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天蛾科10种成虫的前翅进行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探讨利用几何形态测量学实现天蛾科成虫数字化分类的可行性,为逐步实现蛾类昆虫的数字化分类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首先,进行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以天蛾右前翅为研究对象,按特定次序选取17个翅脉交点作为标记点,并获得坐标数据;对原始标记点坐标数据进行普氏叠加分析消除标本摆放位置、方向和大小等非形状因素等信息;对普氏叠加后的标记点数据进行相对扭曲分析,得到17个标记点对10种天蛾分类作用的大小。其次,对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所得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17个标记点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再对普氏叠加后的标记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利用前3个主成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相对扭曲分析表明标记点2、4和5对于10种天蛾成虫的分类作用相对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17个标记点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即标记点在种间是有显著差异的,可以用于本文10种天蛾成虫的分类鉴定;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7.7%,可作为对10种天蛾成虫进行分类鉴定的变量;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回归判别和交叉判别的准确率均为100%,实现对天蛾科10种成虫的分类鉴定。【结论】研究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可应用于天蛾成虫的数字化分类鉴定,可为未来进一步实现蛾类成虫的自动识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无性系‘1-XY’为母本、欧洲黑杨(P. nigra L.)无性系‘N139’为父本杂交F_1代及其亲本无性系进行叶片形态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在杨树叶片形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1年生苗木叶片采集后扫描成像,使用Digimizer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性状(叶片面积、叶片周长、叶长和叶宽)进行测量,计算性状统计参数;使用LeafAnalyser软件通过200个标志点分析生成叶片形态轮廓点位标记,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对叶片形态特征识别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使用MorphoJ软件通过普氏叠印法(GPA)构建叶片形态轮廓模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可视化叶形变化图像。[结果]杂交子代4个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31.74%),且性状频率分布相对偏向于父本。基于LeafAnalyser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变量的91.79%,PC1的叶形轮廓显示,叶面积是对叶形变异PC1影响最大的因子。Mopho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1、PC2、PC3和PC4共占总变量的85%,标志点数据生成了4个主成分分析叶形轮廓图,直观地显示了叶形特征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eafAnalyser和MorphoJ软件的测量对叶片形态性状精确量化,通过标志法和轮廓法,以可视化图的形式直观地阐明叶片形态变异,为叶片形态性状变异研究提供了方便准确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黑枣遗传多样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的叶片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叶片扫描成像后,使用Lamina软件对4个叶片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计算其统计参数;使用Image J软件对叶片形态进行标点并通过Morpho J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薄板样条分析及判别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的叶形性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冀洪1号"黑枣的叶片较大,但其变异幅度较小。基于Morpho J软件叶形变异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体变量的63.447%(分别为50.537%和12.910%),薄板样条网格图结果显示,"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形态相似,仅在叶柄及叶片最大宽度处有微小差异。基于Lamina软件和Morpho J软件对"冀洪1号"黑枣与普通黑枣叶片进行比较,能够找出叶片间的微小差别,并且对发现叶形变异与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关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天台鹅耳枥属于极少种群植物,环境适应能力较弱,仅分布于浙江省天台县和磐安县。