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牡蛎是沿海习见且大量生长的一种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我国沿海盛产的牡蛎,主要有近江牡蛎、长牡蛎、褶牡蛎、花缘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等。牡蛎是广东沿海养殖的主要贝类之一,碍石湾、红海湾、深圳湾、唐家湾、镇海湾和海陵湾等地有大量养殖。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与三倍体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是近年我国重要海水养殖贝类之一。由于三倍体育性差、生长快、肉质好等优于二倍体的特性 ,故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种目前在我国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预计不久可实现产业化。关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的核型已有人作过一些研究[1~ 5] ,但在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比较方面还未见报道。本文对其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为多倍体育种在理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太平洋牡蛎取自荣城市桑沟湾养殖海区 ,壳长 8~ 1 0cm。蓄养成熟后 ,解剖取精卵 ,在 2 5℃条件下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3.
长牡蛎诱导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养殖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水产动物的三倍体在养殖生产中显示出很大的增产潜力 ,因此 ,采用染色体操作技术诱导三倍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 ,长期以来 ,由于牡蛎繁殖季节大量排放精、卵 ,一是引起蛎肉瘪小充水 (成为透明状水蛎 ) ,致使肉质变劣而无法上市。二是雌性牡蛎大量排卵导致生理活性降低 ,出现大批死亡。近年来 ,笔者对长牡蛎三倍体的诱导和培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三倍体生长发育、生殖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三倍体软体组织生化成分含量周年季节变化以及二倍体和三倍体的鉴…  相似文献   

4.
<正>培育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7年从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和壳形作为选育指标,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5月龄平均壳高较普通商品长牡蛎苗种提高16.2%,总湿重提高24.6%,出肉率提高18.7%,壳型整齐度明显优于普通商品长牡蛎。适宜在我国江苏及以北沿海养殖海域中养殖。一、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僧帽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3 年采用高温(37 ℃) 休克处理受精卵15 min ,抑制第一极体排放诱导出僧帽牡蛎三倍体,在早期幼虫阶段,处理组幼虫平均壳长显著较对照组大,经过1 年的养殖,三倍体壳长、壳高、软体部湿重和干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3 .2 % 、8 .9 % 、124 .6 % 和87 .1 % 。1997 年采用0 .5 mg/L 细胞松弛素B 在50 % 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处理受精卵15 min 诱导出僧帽牡蛎三倍体,经过14 个月养殖,三倍体壳长、壳高、体重和软体部湿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39 .26 % 、17 .25 % 、72 .50 % 和118 .42 % ,除个别月份外,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差异显著( P< 0 .05) ,僧帽牡蛎三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长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巨蛎属,又称太平洋牡蛎、日本真牡蛎,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品种。原产于日本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品种。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是一种适合我国沿海养殖的优良品种,大量出口,经济效益显著。海州湾渔场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项目养殖  相似文献   

