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分离筛选出土壤中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以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诱导菌株,采用土壤颗粒撒布法,从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55株拮抗细菌菌株。测定了部分拮抗菌株及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对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菜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抑制率达60%以上的拮抗菌株,分别有1、12和8株。9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YS7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56.2mm。从抗菌谱上看,27株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对4种以上的拮抗对象表现有抑菌活性,表明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到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稻秆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筛选到防效在48.47%~90.95%的13株。其中,MSE1-7,PBR-1,MS2-1,L1-3-1,H1-4,L1-5-3的防效均达80%以上。对上述13个菌株补加MSE1-4,共14个供试菌,接种病菌,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效为32.00%~47.78%的5株(其中MSE1-4为47.78%,L1-5-3为40.44%)。其中,MSE1-4,MSE1-7对稻苗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6.85%和1.34%,但对根系有促生作用,根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和2.81%;L1-5-3,3′-71和MS2-1对稻苗地上、下部生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0-9菌株对引起小麦根腐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抑菌率为50%,该菌株发酵代谢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作用达83%;0-9菌株代谢产物处理尖孢镰刀菌的分生孢子后,其萌发率降低61.2%;发酵代谢物质在高温和长时间紫外线照射下仍具有约80%的抑菌活性,且代谢产物的有效抑菌活性可以长达14 d。同时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0-9菌株对5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0-9菌株也具有广泛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78株对水稻稻瘟病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中,有32株分别对所参试的经济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占参试菌株的41.03%,同时显示,随着抑菌谱的增加,拮抗菌株数量随之下降,在78株芽孢杆菌中,仅有一株99-13菌株对7种经济作物病原真菌(柑桔黑腐病菌、柑桔炭疽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玉米大斑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甘薯黑斑病菌和芦荟黑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占参试菌株的1.28%。芽孢杆菌之间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99-13发酵液和代谢产物对上述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抑菌效果(抑菌效果在56%~82%),其代谢产物具有耐高温和耐酸碱等特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菌株LB-1产生抑菌物质的部位及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为开发生防菌株LB-1防治植物病害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密封培养法检测菌株LB-1是否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采用菌体超声破碎和液态培养的方式检测菌株LB-1产生的非挥发性抑菌物质存在的部位;采用含毒培养基法和滤纸片法检测菌株LB-1培养液的硫酸铵沉淀、盐酸沉淀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效果,以确定菌株LB-1培养液中抑菌物质的提取方法。【结果】菌株LB-1与2种供试病原菌密封共培养时,对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表明菌株LB-1不能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菌株LB-1菌体胞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对照无差异,但其培养液对B. cinerea和E. turcicum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LB-1产生的抑菌物质存在于菌体细胞外。菌株LB-1培养液的硫酸铵沉淀和盐酸沉淀对2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无抑制效果,但有机溶剂萃取可获得菌株LB-1培养液中的抑菌物质,其中正丁醇萃取物...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杜仲内生细菌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稀释涂布法对杜仲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以小麦赤霉病菌为指示菌,对杜仲内生细菌进行了对峙培养和盆栽防效等研究;通过分子鉴定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深入探讨拮抗菌株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杜仲中共分离获得104株内生细菌,其中内生细菌DZSG09、DZSJ16、DZSG23对小麦赤霉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DZSG23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69.04%;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ZSG23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接种小麦赤霉病菌第10天,DZSG23处理组的防治效果达到40.89%;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DZSG23为芽孢杆菌属微生物,显微观察发现其可引起小麦赤霉病菌菌丝膨大、畸形;且DZSG23菌株的菌悬液、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较低,但致畸作用较明显,DZSG23菌悬液(1×106 CFU·mL-1)和次级代谢产物(10 mg·mL-1)处理36 h,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的畸形率分别达到57.70%和36.67%,均能造成小麦赤霉病菌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导致芽管肿胀、扭曲。本研究结果为拮抗菌株DZSG23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碳源和氮源条件下,产生抗菌物质的量有显著差异。在NB和M9两种培养液中,B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及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价随时间延长而提高,培养120h后,仍继续上升。在30℃,以pH9的NB培养的B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菌效价较高;而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价,又以20℃,pH6-9的NB培养时较高。  相似文献   

8.
BtMP—34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年,从自然死亡尺蠖幼虫体内分离出BtMP-342菌株,经对落叶松毛虫室内外生测证明,该菌株是高毒力的优良菌株。1995年7月-8月期间,采用PCR技术分析了BtMP-342菌株特异性,该菌株含有CryIAa、CryIAc、CryⅡA、CryⅡB以及CryV等五种毒蛋白基因。质粒电泳图谱分析表明,BtMP-342菌株由9个质粒构成,其中CryⅠAa和ⅠAc基因位于151.3Md和146.8M  相似文献   

9.
苏芸金杆MP-342菌株发酵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B.t.MP—342菌株的发酵工艺技术以便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于1995~1997年间在湖北省农科院 B. t.研究开发中心对 BtMP— 342菌株的发酵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MP— 342菌株和YM—2S配方发酵生产液剂、原粉和高含量粉剂具有显著经济效益.MP-342菌株的发酵效价通常可达4 000IU/μL以上。采用离心-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MP342原粉.其粉平均效价和晶体含量分别为55744 IU/μL和 10. 40%。原粉的物料收率平均为 3. 5%.效价和晶体平均总收率分别为 42. 30%和 83. 30%。喷雾干燥过程的效价和晶体损失率很小.分别为9.2%和6.1%。MP-342原料贮存过程中稳定性较好。采用发酵液未经浓缩直接喷雾干燥.可获得 66 800IU/mg的原粉.晶体含量为 7. 6%.原粉收率达 6.5%,含水量为 9. 4%,其效价收率和晶体收率分别为95.7%和99.8%。发酵液加6.8%CaCO_(3)喷雾干燥、菌粉含水量4.5%.菌粉效价为36 153IU/mg,效价收率为 100.6%、晶体含量3.9%。晶体收率为 101.7%。两种工艺的效价和晶体收率均达95%以上.较离心工  相似文献   

