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宝成工程师发明的“包衣颗粒饲料生产新技术”是动物饲料的换代产品。它是在用混合粉料造粒的同时,将其表面包裹一层极薄的可食性薄膜,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这层膜易消化而不溶于水。此技术应用于水产动物颗粒饵料生产,效果尤其显著,颗粒饵料在水中  相似文献   

2.
鱼粉是水产动物饵料中占比较大且昂贵的原料成分,高成本的蛋白质原料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蝇蛆可以替代饵料中的蛋白质,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存活率和免疫力,有望进一步发展成为鱼粉的有效替代原料,为节约饵料成本提供新方向。文章综述蝇蛆在水产动物饵料中的研究进展,为鱼粉替代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方向,对水产动物饵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挪威特隆赫姆水产实验室发明一种网格养鱼新方法,它不仅适用于江河湖海,也适用于陆上水槽养鱼。该法是在水体中设置多层网格状设施,其中心部位设一圆柱体,圆柱体与各层相通,鱼苗及饵料均从该处投放。鱼平时到圆柱  相似文献   

4.
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体中的一类由异戊二烯残基组成的共轭双键长链类萜化合物。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中,大量试验表明,类胡萝卜素对改善动物体色和肉质;提高水产动物的饵料转化率;促进生长;提高水产动物的繁殖力和卵的受精率等多方面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产动物微颗粒饲料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动物幼体微颗粒饲料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文中综述了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几种微颗粒饲料造粒工艺,包括微黏合工艺、微包膜工艺、聚合反应工艺、相分离技术造粒工艺、物理机械法造粒以及混合法造粒工艺。微颗粒饲料制粒工艺是微颗粒饲料产业乃至水产育苗行业的关键技术,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制粒工艺技术研究和水产动物幼苗营养及消化生理研究的综合进展。  相似文献   

6.
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由界中的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体中的一类由异戊二烯残基组成的共轭双键长链类萜化物,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中大量试验表明,类胡萝卜素对改善动物体色和肉质;提高水产的动物饵料转化率;促进生长,提高水产动物的繁殖力和卵的受精率等方面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水产饵料的引诱剂———甜菜碱目前,商业生产的水产饵料营养配方很全面,但仍难达到最佳消耗。因为许多颗粒饵料未被鱼类吞食而沉入池底。向饵料中掺入微量引诱剂是一种提高饵料对鱼类吸引力及适口性的好办法。最常用的引诱剂是甜菜碱(5H11O2·H2O)系甜菜加工副...  相似文献   

8.
大蒜素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大蒜素是一种绿色添加剂。在水产动物饵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蒜素,可提高采食理和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水产动物体增重率。还能杀菌和抑菌,提高水产动物成活率,减少发病率,提高水产品肉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草药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8 0∶2 0”池塘养殖技术是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 ,美国大豆协会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适用技术。它是一种以投喂颗粒饵料为基础、结合了中国传统混养技术和现代单养技术的池塘养殖技术模式。其概念是 :在池塘中放养一种摄食颗粒饵料、具有较高价值、受消费者欢迎的、规格一致的主体鱼 ,收获时主体鱼约占总重的 80 % (也可以是 90 % ) ,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摄食颗粒饵料的“服务性鱼” ,如滤食性鱼类 (有利于净化水质 )和肉食性鱼类 (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他竞争对象 )占 2 0 %。传统的中国混养技术以其高产量和高生产效率著称于世 ,但是这…  相似文献   

10.
甘蔗渣可作虾饲料美国农业研究局热带水产养殖研究所开发成功了一种成体低廉的虾类饵料。这种饵料为小颗粒状,由甘蔗渣和廉价的蛋白质、脂肪及矿物质源制成。用墨西哥对虾进行12周的试验显示,幼虾饲喂这种蔗渣颗粒饵料生长很好。这种颗粒饵料沉到塘底,可由塘中新增殖...  相似文献   