叶片是对光环境变化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通过几何学形态测定分析天台鹅耳枥叶形变化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光环境下天台鹅耳枥叶的异速生长模式,以期为天台鹅耳枥的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天台鹅耳枥叶形对不同模拟生长环境光强(低光强LI、中等光强MI和全光照FI)的响应。3月中旬在叶未展开时对天台鹅耳枥进行不同遮荫处理,7月下旬采集成熟叶片。运用几何学形态测定法分析天台鹅耳枥3种光照梯度下叶形之间的差异,基于Tpsdig 2程序将叶片轮廓的17个地标点数字化为标准的图像,用IMP系列软件中的Coordgen软件计算每个梯度种群的标准轮廓坐标数据,用薄板样条曲线图来表示相对形态上的变化,应用PAST3.14软件显示叶形和叶脉方面的差异。环境因素对叶形态的影响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通过天台鹅耳枥叶的几何学形态测定分析,表明叶片为椭圆形,先端渐钝尖,基部微心形;不同光环境下叶片形态相近,但叶形异速生长较明显。经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有意义的叶形状变量,其主成分占总方差的77.48%。相关性分析表明,天台鹅耳枥叶的形态学差异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地表温度(Ts)、大气温度(Ta)和相对湿度(RH)显著相关(P0.05)。当叶形变化与PAR、Ts和Ta显著正相关、与RH显著负相关时,叶片出现中部的扩张或收缩,变异聚焦于叶基和叶尖交替的伸缩率;生长于弱光环境下,叶片中部出现扩展、叶尖压缩;在强光环境中,叶片中部挤压、叶尖膨大。当叶形变化与PAR、Ts和Ta呈显著负相关、与RH显著正相关时,叶形变化涉及叶柄长度和叶尖伸缩率;在强光和弱光环境下,天台鹅耳枥叶柄伸长、叶尖收缩;在中等光强下,叶柄收缩、叶尖膨大。当叶形变化仅与PAR、Ts和Ta显著正相关时,叶形变化涉及叶片的伸缩率;在中等光强下,叶柄收缩,叶片下半部挤压、叶尖膨大。利用叶形状的主成分数据作相对扭曲图验证,显示由于受光环境的影响,天台鹅耳枥叶柄和叶尖出现上、下扭曲。【结论】不同光环境下天台鹅耳枥叶存在异速生长,随着光照的增强天台鹅耳枥改变叶片形态、调节叶柄位置增加光合能力。天台鹅耳枥叶形变化与光环境的相关分析显示,与其中等光强的林窗环境相适应,天台鹅耳枥叶片椭圆形较为饱满,叶基和叶片下半部收缩,叶尖膨大,较短的叶柄能更有效地传导水分和养料。天台鹅耳枥在自然状态下依赖于特殊的生境,引种栽培天台鹅耳枥时,选择光照较强的林窗环境,可有效恢复和扩大天台鹅耳枥种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合高寒地区栽培的碧桃品种。【方法】以引进的9个碧桃新品种黄金美丽、红菊花、洒红、丽桃白、丽桃红、红叶重瓣、满天红、粉菊花、万重红为研究对象,2016—2018年从每年4月上旬开始进行持续定株观测,对其在甘肃地区的物候期、观赏性、适应性表现进行研究,并对各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及线性回归分析,对各品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碧桃品种在4月初陆续萌芽、开花,平均花期为26.6 d。对新梢长度、新梢直径、主枝数、冠高、地径、枝干(侧枝与主干)夹角、枝下高、花期时长、花瓣数、花径、叶芽长度、花芽长度、叶芽萌发率、花芽萌发率和枝条枯死率共15个性状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4.666%。以前5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较高的3个品种分别是红叶重瓣、满天红和黄金美丽,3个品种花期时长平均为33.67 d,叶芽和花芽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5.63、12.22 mm,花径平均值为38.25 mm。【结论】供试9个碧桃品种的物候期、观赏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红叶重瓣、黄金美丽和满天红...  相似文献   

6.
【目的】促进核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推动核桃产业持续发展。【方法】以陕西省3个特异核桃品种和1个地方主栽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坚果表型性状、核仁营养品质和功能性成分等51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6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核桃坚果的各项主要指标差异显著。‘安康紫仁核桃’的坚果表型性状表现更好,其三径(纵径、横径、侧径)均值、单果质量、核仁质量及出仁率分别为36.44 mm、14.95 g、8.67 g、58.0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核仁粗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商洛紫玉’核仁的多酚、黄酮、花色苷、维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含量分别达到170.53 mg/g、229.82 mg/g、1.80 mg/g、57.80 mg/k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6项主要指标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126%,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核仁功能性成分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坚果表型性状及核仁营养品质有关。各品种的主成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商洛紫玉’‘香玲’‘红...  相似文献   

7.
