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李银康  钟金香  鲍虞园  应紫薇  颉晓勇 《水产学报》2023,47(4):049110-049110
为了探究不同龄期中国鲎幼鲎生长特性,实验测定了2~4龄幼鲎头胸部长(X1)、头胸部宽(X2)、腹部长(X3)、腹部宽(X4)、剑尾长(X5)、全长(X6)和体重(Y)等参数,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2~4龄幼鲎体重相关系数最高的形态性状均为头胸部宽(X2);通径分析发现,头胸部宽(X2)对2龄和3龄幼鲎体重直接影响最大,腹部宽(X4)对4龄幼鲎体重直接影响最大;各形态性状对体重决定程度分析与通径分析变化趋势一致。对2~4龄幼鲎头胸部宽和体重进行对数处理,获得异速生长方程回归系数(b)为2.746,表明此阶段幼鲎体重增长率大于头胸部宽增长率,处于正生长期。实验表明,不同龄期阶段中国鲎苗种筛选所依据的形态性状有所差异,中国鲎幼鲎阶段种质评价应考虑其异速生长规律,同时也为探究鲎的生长与性状、结构与生理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鹰爪虾形态性状和体重的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irs)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体重(Y)及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头胸甲高(X5)、第1腹节长(X6)、第1腹节宽(X7)、第1腹节高(X8)、第6腹节长(X9)、第6腹节宽(X10)、第6腹节高(X11)、尾节长(X12)、尾扇长(X13)13个形态性状,通过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雌性鹰爪虾各生物学指标均大于雄性,雌、雄群体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体长(X2)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72和0.969);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发现,雌、雄群体体长(X2)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直接决定系数均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443和0.519),雌、雄群体对体重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第1腹节宽(X7)(作用系数之和为0.750)和尾节长(X12)(作用系数之和为0.887),雌性群体体长(X2)和头胸甲高(X5)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167),雄性群体全长(X1)和体长(X2)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8)。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雌、雄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14.563+0.133X2+0.374X7+0.282X5+0.225X13(R2=0.978)、Y2=–7.947+0.092X2+0.309X4+0.203X10+0.036X1–0.087X12(R2=0.980)。雌性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联系数平均值在0.868~0.941之间,雄性群体的平均值在0.793~0.906之间,从同一形态性状来看,雌性群体与体重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群体。雌、雄群体体长(X2)与体重的关联度均为最高。通径分析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并不完全相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在进行鹰爪虾选育时,雌、雄群体以体长(X2)作为主要选择性状,雌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高(X5)和第1腹节宽(X7);雄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宽(X4)和全长(X1)。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选育中的亲贝选择策略,以长岛海域栉孔扇贝浅红和棕黄两个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前耳长(X4)、绞合线长(X5)、绞合线宽(X6)6个形态性状,以及湿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壳色群体整体及其雌雄群体与重量性状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分别构建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闭壳肌重的变异系数最高(0.30);棕黄雄性群体壳宽与闭壳肌重不相关,其余群体6个形态性状与3个重量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浅红群体、浅红雄性群体、浅红雌性群体、棕黄群体、棕黄雄性群体、棕黄雌性群体中对湿重(Y)、软体重(Z)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壳长,壳长对湿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02、0.645、0.580、0.527、0.752、0.343,壳长对软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0.677...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乌原鲤(Procypris mera Lin)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采集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珍稀濒危鱼类繁育基地16月龄的乌原鲤142尾,4月龄乌原鲤83尾,测定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躯干长(X3)、体高(X4)、体宽(X5)、头长(X6)、头高(X7)、眼径(X8)、吻长(X9)、尾柄长(X10)和尾柄高(X11)共12个性状,利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乌原鲤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6月龄乌原鲤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小于4月龄乌原鲤。通径分析表明,体高、体宽和眼径是影响16月龄乌原鲤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体高、体宽和头高是影响4月龄乌原鲤个体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但总决定系数均小于0.85,还需测量乌原鲤更多的形态性状指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16月龄乌原...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暗纹东方鲀幼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40日龄暗纹东方鲀幼鱼328尾,测定其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口裂(X5)、眼间距(X6)、躯干长(X7)、体高(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10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40日龄暗纹东方鲀幼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X1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远大于其他形态性状,是影响体质量最主要的因素,X4、X5、X6、X7、X8和X9通过X1间接地对体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暗纹东方鲀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  相似文献   

