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7):64-67
旨在探究木聚糖酶对氨化处理小麦秸秆营养价值、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组:对照组(C)、单一氨化处理组(A)、氨化处理加木聚糖酶15 U/g组(A+X15)、20 U/g组(A+X20)和25 U/g组(A+X25),氨化处理20 d后取样分析小麦秸秆营养价值,并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小麦秸秆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产量。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各组粗蛋白质(C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和单一氨化组相比,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随着酶添加量的提高有降低趋势(P0.05)。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后,72 h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瘤胃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添加木聚糖酶可以进一步提高潜在产气量和瘤胃发酵液TVFA含量(P0.05),其中A+X20组达到最大值。各组间产气速率和甲烷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秆经氨化处理时推荐添加20 U/g的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水稻秸秆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产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处理分别以干秸秆(对照)、青贮秸秆、氨化秸秆和碱化秸秆为发酵底物,通过体外产气量法,测定培养72 h内的产气量、甲烷产量、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贮、氨化和碱化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秸秆体外培养72 h的产气量和24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碱化处理显著增加了72 h的甲烷产量(P0.05),青贮和氨化处理显著增加了24 h的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P0.05)。各处理中以碱化秸秆的产气量(220.3 m L)和甲烷产量(43.23 m L)最高。与未处理的干秸秆相比,氨化和碱化处理显著提高了体外培养24 h培养液中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数量(P0.05),氨化处理显著降低了甲烷菌的相对数量(P0.05),而各处理对培养液中的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和原虫的相对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对水稻秸秆进行青贮、氨化和碱化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体外瘤胃的发酵模式、甲烷生成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从甲烷减排角度考虑,可选择青贮和氨化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是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氨化和青贮处理玉米秸秆饲料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设计三种日粮,分为A、B、C三组,每组4个重复,A组为对照组,玉米秸秆不经过任何处理;B组为氨化玉米秸秆组;C组为青贮玉米秸秆组。本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工瘤胃体外模拟系统进行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A、B、C三个处理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均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然后升高,当饲喂半小时后达到最低,但氨化处理组pH较对照组提高6.47%,差异显著(P 0.05),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三个处理组NH_3-N浓度饲喂2 h后达到最高,氨化处理组NH_3-N浓度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氨化组乙酸摩尔比例较青贮组提高8.23%(P﹤0.01),青贮组和氨化组丙酸和丁酸摩尔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氨化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较青贮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50.28%和36.3%,氨化组乙/丙比例较青贮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26.67%和49.2%,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结果表明氨化玉米秸秆饲料能促进瘤胃发酵,为开发新型饲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小黑麦秸品质、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以小黑麦全株和秸秆为原料,设置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5个处理组,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原料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合菌悬液,秸秆黄贮组添加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测定了不同厌氧处理后小黑麦及小黑麦秸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产气量、消化率、CH_4产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结果表明: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均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P0.05)、体外模拟瘤胃发酵产气量和消化率(P0.05);全株微贮组纤维含量显著低于秸秆氨化组(P0.05);全株微贮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说明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储存效果优于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氨化、碱化和添加酵母糖蜜3种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体外发酵24 h的产气量及产气参数,并应用Menke等(1988)模型估测3种方法处理的玉米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OMD)和代谢能(ME),各处理组OMD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其中最高的是酵母糖蜜添加组(60.83%)(P0.05),氨化处理组与碱化处理组次之(P0.05),分别为55.50%和54.26%,氨化处理组与碱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ME表现出与OMD相似的变化规律,其中最高的是酵母糖蜜添加组(9.24 MJ/kg DM)(P0.05)、氨化处理组与碱化处理组次之(P0.05),分别为8.64和8.41 MJ/kg DM,氨化处理组与碱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3种方法处理的玉米秸秆的OMD和ME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酵母糖蜜添加组为最理想。