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3个种源余甘子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其不同光合参数,并绘制相应光响应曲线,比较了不同种源余甘子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低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3个种源余甘子净光合速率(P_n)差异较小,随着PAR升高3个种源余甘子表现出较大差异。3个种源余甘子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在低PAR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PAR升高呈缓慢上升或下降趋势。3个种源余甘子胞间CO_2浓度(C_i)呈先急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再下降的总体趋势。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种源余甘子P_n的光响应曲线,决定系数(R2)在0.9982~0.9994之间。种源20180907-1的LSP、LCP及P_(n,max)均相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种源20180907-2的LSP中等,LCP及P_(n,max)均较低,表观量子效率(α)较高,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且WUE较高,抗旱能力较强;种源20180907-3的LSP、LCP均为中等,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中等。  相似文献   

2.
对18种滇产地被植物2年生容器苗木进行光合-光响应曲线测定,通过光合生理参数探讨其光能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小蜡(Ligustrum sinense)、纤枝金丝桃(Hypericum lagarocladum)、鳞斑荚蒾(Viburnum punctatum)、清香桂(Sarcococca ruscifolia)、板凳果(Pachysandra axiilaris)、美丽马醉木(Pieris formosa)的饱和光强最大光合速率(P_(max))、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较低而表观量子效率(AQY)较高,表明其耐阴性较强;西南栒子(Cotoneaster franchetii)、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的P_(max)、LCP和LSP较高,表明其适应强光的能力较强;而铺地栒子(Cotoneaster adpressus)、粉叶栒子(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牛筋木(Dichotomanthus tristaniaecarpa)、大花醉鱼草(Buddleja colvilei)既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又能适应阳光较充足的环境。研究结果为不同场景选择适生性好的地被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5个云南松种源2年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特性,揭示云南松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光能利用率(LUE)外,其他光合参数在云南松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对不同种源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当光照强度刚开始增强时,各种源间净光合速率(Pn)的差异较小,但随着光照强度的继续增加,不同种源间出现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光合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和Gs的相关系数均较大,是影响光合能力的主导因子。综合比较发现,保山(BS)种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和水分利用率(WUE)较高,Tr、Gs和光补偿点(LCP)较低,该种源具有较高的潜在光合能力,抗旱能力也较强,表明保山种源具有较强的适应光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并用模型拟合得出相关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2号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与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同在12:00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1.98μmol/(m~2·s)和3.86μmol/mmol;蒸腾速率(T_r)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胞间CO_2浓度(C_i)大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小胡杨2号光饱和点(LSP)为1 768.87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2.87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为20.59μmol/(m~2·s),是一种抗旱性良好并对强光有很好适应性的杂交树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早实与晚实2个核桃类群的光合和荧光参数差异,分析其对光环境的需求特征,为其在生产条件下的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早实和3个晚实核桃品种为试材,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仪和PAM-2500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_s)、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Concentration,C_i)、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等光合参数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Variable Fluorescence/Maximal Fluorescence,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Yield)、光化学淬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qP)、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qN)等荧光参数,比较了早实与晚实核桃类群的光合和荧光特征差异.【结果】早实与晚实品种出现的光合‘午休’现象均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光合和荧光参数日变化均值显示,早实品种的P_n、WUE、F_v/F_m、Yield以及qN均高于晚实品种(PP_n0.05,PWUE0.05,PYield0.05,P_qN0.05),说明早实品种的光合能力高于晚实品种,且对光抑制反应较为敏感,光合机构自我保护能力较强.此外,与早实品种相比,晚实品种的LSP增加了6.71%,LCP减少了2.58%,此参数表明晚实品种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早实品种,早实品种受到强光照射时更容易发生光抑制.