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柳根鱼为北方地区鲤科、鱥属鱼类的地方名,另外还有柳根池、柳根垂、柳根子、柳根、柳鱼等地方名。鱥属鱼类主要有真鱥、湖鱥、花江鱥、拉氏鱥等四种鱼。柳根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黑龙江水系、额尔齐斯河水系、鸭绿江水系和图门江水系,其他部分水系的上游支流也有少量分布。目前,主要养殖种类为拉氏鱥,湖鱥也有少量养殖。拉氏鱥又被称为河  相似文献   

2.
正柳根鱼为拉氏鱥、湖鱥和真鱥的统称,学名拉氏鱥,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鱥属,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门江和辽河上游等,为我省重要的冷水性鱼类之一。因其肉质细腻、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40~50元/kg,利润空间较大,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正柳根鱼为拉氏鱥、湖鱥、和真鱥的统称,学名拉氏鱥。属鲤科、亚罗鱼亚科、鱥属,俗称柳根子,柳根垂等。是北方地区土著鱼类品种之一,是一种小型偏冷水性的经济鱼类,食性杂、适应性强,起捕率高,肉质细嫩、鲜美,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大,养殖效益高。但苗种的供需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进一步调整和丰富黑龙江省的水产品养殖结构,实现水产养殖户增收,2018年在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所属省水产引育种中  相似文献   

4.
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鱥属,别名洛氏鱥,长尾鱥,柳根垂^[1,2],为小型鱼类,其食性杂、适应性强,最大个体可达200g,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3],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供不应求。有关拉氏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4,5]、脑组织及蛋白表达^[6]、寄生虫^[7]、生物多样性^[8]、指示生物^[9]等研究上,近几年拉氏鱥经济价值被认知,人们开始尝试着捞取野生苗种进行池塘或者网箱驯化养殖,  相似文献   

5.
2016年7月下旬对陕西周至国家级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鱼类有1纲(硬骨鱼纲Osteichthyes)2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鲑形目Salmoniformes)3科(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鲑科Salmonidae)5属(鱥属Phoxinus、荷马条鳅属Homatula、高原鳅属Triplophysa、突吻鱼属Varicorhinus、细鳞鲑属Brachymystax)5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中间种和稀有种数量较少.总体而言,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组成较为简单,群落结构脆弱,丰富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在吉林省东部山区用虹鳟鱼饲料在微流水土池中养殖拉氏鱥商品鱼,试验面积为5亩,投放体长9cm左右的拉氏鱥鱼种450kg;白莲鱼种150kg。从5月10日投喂,到10月10日出池,养殖时间5个月,共产拉氏鱥商品鱼2680kg,拉氏鱥体长平均体长17.3cm,平均体重62g,成活率96%。共投喂虹鳟鱼全价配合颗粒饲料3550kg,饵料系数约1.6。总投入7.34万元,总产出16.38万元,总利润9.04万元;亩投入14680元,亩产出32760元,亩利润18080元。投入产出比为1∶2.23。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峪河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评析保护区成立5年来的保护效果;在保护区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定1个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取电捕法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6年8月在各样点进行采样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指数(D′)分析鱼类多样性,采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鱼类物种优势度。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组成单一,仅2目3科3种鱼类。鲤科、鲑科和鳅科鱼类各1种,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为主要种,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一般种,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为少见种。两次调查中,拉氏鱥分别占73.76%和71.73%,秦岭细鳞鲑分别占21.63%和26.18%,岷县高原鳅仅占4.61%和2.09%。较低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简单、脆弱,极易受外界干扰。两次调查共捕获161尾秦岭细鳞鲑,均重(16.6±17.1)g,最大个体重仅81.5g。2016年采集标本的最大个体重和均重均小于2011年。保护区成立5年后,重点保护鱼类秦岭细鳞鲑占比增加,鱼类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反映出保护区对该鱼种的保护效果显著。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个体呈明显小型化,岷县高原鳅的资源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二龄拉氏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丰富二龄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i)的生长生物学资料,研究了二龄拉氏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对平均体长(8.56±0.78)cm,平均体质量(9.62±0.82)g的拉氏鱥,在水温变幅19.4~27.6℃条件下,经过120 d的养殖试验,体长增长36.76%,体质量增长179.63%。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W=0.008 1 L3.299 2,R2=0.988 3。体质量日增重在试验60~90 d时最高(0.237 g),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在试验30~60 d时最高(48.26%)。试验期间,生长常数和生长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在试验30~60 d时最高;试验鱼肥满度从试验初到结束一直小幅升高,变幅为1.528 4~1.671 0;生长离散60~90 d较大,试验末期较小。结果表明,池养二龄拉氏鱥生长为异速生长型,其体质量增长快于体长增长;特定生长率与水温变化关系密切,水温23.5~27.6℃为生长适宜水温。  相似文献   

