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围绕体型评分性状,探讨其与生产性状的遗传联系,并浅析其在生产中如何有效利用。通过比较分析了不同体型评分下,生产性状表型的差异;同时分别利用单/多性状线性模型和阈模型对大白猪体型评分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并计算了体型评分性状与部分主要生产性状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以及排名的秩相关。结果表明:随着体型评分的升高,达100 kg体重日龄与100 kg体重背膘厚均逐渐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头胎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单性状和多性状线性模型体型评分遗传力分别为0.03和0.04,阈模型遗传力为0.21;此外,体型评分与头胎产仔性能呈强的正遗传相关,而与非头胎产仔性能呈弱相关,与生长性状呈强的负遗传相关;最后,秩相关结果显示,单一通过性状EBV排名来选种不可靠,但排名靠前个体体型评分均值在8.0左右,提示应综合体型评分和育种值排名来选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温氏某育种场大白猪体型性状遗传参数,并评估体型性状与生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体长、体高与管围的加性方差和窝效应方差,计算各性状遗传力,并评估各体型性状与主要繁殖(总产仔数和健仔数)和生长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和100 kg体重背膘厚)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体长、体高和管围遗传力分别为0.25、0.21和0.10,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14~0.22。此外,体型与繁殖和生长性状表型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005和-0.237,遗传相关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0.184和-0.498~0.350。可见在选种过程中对体型性状的选择会影响后代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鉴定。本研究选用361头杜洛克种公猪作为试验群体,对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平均日增重、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和达100 kg眼肌面积性状进行测定,基因型信息使用50K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进行分型,质控后得到31 618个SNPs。使用GCTA软件利用基因组信息对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使用R软件rMVP包FarmCPU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和候选基因。结果表明,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平均日增重、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和达100 kg眼肌面积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7、0.29、0.16和0.11,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平均日增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值均为-0.99,为强负相关关系。全基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平均日增重性状上共检测到3个显著SNPs,均位于10号染色体上。使用最小显著差数检验法对显著SNPs的等位基因型进行多重比较,显著SNPs rs81237156、rs81424502和rs...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与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其遗传进展和探讨群体遗传参数变化。收集江西某核心育种场杜洛克猪育种群2014—2021年共30 319条目标性状测定记录(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使用DMU软件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目标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统计这些性状在多年选育中遗传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1±0.02、0.29±0.07,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09±0.01、0.05±0.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在长期的选育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则遗传进展较小。针对上述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不同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选育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遗传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个体育种值,并指导生产应用,加快群体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5.
弥世荣 《中国猪业》2016,11(9):33-35
