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翘嘴红鲌和蒙古红鲌在太湖渔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这二种鱼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以生物学研究为主[朱居宏,1962;朱志荣等,1976;许品诚,1984;姚闻卿、胡菊英,1982;姚闻卿等,1987],至于如何评价这二种鱼在大型水域渔业中的作用尚少有涉及。  相似文献   

2.
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大白鱼、翘嘴巴,是鲌属鱼类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兴凯湖翘嘴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凯湖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又名兴凯湖大白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捞、水位下降和环境破坏等原因,兴凯湖翘嘴鲌的产量逐年下降。文章介绍了兴凯湖翘嘴鲌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及繁殖,并对兴凯湖翘嘴鲌资源的恢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翘嘴红鲌和海南红鲌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Bleeker)和海南红鲌Erydtroculter reclurviceps(Richardson)的眼、肝、心、肾和背部白肌5种器官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器官组织的LDH,肾脏和心脏的MDH及眼和心脏的SOD等同工酶谱带相似。一些器官组织的EST、MDH和SOD同工酶有特异性地表达,条带数目及各酶带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和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红鲌属的翘嘴红鲌、青梢红鲌和蒙古红鲌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1 091 bp), 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 并以红鳍鲌为外类群, 用邻接(NJ)法和非加权算术平均对数(UPGMA)法构建系统关系树. 结果表明: ① 4种鱼(包括外类群)Cyt 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平均差异为6.2%, 变异位点184个, 具有简约性信息位点141个, 平均转换颠换比为7.4; ②测定的红鲌属3种鱼形成一个单系群, 其中翘嘴红鲌与青梢红鲌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兴凯湖翘嘴红鲌生长式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兴凯湖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 is(B leeker)的生长式型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表明:翘嘴红鲌的体长与鳞径的关系为L=0.7960×10-3R1.9060(r=0.9729);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8.9047×10-3L3.0427(r=0.9153),属等速生长类型;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了兴凯湖翘嘴红鲌的生长,其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分别为98.05 cm和10.21 kg,拐点年龄出现在10.42龄,拐点体长为65.81 cm,体重为3.03 kg,与长江水系翘嘴红鲌的生长式型不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制作、观察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各生长阶段的精巢切片,确定翘嘴红鲌精原干细胞最佳分离时间。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其精原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初步培养研究,最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干细胞标志基因Oct-4 RT-PCR扩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7月龄翘嘴红鲌精巢为分离精原干细胞的最佳时期,所分离的精原干细胞符合干细胞的形态、增殖及表达特征,且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支持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Oct-4基因表达呈阳性。  相似文献   

8.
以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的血细胞为材料,以鸡血细胞为DNA标准(2.5 pg/2C),利用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 Quanta SC)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测定其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翘嘴鳜和翘嘴红鲌的血细胞DNA含量分别为鸡血细胞的0.69倍和0.87倍,换算成绝对含量分别为1.74 pg/2C和2.18 pg/2C。  相似文献   