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不同规格的通风笼玉米秸秆对体外发酵的影响,选择最适规格的通风笼达到对玉米的优化存储,本试验选取了1、0.8、0.5 m宽通风笼的玉米秸秆为试验组,对照组为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每组有三个平行,分别在3、6、12、24、48、72 h测量玉米秸秆体外发酵产气量;在72 h测量不同规格通风笼玉米体外发酵p H、挥发性脂肪酸(VFA)与氨态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通风笼法和传统堆垛法的产气量在整体上有显著差异,1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在6个时间点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0.8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在3 h和6 h分别提高28.6%和40%(P0.05),其他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0.5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3 h时产气量提高35.7%(P0.05),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规格的通风笼产气量相比,0.8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要高于其他两组;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的p H极显著高于通风笼法(P0.01),说明传统堆垛法不如通风笼的发酵效果好;不同规格通风笼储存的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的p H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态氮浓度以及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四种储存方法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4头延边黄牛为试验动物提供瘤胃液,以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将紫花苜蓿切割成1~2 cm和3~4 cm两种规格,玉米秸秆长度2 cm按照15%、25%、35%的比例与紫花苜蓿进行混贮后分成8组进行体外发酵试验。通过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各项指标的测定,探讨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混贮后对改善延边黄牛瘤胃发酵的紫花苜蓿最适切割长度及玉米秸秆最佳添加量,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并且可以满足瘤胃微生物的正常代谢,1~2 cm紫花苜蓿处理组的72 h累计产气量、NH3-N含量、干物质消化率、TV-FA均略高于3~4 cm紫花苜蓿处理组,并且15%、25%玉米秸秆添加组表现更为优势,但各试验组乙酸/丙酸比值并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1~2 cm紫花苜蓿处理组的瘤胃发酵效果较好,其中的15%、25%玉米秸秆添加组更有利于优化瘤胃发酵环境,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尿素水平氨化稻草体外培养发酵的产气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尿素水平氨化稻草的体外培养发酵产气规律。选用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平均体重为240 kg的西门塔尔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分别使用0(加等量水)、2%、4%、6%和8%的尿素比例(尿素重量∶稻草重量)和80%的水(水重量∶稻草重量)对稻草进行氨化处理,另设未处理稻草作为对照。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氨化稻草在体外培养发酵2、4、8、12、24、36、48 h的产气量。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水平的升高,氨化稻草的产气量逐渐升高。2%组48 h产气量与未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4%、6%和8%组48 h产气量均极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1)。0%组的48 h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各组的理论总产气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稻草氨化处理以尿素使用量为稻草干物质的4%~6%为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化学法和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比较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白酒糟和裹包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类饲料的化学成分差异以及其对活体外产气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结果表明:各饲料中有机物含量顺序为白酒糟玉米秸秆大豆秸杆裹包玉米秸秆,且各自差异显著(P0.05);白酒糟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裹包玉米秸秆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大豆秸秆的产气量(B)和产气速率(c)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裹包玉米秸秆的甲烷产量显著高于白酒糟(P0.05);活体外瘤胃发酵24 h白酒糟组的氨态氮、丙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体外瘤胃消化48 h的干物质消化率在大豆秸秆组最高而裹包玉米秸秆组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由本试验可知,不同农副产品饲料在化学成分、产气量、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有机物消化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采用此类副产品作为肉牛饲料时,应根据其特性对饲料配方进行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对黄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法,以发酵木薯渣粉和玉米粉各200mg为瘤胃发酵底物,SDBS按培养液底物浓度共设四个浓度:0(对照组)、0.2%、0.4%、0.8%,每个浓度设三个重复,分别培养3、6、9和12h,在每次培养结束时,记录产气量,取出培养液,测定培养液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添加SDBS 0、0.20%、0.40%和0.80%,瘤胃培养液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含量均随着SDBS浓度的递增显著降低(P0.05),其中添加SDBS 0.20%和0.40%组,能够缩短培养液pH稳定的时间,并且使pH稳定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2)与对照组比较,添加SDBS 0.2%、0.40%均能显著提高瘤胃培养液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其中添加0.40%组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添加0.2%组的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综上可见,添加适量的SDBS能够显著降低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原虫数量、pH、氨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其产气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黄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的SDBS的最适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11.