10.
拮抗细菌B-916培养液从原液至稀释400倍的稀释液水稻纹枯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强。培养液原液与纹枯菌对峙培养,形成的拮抗带宽度为6.7mm。用培养液处理Rhizoctonia solani,菌核形成比未经B-916培养液处理的纹枯病菌(对照)推迟52h。把B-916培养液喷雾在水稻植株上能有效控制纹枯菌的侵染、蔓延,防治效果达58.1%。B-916培养液用8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后透析,上清液完全丧失了抑菌作用,沉淀部分对纹枯菌的抑菌作用比未经硫酸铵处理的B-916培养液(对照)显著增强。由培养液对蛋白酶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推测,拮抗菌B-916培养液中抗菌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了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后稻秆纹枯病的控  相似文献   

12.
河南丝核菌分组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小麦、玉米,水稻和土壤中共分离出39个丝核菌株,其中有双核菌株22个,多核菌株16个,经与标准菌株配合测定,可划分为9个融合组,有2个菌株待定,这9个融合组是AG-D组11个,AG-1-1A组6个,AG-Ba组5个,AG-E组5个,AG-4组3个,AG-5组2个;AG-6组2个,AG-A组1个,AG-7C组1个,小麦上的多为AG-D组,玉米,水稻上的为AG-1-1A组,土壤中的较复杂,小麦上的分  相似文献   

13.
用粘端连接法将构建于Escherichia coli FDB213菌檄中的玉米谷氨酰胺合成酶(MGS)c-DNA亚克隆于由农力质粒改造的PBI121载体中。测定的72个转化菌中7株(9.2%)插入MGSc-DNA片段。亚克隆后的质粒DNA用HindⅢ和BstxI酶解可确定其c-DNA片段的插入方向。结果显示:P9、P15、P16与P17为正向插入,P2为反向插入的菌株。P6质粒DNA进一步用直接基  相似文献   

14.
链霉菌Q0102b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Q0102b是一株具有广泛抑菌作用的链霉菌菌株.本文研究了7种碳源和4种氮源对该菌株生长量及抑菌活性的影响.当玉米淀粉为碳源、酵母浸出汁为氮源时,Q0102b培养液对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Corda et Fr.)Sacc.的抑制作用最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高抑菌活性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玉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分离纯化抑菌蛋白和脂肽类物质,促进拮抗菌的开发和利用,选取2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利用硫酸铵沉淀法粗提2株菌株的抑菌蛋白,酸沉淀法粗提脂态类抑菌物质,分别测定粗提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初步检测2株菌株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活性。结果表明:BQD1菌株20%~30%的蛋白粗提液对玉米大斑病菌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直径达31.48mm。TY菌株30%~40%的蛋白粗提液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直径最高达34.20mm。2株菌株脂态类粗提液对靶标病原菌株的拮抗作用均高于其发酵液,且均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  相似文献   

16.
芽孢杆菌抑制多种经济作物病原真菌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8株对水稻稻瘟病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中,有32株分别对所参试的经济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占参试菌株的41 03%,同时显示,随着抑菌谱的增加,拮抗菌株数量随之下降,在78株芽孢杆菌中,仅有一株99-13菌株对7种经济作物病原真菌(柑桔黑腐病菌、柑桔炭疽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玉米大斑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甘薯黑斑病菌和芦荟黑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占参试菌株的1 28%。芽孢杆菌之间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99-13发酵液和代谢产物对上述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抑菌效果(抑菌效果在56%~82%),其代谢产物具有耐高温和耐酸碱等特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PSB-1对辣椒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分离获得的光合细菌PSB-1菌株为材料,经特殊工艺培养后,将获得的培养液喷施于辣椒苗上。结果表明:PSB-1发酵液可显著促进辣椒生长和叶片增多。经喷施PSB-1发酵液的辣椒苗植于大田后,其产量可提高4.75%~15.77%。  相似文献   

18.
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29野毒株在PSF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桉液,传至19代已达减毒目的,继续传至29代其减毒效果保持稳定,27代后不再加入桉液,继续传至37代其减毒效果仍然保持稳定不变。致弱病毒对草鱼的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用该弱毒株制备的弱毒疫苗免疫草鱼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免疫保护率均达100%,表明桉液的草鱼出血病病毒的一种良好减毒剂,经桉液减毒的GCHAV-892是  相似文献   

19.
草鱼出血病病毒减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29野毒株在PSF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桉液,传至19代已达减毒目的,继续传至29代其减毒效果保持稳定,27代后不再加入桉液,继续传至37代其减毒效果仍然保持稳定不变。致弱病毒对草鱼的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用该弱毒株制备的弱毒疫苗免疫草鱼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免疫保护率均达100%,表明桉液的草鱼出血病病毒的一种良好减毒剂,经桉液减毒的GCHAV-892是  相似文献   

20.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发酵豆制品中分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株,研究了该菌的菌悬液和培养液滤液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可以使板栗采后黑斑病的发病率降低约75百分点,其滤液也可以使板栗采后黑斑病的发病率降低约45百分点。这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降低板栗采后黑斑病的发病率,并且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是通过菌体和代谢物质共同实现的,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效果比菌体强,起主要的抑菌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鲜剂应用于板栗保鲜,对于减少板栗腐烂率、延长贮藏期、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