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及所配杂交早稻组合12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米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除米粒长、长/宽、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亲本间差异较小外,其余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的亲本间差异较大.杂交早稻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其表型值之间的两两相关除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为负相关外,其余9个米质性状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各双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之和与其F1表型值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亲本12个米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差异除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外均较大,各杂交早稻组合米粒长、长/宽和蛋白质含量的SCA差异较小,垩白粒率和胶稠度的SCA差异较大,其余米质性状的SCA差异居中.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SCA效应值与其竞争优势之间均呈两两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杂交稻亲本各米质性状配合力分析结果,认为株1S与T98A为目前较好的优质不育系,早恢1号和早500为较好的优质恢复系.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沉降值的杂种优势表现和配合力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丰产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不显著,而优质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达到极显著差异,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了显著水平。内乡188、豫展1号、豫麦34、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较高,平均优势正向优势的组合数远远小于负向优势,而超高优势均为负向优势,是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13个烟草材料(K326、VA116、G70、NC82、GDH94、GDH88、韭菜坪2号、TN90、南江三号、青梗、巴斯玛、毕纳1号、湄潭大蛮烟)为亲本,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40个杂交组合,测定亲本和杂种F1代的烟叶含梗率,分析烟叶含梗率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的烟叶含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烟叶含梗率广义遗传力为96.11%,狭义遗传力为72.32%,表明其性状传递力强,由表型选择基因型的可靠性大;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烟叶含梗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DGH88、青梗和湄潭大蛮烟3个亲本一般配合力负向效应值小,是改良烟叶含梗率的优良亲本;烟叶含梗率杂种优势表现以负向中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为主,占所有杂交组合的77.5%,VA116×GDH88、K326×GDH88、VA116×韭菜坪2号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较好,是选育低烟叶含梗率的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在粒用高粱亲本选育中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常用的65个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585个杂交组合测定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通过分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一般配合力(GCA)间关系,试图找出与产量GCA密切相关的可早代测定GCA的农艺性状或表型,以提高育种效率。结果表明:产量与千粒重及穗粒数GCA间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性状GCA间相关不显著。各农艺性状GCA间关系不同,其中穗粒重GCA和千粒重GCA间极显著正相关,株高GCA与千粒重GCA间极显著正相关,穗长GCA同穗粒重间GCA极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与千粒重GCA相比,穗粒重的GCA对产量GCA的通径系数最高。本文还分析了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与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表明,杂交亲本的选择还是要通过测交试验来进行,单纯依靠亲本的性状表现不能选育出高配合力的亲本。而通过选育具较高穗长GCA亲本,可以有效缩短亲本选育的年限,提高粒用高粱不育系选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um L.)9个品种进行半双列杂交,分析了麦芽浸出率、糖化力、α-淀粉酶活力和库尔巴哈值等麦芽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效应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麦芽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因组合和性状而异,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极显著,浙皮1号和甘木二条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各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均显苦大于显性方差,狭义遗传力较高(52.31~87.37%)。在9个亲本中,糖化力的显性基因起减值作用,其它3个性状的显性基因作用方向不一致。 麦芽浸出率与α-淀粉酶活力、库尔巴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糖化力、籽粒长宽比和皮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麦芽品质性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密切,与产量性状以无相关和对选择有利的相关量多。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沉淀值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冬小麦杂种F120个组合及其9个亲本沉淀值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20个组合中呈正向部分显性和负向部分显性的组合各有8个,无显性的有4个,无正向、负向完全显性和超亲优势的组合;沉淀值的平均杂种优势较小,但组合间杂种优势具有显著的差异,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沉淀值的遗传中都比较重要,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双亲一般配合力平均值与中亲值及F1表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双亲的平均表现可大体预测杂种群体的沉淀值;PlainsmanV自身表现好、配合力又高,是个理想的品质亲本.  相似文献   

7.
