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龚娜  杨镇  王娜  陈珣  肖军  杨涛  肇莹  王红 《北方园艺》2012,(20):110-112
以菌丝长速和菌丝干质量为测量指标,结合液体发酵培养生长曲线,研究了越橘菌根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时间。结果表明:从4种培养基中初筛出PDMA培养基为适合该菌株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得到了该菌株种子培养的最佳液体转接时间为液态发酵的第2~3天,最佳生产时间为第5天,产量最高,为3.45g/100mL。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源、N源、pH、温度和料水比及不同培养基对勺状亚侧耳(Hohenbuehelia petaloides)Hp.831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pH、C源、N源和含水量分别为25~30℃、6~7、羧甲基纤维素钠、蛋白胨和60%~70%;马铃薯和松针的热水提取液可促进该菌菌丝生长;该菌菌丝在配方7培养料上长势最好,菌丝生长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Y=109.6/(1 60.1131e-0.1894x)(y=菌丝生长长度mm,x=培养时间d)。  相似文献   

3.
采用对峙培养法研究了内生细菌J4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作图以及Spss1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J4发酵上清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浓度为1 L/mL、5 L/mL发酵上清液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浓度25 L/mL、50 L/mL、100 L/mL的发酵上清液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为100 L/mL的抑菌效果显著。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得出,J4内生细菌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的回归方程为y=4.0169x-2.7794,相关系数r=0.879428,理论抑制菌丝生长速率的EC_(50)=86.434 L/mL。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细菌发酵上清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2细菌发酵上清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发酵上清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为1 L/mL的上清液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在浓度为100 L/mL的条件下抑制作用最强。浓度在5 L/mL、25 L/mL、50 L/mL的条件下,抑制作用不显著。细菌T2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不同pH、含水量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运用十字测速法、试管培养料吃料速度测定等方法,分析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长势。结果表明,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最适合的氮源是牛肉膏,最适合菌丝生长的pH10,最适合的含水量是65%。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在250 mL三角瓶装液100 mL情况下,9~10 d,菌丝干重达到0.9~1.0 g时达到发酵终点,在第11天时菌丝球老化,表面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6.
鲁云风  高雪琴 《食用菌》2008,30(4):14-15
试验探讨了亮菌发酵中碳源、氮源、pH对菌丝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均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其对发酵影响顺序为碳源〉氮源〉p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亮菌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为试验材料,探讨在液体和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菌丝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 mg/mL时,对菌球浓度、菌球直径、菌丝体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 mg/mL时,菌丝萌发最快,且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差异,同时在该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可选壳聚糖浓度0.017和0.01 mg/mL作为液体和固体平板菌丝生长促进剂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8.
陈志杰  袁书林 《食用菌》2009,31(5):14-15
对以糙米浆、麦芽汁和黄豆芽汁为培养基组成的灵芝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灵芝深层发酵的起始pH5.5、接种量10%、装液量40mL和接种菌龄5d时可以获得最大灵芝菌丝干重。方差分析表明装液量和接种菌龄对灵芝生长有显著影响。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第7d胞外多糖产量达到5.7g/L。  相似文献   

9.
根据平菇"新科108"品种生长特点,从菌种培育、培养料发酵、菌袋制作、菌丝生长管理、出菇管理和病害预防6个方面总结玉米芯发酵料袋栽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取得较好的栽培效益和快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工艺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杏鲍菇液体发酵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菌种较优生产工艺条件是: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00mL,转速180r·min^-1,温度25℃,发酵培养周期144h。所获得的杏鲍菇液体菌种活力强,菌龄一致,将其接种于木屑栽培培养基,菌丝萌发、吃料快,生长整齐,出菇早,平均生物学效率92.4%。  相似文献   

11.
大杯蕈深层液体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姚钗 《食用菌》2010,32(1):19-20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杯蕈最佳发酵培养基:土豆20%,蔗糖3%,豆饼粉0.1%,KH2P040.20%,MgSO40.10%。在确定大杯蕈最佳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分析发酵过程中菌丝鲜重、发酵液pH值及溶氧量的变化,最终确定:48h前为菌丝生长调整期,48~120h处于菌丝生长增殖生长期;发酵培养120h,菌丝鲜重即可达最大值32.2g,100mL。  相似文献   

