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了解亚临床症状猪群中PRRSV和PCV2的感染情况。[方法]选择7个有PRRSV和PCV2感染史且有亚临床症状的猪群,通过ELISA和PCR的相结合方法检测其PRRSV和PCV2的感染情况。[结果]ELISA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猪场12周龄仔猪PRRSV和PCV2抗体能观察到血清抗体转化。PCR结果表明约3/7的猪场8周龄仔猪PRRSV呈阳性,12和20周龄仔猪PRRSV呈阴性;8~20周龄有不同比例仔猪PCV2呈阳性。[结论]在亚临床症状猪群中PRRSV的感染主要在8~12周龄,而PCV2在8~20周龄都有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猪扁桃体的组织和细胞嗜性。[方法]筛选JEV抗原、抗体均为阴性的健康商品仔猪3头,通过颈部皮下及静脉注射接种JEV NJ2008株,每头共2×10~7 TCID_(50)·mL~(-1),对照仔猪1头注射生理盐水2 mL。饲养观察1周,期间采集鼻拭子、血液和扁桃体等组织样品。通过qPCR、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病毒。[结果]3头接毒仔猪体温均正常,试验仔猪7 d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3头接种JEV NJ2008仔猪从接毒当天开始出现了2 d的病毒血症,并从持续7 d采集的鼻腔拭子中检出JEV。JEV主要感染猪软腭扁桃体,从攻毒仔猪的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会咽扁桃体的免疫组化检测中未发现JEV阳性细胞。在软腭扁桃体中,JEV感染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滤泡的周边和弥散淋巴组织中,JEV抗原阳性细胞多为不规则形态,细胞核较大,着色较淡,具有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的特征。CD11b、CD163和MHCⅡ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显示,JEV阳性细胞多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结论]在JEV感染早期的1周内,仔猪扁桃体呈现持续性感染,其中JEV阳性细胞多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此结果为研究JEV在扁桃体持续感染中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豫北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河南省豫北地区PCV2感染的流行情况,以便控制PCV2感染的流行。[方法]从河南省豫北地区安阳、鹤壁、新乡、濮阳4市的猪场采集不同日龄猪群血清样品338份,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结果表明:PCV2血清抗体阳性率:哺乳仔猪为16.0%(8/50);断奶仔猪为49.5%(53/117);生长肥育猪为51.4%(36/70);种公猪为18.1%(4/22);后备母猪为20.6%(7/34);经产母猪为54.5%(29/55);阳性率为70.4%(19/27),338份血清总阳性率为40.6%(137/338)。[结论]河南省豫北地区养猪业已受到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仔猪的淋巴结和脾脏淋巴细胞内钙信号变化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选取19头PCV2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的5周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成对照组(4头)和试验组(15头),试验组仔猪通过滴鼻接种PCV2,并于接种后14、21和35 d分别扑杀5头,对照组仔猪滴鼻同量PBS后当天扑杀。所有仔猪扑杀时均取腹股沟淋巴结及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孔雀绿比色测定法检测Ca2+-ATP酶的活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接种病毒仔猪腹股沟淋巴结及脾脏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a2+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接种病毒仔猪腹股沟淋巴结Ca2+-ATP酶活性在21 d时显著下降(P<0.05),脾脏中Ca2+-ATP酶活性在21 d和35 d时显著下降(P<0.05);腹股沟淋巴结CaMKⅡmRNA转录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但脾脏中CaMKⅡmRNA在PCV2接种后21 d和35 d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结论:细胞内Ca2+超载是PCV2感染引起仔猪淋巴结及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PCV2感染后对仔猪空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PCV2感染组和空白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仔猪空肠中诱导部位和效应部位相关免疫细胞变化.[结果]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CV2感染组诱导部位PP结中总T淋巴细胞、活化/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百分率极显著增高(P<0.01),B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效应部位固有层中树突状细胞(DCs)、B细胞、活化/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百分率极显著增高(P<0.01),DCs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CD80/86与MHCⅡ表达量、总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显著上调(P<0.05),而黏膜层中总T淋巴细胞、活化/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百分率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结果表明PCV2感染导致空肠黏膜免疫系统中树突状细胞及各类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影响了空肠黏膜的免疫功能,提示其与PCV2临床感染引起肠炎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PCV2感染猪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免疫调节分子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接种猪血管内皮细胞(VEC),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上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技术分析VEC相关免疫调节分子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CV2感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VEGF和M-CSF在感染后12h显著上调,IL-6与M-CSF在48h显著下调;MCP-1和IL-8在感染后4h和48h均显著上调,且IL-8在24h时上调显著,72h下调显著。