6.
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是中国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养殖新品种,其分类地位暂不明确。从外观上看,台湾泥鳅的雌雄个体形态上存在差异。为了科学识别台湾泥鳅雌雄个体形态特征的差异,通过对采集到的160尾台湾泥鳅的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体厚等25项形态学性状的测定,形成体厚/体长、体高/体长、颌须/头长等24项形态特征的比例性状,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方法对台湾泥鳅雌雄群体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t检验表明,24项形态特征的比例性状中,4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2)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4.23%,台湾泥鳅雌雄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躯干部、颌须、体型肥瘦程度以及整体框架轮廓等方面;(3)经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台湾泥鳅雌雄个体的判别函数。雌性(♀):func1=731.96x1+27.02x2+723.92x3-191.44;雄性(♂):func2=671.79x1+37.09x2+695.54x3-178.5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1.5%。研究表明,台湾泥鳅雌雄形态指标间差异显著,利用形态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实现对台湾泥鳅雌雄个体的快速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水温15.00℃~28.00℃下,将体质量(17.17±2.76)g的3月龄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饲养在面积3 m2的水泥池中,投喂活饵料鱼(饵料鱼组)和配合饲料(饲料组),180 d后分别测量体质量(Y)及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眼径(X5)、眼间距(X6)、体高(X7)、体宽(X8)、尾柄长(X9)和尾柄高(X10)10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斑鳜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最大,具有最大的选育潜力;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饵料鱼=-145.798+0.628X2+2.925X7<...  相似文献   

8.
于2017年4月,分3次采集山东海阳和烟台近岸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样本,采用传统形态学直线测量的方法获取样本的11项形态学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CD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其15项比例性状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和CD检验显示,海阳群体比烟台群体体型更细长,烟台群体的头胸甲、尾部和第2颚足在整体体型中占比较大,而海阳群体的腹部占比较大。2个群体在头胸甲部、胸节、尾部和第2颚足的掌节4个部位上形态差异显著(P<0.01),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CD<1.28),为种内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雌性群体和雄性群体均分别构建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7.571%和83.156%。而海阳和烟台群体在横向体型因子方面差异明显。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口虾蛄群体的判别函数式,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4.0%。研究表明,口虾蛄具有雌雄二态性,烟台和海阳群体成体形态差异明显,雄性个体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扇贝“渤海红”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大口河海域浮筏养殖的90只体形规则的6月龄扇贝“渤海红”,对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等3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软体部质量(Z)和闭壳肌质量(W)等3项体质量性状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扇贝“渤海红”的壳长、壳高、壳宽与体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壳高对体质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的直接作用较大,壳高较小。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其间接作用却达到最大,主要通过壳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壳长和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P<0.01),对软体部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其次是壳宽,壳高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软体部质量;对闭壳肌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壳高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性别中国明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选择中国明对虾雌、雄各158尾,对其体长(x1)、额角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腹节长(x5)、尾节长(x6)、第1触角外鞭长(x7)、第1触角内鞭长(x8)、第2触鞭长(x9)、额角上齿数(x10)、额角下齿数(x11)和体质量(y)进行测定,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明对虾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从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来看,雌、雄群体中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最大,分别为0.885、0.869,雌性群体除额角上齿数外,其他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性群体除额角上齿数和额角下齿数外,其他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在雌、雄群体中,体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两者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401。间接作用方面:在雌性...  相似文献   

