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柠檬酸对罗非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柠檬酸 (0 .1%、0 .2 %、0 .3%、0 .4 % )对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niloticus×O .aureus)幼鱼 (初始平均体重约 2 .0g)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共设 5组试验饲料 ,每一饲料组设 3个重复水族箱 ,每箱随机放鱼 15尾 ,投喂率为 6 % ,自然光周期 ,循环过滤水系统饲养 9周 ,每周称重 1次并相应调节投喂量。结果表明 :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大 ,饲料pH值呈下降趋势 ;添加 0 .2 %柠檬酸的试验组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LSD多重比较 ,下同 ) ;饲料效率在 0 .3%柠檬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罗非鱼血清葡萄糖含量在0 .4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 .1%组和 0 .3%组 (P <0 .0 5 ) ;0 .2 %组和 0 .3%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 .0 5 ) ;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随柠檬酸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0 .2 %组的最高 ,但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肝胰脏和肠淀粉酶活性分别在 0 .2 %和 0 .3%组最高 ,组间差异亦不显著 (P >0 .0 5 )。结果提示 ,饲料中适量添加柠檬酸 ,能提高罗非鱼幼鱼消化酶活性 ,提高饲料利用率 ,促进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 ,将壳聚糖以 1 0 %、 1 5%、 2 0 %的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 ,饲喂异育银鲫 (10 0 60± 10 96g) ,两个月后 ,测定鱼体的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 ,1 0 %组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比对照组提高 51 44% ,饲料系数比对照组下降2 0 51% ;1 5%组、 2 0 %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10 44%、13 19% ,饲料系数比对照组分别下降 9 81%、 10 68%。为了进一步了解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的促生长机理 ,测定了白肌的核酸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 ,壳聚糖的添加可以极显著提高白肌的RNA/DNA以及RNA/蛋白质 (P <0 0 1) ,同时 ,白肌的RNA/DNA以及RNA/蛋白质与鱼体的相对增重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对彭泽鲫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彭泽鲫 (PengzeCrucianCarp)的基础日粮中添加螺旋藻 ,以研究其促生长效能。结果表明 :2 %、4 %这两种添加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彭泽鲫的生长性能 (P <0 .0 1)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2 5 .4 2 %、137.6 6 %和 10 3.4 3% ,饲料系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9.82 %和 15 .18% ,成活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腺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酵母水解物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配制4种等氮等脂(42.5%粗蛋白和8.5%粗脂肪)的实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1.86±0.02)g的凡纳滨对虾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酵母水解物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该组饲料系数(FCR)最低(P0.05)。对虾全虾粗蛋白含量随饲料中酵母水解物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5%酵母水解物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的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P0.05)。各处理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3%酵母水解物添加组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酵母水解物添加组的对虾肠道皱襞高度和皱襞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添加组的微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3%~5%的酵母水解物能有效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消化吸收以及改善肠道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添加 0 1 %、0 2 %、0 4%的 β -葡聚糖A型 (简称 0 1 %A、0 2 %A、0 4%A ,下同 )和 0 2 %的β -葡聚糖B型 (简称 0 2 %B ,下同 ) ,投喂南美白对虾 30d。测定虾的体重、体长、存活率及饲料系数。结果表明 ,添加0 4%A极显著地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以及降低饲料系数 (P <0 0 1 ) ,添加不同水平的 β -葡聚糖对南美白对虾的体长无显著影响 (P >0 0 5) ,添加 0 2 %A、0 2 %B和 0 4%A ,虾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 (P <0 0 5)。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19.1~23.2℃下,将平均湿体质量为(19.9±3.5)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2kg/m~3(D1)、3kg/m~3(D2)、4kg/m~3(D3)和5kg/m~3(D4)kg/m~3的密度饲养在水库中长2.0m×宽2.0m×高2.0m的网箱中,投喂基础饲料;再按D2组的密度饲养上述规格黄颡鱼幼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K组,对照组)和添加10mg/kg(G1)、30mg/kg(G2)、60mg/kg(G3)和(G4)100mg/kg饲料抗菌肽(水溶)的饲料,研究养殖密度和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抗菌肽(水溶)用海藻酸钠(剂量250mL,0.5%)包埋,自然风干。70d的养殖结果表明:黄颡鱼末体质量、末体长、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K)随养殖密度增高而下降,饲料系数则上升;D1组黄颡鱼幼鱼末体长、末体质量、日增重率(DBW)、K、存活率(SR)显著高于D3和D4组(P0.05),但D1和D2组的鱼体K、饲料系数(FC)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0~30mg/kg抗菌肽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DBW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当添加量为30mg/kg时,SGR最高;当添加量为100mg/kg时,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证明,黄颡鱼网箱养殖适宜放养密度为3~4kg/m~3,饲料中抗菌肽添加量不超过60mg/kg能促进鱼的生长。添加抗菌肽10mg/kg组鱼的CA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60mg/kg、90mg/kg以及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为30~60mg/kg时,DBW、SGR、K出现差异显著(P0.05),60mg/kg时DBW、SGR和K达到最高,高于其余各组,饲料系数FC下降。  相似文献   

