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1.祁门杨树林种又名杨树林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凫峰乡,为有性群体品种,它是“屯绿四大名家”的珍品,具有“一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亦醇”的特点。经1973年杭州茶科所和祁门茶科所对该品种性状进行调查,1981至1982年我省组织专业组进行调查,一致认为杨树林茶是一个有前途的地方优良群体品种。解放后,浙江、福建、湖南等省引种试种均表现较好。杨树林茶生长在河沿冲积洲上,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7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形成了生长旺盛,品质优异的性状。植株灌木型,树姿半开展,平均自然树高…  相似文献   

2.
《茶业通报》2006,28(3):101-101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浙农113、日本薮北种、凫早二号、金观音、悦茗香、黄玫瑰、多抗香、大红袍、白毫早、锡茶5号、锡茶11号、安徽一号、安徽七号、早逢春、寒绿、迎霜、福鼎大白茶、石佛香、石佛翠,另有引进珍贵品种:金谷绿、明谷绿等。  相似文献   

3.
汪祖圭 《茶业通报》2000,22(3):25-25
近两年来 ,县委、县政府狠抓高效茶园建设 ,大力开发名优茶促进了我县茶叶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茶业产业化的进程。为使我县高效茶园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特对我县今后实施高效茶园建设提出几点建议。1 高效茶园建设要从发展良种新茶园抓起。 茶树良种是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我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祁门种和杨树林种分别为国家级和安徽省级地方群体品种 ,另外还有祁门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安徽一号、安徽三号、安徽七号及祁门县农业局选育的杨树林 783 ,这些都是经过国家认定或审定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尤其是杨树林 783和安徽七号 ,…  相似文献   

4.
屯绿之冠——“四大名家”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东部的凫峰乡,年产干茶250吨左右。由于品质优异,长期以来,不但是“屯绿”出口茶的主要拼配原料,而且每当春茶上市,直接前往产地购茶者也是络绎不绝,光尝为快。“四大名家”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紧结匀整壮实,色绿而润,香高持久带有熟板栗香、兰花香、滋味浓醇,回味甘甜。素有  相似文献   

5.
神泉珍珠绿     
彭仁林 《茶业通报》1996,18(1):43-43
神泉珍珠绿彭仁林(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247282)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地处皖南山区,东临九华山,西濒鄱阳湖,海拔20~50m。土壤PH值4.8~5.0。年降雨量1550~1600mm,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达280天以上。龙...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2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5万kg、大宗红茶珠茶220余万kg,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5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叶经济实体。2019年秋-2020年春可出圃良种茶苗4000万株,品种有:舒茶早、龙井43、平阳特早、乌牛早、迎霜、龙井长叶、凫早2号、浙农113、多抗香、仙寓早、白茶1号等,优惠供应,欢迎选购。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叶经济实体。2013年秋-2014年春可出圃良种茶苗4000万株,品种有:舒茶早、龙井43、平阳特早、乌牛早、迎霜、龙井长叶、凫早2号、浙农113、多抗香、仙寓早、白茶1号等,优惠供应,欢迎选购。业务联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茶叶生产上栽培的茶树品种,主要的是地方群体品种。无性系良种在全国茶树栽培的总面积上占比例很小,如福建省1979年资料报导,无性系良种只占全省生产总面积的30%;其他各省绝大多数都是地方群体品种,如安徽省几乎百分之百是地方群体品种,到目前为止全省还找不到100亩以上连片的无性系茶树良种。但到处都是优劣混杂的群体品种,良莠不齐,必须分离提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根据茶树群体品种特性,提出就利提纯利用的“有—无—有”和“有—无—无”两条繁育途径,繁育推广当地茶树良种。其理论依据和具体做法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茶树良种加工祁红香螺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试验以祁门槠叶种为对照,选取安徽1号、安徽3号和凫早2号三个国家级无性良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相同采制标准制成祁红香螺茶样,通过对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祁红香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无性良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形美质优,感观审评五项因子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凫早2号、安徽3号、安徽1号、祁门槠叶种,说明三个国家级无性茶树良种均可作为生产祁红香螺的选用品种,尤其以凫早2号、安徽3号为宜。  相似文献   

10.
《茶业通报》2006,28(1):48-48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屯绿”品质。1979年休宁茶树良种场派员赴产茶历史悠久,省级地方良种—休宁茗洲种产地,开展了茶树单株选育工作,为进一步开发名优茶,实现机械化采茶奠定物质基础。现就“茗洲12号”选育结果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12.
袁先安 《茶业通报》2004,26(4):160-161
良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提高茶树良种化水平,是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安徽省舒城县农业局选育的“舒茶早”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型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适制绿茶,抗性强,适宜长江南、北茶区,2002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审定编号为国审茶2002008。舒城县已有40hm2“舒茶早”良种园进入盛产期,实践证明,舒茶早芽叶生育力强,发芽早、整齐,长势旺,产量高,春茶萌芽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春茶每667m2产名优茶达50kg,产值达3000元左右,全年每667m2产量可达250kg。由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程希赋 《茶业通报》1993,15(2):19-20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因而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金鸡种就是安徽省在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中,在霍山黄芽主产区大化坪镇金鸡山调查挖掘出来的,定名为“霍山金鸡种”。并于1982年通过省茶树良种市定委员会的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一、金鸡种茶树的栽培历史金鸡种茶树栽培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明朝时就有栽培,其成茶品质极优,倍受广大饮茶者的喜爱。据六安洲志记载:“天下产茶数十,唯六安茶为宫廷常进之品”。(注:那时尚未分立霍山县),又据霍山县志记载:“仙芽产衡霍银针,兰蕊时抽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  相似文献   

15.
香山云尖     
香山云尖江平(池州地区茶业开发总公司247100)香山云尖是由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研制,1992年被评为安徽省名茶。目前该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销售前景看好。一、形质特征:香山云尖扁平挺直,大小一致,形似雀舌,色泽绿翠,汤色清澈,清花香持久,滋...  相似文献   

16.
仙寓早茶树新品系是在祁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由祁门县科委主持,省茶叶研究所合作在祁门县箬坑乡农民倪炽农发现的特早生单株并进行初步繁殖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经多年的品比试验与区域试种表明,仙寓早具有特早生、优质、抗寒性较强等优良经济性状,适宜在我省江南及江北茶区栽植,目前在祁门县试种面积已达14hm2,现将该品系的经济性状、快繁及高效栽培技术简述如下。1 仙寓早的优良经济性状仙寓早是在国家级茶树良种祁门种中选出来的,优中选优,具有如下比祁门种更加优良的经济性状。1.1 春茶萌发期特早:经多年观察,仙…  相似文献   

17.
良种、名茶、效益钱六九(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24728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名优茶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名优茶开发生产,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紧紧抓住市场机遇,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良种优势、大面积繁殖无性系良种苗、不断...  相似文献   

18.
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杰 《茶业通报》1996,18(4):32-34
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综述王文杰(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本世纪初福建茶农创行了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持良种茶树的性状,而且可以快捷大量地提供良种苗木,促进了无住系茶树良种推广与应用.目前茶树短穗扦插育苗,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19.
安徽1、3、7号茶树良种,系祁门茶叶研究所从1960~1978年系统选育而成,1974年由原省农业厅、农业科学院正式命名为安徽1号、安徽3号和安徽7号,苏、浙、赣、鄂、豫等省曾引种栽培。1982年11月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1987年元月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现将三个良种推广情况及经济效益的调查结果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茶业通报》2013,(1):2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