对引种栽培的32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进行分类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品种的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原6个性状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1.5%。以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建立观赏性评价模型,对32个品种进行综合评分,从而选择出观赏性状优良的牡丹品种,为牡丹选优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9个葡萄砧木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于新疆栽培的抗旱型葡萄砧木,从而给新疆引进优良抗旱葡萄砧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个葡萄砧木品种的盆栽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干旱胁迫,每隔5 d测定1次各个砧木品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这6个抗旱性生理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值,对9个葡萄砧木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整个干旱胁迫期间,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9个葡萄砧木品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大多呈现出缓慢升高—快速下降—快速升高—较快下降的"双S"变化趋势,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各个生理指标中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4.594%,分别用这2个主成分对葡萄砧木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所建立的主成分综合模型得出的各个砧木品种抗旱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河岸9号山河4号河岸10号 101山河3号河岸7号 Ganzia 1613河岸4号。【结论】从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山河3号、山河4号、河岸9号、河岸4号、河岸7号、河岸10号、1613、101和Ganzia的综合得分依次为0.549、0.587、0.60、0.528、0.547、0.570、0.535、0.557和0.546,表明河岸9号、山河4号和河岸10号的抗旱综合能力均较强,其次为101和山河3号、河岸7号和Ganzia,而1612和河岸4号的抗旱能力均较弱。  相似文献   

9.
为阐述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种群间和种群内叶片性状变异特征,在广东省内 高州油茶主产区选取3 个代表种群为研究对象,选择6 个叶片性状为特征变量,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多 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对叶片性状进行种群间、种群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高州油茶 除叶厚、锯齿百分比外,其余叶片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群间和种群内变异丰富。群内变异 (9.45%)大于群间变异(5.33%),因此叶片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其群内变异。其中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 数(Vst)为0.362 7,分化水平较大。(2)叶片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6.77%(9.85%~35.02%), 其中叶柄长、叶厚、叶形指数、叶长、叶宽、锯齿百分比的变异系数依次为35.02%、15.67%、14.65%、 13.09%、12.33%,9.85%。(3)6 个叶片性状指标可归纳为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73.33%。(4)年均气 温越高,叶形指数越大;随着海拔上升,叶柄长度越短;纬度越高,年均降水量越大,锯齿百分比越小。 随着经度与纬度变大,叶形指数越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完善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评价体系,确立河西走廊张掖产区酿酒葡萄品质的评价体系,研究其香气组分,为该地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和葡萄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张掖市祁连葡萄酒庄园的'威代尔'蛇龙珠'赛美容'美乐'贵人香'5个酿酒葡萄品种,对其果实品质指标和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与香气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其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酿酒葡萄品种之间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果汁pH值、VC、总酚和单宁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其果形指数为1.0~1.2,并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其果实品质指标中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以此建立了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由此模型得出的各品种葡萄品质特征的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美乐'蛇龙珠'威代尔'贵人香'赛美容'。对其果实香气组分的检测结果表明:从5个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实中共检测出34种香气物质,其中以醛类为主,且所有品种均含有较高含量的2-己烯醛。从其香气指标中也提取了3个主成分,以此建立了葡萄果实香气风味的综合评价模型,由此模型得出的各品种葡萄香气风味的优劣顺序为'贵人香'蛇龙珠'赛美容'威代尔'美乐'。【结论】外在品质、糖、酸、单宁、总酚都是综合评价酿酒葡萄品质的主要性状指标,醛类物质是构成酿酒葡萄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苹果梨及其后代果实的香气成分,为其特征香气评价、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个梨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C)技术测定香气组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香气组分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果实中共检出香气组分32种,特有香气组分11种。酯、烯为主要香气组分,其相对含量之和占香气组分总含量的80%以上。C10以下的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E)-3-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己酯、(E)-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庚酯、庚酸乙酯等酯类是果实香味的主要贡献组分。高碳数癸酸乙酯、辛酸己酯仅在苹果梨脆肉型后代中检出,而在其软肉型后代中未检出。α-法呢烯是苹果梨及其后代特征香气组分,其在大梨果实中的相对含量(9.17%)最低,而在寒酥梨果实中的相对含量(49.53%)最高。酯、醇、醛、酮、烯及其他类物质是果实香气产生差异的主要贡献物质,而其贡献率高低各异。依据酯、烯类相对含量差异,将苹果梨与其后代聚类成4组;苹果梨与其2代品种寒酥梨聚为1组,而与1代品种苹香梨、大梨和蔗梨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相同亲本的苹香梨、大梨分属不同组。