9.
2016年6月19日~30日对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资源与其栖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鱼类有2纲(硬骨鱼纲和辐鳍鱼纲)4目(鲤形目、鲈形目、鲶形目和鲑形目)6科(鲤科、虾虎鱼科、鲿科、鳅科、鲑科和鲶科)17属18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与鲦Hemiculter leucisculus;常见种为红尾荷马条鳅Homatula variegata。鱼类资源多度状况与水质差异显著相关,在渭河与黑河交汇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各样区种类分布较为平均,但群落数量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渭河流域周至段鱼类组成较为简单,鱼类资源呈下降的趋势,丰富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丁鱥,学名Tinca tinca(Linnaeus),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该品种为淡水底栖鱼类,杂食性,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对含氧量变化适应性强,经驯化能较好地摄食人工饵料,易于养殖。16—18世纪欧洲就有池塘养殖丁鱥的记载,由于丁鱥的地理分布偏远,国内对其研究一直不多。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额河特种鱼类繁育场合作,成功地诱导了丁鱥产卵,目前,福建、广东、湖北、浙江等省市已先后引进试养。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对漳河山西段鱼类、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显示:(1)共采集到鱼类24种,优势种为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sky, 1855)、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 1869)、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 (Kner, 1867)、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 Günther, 1868、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1879;大型底栖动物44种,年平均密度为256个/m2,优势种为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 Kemp、蜉蝣科稚虫Ephemeridae、扁蜉科稚虫Heptageniidae、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 H.Adams。(2)各采样河段鱼类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3、1.68,夏季多样性好于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两个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14、1.47,春季多样性好于夏、秋季。(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组成分为清漳河、浊漳河两组,清漳河鱼类指示物种包括短须颌须鮈Gnathopogon imberbis (Sauvage et Dabry, 1874)、拉氏大吻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 1869),浊漳河指示物种为鳑鲏属Rhodeus的鱼类;大型底栖动物组成同样分为清漳河、浊漳河两组,清漳河平均密度及物种数低于浊漳河,其昆虫纲蜻蜓目物种数多于浊漳河,而昆虫纲龙虱科、蝎蝽科、黾蝽科、鱼蛉科以及甲壳纲、腹足纲、双壳纲、寡毛纲、蛭纲的物种数少于浊漳河。底栖动物物种结构的差异受流域内营养物质输入以及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丁鱥(Tican tican)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该鱼为底栖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腐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喜在静水泥底地区生活,冬季耐寒能力强,近几年被我国南方许多城市移植于池塘中饲养,目前主要有四种颜色,即蓝、绿、黄、白,极具观赏价值,易于上钩,是极好的垂钓品种,目前养殖较多的为黄丁鱥与绿丁鱥。  相似文献   

13.
丁鱥(Tincatmca)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内陆河流、湖泊,在我国分布于新疆。丁鱥是近年来新兴的名优养殖鱼类,因其肉质好而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看好。近两年,黑龙江省也开始丁鱥养殖试验,养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鲤科鱼类中雅罗鱼亚科鱼类起源较早,形态差异显著。迄今为止,有关雅罗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以新疆分布的雅罗鱼亚科鱼类为对象,采用线粒体DNA中的cyt b基因序列,用贝叶斯联合模型分析数据,重建了雅罗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鲤亚科和裂腹鱼亚科,用松散分子钟估算了雅罗鱼亚科属间的分歧时间。结果显示:丁鱥属(Tinca)处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新疆雅罗鱼亚科鱼类中丁鱥属(36Ma)和鱥属(Phoxinus)(29Ma)的起源于渐新世,而欧鳊属(Abramis)(20Ma)、拟鲤属(Rutilus)(18Ma)、雅罗鱼属(Leuciscus)(13Ma)起源于中新世。  相似文献   

15.
丁鱥(Tinca tinca L.)又名欧洲丁鱥,地方名黑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鱼种。在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有一定分布,适温范围0~37℃,是淡水底栖鱼类,喜在静水泥底地区生活,该鱼具有体形好、耐低氧、食性杂、抗病力强、耐寒力强、生长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自然环境中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也可通过驯化进行人工池塘饲养。2003年。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试验饲养获得成功.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郭贵良  闫先春  王桂芹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6):298-302, 307
对东北地区统称为"柳根鱼"的所有鱼类的分类命名和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考证。通过归类分析,确定了东北地区所称的"柳根鱼"实际是指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鲤科鱼类中鱼岁属5种鱼类的统称,这5种鱼分别是:拉氏鱼岁、真鱼岁、湖鱼岁、斑鳍鱼岁和花江鱼岁,目前人工养殖的柳根鱼是指拉氏鱼岁。  相似文献   

17.
正拉氏别名洛氏、长尾等,俗称"柳根子",为一种偏冷水性的小型经济鱼类。规格50克/尾以上的鲜活拉氏可卖到80~100元/千克。由于该鱼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又加上该鱼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既适合进行高密度大规模的池塘养殖,也适合作为池塘养殖的一个搭养品种,因而拉氏的养殖在北方地区开始逐渐兴  相似文献   

18.
丁鱥(Tinca tinca)又名欧洲丁鱥鱼,地方名黑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鱼种,在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有一定分布,适温范围0-37℃,是淡水底栖鱼类,喜在静水泥底区生活。该鱼具有体型好、耐低氧、食性杂、抗病力强、耐寒力强、生长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自然环境中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也可通过驯化进行人工池塘饲养。  相似文献   

19.
柳根鱼为拉氏秽、湖秽和真秽的统称,学名拉氏秽,现称洛氏秽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秽属。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价值很高,市场价格居高不下(40~50元/kg),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了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开发地产土著鱼类和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2006年在五营区杨树河林场宋富宏养殖场进行人工驯养野生柳根鱼试验,经过两年试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丁鱥Timca tinca(Linnaeus)又名须鱥,地方名黑鱼、黄金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丁鱥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水系,是当地主要经济鱼类。因其肉嫩味美,金黄的颜色,尤其是那独有的鱼皮味道更佳,被视作当地淡水鱼中的珍品。由于该鱼天然资源日渐减少,广大消费者只闻其名,未尝其味,即或偶见于市,也因价格昂贵而不敢问津。1、生物学特性:形态特性:体高、侧高、腹部圆;头较短,口小,端位,口裂稍向上倾斜,上颌骨末端可达鼻孔前缘之下,口角处有1对很短的触须,其长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