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修赵  张维瑞 《食用菌》2003,25(5):32-32
本技术是在“熟料袋栽草菇技术研究”项目的基础上 ,采用来源广泛的稻、麦草为主料进行反季节栽培草菇试验 ,经过3年探索 ,获得成功 ,示范推广结果表明 ,在冬季袋栽草菇 ,生物效率仍可稳定在 40 %以上 ,经济效益提高 2~ 3倍 ,充分利用了人力物力 ,填补了冬季市场无鲜菇的空白 ,为草菇周年栽培开辟了新途径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菇房建造 出菇房应选地势较高、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向阳地 ,以吸收阳光增温 ;采用木框结构泡沫保温房 ,每间菇房长 6m、宽 4.4m、高 2~ 2 .5m ,内设上、中、下三层床架式 ,层距5 0cm ;分左中右共 3…  相似文献   

2.
古焕泉 《食用菌》2003,25(6):42-42
一般情况下,草菇生产周期约20天,从播种至收获第一潮菇约10天,其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根据草菇生产的这一特点,笔者在农村推广栽培草菇的工作中,把堆制好的培养料,以满足草菇的生产发育条件,使其早生快长,作为获取草菇高产的突破口,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通气堆料法栽培草菇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草菇废料再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草菇、双孢蘑菇两个品种的温型不同 ,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 ,正常情况下 ,一年内可栽培草菇 2~ 3个周期 (6、 7、 8月份 ) ,每个周期 1m2 可获纯利润 10元左右 ;栽培双孢蘑菇一个周期 ,可获纯利润 30元左右 ,该技术在我市夏邑县进行规模栽培 (2 0 0 1、 2 0 0 2年连续两年每年栽培30多万m2 )得到证实。今年栽培面积还在继续扩大。现将具体技术介绍于下 ,供同行及栽培专业户参考。1 菇房建造菇房建造应靠近水。①新建菇房座北朝南 ,东西向 ,长 16m ,宽 9m ,高 4m ,房内用竹尾或水泥柱搭架 6~ 8层 ,床架四周为走道 ,宽 6 5cm左右…  相似文献   

4.
室外栽培草菇,由于温湿度不易控制,产量低;室内堆栽,空间利用率低,室内床架栽培虽然可提高空间利用率,但造价大,且在缺乏竹木材料的地方难办到。为此,笔者就地取材用尼龙网袋栽草菇,于1988年5—7月进行了三次试验,获得成功。网袋栽草菇具有以下优点:(1)空间利用率高,一般一间15平方米的菇房一次可投料500公斤,与床架栽培相当;(2)投资少,购买一只能装干料10公斤的尼龙网袋仅花0:50元左右,且可多次使用;(3)产量高,因网袋栽草菇出菇面积大,透气性能好,三次试验转化率都在25%以上,高的达40%。现将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淀粉接枝型保水剂在草菇栽培中的保湿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汉力葆科贸公司的淀粉接枝型保水剂首先在草菇栽培中进行保湿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保水剂与菜园土以1:2混合复盖草菇培养料处理的小区,表现长菇期长(26d)、出菇潮次多(3潮)、死菇少(10.7%)、产量高(2.4kg/m^2),其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对照小区。其次,将保水剂均匀覆盖50%左右料面处理的小区,亦有较高的产量(192kg/m^2)。  相似文献   

6.
草菇产量低且不稳定,栽培品种急需改良。然而,在草菇的遗传和育种研究中经常要对大量的菌株做出菇实验,若采用常规的栽培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找一种出菇率高、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的出菇方法,将有助于进行品种改良与选育。本实验通过对菌种、培养料及栽培方式进行综合实验,同时也对24个菌株进行品比试验,以期能总结出一种适合于大批量菌株进行出菇试验的简便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料处理方法栽培材料先用1%石灰水浸湿,拧干(含水量约65%)。按下列三种方法处理后播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山东等地引进草菇菌株6个,设计以6种以海鲜菇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配方,研究不同菌株和栽培配方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菌株V1172、V1296及V5是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的适宜菌株;配方3(海鲜菇菌渣55%、玉米芯15%、花生壳15%、鸡粪5%、牛粪5%、石灰5%.)为最佳配方,与CK相比,栽培料的...  相似文献   

8.
黄建春 《食用菌》2000,22(3):30-31
草菇是高温型食用菌,一般在气温稳定在26℃以上的7、8月份栽培,鲜菇上市约2个月,供应时间短而集中。近年来,随着草菇生产季节化与消费需要周年化之间矛盾的突出,草菇提前、延后栽培技术在不断深入研究,生产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产量仍不稳定,栽培技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多年来的研究,摸索了一些技术和经验,现报告如下,供参考。1菇房的搭建或改建提前、延后栽培草菇的首要条件是要具有一定保温、温效果的菇房。目前,菇房一般有三种形式;用蔬菜管棚搭建,泡膜板搭建和砖瓦式改建。蔬菜大棚搭建的菇房,长度直在1…  相似文献   

9.
周玉林  赵秋菊  魏蕾 《蔬菜》2000,(7):18-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学名PleutotuseryngiiVar.nebrodensis,是近年来人工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它以其洁白亮丽、菌肉肥厚、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以不菲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1.菇房处理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并在料进入前药剂处理1次。2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原料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棉籽壳,对有结块的棉…  相似文献   