【结论】早实与晚实品种的光合和荧光特征存在差异,早实品种的光合能力高于晚实品种,晚实品种较早实品种有着更强烈的需光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变化规律和光适应能力,利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以漳州市龙文区碧湖生态公园内的8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梯度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响应,运用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拟合,并对其耐荫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具有高LCP、高LSP的美丽异木棉适应强光能力强,红花羊蹄甲、三角梅、朱槿具有较高的LCP和LSP,在强光下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耐荫能力相对较差;具有低LCP、低LSP的蒲葵耐荫能力强,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弱;而红背桂的LCP相对较高、LSP相对较低,不耐强光而具备一定的耐荫能力;香樟、复羽叶栾树的LSP较高、LCP相对较低,既对强光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又能充分利用弱光。8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子在不同的植物之间各不相同,净光合速率分别与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此外,蒲葵、香樟、红背桂、复羽叶栾树能较好的利用土壤的水分,是良好的节水植物。综上,可在光照充足的林缘、道路隔离带等地配置红花羊蹄甲、三角梅、朱槿、美丽异木棉;蒲葵适宜在林下较荫蔽或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植物的光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干物质累积能力,而多倍体植株的光合能力一般强于二倍体或单倍体。本研究旨在分析二倍体马铃薯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个体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方法】以二倍体马铃薯品系及其经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的加倍个体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移栽后不同时期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并在盛花期测定光响应曲线与CO_2响应曲线。【结果】加倍个体和二倍体的净光合速率(P_n)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移栽后60 d达到峰值,在同一时期,加倍个体的P_n均高于二倍体,并在移栽后60 d和75 d呈现显著差异(P0.05);加倍个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比二倍体高16.12%和13.00%;加倍个体的光补偿点(LCP)和CO_2补偿点(CCP)均低于二倍体,但两者的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没有差异。【结论】加倍个体利用弱光的能力比二倍体强,在高光和低光条件下均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加倍个体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_2,固定和转化CO_2的能力较二倍体强。综上所述,加倍个体的光合能力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T31、T52、T53、T59四个无性系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无性系有较中等的LCP(介于37~68 μmol/(m2·s)之间)和较高的LSP(>800 μmol/),其中LSP、LCP的大小排序分别为T59>T31>T53>T52,T53>T52>T31>T59.T59、T31强光利用效率及弱光利用效率都较强,与其生长特性相一致;(2)表观量子效率为0.0298~43.0495 mol/mol,与自然条件下一般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0.03~0.05 mol/mol)基本一致;(3)影响台湾桤木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Ci,PAR、Tr、Gs的影响次之,PAR对Pn起主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遮阴处理下麻竹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其最适拟合模型的研究,探究不同光响应模型对麻竹光合特性的适用性和遮阴环境下的光能利用能力,为麻竹笋栽培和管理提供依据.以3年生麻竹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遮阴处理,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对照)、40%、30%、20%和10%,测定不同遮阴处理下麻竹叶片光响应曲线,并选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等4种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遮阴处理下,麻竹净光合速率(P_n)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而增大;在同一PAR水平下,P_n随着光照强度下降而升高.在不同遮阴处理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2)最大,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最小,两种模型的匹配度和精确度最高.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光响应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与全光照对比,其他4种遮阴处理下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减小,最大P_n均增大,初始量子效率(α)随着光照强度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光饱和点(LSP)与α呈相反的变化趋势,20%和30%光照处理下的LSP达到最大值(2 466.379和2 647.497μmol·m~(-2)·s~(-1)).综上,麻竹在弱光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20%和30%光照处理下表现出较高的光照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伍定芳 《农学学报》2015,5(4):85-89
利用LCPRO+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细柄蕈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细柄蕈树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曲线最大值都在9:00时,17:00时后急剧下降;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曲线趋势与Ls恰好相反。 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Tr成极显著正相关,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因子相关不显著, Pn与内部自身因素关系更大。