不同能量水平及玉米加工饲粮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能量水平与不同加工方式玉米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粗饲料来源设计精粗比为65∶35的等氮饲粮,选用玉米青贮与过瘤胃脂肪调整低、高能量水平,普通玉米与蒸汽压片玉米作为不同加工方式,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结果表明,高能水平饲粮的理论最大产气量、48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均显著高于低能(P<0.05),普通玉米高能组的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同一能量水平下,蒸汽压片处理组的48 h总产气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组(P<0.05);而低能条件下蒸汽压片组的总挥发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玉米组(P<0.05)。不同饲粮营养水平与体外产气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48 h总产气量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中性洗涤可溶物(NDS)、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和NDS/CP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使用蒸汽压片方式处理玉米以及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均可以显著增加体外发酵48 h总产气量;低能水平下,蒸汽压片玉米对改善瘤胃的发酵特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绒山羊常用粗饲料的瘤胃发酵特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体外三步法比较了6种粗饲料(玉米秸秆、谷草、苜蓿、玉米青贮、燕麦草、羊草)的体外瘤胃发酵参数,每种饲料作为一个处理,以玉米秸秆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体外瘤胃pH以苜蓿最高,玉米青贮最低(P<0.05);BCP浓度苜蓿显著高于谷草、羊草和玉米秸秆,其中以玉米秸秆最低(P<0.05),体外瘤胃NH3-N浓度以玉米青贮最高,玉米秸秆最低,谷草也较低(P<0.05)。原虫数量以玉米青贮最高,苜蓿最低(P<0.05)。不同的粗饲料体外瘤胃培养液TVFA浓度以玉米青贮和苜蓿较高,玉米秸秆较低(P<0.05);产气量以玉米青贮和苜蓿草较高,玉米秸秆和谷草较低。不同粗饲料多项组合效应值中,玉米青贮和苜蓿的MFAEI值较大,谷草次之,玉米秸秆最低(P<0.05)。说明绒山羊对玉米青贮和苜蓿具有较好的体外瘤胃发酵效果,玉米秸秆和谷草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不同青贮添加剂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比添加剂Sila-max(MAX)、Sila-mix(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以及空白(CK)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微观结构、体外消化率及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添加剂组体外48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MAX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最高,分别达51.59%、31.06%,MIX组体外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DFD)最高,达31.50%,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MAX组体外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下NH3-N浓度、pH均在瘤胃适宜的范围内;MIX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最高,与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加入添加剂对秸秆纤维结构有明显破坏作用.综上,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的作用不同,其中MAX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产气效果较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评定了不同化学处理对稻草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用复合碱、氨及尿素处理稻草后,称量1 g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39℃发酵瓶内体外发酵,分别于24,48,72,96 h冰浴终止发酵,测定产气量、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及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表明,化学处理提高了稻草发酵的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以及微生物蛋白浓度。其中复合碱处理组的发酵速度最快,累计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次为尿素处理组和氨化处理组,对照组最低;尿素处理组的pH、氨态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氨化处理组和碱化处理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化学处理提高了稻草的体外降解率,其中复合碱化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和杂一代肉牛不同粗饲料饲养条件下瘤胃液对精、粗饲料活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和瘤胃消化率的影响,探讨和杂一代肉牛瘤胃发酵功能。3种处理分别为对照组(西门塔尔牛常规饲养)、和秸组(和杂一代牛+秸秆)、和谷组(和杂一代牛+谷草),3种活体外培养底物为精料补充料、谷草和玉米秸秆。结果表明:不同瘤胃液处理组之间的理论最大产气量差异不显著,和秸组与和谷组中2种粗饲料底物的产气延滞期与对照组相比数值上有增加的趋势(P0.05),而产气速率则是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处理组瘤胃液对各个底物活体外瘤胃培养发酵各个时间点的甲烷产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10),但是各个底物之间的甲烷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所有发酵参数在因子间无互作(P0.10)。结论,和杂一代牛具有较强的耐粗饲能力,具有降低甲烷产生的潜力,是值得培育的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瘤胃发酵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以奶牛全混合日粮作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试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添加酶制剂,试验1、2和3组的酶制剂添加量分别为日粮浓度的0.10%、0.15%和0.20%,每组设9个重复。每个重复准确称取0.500 g底物,在体外发酵产气自动记录装置上发酵48 h,测定其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P<0.05);试验组中粗蛋白(P<0.05)和中性洗涤纤维(P<0.01)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二选择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36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1、2和3组,对照组不添加酶制剂,试验1、2和3组分别添加0.10%、0.15%和0.20%的酶制剂,每组9个重复,试验期8周,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计算3.5%乳脂校正乳。