7.
低蛋白饲料添加肉毒碱养殖中华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计了 3种鳖用饲料 ,蛋白水平分别为 :2 8%、32 %、36 % ,每蛋白水平又分别添加 0 0 3%、0 0 6 %、0 0 9%的肉毒碱 ,以蛋白含量为 4 0 %的商品饲料作对照。实验证实 ,饲料蛋白水平和肉毒碱添加量对幼鳖的特定生长率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各实验饲料组同对照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肉毒碱添加量同饲料蛋白水平间交互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F4,62 =1 96 8,p =0 111) ,但在低蛋白水平 (2 8% )肉毒碱添加量对幼鳖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P <0 0 1) ,当肉毒碱添加量为 0 0 3%时 ,幼鳖的特定生长效率最大 ,随肉毒碱添加量的增加幼鳖的生长效率显著降低 ;而在较高蛋白水平 (>32 % ) ,肉毒碱添加量对幼鳖生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但随肉毒碱添加量的增加 ,幼鳖的特定生长效率有增高的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 ,添加适量肉毒碱 ,鳖用饲料蛋白水平可降至 30 %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添加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脂肪酸组成、免疫和肠道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3%、4%和5%的龙须菜,饲养初始体质量(9.38±0.06)g的眼斑拟石首鱼8周。结果表明,添加龙须菜对鱼体成活率、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但1%~4%组的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1%组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所有龙须菜添加组全鱼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高于对照组,且添加量为5%时DH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肠道黏膜褶最高且组织状况最好。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眼斑拟石首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添加适量龙须菜可以改善眼斑拟石首鱼的肝脏和肠道健康,提高全鱼DHA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开发新型的促生长、增强免疫功能的水产饲料添加剂,采用发酵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添加比例为0%(对照组)、0.25%、0.5%、1%、2%、4%的6种饲料(分别记为L0、L1、L2、L3、L4、L5组),养殖体质量为(44.48±2.06) g的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56 d,随后进行氨氮胁迫实验,以生长、消化、免疫功能为指标,评价发酵黄芪对棕点石斑鱼的生理生化和抗逆效应,得出最佳使用比例。结果显示:1) L3和L4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发酵黄芪可显著提高棕点石斑鱼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还可显著提升胃肠道中消化酶活性(P<0.05);2)氨氮胁迫前,除了L5组,发酵黄芪可显著提升肝脏抗氧化性能(P<0.05),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各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和葡萄糖(GLU)浓度,及L3、L4和L5组血清甘油三酯(TG)浓...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重为5.27±0.20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5%、1.0%和2%的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盐度为1.5和30的水体中喂养50d,探讨饲料中添加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虾体成分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1.5时,饲料中添加盐的各组饲料其特殊增长率(SGR)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添加盐组的饲料系数(FCR)均比对照组低(P<0.05),饲料中盐的添加量为2.0%时,饲料系数(FCR)达到最低(P<0.05);饲料中添加盐有助于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对虾体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虾体脂肪含量和水分有下降的趋势;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有增加趋势,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等呈鲜味氨基酸都大幅度增加;对虾的色泽、嗅觉、味觉及组织等多项指标的感官评价显示,饲料中添加盐2.0%组的综合感官指标优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饲料中添加盐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而且随着饲料中盐的添加量的增加,其酶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当盐度为30,饲料中添加盐显著降低特殊增长率(SGR)(P<0.05),而且随着盐度的增加,其影响加重;饲料中添加盐显著增加对虾的饲料系数(FCR)(P<0.05).  相似文献   