【结论】苹果梨及其后代品种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银杏优良叶用家系。【方法】以38个银杏半同胞家系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主要功能性状(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和主要功能组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8个银杏家系的叶品质,并基于叶用价值对这些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不同银杏半同胞家系间叶功能性状及组分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7.5%~36.3%。叶主要功能性状中单叶干质量与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叶主要功能成分总黄酮、萜内酯、聚戊烯醇的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主要功能组分仅有萜内酯含量与单叶干质量、单叶面积、比叶干质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较优的8个家系,表现为比叶干质量(或单叶干质量)和功能性组分含量较优。其中:18号家系的比叶干质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和叶片萜内酯含量最高;16、30、34、36、39、54、65号家系单叶干质量和单叶面积最大,比叶干质量、萜内酯含量中等偏上。【结论】可...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属黑杨派的40个无性系的叶片,对16个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变量分析和变量成分的划分显示出不同变量对无性系的鉴别力有很大差异。由主成分分析得到了5个成分,其累积方差占总方差的90%以上。将每个无性系样本分成2组,将2组的5个主成分标准化平均值作为聚类分析的输入。聚类结果40个无性系中有30个的2组数据单元首先聚合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缙云山5种野生乡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进行提取和成分鉴定,分析5种楠木植物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研究和亲缘关系,为野生乡土楠木类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分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代表性原则于7月初在叶片年光合效率最高时采样,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叶片精油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计算机自动检索辅助人工解析,对缙云山5种乡土楠木资源叶片精油组分进行鉴定与差异分析,用SPSS 19.0软件对挥发性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缙云山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313 5%、0.003 6%、0.096 4%、0.075 3%和0.070 7%,白楠出油率最高,雅安琼楠次之,峨眉楠最低,白楠是峨眉楠的87倍。通过GC-MS鉴定,从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组分187种,其中白楠78种,主要为喇叭烯(2.911 0μg·g~(-1))、δ-卡迪烯(2.043 5μg·g~(-1))和α-杜松醇(1.634 9μg·g~(-1));峨眉楠62种,主要为正十六烷酸(0.230 4μg·g~(-1))、亚油酸(0.076 3μg·g~(-1))和植醇(0.058 6μg·g~(-1));雅安琼楠79种,主要为α-蒎烯(1.687 1μg·g~(-1))、δ-卡迪烯(1.316 0μg·g~(-1))和乙酸龙脑酯(1.249 2μg·g~(-1));贵州琼楠79种,主要为α-蒎烯(1.607 5μg·g~(-1))、δ-卡迪烯(1.448 7μg·g~(-1))和古巴烯(1.393 9μg·g~(-1));利川润楠54种,主要为13-烯十四醛(6.495 7μg·g~(-1))、十四醛(2.375 4μg·g~(-1))和癸醛(0.934 7μg·g~(-1))。从成分种类上看,缙云山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组分以烯烃和醇类为主,此外还有酯类、烷烃类、醛类、萘类、酮类、有机酸类、苯类和其他多种化合物类型;但共有性成分少,仅有7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5种乡土野生楠木植物资源可明显分为3类,雅安琼楠和贵州琼楠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组成相似,聚为一类;峨眉楠和利川润楠聚为一类;而白楠挥发性组分明显不同于其他几种,单独聚为一类。【结论】缙云山5种乡土楠木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组分均以烯烃和醇类为主,但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叶片精油化学分类研究结果与传统形态学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期叶片营养、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软熟过程中果实的品质形成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猕猴桃品种叶片氮含量均低于0.23 mg·g-1,加强氮素水平管理。猕猴桃的果实发育期存在1个快速生长期,但不同品种的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持续升高;在软熟过程中变化更为明显,果实风味品质进一步体现。果肉颜色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绿色—黄绿色—黄色”的转变,其转色时期主要发生在软熟期。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3种抗氧化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随果实不断发育、成熟呈下降趋势。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感官评价后认为,‘奉黄1号’‘G3’在奉新种植能够较好地体现品种特性。【结论】加强氮素管理可提高黄肉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挖掘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单株及茶用型文冠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技术体系,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山东潍坊、宁夏吴忠和辽宁大连的共495株文冠果样树叶片的10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山东潍坊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682.135~2 935.579μg·g-1;宁夏吴忠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267.897~4 899.386μg·g-1;辽宁大连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703.787~2 878.085μg·g-1。三产地黄酮类成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山东潍坊(1 451.666μg·g-1)>辽宁大连(1 425.822μg·g-1)>宁夏吴忠(1 235.374μg·g-1)。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各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总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山东潍坊文冠果叶...  相似文献   

17.