细柄蕈树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为典型的阳性树种,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对弱光利用效率高, 环境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种源间生长与光合特性差异,以8个种源砂生槐一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响应和CO_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砂生槐幼苗种源间生长性状及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砂生槐光响应曲线总体呈现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_n)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PAR继续增加而各种源P_n下降,呈单峰曲线,有明显光抑制现象;种源间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 L_(SP))在740.467~1 773.078μmol/(m~2·s)之间,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_(CP))在1.408~43.381μmol/(m~2·s)之间;林周县和巴宜区种源Pn和L_(SP)高于其他种源;CO_2响应曲线呈现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CO_2浓度,种源间CO_2曲线特征参数也存在差异(P0.05),CO_2饱和点(CO_2 saturation point, C_(SP))在1 769.632~2 678.136μmol/(m~2·s)之间,CO_2补偿点(CO_2 compensation point,Г)在76.155~111.430μmol/(m~2·s)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Pn与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 G-_--s)和L_(S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 C_i)与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T_r)、L_(CP)、暗呼吸速率(dark respiration rate, R_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P_n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P0.05)。总之,林周县和巴宜区种源P_n较高,其L_(SP)也最高,说明在强光下这2个种源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桂8、赣无1、湘林11这6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无性系光响应曲线进行了分析,了解各无性系的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所测数据通过二项式回归、直线回归拟舍得出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6个油茶无性系LSP为1 165.07~1 373.63 μmol/(m2·s),LCP集中在7.33~50.91 μmol/(m2·s).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和湘林11耐弱光能力较强;桂8 LSP高,LCP也高,较耐强光.岑软2号、岑软3号LSP高,LCP低,对光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Pmax从大到小为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桂8、赣无1、湘林11,岑软2号、岑软3号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13.
平欧杂交榛4个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伊犁河谷杂交榛示范园内,对拟推广的4个品种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制定杂交榛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和扩大推广面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ECA-PB0401光合测定仪活体测定了光合参数日变化特征、与光合速率相关的气象因子以及光合-光响应参数.[结果](1)3#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变幅最大,且忍受高温的能力较高;26#、28#和31#对高的光强忍耐程度较强;26#品种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最高;28#品种对光强利用的能力最高,羧化速率(CE)日变幅和日均值较其它3个品种大.(2)4个品种的Pn日均值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日均值及产量大小排序一致,均为28#>26#>3#>31#.(3)影响杂交榛Pn的主要气象因子主次顺序为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RH).(4)3#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都较26#高,对高光强的利用能力较强.[结论]26#、28#、3#三个品种具有较31#更强的推广优势,同时,26#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四个品种中,26#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最佳栽培品种,适宜栽植和规模化发展的生态区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花龟竹和龟甲竹光合荧光特性的差异,为其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光合仪和IMAGING-PAM荧光仪对其光合荧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花龟竹的光补偿点(LCP)为7.54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 213.25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为9.19μmol/(m~2·s),暗呼吸速率(R_d)为0.354,而其CO_2补偿点(Γ)、饱和胞间CO_2浓度(C_(isat))、光合能力(A_(max))和初始羧化效率(CE)分别为79.39μmol/mol、2 283.39μmol/mol、21.14μmol/(m~2·s)和0.057 9;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量子产额(F_v/F_m)为0.667 1,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为0.401 3,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_(max))为49.79.表明花龟竹光合能力一般.2)与当地龟甲竹作对照,花龟竹的光响应曲线(P_n-PAR)、胞间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响应曲线(ФPSⅡ-PAR)和快速光响应曲线(ETR-PAR)与龟甲竹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关键性光合生理参数(P_(nmax)、A_(max)、F_v/F_m、ФPSⅡ、ETR_(max)等)两者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花龟竹与龟甲竹的光合荧光特性差异不明显,光合能力接近,且都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栽培时可适当密植,以达到竹林综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高山杜鹃品种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红粉玉蝶、井岗紫霞等5个从河北石家庄等地引进的高山杜鹃优良品种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光合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各品种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g)、胞问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和光饱和点(LSP)之间的差异明显,各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有3个品种呈"中午降低型"的双峰曲线,2个品种呈单峰曲线.