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乙草胺对水稻的伤害及CGA123407对其伤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草和于水稻田易引起药害,该实验用适当浓度的CGA123407和乙草胺同时施用,能部分解除乙草胺对水稻幼苗的伤害。对水稻幼苗保护酶系统活性的测定透明,对保护酶系统的影响不是乙草胺伤害水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水稻芽期施用丁草胺易受到伤害,用适当浓度的CGA123407和丁草胺同时施用,能解除丁草胺对水稻的伤害.对淀粉酶活性的抑制,并非丁草胺伤害水稻的唯一机理,而CGA123407对水稻的保护作用,除了提高淀粉酶活性,也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稻芽期施用丁草胺易受到伤害 ,用适当浓度的CGA12 3 40 7和丁草胺同时施用 ,能解除丁草胺对水稻的伤害。对淀粉酶活性的抑制 ,并非丁草胺伤害水稻的唯一机理 ,而CGA12 3 40 7对水稻的保护作用 ,除了提高淀粉酶活性 ,也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肖满开  王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3):290-291,293
试验结果表明:用80%稻思达WG+10%苄嘧磺隆WP+50%丁草胺EC(或50%乙草胺EC)配制成的各处理除草剂,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效果均较思想,一次施药可控制全生育期杂草。  相似文献   

5.
选取40%恶草酮·丁草胺乳油作为水稻田除草试验用药,考查"奈安"的缓解除草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移栽后施用40%恶草酮·丁草胺乳油会对水稻产生严重的药害,添加了"奈安"后可以有效缓解除草剂的药害并且迅速恢复水稻的生长势,增强了水稻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苄嘧磺隆.丁草胺药肥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抛秧田草害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0.101%苄嘧磺隆.丁草胺药肥颗粒剂对水稻抛秧田的稗、异型莎草和鸭舌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606~1 212 g·hm^-2的综合防效可达9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苄嘧磺隆.丁草胺施用后水稻分蘖数、有效穗数及产量均显著提高,增产效果总体优于对照药剂。苄嘧磺隆.丁草胺药肥既可作为肥料使用,又可作为除草剂使用,是一种防除稻田杂草的高效复配药肥混剂,在水稻抛秧田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PP333对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内源GA4和ABA含量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P_(333)对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内源GA_4和ABA含量的调节作用俞炳杲,严景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5;安徽农学院)REGULATIONOFPP_(333)ONENDOGENOUSGA_4ANDABALEVELSINRTC...  相似文献   

8.
南方水稻抛秧田杂草药剂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水稻抛秧田杂草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连续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证明,30%苄嘧磺隆·丁草胺可湿性粉剂(WP)(苄嘧磺隆1.5%∶丁草胺28.5%)可有效防除水稻抛秧田一年生杂草,以每667m2用量120~150g喷施后45d内对各类目标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80%以上,与单用10%苄嘧磺隆WP和50%丁草胺乳油(EC)相比,扩宽了杀草谱,提高了防效,整体控制效果良好,推荐剂量下施用对水稻安全,可供选用防除南方水稻抛秧田杂草。  相似文献   

9.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7 d,每666.7m2施用金稻龙药肥10 kg,对稻田杂草防效达90%以上,明显优于尿素+丁草胺的防效;对水稻生长表现出前控后促的生物效应,增产9%以上,且能减少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对稗草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云南地方稻黄壳糯、紫糯及野生稻S72,S37等抗稗草效果与化感水稻品种AC1423(国际水稻所)、P1312777(美国农业部水稻研究所)进行比较,盆栽试验和植株浸提液生物测定结果与丁草胺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除草剂进行参照可较好地排除水稻对杂草化感作用研究中的竞争作用。化感水稻及野生稻,盆栽试验中施用除草剂丁草胺175g/hm^2后,化感作用受到抑制;150mL蒸馏水提取25g新鲜叶片的水提液培养稗草,加入200mg/L丁草胺溶液后,对稗草根抑制效果表现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对芽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17.
18.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