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交,但在育种学上认为,如果双方间存在亲缘关系就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本文使用stata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近交程度对大白猪背膘厚的表型值、EBV值和大白猪达100 kg体重的日龄的表型值、EBV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近交系数低于12.5%时对背膘厚度和达100 kg日龄的表型值、EBV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近交系数高于1 2.5鬈时仅对达100 kg日龄EBV值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其他三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可见,温和近交(近交系数<12.5%)对大白品种的猪背膘厚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应用BLUP法选择加系约克夏种猪的遗传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及相应软件MTEBV对后备种猪进行遗传评估。经过 5年选择 ,达 1 0 0kg体重的日龄 1 65 6d ,1 0 0kg体重的背膘厚 1 3 9mm。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对仔猪初生重进行表型与遗传分析,探究其对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发挥其在选种过程中的价值奠定基础。实验选取某核心场近8年杜洛克仔猪生长和繁殖性状记录,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初生重的加性方差、窝效应方差、表型效应方差和残差方差,计算初生重的遗传力;并估计了杜洛克仔猪初生重与主要繁殖和生长性状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此外,分析了随着初生重不断增加,其对应父系指数及各性状育种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性别和年份季节效应对仔猪初生重均有极显著影响;仔猪初生重遗传力达到0.24;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型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较为相近,初生重与达115 kg体重日龄呈中等负相关,与体长和达115 kg体重日增重呈中等正相关,与达115 kg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总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相关均接近于0。综上,依据仔猪初生重进行早期选择,能够对种猪生长速度起到较好的选择效果,但对其他性状影响较小,建议可通过淘汰较低初生重个体(1 kg以下)来达到初选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荷兰大白猪单性状选择生长速度或背膘厚2个品系的实验数据,分析了母猪身体组成性状的相关变化及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选择性状175日龄体重和背膘厚与第一肥产仔数的相关为0.17和0.41,母猪身体组成性状体重和背膘与产仔存在正的较强相关,并表现年龄趋势,配种前体重、背膘是繁殖性能更好的预测者。哺乳期失重的遗传力为0.25,与下一胎产仔数的遗传相关为-0.76,与175日龄体重和背膘厚的遗传相关为-0.47和-0.41。快速生长系母猪身体组成性状的遗传趋势均为显著正值,低背膘系则相反。结果表明:选择生长速率,母狸身体组成和产仔数为正向变化,选择低背膘厚则相反;哺乳期失重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并与随后胎次的产仔数相关密切,应引起猪育种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用MTDFREML方法估计大白猪遗传参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友民  张沅 《养猪》1999,(1):32-33
本研究应用MTDFREML方法对341窝大白猪选育群和1470头测定猪繁殖性状、生长性状、体型性状等进行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计,窝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遗传力分别是0.11和0.13。165日龄校正体重的遗传力是0.31。校正背膘厚遗传力0.38~0.50。窝总产仔数与校正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02。窝总产仔数与肩部、腰部、荐部及三点平均膘厚的校正背膘厚的遗传相关是-0.34~-0.66。活产仔数与校正背膘厚的遗传相关是-0.08~-0.11。  相似文献   

10.
资料来自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性能测定站2004-2006年116头杜洛克后备猪生长发育性能测定成绩,包括: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校正背膘厚、体长、体高.用前两个性状的综合指数值作为分类适合性的判断依据.结果表明,用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和校正背膘厚两个性状进行快速聚类,分类结果与该类的指数范围有十分一致的对应关系.在采用综合指数选择的同时进行聚类分析,能使选择效果更准确、更一致.多性状聚类分析可作为大群体、多性状表型值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选第 2~ 1 0世代后备SⅣ系长白猪 2 384头测定生长发育性能。用非求导REML法分析了 1 2个性状的遗传参数 ,其中平均日增重等 4个生产性状的遗传力较高 ,在 0 46~ 0 59之间。体长等 6个体尺性状遗传力属中等 ,在 0 1 9~ 0 37之间。 6月龄体重与平均日增重、胸宽、校正膘厚的遗传相关分别为 0 99,0 55,0 0 3。达 90kg体重日龄与二月龄个体重的遗传相关为 - 0 77。体高与饲料转化率之间的遗传相关为 0 95。  相似文献   

12.
