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齐 《齐鲁渔业》2002,19(1):32-32
采用中草药防治鱼病,药源广泛、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只要方法得当,对症下药,对鱼病的防治有效率可达85%以上。现综合介绍如下: 1.“四合剂”主治烂鳃、肠炎、赤皮病。每 100kg草鱼用敌百虫晶体100g、乐果200g、漂白粉 500g、食盐1000g,将这4种药物按顺序溶于适量水中,浸泡米糠15kg投喂。 2.烟叶秆 主治肠炎、烂鳃、赤皮病。每亩水深1m用烟秆2~3kg(或烟叶 0.5kg或廉价香烟10包)捣烂煎汁,与发酵的兔粪 10~15kg拌匀后撒施。 3.三黄粉 主治出血肠炎、烂鳃及赤皮病。取大黄…  相似文献   

2.
在0.49公顷池塘中,利用土霉素药饵(剂量为每千克鱼100mg土霉素),治愈了鲤鱼烂鳃病和赤病并发症,提出口服法治疗鱼病以单位鱼体重给药比以单位饲料量给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正烂鳃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老三病"、败血症以及暴发病、并发症、综合征等鱼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烂鳃"伴随发生,尤以草鱼最易患发烂鳃病,凡鱼患鳃病均以"烂鳃"为主要症状表现,发病症状非常明显,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虽是常见病但又是不易治好的鱼病之一,也是最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鱼病,现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赖勤  喻海石 《内陆水产》2002,27(4):40-41
近几年来,我省观赏鱼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治病措施不力等多种原因,鱼病流行严重。现将我省常见的几种金鱼疾病的防治技术简介如下。1烂鳃病1.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状曲挠杆菌。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有时鳃丝末端组织腐烂,造成鳃边缘残缺不全。有时鳃部某处腐烂,不在边缘处。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发病季节终年可发生,以春末夏初(4~10月)为多见。水温在20℃…  相似文献   

5.
渔工 《海鲜世界》2002,(3):40-41
近几年来,我国观赏鱼养殖业迅速发展,由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带来了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及防治病害措施不利等因素,造成鱼病流行严重,细菌性疾病更为突出,如烂鳃病、竖鳞病、皮肤发炎充血病、蛀鳍烂尾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腐皮病等:本文主要介绍对观赏鱼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蛀鳍烂尾病及赤皮病.  相似文献   

6.
克胜 《海鲜世界》1989,(1):25-26,32
随着产量提高,放养鱼种数量增加。网箱养鲤中的鱼病越来越多,并引起大最死亡的鱼病、虫引绦虫接威协着生产的发展。其中主要的鱼病大概有以下几种!细菌性鱼病有烂鳃病、肠炎病、帝疮病、竖鳞病、水霉等.寄生虫引起的斜管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绦虫病、孢子虫病等。现分别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7.
渔工 《海鲜世界》2002,(2):38-39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  相似文献   

8.
赤皮病、烂鳃病、竖鳞病、肠炎病是春季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细菌性鱼病,其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情报》1978,(2):19-19
挪威已施行鱼病防治条例,制定予防鱼病措施。虹鳟鱼传染性的鱼病有弧菌病、细菌性鳃病、烂鳍病以及病毒性的出血性腐败病,主要是用5%福尔马林,次氯酸钠(0.5公斤/米^2水)氢氧化钠(20克/10公升水),进行带菌鱼体的消毒。对海水养鱼场的弧菌病,用氯霉素或四环素,以及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镜鲤亲本出现烂鳃,镜检确诊为指环虫引起的料鳃病。同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采取鱼体消毒与鱼池消毒相结合,体表浸泡与体内注射相结合,杀虫药物与抗菌药物相结合的“三结合”治疗方案,控制了鱼病的发展,治愈率98.1%。  相似文献   

11.
1992年6月,商城县大石桥水库鲢、鳙爆发了烂鳃、出血、锚头鳋病,死鱼近4000kg。对此,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会诊、治疗。1病征1.1方法用网捕起即将死亡的游动异常的链、墉分别为'30尾、20尾,进行目检和镜检杯其检查顺序为体表、鳃部、内脏。1.2症状体表有局部充血、点状红斑和锚头级寄生,鳃丝暗紫色,末端发白腐烂,鳃瓣不能张闭,并分泌有大量粘液;肝脏变紫,体积增大,松瘪无弹性。其它内脏无异常。了有利机会。1992年,信阳地区旱情严重,库水位由125.sm降至118.sm,水面由69.33公顷减少至33.33公顷。(a)持续高温使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加速。我们认为导致大量死鱼的鱼病主要是烂鳃病,其  相似文献   