品种红粉玉蝶、井岗紫霞具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现出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和牛产潜力;同时这2个品种又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和强光利用潜力.因此,从光合特性角度考察,这2个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白毫、名山特早芽213和福选9号3个四川川西茶区主栽品种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品种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呼吸速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均有较明显的差异,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福选9号、名山白毫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光合特性优异。各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25~50μmol/(m2.s)],有较强的利用弱光的能力。因此,从光合特性角度考虑,这3个品种适宜在四川茶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11种常见的木质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含林窗、林缘更新、喜光或适应高光强生境的常绿蔷薇、山羊桃、南蛇藤、五风藤、冷饭团、爬山虎6种植物,以及林内更新的、喜荫或适应低光强生境的石宝茶藤、川西尾叶素馨、冠盖绣球、肖菝葜和葡萄酸藤子5种植物,使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置于林外、林缘和林内3种生境下2年生幼苗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CO_2响应曲线,分析其叶片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从林外到林缘再到林内,11种木质藤本植物的P_n、WUE、T_r、P_(max_、LSP、LCP和R_d均呈下降趋势,而C_i、AQY、A_(max)、R_p和CE呈上升趋势,且喜光木质藤本植物光合生理指标的各项测定值在相同生境时通常都显著高于喜荫植物的;依据光合生理指标分析结果,11种木质藤本植物中适应强光的物种是爬山虎、常绿蔷薇、山羊桃和南蛇藤,适应弱光的物种是葡萄酸藤子、石宝茶藤和冠盖绣球,而冷饭团、五风藤、肖菝葜和川西尾叶素馨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居于二者中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白云质砂石山地区生物质能源树种盐肤木在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盐肤木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等生理因子及空气湿度(RH)、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_a)、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大气温度(T_a)等生态因子,对不同生育期盐肤木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进行了研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策系数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分析了在不同生育期盐肤木净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生态因子和生理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盐肤木P_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不同生育期盐肤木P_n表现为8月5月10月;不同生育期盐肤木的光饱合点(LSP)表现为8月5月10月,差异显著;不同生育期盐肤木光补偿点(LCP)表现为8月≈10月5月,差异不显著;不同生育期盐肤木P_n的变化主要受G_s、PAR和T_r的影响,同时还受其他生理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葡萄开花期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葡萄资源标本圃的29个葡萄品种不同光照强度(PAR)下的净光合速率(Pn)值。利用二次项回归与弱光(≤200μmol.m-2.s-1)下的直线回归法分析光响应曲线,计算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相关生理参数。结果表明:(1)在酿酒葡萄品种中,阿丽娜、8805等9个品种的LCP(光补尝点)较低,琼瑶浆、白玉霓等3个品种的LCP处于中等水平,先索、小白玫瑰、法国兰的LCP较高;8805、爱热那等7个品种的LSP(光饱和点)较低,赛美容,法国兰等4个品种的LSP处于中等水平,北醇、白毕歌布尔、先索、小白玫瑰的LSP较高。(2)在鲜食葡萄品种中,井川1014、红瑞宝等7个品种的LCP较低,粉红玫瑰,早白珍珠等6个品种的LCP处于中等水平,白鸡心的LCP较高。红瑞宝的LSP较低,早金香、富岛等10个品种的LSP处于中等水平,粉红玫瑰,早白珍珠等3个品种的LSP较高。  相似文献   

20.
山茱萸光合及水分利用特征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华北低山丘陵区山茱萸栽培与管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试验观测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华北石质山区3年生山茱萸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参数的光响应过程,分析了水分胁迫对光合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轻度(H1)、中度(H2)和重度胁迫(H3)条件下,山茱萸叶片光饱和点(LSP)比无水分胁迫(对照,CK)时分别低40%、60%和80%,晴天日光合速率最大值比CK分别低20.3%、40.0%和73.1%;(2)蒸腾速率(Tr)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上升,但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上升趋势比较缓慢。对比CK,Tr在H1、H2和H3条件下分别下降了17.06%、34.05%和87.8%;(3)气孔导度(Gs)随着PAR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对比CK,H1、H2、H3在PAR为0~2 000μmol/(m2.s)范围内,Gs平均值分别下降了23.26%、46.52%和89.03%。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气孔限制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而土壤水分严重胁迫条件下,当PAR小于1 000μmol/(m2.s)时,气孔限制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随后转变为非气孔限制;(4)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迅速上升;当光合有效辐射(PAR)超过600μmol/(m2.s)以后,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光强增加变化较小,基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