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番莲又名百香果,主要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因其香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各地也开始陆续引种。病毒病是西番莲生产过程中第二大病害,多种病毒可侵染西番莲,引起花叶、果实木质化,甚至植株死亡。本文就侵染西番莲各科病毒,包括马铃薯Y病毒科,双生病毒科,雀麦花叶病毒科,乙型线性病毒科,芜菁黄花叶病毒科,帚状病毒科病毒种类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病毒积累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马铃薯病毒病携带植株叶片cDNA为试验组(Tester)、脱毒种苗叶片cDNA为驱动组(Driv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技术构建了马铃薯病毒诱导应答基因的cDNA文库;为验证文库构建效果,从文库中随机挑取了98个阳性克隆经PCR验证后测序,获得了45条高质量的有效非重复序列;经与GenBank进行同源比对后发现,其中14条非重复序列属于马铃薯病毒基因序列,22条与已知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9条无同源参考基因;选取文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个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表达序列标签)用qRT-PCR技术分析发现,其表达量受马铃薯病毒侵染的诱导。结果表明,该SSH文库构建较为成功,为进一步筛选与马铃薯病毒致病、防御相关的应答基因,解析马铃薯与病毒互作的分子机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病毒马铃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商品代肉鸡中分离鉴定出来的新的ALV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骨髓瘤白血病(myloid leucosis,ML)。2009年,J亚群禽白血病在我国呈高发态势。我国于1999年首先在肉用型鸡群分离鉴定出ALV-J的中国株,随后相关研究依次展开。论文就ALV-J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病毒变异、免疫抑制及与其他免疫抑制疾病共感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二、病毒的鉴定新分离病毒的初步鉴定,包括感染力测定以及理化学特性鉴定。由于披盖病毒引起的疾病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变化都较特征,特别是在病毒分离过程中已经初步了解其对实验动物或组织培养细胞的致病特性,从而可以大致地确定病毒鉴定的范围,下述初步鉴定方法并不必须全部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含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全长cDNA分子克隆(pBlALV)的感染性,首先将pBlALV转染CEF细胞,拯救出病毒(rALV),然后连续传代3次,对拯救病毒进行增殖培养.分别利用RT-PCR、western blot、IFA等方法,对拯救病毒进行鉴定,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拯救病毒的复制动力学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证明,本研究成功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rALV-J,为研究禽白血病的致病机理和探讨新的防制措施等提供了良好的ALV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柯萨奇病毒(CBV)是以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小镇命名.1948年首次从那里患病儿童的粪便鉴定出,它能引起多种症状.这种病毒的影响要看其在人体的部位,人摄入柯萨奇病毒B时,会导致感冒,或是感染肠道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30蛋白卵黄抗体,研究卵黄抗体的生物活性。试验构建了p ET-32a-p30原核表达载体,制定了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样本采集方法。提取卵黄液,进行二次盐析,得到对应的卵黄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卵黄抗体效价,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技术对其生物活性进行鉴定。ELISA试验表明:首次免疫p30蛋白7d后,能够在蛋鸡的血清中检测出抗体(Ig Y),14d后在卵黄中能够提取到Ig Y,35d后Ig Y效价达到最高值。IgY具备和哺乳动物产生的IgY不同的生物活性,并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在免疫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利用Ig Y进行实验检测,具有突出优势。通过抗原即ASFV p30蛋白免疫蛋鸡,分离提纯免疫蛋白,检测其生物活性,可用于鉴定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8.
狐源犬瘟热病毒的分离及RT-PCR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展犬瘟热疫苗研究的前期工作,采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的方法,选择保守基因N基因做RT-PCR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分离出病毒并扩增出861 bp片段,与预计的片段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16-1921
鹅细小病毒(GPV)主要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高死亡率。本研究对2013年采集的苏皖地区疑似GPV感染的病鹅组织,通过鹅胚病毒分离以及PCR扩增,共分离鉴定出11株GPV病毒。这11株GPV病毒的鹅胚致死时间为43159h。与NCBI中检索到的21个VP3进行的序列分析发现,这些GPV的VP3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59h。与NCBI中检索到的21个VP3进行的序列分析发现,这些GPV的VP3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进化树分析表明,新分离的GPV VP3与分离于1982年的台湾GPV毒株82-0308最接近。与其他分离株VP3比较,这11株中有3株VP3中存在N35D、V261L、Y293H共突变现象。这些苏皖地区GPV毒株的分离、鉴定以及序列特征,对进一步探究苏皖地区GPV病毒的分子演化特征以及流行病学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0.
蜜蜂病毒病(一)[加拿大]斯科特──杜普雷,C.等迄止目前已鉴定出20种蜜蜂病毒。在美国和加拿大约有12种病毒侵染蜜蜂。病毒的鉴定是昂贵的,大多数养蜂者只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症状进行诊断。以下对已知存在于北美大陆的较重要的蜜蜂病毒引起的症状、传播方式和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禽》2008,30(19)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T淋巴细胞肿瘤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损失。美国农业部禽病与肿瘤病研究所目前从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角度寻找抗马立克氏病基因或方法。他们利用QTL的自上而下计划鉴定了马立克氏病毒的基因组,结合自下而上鉴定方法对转录产物,以及马立克氏病毒一鸡的蛋白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3个基因具有马立克氏病毒抗性,  相似文献   