12.
抓住早春防鱼病每年3—4月份,气温升高,鱼塘内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刚刚越过寒冬的鱼体质弱,抵抗力差,很容易得病。因此.必须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春季防鱼病主要是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肠炎病、赤皮病、锚头蚤病、小瓜虫病、中华...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言1973年国内开展网箱养鱼以来,发展很快,鱼病问题也随之产生。已发现了水霉病、疖疮病、白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等。目前网箱养鱼中鱼病的危害到了不能忽视的程度。在日本等国网箱养鱼中鱼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1978年浙江省海盐县圩城公社渔场网箱养殖的鳙鱼大批死亡。经过研究认为主要是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症状与青、草鱼  相似文献   

14.
潘宏彬 《科学养鱼》1996,(11):21-21
强氯精防治鱼病须知强氯精又名三氯异氰尿酸,分子式为C3O3N3Cl3,含氧量稳定在90%左右,是一种高效抗菌药物。我市1995年起推广应用防治鱼病,渔农反映较好,其使用注意事项如下:1.对症下药,强氯精对草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有独特疗效,对暴发性...  相似文献   

15.
邹新群 《内陆水产》2002,27(9):33-33
鱼类患病后,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但有些鱼病症状相似,如不能正确区别,就会失去治疗良机。现将几种容易混淆的鱼病区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出血病与肠炎病两种病均主要危害当年的一龄草鱼种,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呈鲜红色,但出血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而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充血发炎,严重的呈紫色,剖开肠道无食,有血脓,观察体表,鳍条被蛀蚀,腹部膨大,挤压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鳃霉病与烂鳃病草鱼多患这两种病,病鱼头部乌黑,鳃瓣苍白。但鳃霉病病鱼的鳃丝肿大、发炎,而烂鳃病则出现鳃组织腐烂、崩溃,鳃丝…  相似文献   

16.
易忽视的草鱼出血病之“肠炎”型1993年8月以来,白洋淀地区当年草鱼种暴发鱼病,一般诊断为细菌性烂鳃、肠炎病,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死鱼数量仍持续增加。为此,笔者对几尾鱼进行了检查。发现病鱼体表正常,轻微烂鳃,肛门微红。解剖鱼体,有轻微腹水...  相似文献   

17.
用济兴牌强力消毒剂进行室内和鱼塘防治细菌性鱼病试验。室温25℃,用0.4×10-6消毒剂24h即能全部杀灭赤皮、烂鳃、肠炎病原菌;轻病鱼塘用0.5×10-6,重病鱼塘用0.8×10-6消毒剂全池泼洒,2天1次,2~3次即愈。  相似文献   

18.
娄元永  张辉 《齐鲁渔业》2001,18(3):32-33
1995年以来,山东省新泰市网箱养殖建鲤过程中,广泛流行烂鳃病,发病率高,且多次发病,每次发病都造成很大损失。其中1996年10月发病严重的网箱,死亡率达到20%,其后1997~1998年的10月份都发生1次大的病情,损失逐年增大。1998年起在泰安市水利水产局及水产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烂鳃病的发生。1 病原、症状1.1病原据专家诊断,病原体为纤维粘菌科的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1.2症状体色发黑,在水面或网箱四角漫游,不吃食,鳃…  相似文献   

19.
《内陆水产》1975,(2):30-36
就目前所知,草鱼细菌性鱼病大致有以下几种:白头白咀病、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病)、疖疮病、白皮病、蛀鳍病、烂鳃病和肠炎病。这些细菌性鱼病有的已有较好的防治方法;有的则因致病菌尚未肯定,防治方法也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0.
漂白粉学名次氯酸钙,是常用的鱼病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防治体外细菌性鱼病,如烂鳃病、打印病等。也是较理想的清塘药物。普通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8~32%,漂粉精是纯粹的次氯酸钙,含有效氯6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