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征地制度的弊端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着征地目的不明确、程序不透明和补偿不合理等弊端,为此对失地农民形成心理压力大,生活、就业、养老和健康无保障等问题,其合法权益受到极大损害,为此,应从重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现有征地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护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在江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指出当前江苏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失地农民就业政策不完善、缺少制度设计;二是缺乏妥善安置的有效办法,就业渠道过于单一;三是就业市场不完善,城市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五是失地农民自身存在的不利于就业因素;六是缺乏各种就业培训。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江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1)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2)积极营造有利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3)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渠道;(4)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5)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提升其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贵阳市花溪区云上、洛平、大寨、吉麟、花溪等5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征地过程中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对失地农民基本利益代表缺乏信任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政府引导补偿款的合理使用、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特别是其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的调研材料的分析,提出了改变政府征地制度,土地市场化,多途径推进失地农民培训、就业和创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吸纳更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迁移,建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征地补偿标准低、就业安置力度小、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原因,致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出现问题。为此,从提高征地补偿费、加强就业安置、建立养老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轶 《甘肃农业》2005,(12):78-78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在征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不合理的现状, 分析了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状况,并设计出分别适合东西部不同经济条件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以及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意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安徽省怀宁县新山社区的实地调研,针对社区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存在总体失业率偏高、就业稳定性不高、就业观念落后、缺少创业资金等问题,探讨从构建政府履责动力机制、提供更优质的就业公共服务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3个角度论述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帮扶工作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征地规模逐日扩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基于此,从失地农民社区融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设立社会保障机制、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等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策略,为失地农民的社区融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失地农民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郭媛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20-20,80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该文从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入手,多角度地对成因进行分析,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失地农民适应新生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苏州市486户失地农民的调研,分析他们失地后的就业和生活现状及其面临困境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与生活困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的继续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失地农民进行研究,将继续社会化的概念引入到失地农民的研究中,分析失地农民继续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式,并提出促进失地农民继续社会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聂鑫  汪晗  张安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06-18907,18910
在分析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并采用实地调查法、恩格尔系数法、比重法3种方法对失地农民生存保障所需要的最低金额进行了估算:实际调查法计算失地农民基本生活资金为273.44元/人,比重法计算失地农民基本生活资金为298.38元/人,恩格尔系数法计算失地农民基本生活资金为304.32元/人,综合3种方法后修正得的资金金额估算为290.38元/人。3种方法之间最高和最低的误差不超过10%,修正后的结果与3种方法所测算的标准更为接近,误差范围缩小到5%左右,说明该数据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闫来英  刘群  涂泽俊  苏朝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92-18894
基于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的实地调研,分析出经济、法律、制度、失地农民落后的文化和观念是造成失地农民陷入困境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26-21427,21429
以失地农民法律权利弱势为视角,对失地农民及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了法学解析,对当前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法律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法律权益的途径,以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权"。  相似文献   

18.
卢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8-9,74
长沙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强县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且特殊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该文对长沙县失地农民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制度、经济、养老、医疗、就业保障方面的现状展开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失地农民的保障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攀升,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我国在对失地农民征地安置过程中存在着分配不规范、安置补偿费标准低、就业难和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对此提出:分配规范化与补偿合理化、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青  王亚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98-4199,4243
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现有农地产权制度,构建土地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养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