7.
以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闭壳肌和精子为研究对象,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方法, 比较了 3 种倍性长牡蛎闭壳肌和精子的组织学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二、三、 四倍体闭壳肌组织的肌纤维都包含粗肌丝、细肌丝、肌膜、肌束膜、肌内膜、线粒体、囊泡、小管、细胞核、肌浆网等结构, 但三者的形态及超微结构不同, 其中三倍体闭壳肌线粒体直径、肌纤维直径、粗肌丝密度显著大于二倍体和四倍体, 肌纤维密度显著小于二倍体和四倍体。不同倍性精子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 二、三、四倍体长牡蛎精子在组成结构上相似, 分别由头部、中段和尾部构成, 但不同倍性精子中各结构大小和线粒体数目不同。在长牡蛎精子头部长度、宽度, 顶体高度、宽度, 线粒体长度的测量分析中, 四倍体精子的头部、顶体以及线粒体显著大于二、三倍体。三倍体精子的头部和顶体显著大于二倍体, 但三倍体精子的线粒体大小与二倍体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 二、三倍体精子均含 4 个线粒体, 但在本研究中发现了二倍体精子含有 5 个(占比 1%)线粒体的特例。四倍体长牡蛎精子的线粒体数目不同, 含有 4 个(占比 46%)、5 个(占比 52%)、6 个(占比 2%)这 3 种情况。 该研究阐明了不同倍性长牡蛎闭壳肌及精子的组织学特性和超微结构, 为深入研究长牡蛎肌纤维生物学特性和精子繁育生物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又名太平洋牡蛎,是目前牡蛎养殖的优良种类之一。二倍体长牡蛎在成熟期为形成生殖腺消耗体内贮存的糖元,且排放精卵后肉质变劣,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三倍体牡蛎生殖腺不发育,到个体成熟时不进行有性生殖,生长速度和干肉重量明显超过二倍体牡蛎。笔者在长牡蛎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其中较成熟的操作流程整理如下。1 受精卯的制备 采用本地海区养殖的1.5~2龄亲贝,选择体大、强壮、肥满度好的个体,冲洗干净进行解剖。将已解剖的、 亲贝分类…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又称角厚牡蛎,属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原产于欧洲沿海,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种类,我国从2007年开始进行葡萄牙牡蛎的引进和单体牡蛎生产。单体牡蛎即指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其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可充分发挥个体的生长潜力,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运输、放养、收获和加工,便于筏式笼养,且商品价值较高。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牡蛎养殖相比,速长品系的单体葡萄牙牡蛎生长周期短、个体大、外形美观,市场价格高。近年来,为了提高养殖牡蛎的商品价值和产量,国内外一直在探索生产单体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中期能否产生种间杂种优势,在分析了早期杂种优势的基础上,以9个香港牡蛎自繁家系、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作为对照,以45个种间杂交家系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估了中期杂种存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杂种潜力及其优势。结果发现:1对于存活性状而言(360日龄),香港牡蛎存活率较低仅为9.09%,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90~180日龄);长牡蛎存活率居中为51.26%,存活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繁殖后夏季高温致死(360日龄);而种间杂种的存活率相对较高为87.64%,表现出明显的存活优势,其杂种潜力hp=2.72,杂种优势H=189.88。2对于生长性状而言(360日龄),从壳高水平上分析,长牡蛎平均壳高(50.74 mm)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45.17 mm)及杂交家系(42.70 mm);且种间杂交家系壳高显著小于两亲本子代;其杂种潜力hp=-1.89,杂种优势H=-10.97。从鲜重上看,长牡蛎的鲜重(17.24 g)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12.58 g)及种间杂交家系(9.47 g),且三者间彼此差异显著;其杂种潜力hp=-2.33,杂种优势H=-36.46。3对于产量而言,长牡蛎产量最高为3.22 kg,显著大于香港牡蛎(0.41 kg),与杂交家系无显著差异(2.98 kg);其杂种潜力hp=0.83,杂种优势H=63.97。研究表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具有很好的抗低温、抗高盐能力,且存活力较强,但是生长性状表现出远交衰退特点。虽然产量性状具有杂种优势,略低于长牡蛎,但由于杂种外观上与香港牡蛎极其相似,故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北方牡蛎养殖的新品系(种)。同时,杂种在华南沿海是否具有杂种优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牡蛎和福建牡蛎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贝类。为比较分析二者的动态生长情况,实验基于动态能量收支理论(DEB),以连续监测的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为强制因子,通过现场实验、模型调试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获取模型参数,利用Python 2.7软件分别构建了桑沟湾长牡蛎、深沪湾福建牡蛎的个体生长模型,并以两种牡蛎的实测生长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①所构建的DEB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长牡蛎、福建牡蛎的个体生长情况(壳高、软组织湿重等),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性显著;②长牡蛎和福建牡蛎的温度耐受上限(TH)、温度耐受下限(TL)、半饱和常数(FH)等参数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海域的理化环境、食物组成及牡蛎的选择性摄食有关;③在模拟周期内,受温度和食物的双重限制,长牡蛎冬季生长缓慢,而福建牡蛎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期间主要受到食物的限制。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和牡蛎养殖容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华南沿海养殖近江牡蛎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天凤 《南方水产》2006,2(6):72-75
近江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的主要对象,在华南沿海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根据肉的颜色,近江牡蛎通常被珠江三角洲蚝民称为“赤蚝”和“白蚝”,但它们的贝壳形态极其相似。近江牡蛎分类鉴定研究已被探讨多年,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等已不能完全解决近江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近江牡蛎分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江牡蛎分类研究进展,综合有关研究报道认为华南沿海养殖的近江牡蛎可能是3个物种的混合体:“赤蚝”可能是一个新种,而“白蚝”含有香港巨牡蛎和有明巨牡蛎2个物种。  相似文献   

