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嗜酸乳杆菌促生长物质及增菌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MR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了嗜酸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添加菊粉、乳清粉、酪蛋白水解物、胡萝卜汁可显著促进试验菌株的细胞生长,而乳糖、西红柿汁、啤酒的添加相对而言对菌的增殖影响不大;利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增殖因子的最佳配比为:菊粉0.5%,乳清粉0.5%,酪蛋白水解物0.5%,胡萝卜汁5%。最后使用优化出的增菌培养基测定生长曲线,同时测定pH和滴定酸度的变化,确定增菌培养终止时间为10 h,此时活菌数可达2.59×1010cfu/mL,较对照MRS培养基的活菌数提高了22.72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生长、消化酶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初始菌浓度为10×109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的粉末制剂分别以0、0.1%、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重为(18.95±0.27)g的尖吻鲈,尖吻鲈养于0.5m3的玻璃纤维桶中,每桶20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时间50d。尖吻鲈的生长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0.5%组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增加9.54%和4.01%。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肠和幽门垂消化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蛋白酶在0.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凝结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以影响其肝蛋白酶和胃淀粉酶的活性,而对其血清免疫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代谢物在摇瓶补料分批发酵中的最适碳源、氮源及其用量,旨在为丙酸杆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摇瓶分批发酵条件下,以丙酸杆菌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dia)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以未补加碳氮源处理为对照,从发酵第4~7天,每隔24 h补加1次不同质量浓度的复合碳源(m(乳酸钠)∶m(葡萄糖)=3∶1)、不同氮源(胰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每天取样检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后对获得最佳补料条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补料时间。【结果】从发酵第4天开始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和2 g/L酵母粉时,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抑菌活性在第8 d最高,为33.47 A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48 AU/mL(P<0.05);每隔24 h补料1次与每隔12 h补料1次,对提高抑菌活性的影响不大。【结论】在分批发酵过程中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2 g/L酵母粉,可以明显提高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一株耐盐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蛋白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浙江舟山的盐场中分离出了一株耐盐菌,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菌株CK-1为Bacillus的未定种,其系统分类学关系与花津浦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种最近,命名为Bacillus sp. CK-1。经研究,该菌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4%,且能在20% NaCl浓度下生长,表明其为耐盐菌。对其分泌的蛋白酶进行了表征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经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在pH 8.0和45℃具有最高的蛋白酶活性,并在8%NaCl浓度下仍能保持44.9%的活性。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表明,蔗糖、淀粉和麦芽糖均对蛋白酶的生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发酵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测试表明,该菌分泌的蛋白酶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12%NaCl浓度时该菌分泌的蛋白酶酶活达到最高。Ca2+对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其为Ca2+依赖蛋白酶。经优化,在含有KCl 2.0 g·L-1、NaHCO3 0.06 g·L-1、FeCl3 0.001 g·L-1、NaCl 120.0 g·L-1、CaCl2·2H2O 1 mmol·L-1、麦芽糖 10 g·L-1、tryptone 10 g·L-1和初始pH 7.5的培养基中,于40 ℃发酵培养5 h后,Bacillus sp. CK-1所产蛋白酶具有最大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省天水市林区采集到一种症状与已报道略有差别的云杉叶枯病,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测定其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云杉上引起叶枯病症状的分离物SJ1菌丝呈白色、红橙色、深黄棕色,后期菌落表面出现红黑色液滴,分生孢子黑色,扁圆形或近球形,表面有褶皱。 ITS TUB2 RPB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与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同源性最高,且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一起,因此将其鉴定为黑附球菌(E.nigrum)。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麦芽浸粉琼脂培养基,温度为25 ℃,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淀粉和蛋白胨,氮源为尿素时不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解法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研究了鲢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活性肽制备的优化条件。以水解度(DH)、DPPH·、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比较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鲢鱼鳞胶原蛋白的酶解效果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9%、43.1%和58.2%;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碱性蛋白酶制备鲢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活性肽的条件,得到最优的制备条件为底物浓度5.47%,酶解时间4.24 h,酶添加量4 200 U/g,在此条件下,所得抗氧化肽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9.6%、46.3%和63.5%。  相似文献   

7.