11.
种虾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产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不同的种虾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我国的种虾资源。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种虾(所选种虾均为雌虾,在12~15月龄之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PRIMO群体、SIS群体、厄瓜多尔群体和API群体)进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了体质量外,其他均低于15.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个性状的比例参数中,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和腹部宽/腹部长在4个种虾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RIMO与SIS群体形态差异最小,与厄瓜多尔和API群体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861%,其中,主成分1、2、3和4的贡献率分别为32.606%、23.982%、17.569%和14.704%。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33.3%~67.1%,P2为30.8%~69.5%,综合判别准确率为52.1%。4个凡纳滨对虾种虾群体在某些性状比例参数上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形态差异,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鲀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鲍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鲍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鲍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与绿壳蛋鸡早期体质量、胫长与开产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体质量、胫长指标与开产性能的最优回归方程。随机选取1日龄坝上长尾鸡和绿壳蛋鸡各200只,测定5周龄体质量(X1)、6周龄体质量(X2)、7周龄体质量(X3)、5周龄胫长(X4)、6周龄胫长(X5)、7周龄胫长(X6)、开产日龄(Y1)、开产蛋重(Y2)、开产体质量(Y3),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壳蛋鸡开产日龄极显著早于坝上长尾鸡(p<0.01),坝上长尾鸡开产体质量、开产蛋重极显著高于绿壳蛋鸡(p<0.01);坝上长尾鸡与绿壳蛋鸡5~7周龄体质量、胫长与开产蛋重、开产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开产日龄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并得出坝上长尾鸡和绿壳蛋鸡最优回归方程。说明可以通过坝上长尾鸡和绿壳蛋鸡生长性状指标预测评估开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性别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学性状的相互关系,测量了其全长(TL)、体长(BL)、头胸甲长(CL)、尾扇长(FL)、腹部长(AL)、腹部宽(AW)、大螯长(LL)和体重(Y)共8个生物学指标,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拟合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口虾蛄体重的变异系数大于形态性状,雌性、雄性群体尾扇长、腹部宽、大螯长和体重等数量性状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雄性和混合群体各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形态性状的相互关系中,对雌性、雄性和混合群体而言,全长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84、0.993和0.988;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中,雌性的全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73),雄性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74),混合群体的腹部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69)。雌性和混合群体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形态性状均为腹部宽(通径系数分别为0.418和0.508),雄性的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613)。雌性、混合群体的腹部宽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175和0.258),雄性的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376)。雌性群体选育时主要考虑全长、腹部宽和头胸甲长,雄性群体主要考虑体长和腹部宽,混合群体主要考虑腹部宽和全长。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建立的雌性、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回归方程分别为Y1=–48.499+0.315XTL+1.159XAW+0.186XCL(R2=0.978)、Y2=–55.987+0.453XBL +1.152XAW(R2=0.959)和Y3=–51.651+1.738XAW+0.274XTL(R2=0.960)。研究表明,口虾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最优拟合模型有线性模型、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等,雌性、雄性口虾蛄除全长、腹部长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类型相同外,其他均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沿海日本囊对虾 5 个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采用体质量和10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中国沿海陵水、北海、惠来、诏安、厦门5个地理群体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雌雄个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5);而同一性别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以陵水、北海群体间较为相近,厦门、诏安群体间较为相近,但各地理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个体的体长、头胸甲宽和雄性个体的体长、第六腹节宽分别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雌性日本囊对虾的体长(X2)、头胸甲宽(X4)对体质量(Y)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151.737+9.235X2+23.194X4,雄性日本囊对虾体长(X2)、第六腹节宽(X9)对体质量(Y)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85.280+5.222X2+43.656X9。以上结果为日本囊对虾的选择育种提供了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509尾杂交黄颡鱼11项计量性状(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体厚、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及11项标准化性状(肥满度、体长/头长、眼径/吻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长/全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显示,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形态指标可以分为整体框架轮廓指标、肥瘦程度、眼间距特征、头部特征、尾部特征和身体前部T型结构特征6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6.36%。散点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326尾2龄杂交黄颡鱼和183尾3龄杂交黄颡鱼的11项计量性状与11项标准化性状逐步剔除,筛选出关于2龄鱼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和体长/全长8个变量,3龄鱼群体的全长和体质量2个变量,分别建立起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将数据代回方程中检验可得出2龄鱼综合正确率87.0%、3龄鱼综合正确率84.2%。t-检验结果显示,雌雄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肥满度及外部轮廓指标上,雄鱼较雌鱼体型更宽、更长。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杂交黄颡鱼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三系杂交选育子代F3 (SCDF3和SDCF3)和亲本群体(淀山湖DSF3、洞庭湖DTF3、长江CJF3)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选择的12个形态性状除了额剑上齿数和额剑下齿数以外,其余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与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5个群体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35 (DSF3)、0.906 (DTF3)、0.902 (CJF3)、0.958 (SCDF3)和0.988 (SDCF3);通径分析中,DSF3群体的头胸甲宽(CW)、全长(OL)、第二步足长(P2  相似文献   

19.
大菱鲆4个进口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2003~2004年进口的4个大菱鲆不同进口群体(英国、法国1、法国2、法国3),测定了其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和尾柄长等7项形态性状.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菱鲆的6项比例形态性状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法国1和法国2群体间形态最接近,而与英国群体、法国3群体的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两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61.069%,主成分2为34.343%,累计贡献率为95.412%.以判别分析建立了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46.7%~80.0%(P1)和51.7%~77.4%(P2),综合判别率为62.5%.3种多元分析结果表明,4个大菱鲆群体在形态上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全长、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长这5个形态性状指标上.  相似文献   

20.
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地理群体为一组,丽文蛤为另一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70%、17.04%、13.82%和10.40%,累计贡献率为67.95%。第一主成分主要受楯面长/壳长、小月面长/壳长的影响。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显著(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95.18%,综合判别率为82.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