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副结核病(bovine 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性、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是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慢性肉芽肿回肠炎,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褶。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牛副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法。牛副结核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本病潜伏期长,传播快,加之人工培养副结核分枝杆菌难度又高,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牛副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肉牛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由于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引起顽固性腹泻和机体日渐消瘦,特征病变是慢性增生性肠炎。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都可感染发病,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犊牛。但由于感染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往往在2~5岁才会表现出症状,尤其是当其妊娠、分娩或者泌乳时更容易表现出症状。现概述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危害、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肉牛副结核病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病初期不明显、治愈可能性低、传染性强等特点。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明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以便有效应对该病的发生。本文对该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多种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控该病的具体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牛副结核病是一种以顽固性下痢、肠黏膜增厚形成皱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牛副结核病潜伏期长,是以病牛出现卡他性肠炎、腹泻为特征的致死性传染病,常见于牛,尤其是乳牛严重,偶尔见有绵羊、山羊及骆驼等发病的报道。该病在成年牛中多不表现症状,在怀孕或妊娠的母牛中临床症状明显。1病原该病的病原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0.5~1.5um,为抗酸小杆菌。该病原在感染的畜  相似文献   

5.
肉牛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由于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而引发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生慢性卡他性肠炎、顽固性腹泻以及机体日渐消瘦,主要病变是肠黏膜变厚,并出现皱襞。任何养牛的地区都可能出现发病,特别是肉牛和奶牛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不仅会对养牛业的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威胁人类的健康。现对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羊副结核病又称羊副结核性肠炎,是一种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羊的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肠壁增厚,形成皱褶,顽固性腹泻,逐渐消瘦。在我国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对养殖业危害较大。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鉴别诊断,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副结核病是一种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等,病牛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策略。该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疗,重在预防,主要通过隔离疑似病牛、加强检疫、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8.
奶牛结核病为重要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该病可导致患病奶牛出现肺结核、肠结核和淋巴结核等多种疾病相关临床症状与发病部位有关,为二类动物疫病对人畜健康威胁巨大。本文介绍了奶牛结核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防控措施为养殖户对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羊伪结核病是威胁山羊健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病羊的体表、内脏淋巴结和内脏器官(肺、肝、脾和子宫角等处)出现结节、干酪样坏死和脓肿为主要特征。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10):145-148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以牛肺部、乳房、肠道出现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是顽固性干咳、逐渐消瘦、组织器官出现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病灶。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牛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由于本病潜伏期长,传播快,加上人工分离培养细菌条件较高,该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期为牛结核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江苏省淮安地区出现了以消化道系统和内脏胰脾发生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鹅副粘病毒病。发病地区的雏鹅、青年鹅,甚至种鹅都有发病现象。疫情在鹅群中传播速度较快,有时能引起周围地区或混养的鸡同时发病。该病对养鹅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尤其重要。目前,主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2.
鹅副黏病毒病,亦称为鹅的禽副黏病毒感染,是由禽副黏病毒I型引起的鹅的一种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要临床症状及病变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养鹅业构成较大威胁.主要对鹅副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进行了介绍,并以皖西白鹅为例,对其进行了药敏试验,得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减少该病的发生和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蓝眼病是由蓝眼病副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猪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生殖障碍和角膜浑浊、发蓝等为主要特征的疫病。该病主要危害新出生的仔猪和乳猪,对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危害较轻。主要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等方面对猪蓝眼病进行综述,从而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猪蓝眼病是由蓝眼病副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猪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生殖障碍和角膜浑浊、发蓝等为主要特征的疫病。该病主要危害新出生的仔猪和乳猪,对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危害较轻。主要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等方面对猪蓝眼病进行综述。从而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副结核病,也叫副结核性肠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的显著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病牛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褶。本病分布广泛,一般养牛地区都可能存在。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暴发了奶牛副结核病,该病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给广大奶牛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各地奶牛副结核病的发病新特点、流行新情况以及防治新技术,做了详细阐述,供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河南省罗山县某养猪场发生了以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和跛行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结合发病情况,经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主要对该病的发病情况、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兽医技术人员临床诊断猪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动物知觉丧失、意识消失、四肢瘫痪,消化道麻痹痉挛,低血钙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于营养好的高产奶牛,产后1~3天在挤出大量初乳之后患病,少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经过治疗痊愈的奶牛在下次分娩后会再次发病。1诊断诊断时根据发病的时间,出现特征的瘫痪姿势,知觉消失等症状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8.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腹泻、肠粘膜显著增厚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多呈现隐形感染,该病潜伏期长,传播迅速,呈全球性分布,对畜牧业的危害巨大。本文立足羊副结核病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梳理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羊副结核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免疫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为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羊副结核病政府需制定有效政策,养殖场需加强饲养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控系统,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呈世界性流行,该病对畜牧业的危害严重,仅在美国造成经济损失就高达200亿美元[1],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期长、部分患病动物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使该病的防控更为困难,因而针对该病建立快速有效地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虽然人们对副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该病潜伏期长以及对培养基需求苛刻,使得总体上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副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希望为进出境检验检疫相关部门提供快速、准确地诊断副结核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奶牛副结核病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等,少则6个月,多则15年以上。所以奶牛感染副结核病后,在一定的时期内不出现临床症状,较多的情况是在产犊后体质虚弱时才出现临床症状,3~5岁的奶牛发病最多。特别是在母牛开始怀孕、分娩以及泌乳时,易于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在同样条件下,此病在公牛和阉牛比母牛少见得多;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