为给进一步开展野杏种质资源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提供参考,选取新疆霍城大西沟不同区域分布的野杏单株,利用DPS7.05数据处理软件对枝叶形态性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新疆野杏株间枝叶形态特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系统聚类将62个野杏单株的15个枝叶形态性状分为4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约为89.04%,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长宽比、叶柄长、叶面积、叶背绒毛、叶缘形态、新梢长度和粗度等。数量分类结果能反映出各单株间的遗传差异,大西沟野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了野杏分类的主要性状。通过聚类分析能清楚反映出所选野杏单株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筛选出香花油茶优良家系群体,为香花油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花油茶11个家系群体植株为研究对象,每个家系群体选取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单株30株,连续3年测定其叶片、果实的表型性状指标,取3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家系间重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提取影响香花油茶果实性状的主要因子,并对各家系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片和果实性状在各家系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叶质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5.81%、69.20%,稳定性较差。叶绿素值和干籽总质量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11.56%,稳定性较好。除叶柄长与叶片厚、叶片宽无显著相关性及叶片厚、叶片宽与叶绿素值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叶片表型性状指标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果实大部分性状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果皮厚、籽粒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叶周长与果高、果径、种长极显著负相关。从10个果实表型性状中共抽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793%。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家系依次为F-1、A-3、F-10、F-2、D-2、G-7、F-4、G-8、...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测、评价52个三角梅品种的表型性状,为三角梅种质资源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52个3年生三角梅品种为试材,采用表型性状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52个供试品种表型多样性丰富,具体如下:(1)14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9~3.35,其中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苞片形状(H=1.68);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叶长(H=3.35);14个表型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1的有10个。(2)7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23.2%,其中节间长变异系数最大(34.0%)。(3)14个表型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各主成分因子分别主要代表叶长、叶宽、节间长、花序梗长、苞片长、苞片宽、苞片类型、叶形和苞片颜色等指标变量。(4)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4.3%,其中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达28.6%;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三角梅的数量性状特征,第三和第四主成分主要反映三角梅的质量性状特征;综合得分最高的9个品种为C39、C7、C33、C43、C48、C29、C22、C3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北高丛越橘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并筛选出耐旱性较强的越橘品种。【方法】以11个北高丛越橘品种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分别为‘蓝丰’‘瑞卡’‘双迪’‘斯巴坦’‘卡拉’‘伊丽莎白’‘钱德勒’‘布里吉塔’‘公爵’‘甜心’‘埃利奥特’,研究干旱胁迫对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并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结果】干旱胁迫20 d后,北高丛越橘品种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胞间CO_2浓度均显著升高,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系统Ⅱ实际光量子产量和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降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项生理生化指标转化为3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5.74%。主成分1主要反映叶片生理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主要的叶片荧光参数等信息,主成分2主要反映叶片气孔功能信息,主成分3主要反映叶片光合作用相关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11个北高丛越橘品种划分为3个类型:‘甜心’‘公爵’和‘蓝丰’为抗旱型,‘布里吉塔’‘伊丽莎白’‘瑞卡’和‘埃利奥特’为中间型,‘钱德勒’‘双迪’‘斯巴坦’和‘卡拉’为不抗旱型。根据抗旱性综合评价值,11个北高丛越橘品种按照抗旱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甜心’‘公爵’‘蓝丰’‘布里吉塔’‘伊丽莎白’‘瑞卡’‘埃利奥特’‘卡拉’‘斯巴坦’‘双迪’‘钱德勒’。【结论】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北高丛越橘苗期耐干旱胁迫能力进行评估,可以较好地揭示性状指标与耐干旱胁迫能力的关系。11个北高丛蓝莓品种中‘甜心’‘公爵’和‘蓝丰’耐干旱胁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