猪体重和体尺性状与繁殖性能间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母猪不同阶段的体重和6月龄体尺性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的体重、6月龄体尺性状与各繁殖性状的表型相关很小,只有6月龄体长与断奶头数的表型相关达显著水平。而各体重、体尺性状与繁殖性状问却存在很强的遗传相关,其中70日龄体重、4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6月龄体高、6月龄胸围、6月龄背膘厚与产仔数等繁殖性状呈负遗传相关,而6月龄体长与产仔数等繁殖性状呈强的正遗传相关,这表明,腿短体长、体重适宜的母猪产仔多,繁殖性能好,应该留作种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北京市建立了种猪遗传评估数据平台。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共收录371.46万头种猪系谱信息,51.23万条达100 kg体重日龄记录,50.90万条达100 kg活体背膘厚记录和45.15万条窝产仔记录。2015年,北京市将常规育种与基因组育种相结合,启动了种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构建工作,北京市种猪遗传评估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建立了大白猪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规模达到5 335头;开发基因组遗传评估系统,实现了将复杂的基因组选择计算过程转化为“一键式”操作;利用一步法(ssGBLUP)对9个种猪场的4 631头大白猪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早期选择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66,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70,总产仔数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0。终选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69提高至0.79,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72提高至0.80,总产仔数性状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1。基因...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外种猪遗传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仰双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10):23-23,25
采用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和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连续3年对四川3个外种猪(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和日龄两个性状进行了性能测定和遗传进展研究。经过2年的选育,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活体背膘厚分别下降0.86mm、0.49mm、-1.52mm,其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27mm、-0.03mm、0.04mm;日龄分别降低0d、-5d、-17d,其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05d、-1.60d、0.00d。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343头法系大白猪HDAC1基因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对乳头数、达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厚、初生重和体长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群体中检测到HDAC1基因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G和GG基因型)的存在。HDAC1基因HinfⅠ位点与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显著相关,G等位基因具有显著降低达100 kg体重日龄的遗传效应,而GG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要高于A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的生长性能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李光全  王立贤  刘剑锋 《养猪》2003,77(4):22-23
采集77头纯种大白母猪的469个仔猪胎盘性状和生长性状资料.应用个体动物模型和MTDFREML,软件进行了遗传统计分析,估计了胎盘效率(初生重与胎盘重的比率)和遗传力及其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胎盘效率有较高遗传力0.46;胎盘效率与断奶重、达100kg日龄、日增重和背膘厚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03、-0.45、0.37和0.12,选择胎盘效率对生长性状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长白猪在生产中既能作为杂交父本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洋三元”瘦肉型商品猪生产中,作为第一母本也有很好表现,因此我们的育种要求是:在保持原有背膘厚度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生长速度并兼顾繁殖性状,外貌要求:头颈清秀、背宽、腿臀丰满、四肢粗壮、体型一致,主要指标:达100kg体重日龄在160d以内,性能测定期间的饲料利用率在2,6以内。100kg体重背膘厚11mm。均产仔数提高0,5~0,8头,预计5~8年内达到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旨在分析母猪的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开测日龄等固定效应对长白、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对目标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力、遗传方差、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基本依据。本试验利用GLM模型分析试验猪群(398头长白猪和1 176头大白猪)的固定效应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并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对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目标生长性状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to 100 kg,AGE)、达100 kg背膘厚(backfat to 100 kg,BF)、100 kg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to 100 kg,ADG)。研究表明,在大白和长白猪中,猪的出生年、出生季、初生重以及开测日龄对生长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长白猪的AGE、ADG和BF的遗传力分别为0.321、0.327和0.324,大白猪对应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454、0.469和0.408;长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0、-0.995,大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3、-0.998,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长白、大白猪的生长性状(AGE、ADG、BF)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其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和开测日龄对猪的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在遗传参数估计分析时,提高样本数量并提升表型数据质量,可以增加遗传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本研究中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较为可靠,可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石秋锋  赵佳强 《养猪》2013,(1):45-46
本研究利用SAS9.2软件中的GLM过程分析1 055头大白猪仔猪断奶重与其达到100 kg体重的时间(出栏日龄)、日增重、背膘厚以及眼肌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仔猪断奶重与出栏日龄和日增重显著相关(P<0.05),而与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无关(P>0.05).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6 220头杜洛克母猪的生产数据对杜洛克使用寿命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并计算背膘厚、日增重、第1次配种日龄与使用寿命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采用广义线性模型估计6种不同使用寿命性状的遗传力在0.16~0.18,遗传相关在0.70~0.99。背膘厚与使用寿命为低的正遗传相关(0.10~0.20),日增重、第1次配种日龄与使用寿命为负的遗传相关。再对各组背膘厚、日增重和第1次配种日龄进行分组,并分析对比各组与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杜洛克母猪背膘厚在10.6~13.0 mm对使用寿命最为有利,日增重为610~670g/d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第1次配种日龄在230d之前可以增加母猪的使用寿命。建议猪场在培养后备杜洛克母猪时,提高背膘厚以及选择发情早的个体,提高母猪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