9.
鉴于辽宁省大伙房水库部分红鲌鱼的形态特征介乎青梢红鲌和红鳍鲌之间,我们采用形态学和酯酶同工酶电泳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两纯种的眼睛和肝胰桩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有种的特异性。青梢红鲌的EST-S和EST-F区带向阳极移动速度分别较红鳍鲌为快。形态学介乎双亲之间的杂种酶谱与人工杂交子一代相同,呈现双亲酶谱的累加,从而证实这种中间型个体为青梢红鲌和人工杂交子一代。中间型个体和青梢红鲌人工回交实验证实后代是可育的。其它类型的形态学杂种的酯酶同工酶图谱随第三鳔室的形态及腹棱长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双亲遗传学完整性丧失的酶谱是F1代杂种参加繁殖的结果。作者还讨论了大伙房水库这两种鱼的基因渐渗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鲌鲂F1(C.alburnus♀×M.amblycephala♂)、子二代鲌鲂F2(self-crossing of C. alburnus♀×M. amblycephala♂)背部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结果显示:鲌鲂F1和F2肌肉的水分含量均显著低于父本团头鲂(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团头鲂(P<0.05),鲌鲂F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鲌鲂F2和团头鲂(P<0.05)。4种鱼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鲌鲂F2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呈味氨基酸(DAA)、∑EAA/∑TAA、∑EAA/∑NEAA、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等均不同程度高于亲本及鲌鲂F1。4种鱼均检测出20种以上的脂肪酸,其中,鲌鲂F1的∑PUFA和∑EPA+DHA含量高于双亲,并显著高于鲌鲂F2(P<0.05),∑SFA:∑MUFA:∑PUFA比值为1:1.88:1.02,较双亲及鲌鲂F2更接近人体合理膳食的理想模式。综合分析,相较于双亲,鲌鲂F1具有高脂、高蛋白、高EPA+DHA和均衡的脂肪酸组成等营养价值特点,鲌鲂F2则具有低脂、高蛋白、均衡的氨基酸组成以及最优的食用品质。因此,鲌鲂F1和F2具有不同的营养品质特点,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均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两个角度丰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筛选出蒙古红鲌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为其种质标准制定、种质资源保护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蒙古红鲌的可数和可量性状,并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蒙古红鲌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肾脏及肝脏等5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表达情况.[结果]蒙古红鲌的主要形态特征:头部背面平坦,口端位,下颌略比上颌长;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身体上半部浅棕色、下部银白色,胸腹鳍浅黄色,尾鳍下叶鲜红色;鳍式为背鳍D.ⅲ-7和臀鳍A.ⅲ-19~22;齿式为2·4·5(4)/5(4)·4·2或2·4·4/5·3·2: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18~20.从蒙古红鲌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肾脏和肝脏组织中均能检测到LDH和MDH,但不同组织中的酶带数目和活性各不同,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LDH酶带条数分别为6、6、6、7和8条,MDH酶带条数分别为3、3、5、5和4条.各样本蒙古红鲌眼睛晶状体的LDH酶带数及其活性基本相同,均呈单态,表达稳定,且分离效果好.[结论]LDH和MDH在蒙古红鲌体内分布较广泛,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眼睛晶状体LDH表达丰富且活性稳定,可作为鉴定蒙古红鲌种质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12.
对翘嘴鲌、大鳍鳠和斑鳜肝脏进行了比较解剖观察,描述了3种鱼肝脏的的外形特征、门静脉、肝管及胆囊。在3种鱼比较解剖的基础上,讨论了鱼类肝脏的位置及外形特征,翘嘴鲌肝脏的2种特有结构,鱼类的肝门及门静脉;进一步探讨了3种鱼肝脏解剖学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SA软件对3种鲌亚科鱼类全基因组中的完整型微卫星进行了搜索,并对其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1.055 Gb)、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 1.006 Gb)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1.116 Gb)全基因组中,分别筛选出772 276、548 726和772 329个完整型微卫星。相对丰度分别为732.0,553.2和691.2个/Mb。微卫星总长度分别为14.29,9.42和15.02 Mb,分别占基因组序列总长度的1.35%,0.94%和1.35%。在1~6个不同碱基重复类型完整型微卫星中,3种鲌亚科鱼类的6种碱基类型数目排序是一致的。均是单碱基重复数目最多,然后依次是二碱基、四碱基、三碱基、五碱基和六碱基。3种鱼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中数量最多的分别是AAT和AGAT,但在翘嘴鲌二碱基重复中,AT重复微卫星的数量要多于AC重复。3种鱼中不同碱基类型微卫星分布频率随着重复单元拷贝数和长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微卫星重复单元长度主要分布在10~30 bp,分别占微卫星...  相似文献   

14.
翘嘴红鲌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红鲌属,俗称“大巴刁”、“翘嘴巴刁”、“鲌鱼”,分布于我国各大江河、湖泊。翘嘴红鲌属中上层肉食性鱼类,喜在有流水和大水面溶解氧丰富的敞水区活动,游动迅速,善跳跃,性凶猛;  相似文献   