以15个茎瘤芥亲本为材料,按7×8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组合,分析茎瘤芥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瘤茎产量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幅为-29.88~13.48,其中显著或极显著正向效应值有5个,占33.33%。组配的56个组合瘤茎产量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幅为-35.86~34.24,其中显著或极显著正向效应值有24个,占42.86%。在茎瘤芥杂种优势利用中,既要重视一般配合力选择,更要重视特殊配合力选择。瘤茎产量平均超亲优势为6.24%,变幅为-46.34%~77.22%,正向优势组合占64.29%,茎瘤芥亲本间瘤茎产量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瘤茎产量的超亲优势与特殊配合力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且相关系数较大,说明可用特殊配合力效应预测瘤茎产量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研究12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除精米长和长宽比外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作用,糙米率、垩白率、垩白度、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和精米厚等性状则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粒型和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影响,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则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除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食味值有一定程度的超高亲优势外,其他性状多介于双亲之间.杂种优势同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且多数性状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供试材料中,不育系以95122A最好,香粳8016A次之;恢复系以J16最好,R187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胡麻11个亲本材料的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测定和估算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群体配合力方差以及亲本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结果表明:各亲本,组合的主要性状都表现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基因差异,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6×6双列杂交(不包括反交),研究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有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其与亲子的关系。结果如下: (1)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除单株籽棉产量外,其他9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显著或极显著。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之比值均大于2(3.139~30.520)。 (2)相同性状不同亲本之间、相同亲本不同性状之间的一般配合力不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之间、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特殊配合力各异。 (3)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其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对独立。 (4)产量性状的亲本表现与其一般配合力呈明显正相关,而与特殊配合力无必然联系。F_1表现与其特殊配合力呈不明显的正相关,而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及总配合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济南火烧头露仁等6个品种组成的双列杂交,对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在多数组合中为正向优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杂种优势无明显相关,各品种的gca有显著差异,且与亲本的表型值高度相关。sca效应与杂种优势也明显相关。故在进行蛋白质含量育种时,可根据亲本表型值选配亲本,根据杂种优势进行组合的选择,以替代gca和sca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亲缘远近不同、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材料,对5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叶球Vc(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负向优势,但利用优势育种途径有可能培育出Vc含量超高亲的杂种一代。粗纤维、心柱长、帮叶比和紧实皮主要表现为正向优势。同一性状不同亲本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不同,不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不同。1072是各种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都突出的优良自交系,1072×红-6为特殊配合力突出的优良组合。心柱长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均存在细胞质效应,育种中应注意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选育高产、优质且熟期适宜的杂交早稻组合,采用6个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10个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组合12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最高苗数、成穗率、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2)亲本一般配合力与表型值关系不密切,且与所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与所配组合的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3)在组合选配时,要选择配合力好,且农艺性状优良或较多性状互补的亲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甜玉米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筛选高维生素E(VE)组合及优异亲本,为高效创制高VE甜玉米品种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NP-HPLC),对11份不同来源且表型差异明显的甜玉米自交系及其11个杂交种进行VE组分含量测定,并分析其杂种优势,筛选高VE甜玉米材料。【结果】甜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中的VE组分间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自交系26F白、金皇和杂交种粤甜41号、粤甜29号、粤甜35号的总生育酚(TTF)、总生育三烯酚(TT3)和总VE(TVE)含量较高。杂交种VE组分含量与双亲均值和高值亲本相关,其中α-生育酚(αT)和α-生育三烯酚(αT3)含量与高值亲本和双亲均值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11个杂交种VE组分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TVE含量的中亲优势变幅为-39.07%~56.97%,超亲优势变幅为-52.44~49.28%。11个杂交种中有4个表现出超亲优势,其中TY6和农宝2021白组配的杂交种粤甜41号、粤甜38号和粤甜35号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且TVE含量较高。