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建立北五味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保证。[方法]采用RP-HPLC分析,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不同批次北五味子药材HPLC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建立了北五味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酚、五味子乙素为参照峰确立了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中的35个共有峰。[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重现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可用于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2.
聂江力  石聪  裴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48-17450,17454
[目的]对不同产地北五味[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药材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含量;应用HPLC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甲素和乙素含量;应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产地北五味子进行了指纹图谱比较与分析。[结果]4个产地北五味子在化合物组成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苇河产北五味子与桃山产北五味子相似度较高;苇河产地北五味子的品质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评价北五味子产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及方法学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南北五味子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指纹图谱,为南北五味子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从不同产地的南北五味子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并纯化,将南北五味子基因组DNA进行随机DNA多态性扩增.结果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基因组DNA随机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差异以不同条带数目和条带亮度得已验证;同时体现出北五味子种内变异较小,南五味子种内变异较大.结论RAPD技术为南、北五味子的鉴别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可信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木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3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对标样以及供试品进行分离,并且通过标准品以及保留时间进行定性。[结果]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以及五味子酯甲分别在0156.0、0138.0、0120.4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202,0.204,0.338μ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系五味子科(Scttisandroideae)中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植物的泛称。在这些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中的五味子(S.chinensis),其次为华中五味子(S.sphaenanthera)。  相似文献   

6.
北五味子GAP基地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克章 《农业与技术》2006,26(2):126-128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植物,其学名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分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按照1995年版药典规定,只允许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药用。北五味子世界分布区域小,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因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故又常称北五味子。其既是常用中药材,又可做果酒、饮料和保健茶等。尤其果实是一种宜食宜药的多功能山珍绿色浆果,具有益气敛肺、滋肾温精、生津止渴之功效,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方法对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利  包东东  刘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77-13179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五味子,增加其附加价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乙醇提取和水提等方法对北五味子成分进行提取,研究其提取物抑菌活性。[结果]北五味子提取物对供试茵有一定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对2种菌的抑制效果均高于超临界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结论]用醇提取法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较好,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五味子,增加其附加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五味子系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木质藤本,其果实是享誉中外的名贵药食兼用滋补性中药,用途广泛,素有植物软黄金之称。近些年,由于野生北五味子资源濒临枯竭,因此北五味子药材市场供不应求,现优质干品每公斤高达160元。  相似文献   

9.
北五味子系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木质藤本,其果实是享誉中外的名贵药食兼用滋补性中药,用途广泛,素有植物软黄金之称。近些年,由于野生北五味子资源濒临枯竭,因此北五味子药材市场供不应求,现优质干品每公斤高达160元。  相似文献   

10.
高辉  张云  王琰  张郁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28+11442-11428,11442
[目的]了解北五味子醇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北五味子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28d,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测定小鼠脑组织SOD、MDA含量。[结果]北五味子提取物灌胃后经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检测发现,第7、14、21天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第28天高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各组小鼠脑组织SOD活力较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5),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北五味子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可能影响脑组织中SOD含量。  相似文献   

11.
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壳、麸炒枳壳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滤纸片法研究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枳壳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相对含量高于麸炒枳壳;枳壳和麸炒枳壳挥发油对试验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但麸炒枳壳挥发油活性较优。[结论]枳壳与麸炒枳壳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可能与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从吴茱萸中分离纯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柱(250 mm×25.4 mm I.D.,10μm),甲醇-水为流动相,考察了流动相的组成、流速和上样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V/V),流速为25 m L/min,上样量为60 mg,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一次分离即可得到2种单体成分,经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得到鉴定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纯度分别为99.2%和99.7%。[结论]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吴茱萸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快速制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炮制后安徽枳壳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炮制后安徽枳壳中分离出26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6.50%.[结论]GC-MS适用于枳壳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可作为枳壳饮片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苦楝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苦楝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苦楝子挥发油,用气相色谱(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72个色谱峰,鉴定出6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76%。[结论]苦楝子挥发油中,己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是其主要成分,其中己酸占总挥发油量的19.560%。  相似文献   

15.
女贞子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女贞子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不同稀释度女贞子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女贞子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31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62 mg/ml,枯草芽孢杆菌MIC为4 mg/ml,MBC为8 mg/ml。[结论]女贞子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榆荚仁提取液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榆荚仁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方法]制备榆荚仁醇提液和水提液,并测定乙醇提取液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以及提取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结果]结果表明,榆荚仁的水提液和醇提液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能力。相比而言,榆荚仁水提取液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效果比清除羟自由基的效果好,而榆荚仁乙醇提取液清除羟自由基的效果比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效果好。[结论]榆荚仁醇提液和水提液均具有较好的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山茱萸不同炮制品(醋制、酒制、盐制、蜜制、蒸制)中多糖含量进行提取分析。[方法]采用恒温水浴法对山茱萸不同炮制品的多糖进行提取,测定多糖含量,考察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炮制辅料用量对山茱萸不同炮制工艺(醋制、酒制、盐制、蜜制、蒸制)的影响。[结果]得出山茱萸在不同炮制条件下多糖溶出的变化规律,酒制和蒸制可使山茱萸中多糖含量明显增加。[结论]研究可为合理制定炮制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利用紫外光谱法对橄榄品种鉴定的基础上,对泸州合江产的橄榄酒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法分析,希望能够有效鉴定所分析的橄榄酒,进而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为泸州橄榄酒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自制橄榄酒和青果无水乙醇、丙酮提取液的紫外光谱为对比,采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分别把3种橄榄酒适当稀释并且定容,用紫外光谱法分别在波长为190~1000 nm和190~400nm范围测定。[结果]自制橄榄酒和3种橄榄酒紫外、可见吸收峰的数目、形状、强度和位置有所不同。[结论]利用紫外光谱法可准确鉴别3种橄榄酒。  相似文献   

19.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枳实总黄酮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亮  李知敏  陆丽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57-7859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枳实(Auraneii immaturusFructus)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450和D101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黄酮浓度、pH值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mg/ml,上柱液体积2.0BV,上柱液pH值4.5,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体积2.0BV。[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0.
溶剂法提取地肤子油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地肤子。[方法]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地肤子油,选择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地肤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石油醚作提取溶剂时,提油率最高;固液比为1∶6(g/ml)时,提油率最大;预浸泡时间为12 h时,提油率最大;地肤子粉碎粒度为80目时,提油率最高,油质较好;提取温度为55℃时,提油率最高;反应时间为50 min时,提油率最高。各因素对提油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结论]地肤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石油醚作提取溶剂,预浸泡时间12 h,粉碎粒度80目,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50 min,固液比为1∶6(g/ml),该条件下,提油率达15.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