15.
翘嘴鲌对低氧环境较为敏感,因此,本研究以翘嘴鲌及其新品种全雌1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溶氧水平对其生理指标、抗氧化酶活性、肝脏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翘嘴鲌及全雌1号从浮头点到死亡点,溶解氧值曲线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总体上翘嘴鲌的溶解氧值均略高于全雌1号;且翘嘴鲌及全雌1号在20℃下的浮头点、昏迷临界点、昏迷点显著高于30℃时的相应值。翘嘴鲌及全雌1号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均为先逐渐升高,在12 h达最大值,之后下降,至24 h仍高于0 h的值;其中全雌1号SOD指标升高时升高幅度更大,活性下降时下降幅度更小,且总体上全雌1号SOD指标在相同低氧胁迫时间下比翘嘴鲌活性更高。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持续,肝细胞逐渐无序排列,肝细胞间血窦扩张,肝细胞融合等现象愈加明显,且肝组织空泡化变性加剧。即低氧胁迫使肝出现病理学组织损伤变化,且损伤程度随低氧时间的持续逐渐增强。总之,本研究推测全雌1号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可能略微高于普通翘嘴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实时监测水中的溶氧,避免长期缺氧对机体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广东地区俗称长江和顺,长江中游俗称翘鲌、鲌鱼,长江中、下游俗称太湖鲌鱼,素有“太湖三白”之美誉。隶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红属,是重要的经济、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全鱼可入药,有开胃、健脾、利水、消肿与滋补强身、健脑之功效。翘嘴红鲌具有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兴凯湖翘嘴鲌的形态特征翘嘴鲌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r)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鲌属(Culter)。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翘嘴鲌、,而在松花江沿岸则称之为"撅嘴岛子"。因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不腥,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故列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翘嘴鲌分布范围从台湾省、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一直到黑龙江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红鲌属的翘嘴红鲌、青梢红鲌和蒙古红鲌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1 091 bp),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以红鳍鲌为外类群,用邻接(NJ)法和非加权算术平均对数(UPGMA)法构建系统关系树.结果表明:①4种鱼(包括外类群)Cyt b基因片段序列碱基平均差异为6.2%,变异位点184个,具有简约性信息位点141个,平均转换颠换比为7.4;②测定的红鲌属3种鱼形成一个单系群,其中翘嘴红鲌与青梢红鲌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9个采样点的鲌属(Culter)翘嘴鲌(C.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达氏鲌(C.dabryi)和近红鲌属(Ancherythroculter)黑尾近红鲌(A.nigrocauda)共810尾个体星耳石的8个特征值进行形态度量,运用Statistica软件作鲌类鱼体生长与耳石生长的回归分析、形态特征值及6个形态因子和6个形态指数的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4种鲌耳石形态存在极显著差异。(2)幂函数回归方程相对于直线回归方程能更好地表述鲌体生长及耳石生长关系;鲌类体质量与耳石质量、体长与耳石直径的回归方程近于线性回归关系,体质量与耳石直径、与体长回归方程幂值分别近于3.5、3,而耳石质量与耳石直径回归方程幂值近于2。耳石质量增长速度与体质量增长速度相近,但耳石质量相对耳石长度的增长速度较体质量相对体长或耳石长度的增长速度要慢。(3)鲌耳石形态度量特征值判别函数分析判别正确率达71.11%,对识别影响较大的特征值为耳石宽、耳石面积、耳石长、基叶长等;通过4种鲌耳石形态因子和形态指数的主成分分析,对识别影响较大的形态因子为F2、F1、F6、F5和形态指数为形态系数、充实度、椭圆率等。(4)采用鲌类群体耳石形态度量特征值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能较好地区分翘嘴鲌3个长江群体(太湖、鄱阳湖、丹江口水库)与漓江群体、蒙古鲌鄱阳湖5个群体(新妙湖、南北港、青岚湖、庐山西海、章江),其群体聚类距离与群体间的地理距离相关联。本研究结果说明,星耳石形态度量分析能为鲌类物种或群体间关联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不同湖泊禁捕策略对3种鲌类的种群动态与生态位重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全年禁捕湖泊西凉湖与季节性禁捕湖泊斧头湖为研究地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ulter 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为研究对象,分析鱼类单位捕捞努力生物量、单位捕捞努力质量、全长、体质量与肥满度指数等种群动力参数;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鲌类的食物来源及贡献率,比较不同禁捕策略湖泊中的3种鲌类的时空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宽度及重叠指数。结果表明:全年禁捕湖泊中的3种鲌类的单位捕捞努力生物量显著高于季节性禁捕湖泊,且全长分布范围比季节性禁捕湖泊更广;季节性禁捕湖泊中,3种鲌类的时空生态位显著重叠;全年禁渔湖泊中,3种鲌类具有更广的营养生态位宽度。研究结果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捕制度的完善和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