使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羊乳清蛋白进行水解,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体外测定其ACE抑制活性和DPP-IV抑制活性。通过中空纤维膜超滤、凝胶过滤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手段对酶解产物进行逐步分离和纯化,评价各级分离产物的生物活性;通过液质联用(LC-MS/MS)的方法鉴定多肽的氨基酸组成,根据质谱结果合成多肽。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水解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双重活性多肽Pro-Pro-Ala-Ser-Glu-Val-Val-Lys-Pro对ACE和DPP-IV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是573.32±4.63和2 065.35±22.30 μmol/L。Ile-Pro-Ala-Val-Phe-Lys-Ile-Asp具有较好的DPP-IV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964.14±4.09 μmol/L。羊乳清蛋白水解物可以作为食源性材料用于管理伴有高血压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用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别对其进行酶解,得到具有抗癌活性的酶解物,测定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和酶解物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酶解物的癌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7.36%,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酶解物的抗癌活性,其次是中性蛋白酶(21.20%)和碱性蛋白酶(18.01%),酶解物抗癌活性最低的是胃蛋白酶(11.20%)。四种蛋白酶在最适水解条件下作用于大豆分离蛋白时,水解度的排列次序为: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与酶解物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不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鼠李糖乳杆菌(ATTC 53103)产细菌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对鼠李糖乳杆菌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中和以及酶解的方法,排除了其中的有机酸以及过氧化氢的干扰,证明了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可以产生细菌素,并研究了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中细菌素的部分特性。该细菌素抑菌广谱,可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热(121℃,30min)和pH值(pH2.0~10.0)稳定,可被多种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α-糜蛋白酶和蛋白酶K失活,不能被过氧化氢酶失活。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是一种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Paracoccus sp.QD15-1能够高效降解DMP,碳氮源是微生物需求量最大的生长要素。本实验以Paracoccus sp.QD15-1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无机盐(MSM)培养基中分别外加不同碳氮源(碳源分别为5 g·L-1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淀粉;氮源分别为5 g·L-1的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铵和尿素),研究Paracoccus sp.QD15-1生长和降解DMP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外加4种碳源后,菌株生物量和降解DMP能力均显著提高,其中外加淀粉处理的最大比生长率达到0.13 lg(cfu)·h-1,36 h降解率为78.2%,DMP半衰期为15.6 h。外加4种氮源后,降解菌的生物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外加尿素,36 h降解率为62.8%。研究表明,Paracoccus sp.QD15-1在不同碳氮源中均能够较好地降解DMP,且外加淀粉作为碳源和外加尿素作为氮源的降解效果更佳,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制备麦胚抗氧化多肽酶解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优化利用麦胚蛋白的新途径,以提高麦胚蛋白的附加值。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三种酶对麦胚蛋白进行水解,考察不同酶解产物、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和水解pH值条件下的水解度、蛋白溶解度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确定制备麦胚抗氧化肽的较佳水解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麦胚蛋白水解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而且制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在最适条件下对鲤鱼肉蛋白进行水解,研究在不同水解条件下水解物的抗氧化能力.用pH-Stat法测定水解产物的水解度,通过测定水解产物对卵磷脂脂质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和还原能力(FRAP)来研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鲤鱼肉蛋白水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与酶的种类、水解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110~140日龄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只110日龄文昌母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周期30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 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试验期满后,测定试鸡生长性能,采集试鸡血浆、胸肌样品,测定血液与胸肌抗氧化指标、胸肌肉质性状、肉感官评定及货架期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大豆异黄酮组试鸡的生长末重与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降低(P<0.05);2)灵芝孢子粉显著提高试鸡胸肌宰后24 h的pH(P<0.05)、降低剪切力(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胸肌宰后45 min的a*值(P<0.05),提高胸肌宰后24 h的L*值和pH(P<0.05);3)灵芝孢子粉组试鸡的肉汤鲜味评分显著提高(P<0.05);4)灵芝孢子粉可显著降低文昌鸡胸肌宰后24 h的丙二醛(MDA)与宰后45 min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试鸡胸肌宰后45 min和24 h的MDA含量(P<0.05);5)饲粮添加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了文昌鸡血浆MDA含量(P<0.05),灵芝孢子粉还增加了血浆谷胱甘肽含量(P<0.05)。综上,5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 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均可提高文昌鸡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品质。二者比较,500 mg/kg灵芝孢子粉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4.
对L9和L3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的生长适温为10~30℃,其中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适宜生长的pH为4~10,其中最适pH均为8.有利于L9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牛肉膏;有利于L3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改良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两者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对结肠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分为对照组、DSS组、干酪乳杆菌组和干酪乳杆菌预防组,通过旷场试验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学差异;统计并比较不同组小鼠体重、结肠长度、肠道上皮、炎性浸润、粪便潜血等的变化;HE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道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干酪乳杆菌预防组小鼠在旷场箱中活动的距离及在中央区域停留的时间显著增加(P<0.05);2)与DSS组相比,干酪乳杆菌预防组结肠长度、小鼠体重显著增加,组织学评分和疾病活跃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肠肠道结构更加完整。综上,干酪乳杆菌可减轻小鼠焦虑样行为,缓解DSS对小鼠结肠的损伤,发挥对急性肠炎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A-FABP基因表达与鲤肌内脂肪质量分数的关联,利用RT-PCR方法克隆鲤(Cyprinus carpio)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该基因在鲤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获得其组织和时序表达谱,并将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质量分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获得鲤A-FABP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405bp,编码134个氨基酸,与多鳞白甲鱼、斑马鱼、大西洋鲑和青鳉等的氨基酸同源性关系较近(氨基酸相似性为70%~91%),与人、猪、田鼠和牦牛等哺乳动物的氨基酸同源性关系较远(氨基酸相似性为51%~58%);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FABP基因可在鲤的心脏、肌肉、脂肪、肝脏、脑、脾脏、肾脏和鳃中表达,并且在脂肪组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发育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较小体质量试验鱼(50g)的A-FA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较大体质量试验鱼(120~130g和500g)(P0.05),并且其表达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杂食性鱼类分布广、食性杂,对水生态系统影响深远,可能会加重水体富营养化。以鲫(Carassius auratus)为对象,于室外构建了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中型水生态系统,设置鲫鱼组与无鱼的对照组,通过测定水中氮、磷营养盐、浮游植物、透明度、溶解氧、pH等指标以研究杂食性鱼类对以苦草为主要初级生产者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鲫虽未显著改变水中的总氮、氨氮含量,但显著增加了总磷含量,提高了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了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浓度,从而恶化水质;因此,在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水体中,减少或去除鲫等杂食性鱼类,有利于降低水中总磷含量,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从而保护或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