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津稻1187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津稻1187品种从引进到大面积推广,在我区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最近五年为推广高峰期。全区水稻4万亩,津稻1187品种占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除1991年突发性稻飞虱危害以外,其余年份该品种产量均在千斤左右。1989年我区高产栽培试验261亩,平均亩产650公斤。1992年不同密度试验,每亩净产稻谷801公斤。后沽乡、大田乡大面积种植亩产均达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县1986年自天津市作物所引进津稻1187,1989年以后连续四年成为我县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1992年津稻1187栽插面积达18.7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的73.3%,占春插稻田面积的90.8%。为更好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探索宁河地区津稻1187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1989年以来,我们开始了津稻1187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津稻1187超高产示范区和试验点,面积60多亩,平均单产670公斤,最高达700公斤以上。1992年俵口乡兴坨  相似文献   

3.
<正> 津稻1187品种自1985年开始引入我区进行示范和推广,推广面积自1987年以来一直占全区水稻总面积的6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津稻1187的高产潜力,使广大农户深入了解和掌握其品种特性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现初步总结几年来在试验示范栽培中所掌握的津稻1187品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津稻1187具有抗病、抗倒、适应性强及综合性状好等特点,我乡已连续种植十余年,在几代水稻当家品种中,这个品种的种植时间最长。全乡每年种稻面积1万亩,近几年津稻1187一直保持0.8万亩左右,对提高我乡稻谷产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积极扩大津稻1187种植面积的同时,注意推广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 津稻1187品种于1986年引入我县种植,通过几年的实践,它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力强、耐肥、耐盐碱、抗倒、较抗病及高产稳定的特点,已成为我县农民喜爱种植的水稻主要当家品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越来越强,迫切需要能够实现高产、低耗、优质、高效农业的技术措施,希望制订一套适应于本地区应用且比较系统的津稻1187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规程或规范。为此,笔者撰写了《宁河县津稻1187水  相似文献   

6.
<正> 津稻1187水稻新品种以高产、优质、抗病为育种目标,经过5代培育和选择于1979年稳定,1980年参加品系鉴定,1981—1983年连续三年试验,同时进行了较大面积生产试种。由于津稻1187稳产、耐肥抗倒伏、抗病性较强、米质优、成熟时青枝绿叶,深受群众欢迎。1985年通过成果鉴定,1987年通过天津市审定,1992年4月通过河北省认定,1992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目前正在全国适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 津稻1187综合性状好,高产、多抗、优质,增产潜力大,稳产性能好,1986年我县从天津市农作物所引进试种,由于我们良种良法一起抓,加快了津稻1187的推广速度,七年来推广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累计推广面积47万亩,连续四年成为我县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其中1992年津稻1187种植面积达18.7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的73.3%,占春稻面积的90.8%。  相似文献   

8.
<正> 津稻1187(以下简称1187)是一个适应性广,杆硬抗倒,抗病性较强,而且高产、稳产的粳稻品种。该品种自推广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般亩产稻谷500-550公斤,高者可达600公斤以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深受广大稻农的青眯。截至今年止,在天津的种植面积占全市水稻面积的80%左右,1989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河北、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的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由于它的适应性广,增产效果显著,农业部已确定为全国推广品种,1992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奖。我认为它是唯一可以  相似文献   

9.
<正> 水稻品种津稻1187是在1980年该品种尚未定名时从市农科院作物所引进我区的。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生产应用,已有14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先后有冀粳1号、中花九、十号、中系8215等四个水稻品种被淘汰,只有津稻1187在我区水稻生产上立于不败之地,站稳脚根,经受住了各种不良环境的考验。从田间长势和产量上,都表现出该品种的优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我区水稻生产的主栽品种。1992年全区共种植津稻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m2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1.
津原D1是由日本品种"月之光"自然变异分离株经系统选育而成,表现优质、高产、田间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抗稻曲病、抗稻飞虱,各项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一级。  相似文献   

12.
安庆市稻飞虱发生与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产体制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单季稻面积随之扩大。水稻依赖高密、高肥实现高产,形成了有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田间环境。温度是影响安庆市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生长前期保护利用天敌;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药剂锐劲特、毒死蜱、综合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水旱兼用型水稻新品种天井3号,主要具有优质、高产、抗冷、抗病、耐旱、耐盐碱、水旱兼用和适应性广泛等优点,2年累计种植面积达14.8万hm^2,已成为我省中西部盐碱稻区和并灌稻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7,(16)
<正>水稻是辽宁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 000万亩左右,随着水稻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加强,水稻单产稳步提升。水稻虫害是影响我省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辽宁省水稻虫害发生种类多、防治强度不断加大,但严重程度日益加重。辽宁省水稻虫害主要有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潜蝇、稻蝗及水稻负泥虫等。1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课题针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差,盐分含量高,养分含量低,导致育壮苗困难,缓苗慢,分蘖节位高,穗粒形成不协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该项研究是在中度盐碱土壤上(盐分含量0.3%),纬度偏高(45°N 以上)的白城西北地区进行的。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产7500公斤稻谷在较大面积上均能达到。并总结出盐碱稻区水稻高产规范化栽培抟术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种稻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种植。现在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16个县、市栽培水稻,主要分为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稻区。南部稻区可分为淮南稻区、淮北稻区及南阳稻区三个分区。中部稻区包括沙、颍河流域、汝河上游和伊、洛河流域。北部稻区以沿黄河岸17个县、市为中心,为新发展的稻区,安阳、林县也有种植。水稻播种面积1949年为502.1万亩,单产79.5公斤,总产4亿公斤。其后逐年扩大,1958年面积达到1046.2万亩,单产120公斤,总产12.55亿公斤。但由于大水漫灌,盐碱漫  相似文献   

17.
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其中麦茬稻面积占85%左右,而单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左右。自1988年引进豫粳四号以来,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亩产比68—11亩增产130—150公斤,出现了大量麦茬稻亩产超500公斤地块,最高亩产达602公斤,使我县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2公斤。在栽培技术上,  相似文献   

18.
<正> 1986年我场原主栽品种冀粳4号种性退化、抗病力减退,产量下降,由此引入津稻1187。七年来,它在我场乃至冀东部分地区表现了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至今已遍及津、冀东、鲁东,推广面积逾240万亩,受到新老稻区农民的赏识和欢迎。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津稻308是个高产优质品种,生育期170天左右;株高100 ̄110cm;茎杆粗壮坚硬抗倒伏性强;叶片青秀宽厚上举,主茎叶18片;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每穗实数平均120粒,千粒重28g左右;米质符合部颁布1 ̄2级。中抗稻瘟病、抗稻飞虱,抗旱性强,一般667m^2产600kg。  相似文献   

20.
以西南稻区三省一市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78—2013年该区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2013年西南稻区水稻总产增加了40.0%,其中,1980s—1990s水稻总产增幅较大,1990年后在波动中趋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呈"波浪式"下降,降幅达11.0%,其中,种植面积以四川为主,达45%以上,云南种植面积及占西南稻区的比值稳中有升;1980s—1990s水稻单产大幅增加是总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单产平均水平仍低于7 000kg/hm2;气候变化不利于水稻单产提高,以四川、云南表现最为明显。稳定云南水稻种植面积,遏制四川、贵州和重庆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趋势是促进西南水稻总产增加的基本条件;通过高产抗逆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结合防灾减灾新技术充分挖掘水稻单产潜力,提高云南和四川水稻单产水平,是西南稻区水稻总产稳定增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