12.
以分离筛选后的昭通乌天麻野生蜜环菌为试材,以PD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昭通乌天麻野生蜜环菌菌丝出现时间、菌索出现时间、菌索长度、生物量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5.0μg/mL)的菌丝、菌索出现最快;处理1~5(0.5、1.0、2.5、5.0、10.0 μg/mL)菌索长度明显大于对照,处理6~9(25、50、100、250 μg/mL)菌索生长明显小于对照;最终的生物量以处理4(5.0 μg/mL)为最大;处理3(2.5μg/mL)和处理4(5.0 μg/mL)蜜环菌生长状况最好.综合比较来看,以处理4(5.0 μg/mL)为蜜环菌生长的最佳浓度.该研究为后续蜜环菌的培养、菌包生产以及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菌丝生长速度和麦角甾醇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fescens)固体发酵培养基,用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培养,测定期间菌质干重及麦角甾醇含量,判定发酵终点。结果表明:赭鳞蘑菇最优固体发酵培养基为50 g玉米糁添加50 mL含35 g/L白砂糖和80 g/L麸皮(煮汁)的营养液,最佳发酵终点为培养40 d,此时菌质干重为91.45 g,麦角甾醇总量为31.426 mg。  相似文献   

14.
以雁北嗜蓝孢孔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其菌丝体在5种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并对筛选出的相对生长最佳培养基进行了配方浓度优化,以及确定雁北嗜蓝孢孔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以期筛选并优化雁北嗜蓝孢孔菌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及生长条件。结果表明:雁北嗜蓝孢孔菌采用沙棘木硫酸铵培养基菌丝日均长速最快,为0.41 cm;其满皿时间显著低于其它4种培养基,为28 d;且其菌丝萌发最快、色洁白,菌丝最浓密。优化配方为沙棘木木屑300 g、麦麸100 g、蔗糖20 g、硫酸铵1.0 g、琼脂20 g、水1 000 mL,该配方的长速最快,为0.443 cm·d~(-1);且菌丝边缘整齐,菌丝最浓密,满皿时间最低,为25 d。pH为6.5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为最适pH。该研究为雁北嗜蓝孢孔菌的人工驯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实验观测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pH对粗皮针层孔菌菌丝的生长影响。结果显示粗皮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酵母膏;最适碳氮比是35:1;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和pH值分别为32℃、6.0。试验为粗皮针层孔菌的菌种生产、液体发酵、子实体人工驯化栽培工艺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德芝  周颖 《北方园艺》2011,(12):152-153
利用板栗苞为培养料栽培茶薪菇,采取生物发酵、石灰水浸泡、直接拌料装袋3种原料处理方式,经熟料栽培管理,测定各培养料菌袋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生物发酵与石灰水浸泡、直接拌料装袋的培养料相比较,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板粟苞生物发酵栽培的茶薪菇菌丝生长旺盛、生物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蜜环菌深层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各种发酵条件对蜜环菌液体发酵中菌丝生长的影响 ,确定了蜜环菌最适摇瓶培养条件 ,同时对乙醇的增菌进行了初步研究 ,实验表明 φ =1 0 %~1 2 %的乙醇溶液对蜜环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增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乌龙茶梗与小麦粒复配制作培养基,接种不同蛹虫草菌株进行固态发酵,以菌丝体生长速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出适宜制备菌茶的长势良好,生长周期适中的发酵优势菌株;优势菌株接入茶叶培养基,发酵14 d,制备成菌茶,并对茶汤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蛹虫草YCC 2号菌株在茶梗-麦粒培养基上菌丝长势较好,日均生长速度为1.67 mm/d,接种该菌制备而成的菌茶茶汤呈橙黄色,香气清淡,无絮状物,口感清爽,有淡淡的蛹虫草香味。  相似文献   

19.
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野外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菌株,并进行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试验。试验表明,硫磺菌在复合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生长速度为3.2mm/d;在代料栽培中以麦粒或栎木屑培养基培养硫磺菌菌种时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从8种液体培养基配方中筛选出菌丝体产量较高的配方,配方为:葡萄糖30g,豆粉20g,玉米粉10g,酵母提取物5g,KH2PO41g,CaCO32g,MgSO40.5g,水1000mL,菌丝体产量为22g/100mL。  相似文献   

20.
以栗生垫壳孢(Coniella castaneicola)为试材,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其毒力强弱。结果表明:AEA培养基最适合该菌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 5.0,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甘露醇和NH4NO3;7种杀菌剂对其毒力表现为氟环唑最强,丙森锌最弱;EC50分别为0.071 9、0.087 6、0.185 7、0.445 0、0.656 9、0.741 2、78.638 4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