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3.5%乳脂校正乳产量(P<0.05),0.10%、0.15%和0.20%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88、4.27和2.26 kg·d-1。0.15%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高12.7%。结论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利于瘤胃发酵和提高生产性能,且添加量为0.15%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外培养技术研究添加0.2%的多山梨醇酯20、40、60和80对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山梨醇酯60和多山梨醇酯80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24h的累积产气量。与对照组相比,多山梨醇酯60组和多山梨醇酯80组24h累积产气量分别提高5.68%(P<0.05)和9.02%(P<0.05)。添加多山梨醇酯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模式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多山梨醇酯60和多山梨醇酯80可增强玉米秸秆在体外的发酵强度。除多山梨醇酯20外,添加其它多山梨醇酯使玉米秸秆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5.2~8.1%(P<0.05),有机物降解率有提高的趋势。在发酵24h结束时,添加多山梨醇酯40、60和80均使氨态氮浓度下降,还原糖和MCP升高,对pH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无影响。其中,多山梨醇酯60和多山梨醇酯80组还原糖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54%(P<0.05)和7.26%(P<0.05)。多山梨醇酯80组MCP较对照组提高15.93%(P=0.06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多山梨醇酯60和80可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这说明,多山梨醇酯60和多山梨醇酯80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探讨不同比例快速氨化玉米秸秆(ACS)替代苜蓿(AM)对其营养成分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提高粗饲料利用率和降低饲养成本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苜蓿干草和氨化玉米秸秆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和0∶100比例进行组合后各组干物质含量相差较小,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随氨化秸秆添加比例的提高而不断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随着氨化秸秆添加比例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不同比例组合对瘤胃发酵液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于总菌的数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黄色瘤胃球菌和原虫的相对数量显著降低(P 0.05),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和真菌的相对数量则显著上升(P 0.05),溶纤维丁酸弧菌的相对数量无明显变化。在发酵48 h时,AM∶ACS(20∶80)组的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分别为0.036%和0.26%。20%的苜蓿干草和80%的氨化秸秆组合可有效提高其营养成分的互补,增强瘤胃内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活性,有助于真菌的定植,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发酵。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其中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菌悬浮液,秸秆黄贮组喷洒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秸秆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结果表明:秸秆微贮组、全株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与秸秆黄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及秸秆碱化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19.21%(P<0.05)、16.75%(P>0.05)、112.81%(P<0.05)、13.79%(P>0.05);全株微贮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是其他处理组的1/2(P<0.05);与秸秆黄贮组相比,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秸秆碱化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8.24%、13.01%、9.09%,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17.67%、17.68%及15.61%;产气量: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其他处理组;秸秆黄贮组比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体外消化率降低了56.39%、24.03%;与秸秆微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体外发酵液NH3-N、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41.29%、20.99%、10.48%、41.99%、14.61%、166.67%、43.75%及64.71%(P<0.05)。由此可知,秸秆氨化处理和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均可提高其感官性能,提升产气量、挥发酸及消化率,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性能优于各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7,(19):38-4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甘蔗尾(SS)与青贮玉米秸秆(CS)组合对奶水牛体外产气的影响。以不同添加剂处理的青贮甘蔗尾(SS1、SS2、SS3)和CS为原料,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6(DM),每种SS分别以0%(对照组)、25%、50%、75%和100%代替底物中的CS。结果表明:(1)SS组合CS,96 h累积产气量随着SS比例增加而升高,其中含SS3组96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含SS1、SS2组可消化有机物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SS1或SS2添加有升高趋势。SS3组合CS,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高于SS3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SS组合CS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具有促进作用,适宜比例组合能提高瘤胃消化代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