11.
糖萜素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相同生长阶段、体重均匀的异育银鲫16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 16尾。糖萜素的添加水平每千克饲料为0、 0. 5、 0. 9、 1. 2、 1. 5g。结果表明:试验2组异育银鲫日增重最 大,饲料系数最小,对照组异育银鲫日增重最小,饲料系数最大。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 比差异显著(p<0. 05) ,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 ,试验2组异育银鲫的日增重比对照组 提高71. 14%。试验组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 05)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试验 2组异育银鲫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最高,对照组最低。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糖萜素能够显 著提高异育银鲫的日增重,降低饲料系数,促进其生长。同时糖萜素对异育银鲫消化酶活性具有正向促进作 用,在不同水平上,消化酶活性增强的程度不同,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 5~0. 9g/kg。  相似文献   

12.
以海带粉饲料为对照(D1),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等梯度添加3%(D2)、6%(D3)、9%(D4)、12%(D5)和15%(D6)的酶解海带粉(EKP),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实验幼参初重为(11.40±0.04) 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幼参,每天投喂1次,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随着EKP添加量从0上升到15%,幼参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略有降低,添加6%以上EKP显著提高幼参WGR和SGR;添加12%和15%EKP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添加6%~9%EKP显著提高了总磷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添加3%~9%EKP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不受影响;随EKP添加水平的升高,肠道葡萄糖激酶(GK)、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K和PK的活性在9%添加水平达到最大;PEPCK、ALT和AST的活性在12%添加水平达到最大。添加15%EKP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N...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饲料LNA/LA比对鲤幼鱼生长性能和LC-PUFA合成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等氮等脂饲料。对照组(D1)以鱼油为唯一脂肪源,其他5组实验饲料以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且LNA/LA比分别为0.02(D2)、0.46(D3)、1.09(D4)和1.53(D5)。8周养殖实验后,分析各处理组鱼体的生长性能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肝脏Δ6 fad-a/b和elovl5-a/b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饲料对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鱼体肝脏LC-PUFA水平,提高了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水平。在各植物油组之间,饲料LNA/LA比显著影响了鱼体WGR和SGR指标,其中D2和D4组鱼体生长表现较好;随着饲料中LNA/LA比的升高,鱼体肝脏LC-PUFA水平,以及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水平也随之增加,其中D4组鱼体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表达量最高,且其LC-PUFA含量显著高于D2和D3组。由此可见,植物油饲料尽管不影响鲤正常生长,但影响了鱼体肝组织LC-PUFA含量。然而,饲料中添加适宜的LNA/LA比(1.09∶1)可促进鲤肝脏Δ6 fad-a和elovl5-a mRNA的表达,最大限度地提高鱼体内源LC-PUFA合成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植物油饲料对鱼体组织LC-PUFA含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Bacillus)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肌肉成分、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饲养均重(5.57±0.21)g的凡纳滨对虾45 d。结果表明,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7.24%、12.29%、20.18%,降低饲料系数14.28%、9.77%、12.03%,提高蛋白质效率16.49%、10.05%、12.98%(P<0.05);添加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肌肉组成成分没有影响(P>0.05);0.075%益康XP组、0.100%益康XP组、0.200%芽孢杆菌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5.24%、15.22%、54.92%(P<0.05);各试验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表明,感染溶藻弧菌后,芽孢杆菌组对虾第1、3、4天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时的免疫保护率达到27.1%,而添加益康XP对累积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均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芽孢杆菌能增强凡纳滨对虾对溶藻弧菌的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的Bio100对虎龙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清免疫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6种实验饲料,Bio100质量分数分别为0%(对照)、0.05%(T1)、0.10%(T2)、0.15%(T3)、0.20%(T4)和0.25%(T5)。选取均体质量为(23.33±0.33)g的虎龙斑幼鱼随机分配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置于室内玻璃钢纤维桶(500 L)中喂养。每天饲喂2次,为期8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Bio100质量分数的增加,虎龙斑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T3和T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逐渐升高,T5组显著高于T1组和对照组(P0.05)。胃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T3组显著高于T1、T5和对照组(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T4组显著高于T1、T2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补体3含量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提高,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Bio100水平显著影响了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综合分析表明,虎龙斑幼鱼饲料中Bio100的适宜添加量为0.15%。  相似文献   