10.
草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制作与出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工厂化生产中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出菇进行研究。通过摇床发酵进行草菇液体菌种配方的选择以及菌丝发酵终点的确定实验,并探索不同播种方法及不同发酵天数对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20.2 g、蛋白胨2.0 g、酵母膏2.0 g、硫酸镁0.5 g、磷酸二氢钾1.0 g、磷酸氢二钾1.0 g,蒸馏水1 000 mL,pH8.3为液体培养基配方,发酵6 d后,直接将液体菌种洒在栽培料面并混匀的方法,出菇效果最佳。本研究首次系统探索草菇从母种到工厂化栽培出菇的最优配方、流程及方法,为草菇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Fr)Sing]栽培起源于我国,但多年来主要采用传统的堆料栽培方法。堆料栽培时培养料堆较大,且紧实度差,易导致堆温控制困难,菌丝稀疏、连接松散、营养积累不足,出菇阶段原基分化率低、产量不高、稳定性差。为此,笔者根据草菇生物学特性,借鉴香菇棒式熟料栽培的成功经验,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菌棒式熟料栽培技术研究,以提高草菇生产环境的可控性,提高产量和栽培效果的稳定性,为草菇规模化生产探索可控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毅 《浙江食用菌》2012,(4):204-209
培养温度24~21℃,栽培包接种后25天满包,再经过8~10天即生理成熟,表现在:培养基内的木屑颜色变成淡黄色,敲击栽培包有低沉的回音,栽培包菌丝密集,有足够的生物量。此时可将栽培包移入已经清洗、消毒、干燥的出菇房,从上至下插入网格出菇架(图1)。  相似文献   

13.
三、栽培管理下种后第3天揭膜,可见堆料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绒毛状及白色粉状物质,这是与草菇菌丝共生的高温菌。通常下种后5~9天便陆续出现白色针头状菇蕾,再经约4天便达到可采收的蛋形期。出菇快慢和产量高低,与菇舍设备、菌种优劣、堆肥处理是否适当及管理技术有密切关系。因此,从下种之日起,就必须全力运用栽培技术来管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栽培种类型、栽培料补水处理方式和选用不同料床覆盖物的研究,探索大球盖菇在赣北地区的适应性,以期形成适合赣北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种类型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栽培木屑种菌丝长势、菌丝吃料满床时间和现蕾都较枝条种和麦粒种早,其次是麦粒种,枝条种最差。出菇产量木屑种最高,其次分别为麦粒种和枝条种,栽培种用料优选木屑,麦粒可作为栽培种用培养料。栽培料浸水先后,对大球盖菇出菇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浸水可以替代传统栽培方法,该方法简单省工,易操作便于推广。菇床上覆盖稻草相比谷壳和遮阳网更利于后期出菇。  相似文献   

15.
选择麸皮粉、黄豆粉、高梁粉、稻草、马铃薯等价廉易得原料配制的5种液体培养基进行草菇菌种液体培养条件研究。试验结果以高梁粉、稻草、马铃薯为主要原材料的配方Ⅱ菌丝球多,大小均匀,直径1~2mm,较有利于工厂化生产要求。选择配方Ⅱ培养48h左右的菌种,处于生长对数期,菌量大,活力强,从一级种、二级种液体培养到固体过渡种,制种周期6~8d,只需常规制种时间的1/3~1/2;栽培出菇试验表明,生物效率超过20%,已达到常规种的栽培效果,为草菇的工厂化和规模化生产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市传统的草菇栽培方法是室内搭床架栽培和室外搭建泡沫大棚栽培。然而由于连续的栽培(每个菇房每年利用6次以上),从而导致“老菇房效应”严重,平均转化率不足20%。为了提高草菇生产效益,笔者于2002年夏季开展了室外地沟式栽培草菇试验。  相似文献   

17.
姬松茸栽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研究姬松茸栽培过程中制种料、栽培料、料厚度、指种量、播种方式、栽培料的处理方式及不同C/N等工艺参数与菇产量的相关性,确立了较好的栽培工艺。以稻草料为制种料,以改进的草菇科为栽培料,料厚13.5kg/m~2,播种量6%,面播,田栽处理的产量较高。但大面积推广宜采用床栽,栽培料加入864茵液堆制,菇产量扶对照提高54.38%。栽培料适宜的C/N为29∶1。  相似文献   

18.
用种过平菇的废料地沟栽草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树原 《食用菌》1993,15(6):21-22
传统的草菇栽培,是以稻草和麦秸为原料,因产量低,处理方法麻烦,在北方很多菇农都已改用棉子壳为原料.笔者从1989年开始,用种过平菇的废料,经过发酵后在地沟内种草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物效率稳定在30%~35%.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的准备将种过平菇的废棉子壳料从菇房里搬到室外场地上捣碎,摊开曝晒2~3天,直至干燥后备用.(二)栽培季节的选择草菇属高温菇,要求栽培场内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气温太低不易出菇,因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太行山开发研究食用菌课题组在阳畦栽培基础上,于1986年4月在完县进行了早春草菇加温阳畦栽培试验。4月17日播种至5月1日进行栽培,历时15天,出二茬菇,百斤料产鲜草菇27.5斤,实现“五一”劳动节鲜草菇应市,并为低温条件下栽培草菇探索出了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草菇周年栽培菇房的建设涉及菇房设计、床架大小、通风设备、保温加湿系统和灯带设置等,以及制种方法与栽培技术。制种方法涉及筛选适宜周年化栽培品种,各级菌种培养基配制,接种、培养等;栽培技术,包括菌渣处理与发酵,进料与巴氏消毒,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转潮期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