13.
<正>长牡蛎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目、牡蛎科、巨蛎属,学名为Crassostrea gigas,俗称太平洋牡蛎。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从辽宁到江苏等沿海省份。长牡蛎"海大2号"(品种登记号:GS-01-007-2016),由中国海洋大学和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完成选育。该新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左壳色为金黄色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宫一震 《科学养鱼》2006,(12):55-55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辽宁、山东沿海称海蛎子,江苏、浙江称蛎黄,福建、广东称蚝。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贝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但是在牡蛎的养殖过程中,其敌害较多。对牡蛎的敌害充分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在牡蛎的养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贝类,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它繁殖季节时间长,一年有几次繁殖高峰期;幼虫浮游时间长,随潮流可影响到较大范围的海区;变态后常固着在扇贝贝壳及养殖器材上,造成很大危害。(1)牡蛎与扇贝的食性基本相同,都以硅藻及有机碎屑为主,牡蛎变态附着后,在养殖海区内与扇贝争食饵料,造成海区饵料相对不足,影响扇贝的摄食及生长发育。(2)牡顿附着在扇贝贝壳上,增加了扇贝开闭壳的活动强度,消耗了扇贝在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致使扇贝生长缓慢,且易造成扇贝畸形。①牡顺附着在扇贝养殖器材上,不但增加了器…  相似文献   

16.
<正>牡蛎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据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5年牡蛎养殖产量为457万吨,占贝类养殖产量的33.67%,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4.38%。目前随着互联网和冷链物流的发展,牡蛎是水产品中最合适冬季生吃和活体运输的水产品。随着牡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牡蛎的品质却在下降,表现出养殖的长牡蛎出肉率低、形态不规则、大量死亡的问题,特别近年来牡蛎的大量死亡已影响了牡蛎的养殖积极性和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通过牡蛎养殖现场调查分析,结合  相似文献   

17.
牡蛎味道鲜美,富含锌、牛磺酸、糖原等营养物质,其生长快速、产量高、食物链短、经济效益良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水产养殖贝类。我国牡蛎主要的养殖品种为长牡蛎(又称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福建牡蛎(又称葡萄牙牡蛎,C.angulata)、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近江牡蛎(C.ariakensis)、熊本牡蛎(C.sikamea)等。目前养殖实践中出现生长速度缓慢、生长周期变长、品质下降等现象,亟需加强牡蛎的品种选育,而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发展有力促进牡蛎产业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牡蛎三倍体诱导方法包括二倍体与四倍体的生物杂交方法,温度休克、静水压、电休克、渗透压等物理诱导方法,CB、6-DMAP、咖啡因等化学诱导方法。通过本文的综述,以期为牡蛎及其他贝类的多倍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江牡蛎是海水养殖生产的经济贝类,它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适应性强等特点;它不仅肉昧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传统性食用、药用和出口的名贵水产品。我国沿海人民有养殖牡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过去,习惯性采用石头、板石、瓦片、牡蛎壳等附着器于潮干带的滩涂进行平面养殖。这种养殖方式,牡蛎生长慢,一般放养时间需4~5年;单位面积产量低,亩产约一千市斤;生产操作笨重、劳动强度大。1965年开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推动下,广东沿海相继进行了以水泥棒、石堆、石柱等附着器于低潮线下立  相似文献   

19.
<正>长牡蛎"海大3号"(品种登记号:GS-01-007-2018)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360只个体构建选育基础群体,以黑壳色和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32.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县努力加大开发力度,以褶牡蛎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浅海开发有了迅速发展,形成生产规模。但由于褶牡蛎的养殖期间直接受台风的影响,给褶牡蛎养殖带来了风险和困难。为此,推广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一方面可以不受台风季节的制约,太平洋牡蛎通常是在十月份的中旬开始稚苗下海区进行中间育成到第二年的五月份产品就可以收成销售。整个牡蛎养殖过程,只需6个月,基本上可以避开我县沿海的台风季节。另一方面,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产量比褶牡蛎的产量要多出一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是渔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本文就近二年的太平洋牡蛎分挂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