【结论】不同基因型甜玉米间VE组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VE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高VE亲本间杂交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具有强杂种优势的杂交种。要提高甜玉米杂交种VE含量,选择高VE含量尤其是高αT和αT3含量的材料进行组配或许可加速品种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加工番茄7个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Griffing第2种方案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番茄粘稠度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粘稠度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80、77和81,其杂交后的组合77×80、77×81的特殊配合力也最高;粘稠度性状是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较低,不宜早期时代进行选择。但杂种一代值具有超亲优势现象,存在杂种优势。因此,高粘稠度品种育种应以优势育种为主,辅之以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玉米5大杂优群苞叶表型可塑性在异地引种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收集了我国玉米5大杂优群50份自交系,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2015年在北京市和201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3种环境下测定各杂优群的自交系在不同环境的苞叶性状,计算苞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析杂优群间苞叶长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ength, PHL)、宽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width, PHW)和层数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ayer number, PHN)的差异和杂优群内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环境和生长时期各气象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苞叶性状受环境影响显著;在全部测定群体、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群中PHL与PHW呈显著正相关,在瑞德群中PHL与PHN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血缘玉米种质的苞叶表型可塑性存在明显差异,PHL与PHW表现出协同调控的特点;旅大红骨群的苞叶长度和PB群的苞叶长度、宽度对环境不敏感,这2个性状异地引种时会保持稳定;兰卡斯特群PHL较大,且符合苞叶性状南长北短的要求,这类育种材料适合南北方异地引种;气象因子中平均温度和湿度在玉米生长前期差异较大,日照时间在玉米生长的前、中和后期都有一个差异较大的时段。因此,高温区适时早播,低温区适时晚播,有利于减少环境间的苞叶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甘蓝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Griffing(1956)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第一种方案,配制了36个杂交组合,应用配合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遗传距离分析等数量遗传学方法,对甘蓝14种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性状均具有杂种优势,其中单球重、全株重、净菜率等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值较高;14个数量性状中,除紧实度、净菜率2性状外,其余12个性状的F_1值都与双亲的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14个数量性状中有10个性状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效应;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门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才能增大杂种优势.甘蓝的杂种优势表现与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无关.试验中还选出几个对甘蓝育种和生产有价值的亲本和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8.
1987~1988年度选用产量和品质性状不同的五个冬小麦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获得p~2=25个遗传型,采用Griffing方法1模型I进行分析.分析了11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20个F_1的220个组合次中,正向优势占48.6%,负向优势占45.5%,无显性的占5.9%;其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正向优势超过中亲值极显著的只有两个组合,但这两个组合的一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均呈负向优势,且大都达极显著水平.20个组合的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F_1-MP)值与单株粒重的(F_1-MP)值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前者r=-0.7610~(**),后者r=0.6437~(**)).11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极显著;特殊配合力除单株有效穗数与角质率外,其它性状都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抽穗期、穗长、角质率和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的反交效应.抽穗期、株高、穗长、角质率和每穗粒数的GCA/SCA方差比显著或极显著,故这些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特殊配合力的结果一般与超亲优势的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6个小麦品种(品系)为亲本,按Grfffmg方法2组配一套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醇溶蛋白和球蛋白相对含量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的控制,子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但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2)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很大,亲本郑州831的子粒蛋白含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绝对含量的GCA效应较高,可作为优质亲本使用。不同组合间的SCA效应与超亲优势呈正相关关系。醇溶蛋白相对含量和球蛋白绝对含量的超亲优势为正向优势,而其它性状均表现为负向超亲优势。本文还对参试亲本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分蘖以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为极显著正相关,至开花日数与特殊配合力为显著正相关。亲本间的表型遗传距离为2.86—6.82,分子遗传距离为0.50—0.96。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茎粗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大于表型遗传距离,其中,生物产量、单株重、穗长和茎粗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所有性状中,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高,而含糖量和分蘖的杂种优势较低。在杂种优势预测上,利用亲本的配合力可有效预测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优于遗传距离。与表型遗传距离相比,分子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