12.
J亚群禽白血病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亚群禽白血病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自20世纪80年代末。Dr.Payne等从肉用型鸡群中分离到并鉴定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以来,该病在世界各国均已有不同程度流行。国内的研究开始于l999年,由杜岩等首次分离和鉴定到ALV-J。随后我  相似文献   

13.
从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采集的鸡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GenBank基因库中对该病毒株的3个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表明,3个基因片段均属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代表株DK/HK/Y280/97处于同一分支,与上海的鸡源分离株A/chicken/Shanghai/06/2015(H9N2)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9.5%。  相似文献   

14.
科技前沿     
正中国农科院成功研制"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率先从发病鸭场分离鉴定出引起雏鸭高热、食欲不振、生长迟缓、产蛋下降乃至停止新发鸭传染病的病原,将之命名为"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并成功研制出"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据科研人员介绍,该病毒与登革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均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病毒。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禽副粘病毒型鹅源分离株YG97和鸡源分离株Y98的鸡胚尿囊液毒感染原代CEF,制作超薄切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2株病毒引起CEF细胞器肿胀等轻微的超微结构改变,但不引起细胞的皱缩和裂解。结果表明鹅源YG97分离株和鸡源Y98分离株与NDV强毒株F48E8在致细胞病变特性上的差异。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还表明鹅源分离株YG97、鸡源分离株Y98在培养细胞上的形态发生与鸡新城疫病毒F48E8强毒株相似,是由细胞核复制的“纤丝样”结构出核孔在细胞浆内发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塞内卡病毒A(SVA)与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猪的临床症状难以区分,并且以SVA作为载体插入FMDV抗原表位外源基因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报道。为了构建一种嵌合FMDV抗原表位的重组SVA毒株并进行鉴定,本研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O型FMDV的B细胞表位与白蛋白信号肽(human albumin signal peptide,HAS)基因串联插入到SVA基因组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拯救出重组病毒rSVA-HAS-OB。结果显示:RT-PCR扩增与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了嵌合抗原蛋白的有效表达;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重组病毒在25代次的传代过程中仍稳定存在B细胞表位;病毒蚀斑表型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病毒与亲本毒株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本研究成功构建并拯救出能够表达FMDV抗原表位的重组SVA毒株,为以SVA为基础的嵌合病毒及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旨在建立一种特异性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RT-PCR方法,并且可以实现在同一体系中对BVDV进行分型。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BVDV基因组序列,针对高度保守的5′UTR区域分别设计鉴定及分型引物,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鉴定及分型RT-PCR检测方法。应用鉴定RT-PCR检测方法可从BVDV阳性毒株中扩增出288bp的特异性片段;而分型RT-PCR检测方法可在同一体系中从BVDV1型和2型毒株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316bp和110bp的特异性片段,但对猪瘟病毒、牛副流感3型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均为阴性,最低可检测出的病毒量分别为1TCID50/mL和10TCID50/mL。临床试验证明,建立的鉴定及分型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分析目前牛群中结核病的实际感染状况,试验采用组织病理学筛查,菌株分离,16S rRNA、hsp65和rpoB三基因分析鉴定,抗结核常用药物的药敏测定等方法对某大型屠宰牛场屠宰牛的结核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 576头屠宰牛中筛选出11个疑似结核菌感染样本,经培养最终获得8株分枝杆菌分离株,分别命名为G46、F90、F20、FJ、Y28D、Y28P、5S、Y5,其中G46、F90、F20、FJ、Y28D、Y28P为偶发分枝杆菌,5S为鸟结核分枝杆菌,Y5为M.conceptionense并且M.conceptionense首次从牛中分离鉴定;16S rRNA鉴定所有菌株均为结核分枝杆菌属,hsp65和rpoB序列分析比对鉴定G46、F90、F20、FJ、Y28D、Y28P与偶发分枝杆菌的相似性为100%,5S和Y5与鸟结核分枝杆菌和M.conceptionense的相似性为100%;除菌株F20外,其余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说明目前牛群中结核病感染状况不容乐观,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9.
构建表达基孔肯雅病毒E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鉴定该重组腺病毒,并对该重组腺病毒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Ad5-EGFP-CHIKV-E1,将质粒Ad5-EGFP-CHIKV-E1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rAd5-EGFP-CHIKV-E1,并通过Western blot与PCR方法鉴定E1基因表达的稳定性。PCR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可扩增1323bp大小的条带;经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腺病毒可表达大小为52 000的E1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rAd5-EGFP-CHIKV-E1可以成功表达基孔肯雅病毒E1基因;提取第0,2,4,6,8,10,12,14,16代重组腺病毒基因组,经PCR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在16代内稳定性良好。成功构建出表达基孔肯雅病毒E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EGFP-CHIKV-E1,该病毒可以稳定表达,为研发基孔肯雅病毒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分离自上海某养鸡场的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所采用的方法有:鸡胚致病性试验、对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以及RT-PCR鉴定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接种鸡胚后,48 h可引起鸡胚死亡,胚体呈侏儒样变化,对NDV感染有明显干扰作用;用分离的病毒接种SPF雏鸡可产生明显呼吸道症状,肾脏表现肿大和大量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用IBV特异性引物可以从分离物中扩增出IBV的N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属于肾型IBV.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上海流行区域成功分离到一株IBV,将其命名为SH1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