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病因 此病病因较复杂,在病蛙中己分离到数种病毒,其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点状胞菌、减产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变形菌等,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肉鸭嗜水气单胞菌病是由于鸭鱼混养时感染肉鸭嗜水气单胞菌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确诊需取病死禽的肝、脾、肾、心血进行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甲鱼“红脖子病”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某甲鱼养殖场1987年2~6月流行的甲鱼“红脖子病”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病原学、血清学等项检查,证明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所引起,故命名为甲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中西药联用对舌鳎源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黄柏、黄芩、知母、连翘、阿米卡星、环丙沙星6种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中西药联用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表明:这6种药物对舌鳎源嗜水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单独使用时以阿米卡星抑菌效果较好。此外,在8种药物组合中:阿米卡星+黄柏及环丙沙星+黄柏为颉颃作用;阿米卡星+知母及环丙沙星+连翘为无关作用;环丙沙星+知母、阿米卡星+黄芩、阿米卡星+连翘、环丙沙星+黄芩为相加作用。说明中西药联用对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又称红脖子病、红斑病。为了预防该病发生,我校于1988年9月研制成功了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灭活苗。用本灭活苗给健康甲鱼肌肉注射,1.0mL/只,保护率为100%(15/15),田间试验接种甲鱼100只,无不  相似文献   

6.
貂出血性败血症也称貂嗜水气单胞菌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以出血性败血症及血痢为特征的传染病。猪、鸭、兔、犬和多种观赏动物、水生动物及人均能感染,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淡水、  相似文献   

7.
抗浪鱼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人工繁殖和养殖初见成效,但因其生长周期长,对环境要求高,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病死亡,其中嗜水气单胞菌的侵染就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嗜水气单胞菌作为一种人-畜-鱼共患病原菌,其危害性很大。本文就澄江碧云水库抗浪鱼场暴发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点做了详细的研究,且对嗜水气单胞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作了试验。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和治疗在美洲红点鲑中暴发嗜水气单胞菌病提供实验依据。从患病美洲红点鲑的鳃及肠等病灶部位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回归试验均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并分离到革兰染色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与原菌株相同的细菌。结果表明,该菌为短杆状,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菌,与D-葡糖酸、丙二酸和葡萄糖等反应呈阳性,而与黏菌素、七叶苷和L-阿拉伯糖等反应呈阴性,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唑啉等药物表现出耐药,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本试验首次从美洲红点鲑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得到16种高度敏感的药物,同时阐明了嗜水气单胞菌在美洲红点鲑中的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吉林省内12个水域采集和送检的66尾病鱼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共检出46株嗜水气单胞菌疑似菌,通过生化试验结合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确定其中2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倍稀释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有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并且为交叉耐药,耐药菌检出率为18.2%,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抑菌圈均小于19mm。将病料中分离的8株嗜水气单胞菌负染后电镜观察,耐药菌表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球形结构,而敏感菌表面则为细丝状菌毛结构。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湖塘水源、淤泥等水域环境,是一种极易侵害鱼类和蛙类的细菌。当动物吃食了发病鱼、蛙或带菌鱼、蛙,就会引起感染。本病在夏季发生较多,因为这个季节鱼、蛙患有本病的多,患病禽类体温升高,羽毛蓬乱,精神沉郁,不愿吃食,呼吸困难;濒死期体温下降,站立不稳。病程稍长者粪便带血,死亡率较高。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确诊需取病死禽的肝、脾、肾、心血进行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兴起的一种养殖模式,但疾病问题已成为制约林蛙规模化养殖的主要问题。分析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林蛙患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俗称“红腿病”或“出血病”)而造成大批死亡。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目前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苗、亚单位疫苗、弱毒疫苗、灭活苗上。然而,上述各种疫苗的研制均需要嗜水气单胞菌的大规模培养。为大规模发酵嗜水气单胞菌,更好地收获所需抗原,作者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从生长因子、葡萄糖、不同接种量、pH值、微量元素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规模化制备成本低廉的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江苏盐城地区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状况,笔者在2015年8月份—2016年5月份期间,采用RS培养基分离纯化收集了232株嗜水气单胞菌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表现高耐药性,对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中度敏感。建议养殖户在用药时首选头孢类药物,尽量不要用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同时应交替轮换用药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嗜水气单胞菌病常发生于水生动物中,为条件性致病菌,它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主要通过肠道感染,引发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基于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的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通过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针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环媒恒温基因扩增(Lamp)检测法。采用Lamp法对病原菌进行了扩增,并对病鱼血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只检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扩增结果表明,Lamp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菌液浓度为1.4~14/μL。  相似文献   

16.
嗜温有动力气单胞菌是指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后两种的性状与嗜水气单胞菌基本相同。该菌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各种鱼类及鳖等的败血症,给水产养殖业带...  相似文献   

17.
几种抗菌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突变选择窗(MSW)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定盐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卡那霉素对5株临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MSW范围,本研究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MIC,平板稀释法测MIC99,以超过1010 CFU接种于药物平板上的方法测MPC,确定了3种抗菌药物对5株临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突变选择窗范围.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和盐酸恩诺沙星对5株嗜水气单胞菌的MIC99相差不大,但MPC之间的差异较大:卡那霉素对4号菌株的MPC明显大于其他几种菌株,恩诺沙星对2号菌株的MPC明显小于其他菌株;氟苯尼考对2号菌株MIC99明显大于其他4种菌株,而MPC值均大于128 μg/mL.因此认为,目前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的给药方案虽可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容易导致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制备了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H)-77株兔抗血清,建立了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方法。该法能有效地检测人工感染鳟鱼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原体,对杀鲑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整个过程可在2.5h内完成,是一种有前途的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隋慧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7):221-223
对锦州及周边地区3个水库30尾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鉴定,确定6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各分离菌株均对环丙沙星、氯霉素、强力霉素、妥布霉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不敏感;部分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接种试验动物出现典型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变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20.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对水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是一种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人感染后可导致腹泻[1].嗜水气单胞菌病是罗非鱼最常见细菌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