16.
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刘永坚 《水产学报》2002,26(3):242-246
采用 3× 3因子试验确定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实用饲料对红姑鱼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初始平均体重为 2 .73g的试验鱼放养在 2 7个 2 .5m× 1.5m× 1.3m的网箱中 ,每箱放养 6 0尾。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8% ,42 %和 46 % ,脂肪水平为 5 % ,8%和 12 %的试验饲料饲养鱼 8周。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以高蛋白质组 (HP ,46 % )显著高于中蛋白组 (MP ,42 % )和低蛋白组 (LP ,38% ) (P <0 .0 5 )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的生长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随饲料DP/DE降低 ,脏体比和肝体比增加 ;随饲料可消化能增加 ,全鱼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增加 ,但对机体的蛋白含量、氨基酸构成和灰分含量没有多大的影响。从本试验可初步认为红姑鱼幼鱼最适饲料蛋白质水平为 46 % ,可消化蛋能比 (DP/DE)为 119mg·kcal-1。  相似文献   

17.
采用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T1)、2%(T2)、3%(T3)、4%(T4)和5%(T5)的6组实验饲料,养殖均质量为(25.49±0.20)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8周,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血液学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螺旋藻可显著提高花鲈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螺旋藻可以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对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T3、T4和T5组的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T4和T5组的红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和T5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4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和T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T4和T5组的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花鲈饲料中螺旋藻的适宜添加量为4%~5%。  相似文献   

18.
马玉胜 《畜禽业》1999,(6):32-33
用6窝共63头哺乳仔猪,进行了5周的饲料酸化剂添加效果试验。试验设3个组,即乳香酸组(0.2%)、柠檬酸组(1.5%)及对照组。3组基础饲料组成一致,2周龄起试,7周龄结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酸化剂能提高哺乳仔猪日增重及改善饲料利用率。酸化剂对哺乳仔猪日增重的影响随着酸化剂的种类及仔猪的日龄而有所不同。复合酸化剂乳香酸比单一酸化剂柠檬酸效果好而稳定;酸化剂在仔猪4周龄前效果不明显,4—5周龄效果最好,乳香酸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31.0个百分点(P<0.05),柠檬酸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24.1个百分点,6周龄以后效果减弱。本试验中,酸化剂对哺乳仔猪降低腹泻率及提高成活率的影响均主要发生在4周龄以后,且复合酸化剂的效果优于单一酸化剂。  相似文献   

19.
在月鳢配合饲料中添加螺旋藻粉进行养殖试验,2%添加组与对照组和3%添加组比较,个体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8.5%和40.5%,饲料系数分别降低26.7%和24.5%,差异显著;3%添加组仅比对照组个体增重提高5.7%,饲料系数降低2.8%,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果寡糖与糖萜素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影响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试验选用两龄平均体重 15 0g左右的中华鳖幼体 5 4只 ,按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 ,随机分成 9组 ,每组各接受一种处理。由方差分析知 ,第 9处理组日增重最大 (1 75g) ,第 1处理组最小 ,第 9处理组比第 1处理组提高2 2 38% ;对饲料系数而言 ,第 9处理组最低 (1 80 ) ,第 1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最高 (2 13) ,第 9处理组比第 1处理组降低 15 4 9%。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果寡糖和糖萜素水平的提高 ,中华鳖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 (P <0 0 5 ) ,饲料系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