11.
<正> 河蟹是在半咸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的甲壳类动物(俗称螃蟹、毛蟹、大闸蟹)。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食用佳品,在医药和其它工业中有多种用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国内外市场上颇受欢迎的水产珍品。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特别在江、浙、皖地区农民河蟹养殖的热情很高。实践证明,河蟹的成活率及单位面积产量,池塘养殖较大水面放养的明显提高。这就为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蟹开辟了新路,又是农村致富的一条途径。一、河蟹颗粒配合饵料研制河蟹属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喜食螺、蚌肉、死鱼、虾、昆虫、动物内脏等动物鲜饵料。生产中常因鲜饵料短缺而增大养殖难度。我们在研制河蟹配合饵料的工作中,根据蟹喜食物的营养分析,采取模拟法配制了幼蟹、中成蟹的颗粒饵料,进行小试、中试,完善配方,最后筛选出实用配方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2.
新鲜无污染的饵料和饲料是生产安全和优质水产品的重要条件。无数的实践经验证明,如果用腐败或者受到污染的饵料和饲料喂养水产养殖动物,就必然会危及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与安全。因此,长期以来,对饵料和饲料的消毒被我国广大渔民作为水产养殖中“四消”原则内容之一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育苗生产使用的生物饵料由于其成本高、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及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等原因,极大地限制了水产育苗生产.进而影响水产品品质及扩大再生产。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研究适用于水产仔和稚鱼摄食与消化的人工微粒饲料(Micro—Diet,MD),用以丰富饵料系列,部分或全部代替生物饵料,缓解饵料供应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阳光绪  谢嗣光 《畜牧市场》2003,(4):37-38,40
随着经济动物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解决了大规模人工授精孵化的技术问题之后,养殖的关键在幼体,幼体的关键在饵料。特别是那些以鲜活饵料为食的经济动物,在幼体阶段必须以活的动物为食的种类,活饵料就成了制约其大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活饵料不仅是作为一种食物,更重要的是对动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正> 水产微颗粒饵料生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鱼虾幼苗用人工配合饵料加工的新技术。用这种新技术生产出来的微颗粒饵料符合鱼虾幼苗生活习性、生理机能及不同生长期的营养要求。用这种微颗粒饵料喂养鱼虾幼苗,完全可以代替天然饵料。一、微颗粒饵料的特殊性 1.鱼虾饵料要求低能量,高蛋白(30%~40%以上),低碳水化合物,对油脂的利用率也很高,鱼虾幼苗饵料更是如此。所以微颗粒饵料必须添加油脂,其加入量为5%~6%,还要补充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相似文献   

16.
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物,低聚糖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及抗药性、不会污染环境。且低聚糖的结构稳定,不存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失活问题。低聚果糖被喻为是继抗生素后最具潜力的促生长物质。大量试验表明:功能性低聚糖在水产动物消化道内不被消化,而被肠道内的有益微生物充分利用;可通过改变肠道内的微生态、消除消化道内的病原菌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能提高水产动物的增重率和饵料转化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其成活率。低聚糖作为一种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在饲料生产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Vc三聚磷酸酯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C(Vc)是动物生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由干鱼虾等水产动物自身不能合成Vc,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因此Vc是鱼虾饲料中必需添加的一种维生素,这已为养殖实践所证明。由于Vc易受到光、热、氧、湿度、金属元素的影响而被破坏,故在饲料加工和贮藏中效价明显下降,尤其是鱼及对虾颗粒饲料投入水中不久,Vc便会损失殆尽。为了满足鱼虾对Vc的需要,不得不在饵料中超量添加Vc,从而造成饲料成本升高,养殖效益下降。为此,世界各国都在寻求使Vc稳定的办法,主要方法有:用乙基纤维包被、用脂肪包被或用脂肪密封和用磷酸酯化。国内外养殖…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水产研究室专业从事鱼虾类营养的研究 ,新开发出飞喜特水产预混料系列 ,该系列预混料是根据各种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和在应激状态下对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 ,结合我国目前水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而配制 ,能够满足各种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 ,防止应激 ,有效增强抗病能力 ,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转化 ,降低饵料系数 ,提高人工养殖水产动物的生长率、成活率和孵化率 ,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效益。飞喜特水产预混料系列产品的适用对象及用量品 名适用对象推荐用量 (kg/t)对虾用预混料 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中…  相似文献   

19.
微型饵料是目前水产营养和饲料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生产实际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水产动物微型饵料生产方法、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水产研究室专业从事鱼虾类营养的研究 ,新开发出飞喜特水产预混料系列 ,该系列预混料是根据各种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和在应激状态下对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 ,结合我国目前水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而配制 ,能够满足各种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 ,防止应激 ,有效增强抗病能力 ,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转化 ,降低饵料系数 ,提高人工养殖水产动物的生长率、成活率和孵化率 ,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效益。飞喜特水产预混料系列产品的适用对象及用量品 名适用对象推荐用量 (kg/t)对虾用预混料 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