位的分布,对提高柞蚕制种过程中镜检准确性,确保柞蚕种质量及柞蚕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共检测了30只患病母蛾不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分布情况,发现不同感染程度的母蛾均是第一或第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最多,说明病原位置主要密集在第一第二腹节;重度感染病蛾,各腹节均可见较多的微粒子孢子,而中度感染和轻微感染母蛾其它腹节微孢子数量相对较少。在柞蚕制种镜检时,点片取样位置不同会影响镜检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及不同季节发生危害的柞蚕寄生蝇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研究。选取11个随机引物对14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40条稳定条带,其中128(91.43%)条为多态性条带,表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秋柞蚕寄生蝇(未命名)及栗蚕寄生蝇(未命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0214~0.5143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14份供试材料可聚为两大类: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寄生蝇与寄生柞蚕的寄生蝇各聚为一类,其中来自河南省的柞蚕饰腹寄蝇自成一类,来自东北地区的柞蚕饰腹寄蝇与秋柞蚕寄生蝇又各自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柞蚕肠道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的诱导活性进行了比较;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上述诱导源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初步表明:1.柞蚕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均能诱导柞蚕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但其活性差异显著,2.上述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不同组份的相对量和活性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有明显差异,3.同一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不同组份不是同时产生的.也不是同时消失的.  相似文献   

14.
取不同素质的柞蚕,于1、2、5龄饷食期,用离心提纯的新鲜核型多角体病毒液以五倍系列稀释5—6六个浓度,分别进行经口定量添毒测定,然后根据各组发病情况,求出半数致死量(LD_(50)),来衡量各类型柞蚕的抗毒力大小。初步认为:(1)河南一化性柞蚕品种,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抵抗性差异在十倍左右。(2)同品种不同蛾系间的抗毒力也有一定差异。(3)辉点蚕的抗毒力是二对侧点蚕<一对侧点蚕<正常蚕。(4)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柞蚕,5龄起蚕的抗毒力比3龄起蚕增长47倍;5龄不同发育时期的柞蚕抗毒力的增长,与其体重增长有关。(6)不同外界环境,可导致柞蚕形成不同的生理状态,因此对核型多角体的抵抗力有明显差异;不同卵期经过的柞蚕抗毒力是:20天>30天>40天;不同饲料育的1、2龄柞蚕,不论是先食叶后添毒,或者是先添毒后食叶,其抗毒力均为适熟叶育>幼嫩叶育。  相似文献   

15.
<正>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羊口疮",其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该病毒与羊痘病毒的形态相似,存在于疱疹内和痂皮块中,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痂中的病毒在阳光直射下经30~60 d才失去传染力;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第2年春季仍具有传染性。对高热和常用的消毒剂均敏感,58℃条件下5 min可灭活,干燥  相似文献   

16.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的球虫在鸡的肠道中寄生而引起的。鸡因食入孢子化卵囊而感染。球虫虫卵的抵抗力较强,一般消毒剂不易将其杀灭,其在土壤中可保持活力4~9个月,卵囊对高温、干燥环境抵抗力弱。环境潮湿,日粮配合不当时易诱发此病。  相似文献   

17.
柞蚕饰腹寄蝇(以下简称寄生蝇)为害柞蚕生产,由来已久;但未有象近几年来的猖狂严重。其种类很多,有产白卵、灰卵、黑卵之分;其寄生习性,有的产卵于蚕的体皮上,化蛆钻入蚕体内为害;有的产卵于柞叶上,被蚕儿食下寄生;其化性有一化多化之别;在分布地区上,几遍全国各柞蚕区,贵州、陕西等省系多化性,东北、内蒙等地,系一化性,而为害最严重的,是辽宁省;轻者寄生春蚕百分之二、三十,重者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全部寄生,致使辽宁省的柞蚕生产受到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8.
柞蚕脓病是一种病毒病,传染性很强,传染的主要途径是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感染时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个是制种期卵面被感染病毒;另一个是养蚕过程中柞叶上的病毒被蚕儿食下传染或移蚕时操作粗糙使蚕体损伤由皮肤传染。柞蚕在野外饲养当中,由于太阳光线有消毒作用,一般照射四十个小时就能使病毒失去致病能力。同时流通的空气也能把病毒充分地稀释,落到柞叶上被蚕儿食下的数量极少,即使发病,亦多延迟到五龄期。只有在气候条件对蚕儿极为不利时才大面积暴发脓病。但遗留室内的病毒至少三年仍然保持致病力,因此多年养蚕的住户中,不可避免的积有大量病毒。春蚕室内制种或秋蚕室内产卵时经常可以看到典型的发病例子。  相似文献   

19.
一、为什么说蒸汽消毒蚕具效果好?这是因为水蒸汽的杀菌力远较干热为强,一般微生物在145°F 以上的湿热中,经三十分钟就会死亡,湿热的渗透力大,传导度高,杀菌效果好。微生物中以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对热的抵抗力较强,因为它们披着一层致密的膜,水分不容易渗入的缘故,病毒对湿热的抵抗力较弱,包涵体较强。但是只要我们把湿热的温度再提高一些,还是可以达到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赫英姿  宋策  宿桂梅  刘孝良  吴华 《北方蚕业》2007,28(3):25-25,27
玉米等杂谷类作物玉米螟危害严重,柞蚕链球菌对宿主的寄生和致病性较强,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柞蚕链球菌,对玉米螟进行人工饲养,初步弄清了在实验室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柞蚕链球菌不能感染玉米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