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杏造林常采用直播方法,但此法出苗率低,苗木成活率也很低,苗木生长慢,结果晚。植苗造林苗木成活率高,生长快,结果早,能更快的取得经济效益。为更好地提高造林质量,对山杏进行了截干造林,效果不错。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截干 在苗圃地选择1a生苗木,用果树剪或锋利的镰刀进行截干,干高 10~15 cm为宜。苗木出土后要进行选苗。选择地径0.7cm以上,根系发达,且根系长15cm以上,无病虫害的合格苗,然后捆成 100株一捆进行沾泥浆假植。栽植时用 500 × 10-6的 ABT生根粉浸泡0.5h,以提高造…  相似文献   

2.
杉木无性系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对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年生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分为5种规格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规格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经8a观测表明:苗木生长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林生长量则有显著影响。采用苗高34根径0.61cm以上的苗木造林,可显著促进幼林生长,有利于发挥无性系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于1992年始在辽宁泥质海岸轻、中盐渍化土和苏打盐渍土上进行绒毛白蜡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轻盐渍化土壤上其年均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8cm、1.4cm;中盐渍化土壤上分别为27cm、0.9cm,均高于对照树种刺槐;在含盐量0.29%,pH9.8的苏打盐渍土上生长不良,成活率及保存率仅为40%左右.在轻、中盐渍化土上采取混交,施肥及中耕措施可促进其生长,施酸性土壤改良剂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绒毛白蜡功能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轻盐渍化土上的最高,在苏打盐渍土上的最低,分别为0.41mg/g、0.35mg/g;其细胞膜透性在苏打盐渍土最大,是轻、中盐渍土上的5~7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刺槐冷藏苗和非冷藏苗开展造林试验,观测和分析造林当年和次年苗木成活率、萌芽成枝力、新梢生长量、基径和苗高,研究了刺槐经冷藏处理的裸根苗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刺槐苗木经冷藏处理后造林,能非常显著地提高成活率、萌芽成枝力、新梢生长量、基径和苗高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香椿冬季塑料大棚密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1选择品种苗木品种以当地芽质香气浓郁的红香椿及褐香椿为最佳。苗木选择顶芽饱满,枝干充实,地径1cm以上,高度0.6~1.2m自然矮化干单顶芽苗或培育2~3年矮化干多顶芽苗,超过1.5m高的苗木不宜采用。大田培育...  相似文献   

6.
山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八项措施在近几年的春季造林实践中,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收到了明显效果。1容器苗造林容器苗带土坨,根系完整,不易受损,造林后易成活。2截干栽植截干可减少苗木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成活。一般留茬高度为3~5cm。3根部浸水或蘸泥浆栽...  相似文献   

7.
在桐乡市农林局林业基地,利用年生银杏实生苗进行截干培育大苗试验;1年生实生苗留床截干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33.9cm,平均粗为0.726cm,1年生实生苗截根移植截干处理后的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为25.85cm,平均粗度为0.978cm,苗木质量均与对照苗木质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阮逸  金学舜 《浙江林业科技》1995,15(4):53-54,60
推广苗圃枝接技术,使东皋长柿当年苗木达到平均高78.5cm,根径0.8cm,成活率90%以上,与常规育苗比,缩短育苗期1a,降低成本40%,且苗木种植后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7种落叶树种截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典型区域甘肃环县甜水镇选择相同立地条件,进行了紫穗槐、丝棉木等7种落叶树种截干留茬与留干造林2种造林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截干造林较留干造林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新稍生长量和发枝数,促进地径的生长,提高苗木的越冬能力。在截干留茬造林技术下造林成活率对比关系为白蜡柠条紫穗槐丝棉木黄刺玫河北杨刺槐,其中白蜡、柠条和紫穗槐的成活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10.
秃杉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播种育苗芽苗移栽方法,温床出苗率达7.68%,第2年苗木移栽成活率在80%以上,高、径生长量分别为20.7和0.373cm。试验总结了育苗技术要点和苗木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12.
结果表明:采用55年生以下母树嫩枝扦插生根率达80~98%;扦插苗春季移栽成活率达97%;2年生扦插移栽苗平均高57.8cm,平均地径0.8cm,90%以上的苗木可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山区的刺槐造林,为减少苗木的水分损耗、提高造林成活率,常采用截干造林。因此,苗木地径的大小就成为衡量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为了探讨在等密度条件下,刺槐苗木不同时期摘心对地径生长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苗木侧根短根穗扦插育苗,是繁殖毛白杨的一种好方法,成活率可达95%,且苗木质量好。根穗粗度与长度对育苗成活率影响很大。根穗粗0.6cm以上,长10cm以上可获得得较高成活率。从1年生苗上剪1-4条侧根,保留侧根基部2cm,不会影响造林成活率与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不同苗高、径粗的1年生杉木实生苗对造林当年生长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苗高在40cm以上,地径在0.60cm以上的生长最快,否则生长较慢,但对造林成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X+2.5S的选择标准,确定银杏超级苗的最低苗高为40cm。在0.01ha,4550株当年生银杏实生苗中,选择出超级苗65株,其平均高度51.24cm,选择差达到4.0S,平均地径1.04cm,单株最大高度82.00cm,选择差达到7.4S,单株最大地径1.40cm。分别拟合得出超级苗和苗木群体高度与地径的回归模型。经测定,银杏超级苗在苗木群体中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其聚集行为是由于环境因素引  相似文献   

17.
檫木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规造林成活率偏低,对檫木裸根苗进行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两年檫木截干与未截干造林在成活率和地径、树高、抽高等生长量指标除了在第二年树高差异为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在年度、性状间均为极显著差异;截干造林明显提高檫木造林成活率,造林第一年成活率100%,第二年成活率98%,两年生时截干造林成活率比未截干造林提高30.15%;明显促进地径生长,地径年生长量29%以上;大幅度提高抽梢生长量,第一年增幅222.78%,第二年增幅94.49%,檫木截干造林在东南沿海地区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天然养殖助长剂喷洒处理日本落叶松播种苗,经过1年的生长,与对照的苗木相比,苗木高生长平均增加为0.6cm,地径生长平均啬0.14cm,主根生长平均增加0.75cm,侧根数量平均增加为0.05根。经对数据的方差分析发现,AAB对苗木的高生长和地径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酸石榴干旱阳坡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行山干旱阳破造林树种单一,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采用不同坡向、整地方法、造林时期、截干高度,进行酸石榴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阳坡,断沟状整地,8月上旬(雨季)截干(保留干高20~40cm)栽植,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I-69杨、马尾松、侧柏、滇柏等造林树种育苗中,应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育苗试验,试验结果:I-69杨扦插苗的苗高,地径全年生长期延长一个月,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59%和38%,马尾松,侧柏,滇柏苗的苗高,地径分别比地照大1.4cm,0.16cm,2.45cm,0.03cm,2.11cm,0.13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