蛋白水平上,VEGF在4h显著下降,24h显著增高;IL-8在4h和24h显著上升。以上结果表明,PCV2体外感染导致VEC免疫调节功能分子表达异常,其炎性趋化、黏附能力以及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等免疫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接种猪血管内皮细胞(VEC),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上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技术分析VEC相关免疫调节分子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CV2感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VEGF和M-CSF在感染后12h显著上调,IL-6与M-CSF在48h显著下调;MCP-1和IL-8在感染后4h和48h均显著上调,且IL-8在24h时上调显著,72h下调显著。蛋白水平上,VEGF在4h显著下降,24h显著增高;IL-8在4h和24h显著上升。以上结果表明,PCV2体外感染导致VEC免疫调节功能分子表达异常,其炎性趋化、黏附能力以及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等免疫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野猪源Shaanxi-2及家猪源Shaanxi-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对易感仔猪的致病性及发病规律,进一步弄清PRRSV变异株的病原特征及其与"猪高热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健康仔猪(40日龄)9头,随机分为3组,用家猪源Shaanxi-1及野猪源Shaanxi-2 PRRSV变异株分别感染其中一组仔猪,每头肌注6 mL,滴鼻2 mL;另一组作为阴性对照,按相同剂量和方法接种正常Marc-145细胞处理液。攻毒后各组分圈饲养,每天定时测量体温,绘制体温变化曲线,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发病情况。攻毒后采血及咽喉、眼、鼻分泌物和粪便,采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猪瘟病毒(CSFV)、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核酸,用ELISA试验及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Shaanxi-1与Shaanxi-2攻毒组均出现体温升高及典型临床症状,但未见死亡病例;攻毒组CSFV、PCV2、PR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咽喉、眼、鼻分泌物和粪便在一定时间段可检测到PRRSV核酸;PRRSV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仅Shaanxi-2攻毒组在第35天检测到中和抗体;Shaanxi-2与Shaanxi-1相比,感染猪的体温较高,临床症状明显,病毒血症的维持时间较长,抗体水平较高。【结论】野猪源Shaanxi-2及家猪源Shaanxi-1 PRRSV变异株对易感仔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能使感染动物发病但不能致死,Shaanxi-2毒株的致病性相对较强。攻毒后第7天出现病毒血症,持续14~21 d后逐渐消退,仔猪感染PRRSV变异株后,病毒可通过鼻、眼、咽喉分泌物及粪便等排出,其中鼻分泌物排毒最早、排毒时间最长,眼、咽喉分泌物与鼻分泌物、粪便相比排毒较晚、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感染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外泌体miRNA在调节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的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来源外泌体(DEX)为空白对照组,病毒感染的MoDC来源外泌体(VDEX)为试验组,使用间接免疫荧光评估感染模型鉴定外泌体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者中的差异miRNA。[结果]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PCV2共孵育的MoDC中有特异性绿色荧光,表明PCV2感染MoDC模型建立成功。纳米颗粒追踪技术结果显示,超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直径分别为130 nm和120 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组外泌体均存在特异性标记蛋白CD63和TSG1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DEX组相比,VDEX组共504种miRNA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161种表达上调,343种表达下调。qPCR结果表明,与DEX相比,VDEX中ssc-miR-10b、ssc-miR-199a-3p-R-1、ssc-miR-532-5p、ssc-miR...  相似文献   

10.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s)体外培养方法,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r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DC,然后通过形态观察、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来初步鉴定所培养的DC。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不规则,有显著的树突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表面CD11c和MHCⅡ分子的表达量分别为69.3%和63.0%。经脂多糖或CpG-ODN刺激24 h后的DC,其表面成熟分子标志CD40和CD86上调表达,同时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能在体外制备出大量具有较高纯度的鸡骨髓源DC,并具有体内DC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左旋咪唑(LMS)刺激的猪内皮细胞(VEC)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LMS刺激猪血管内皮细胞后,筛选出能够使内皮源IL-8表达量上调的低质量浓度LMS(10~(-6) mg/mL),将经LMS处理的内皮细胞与MoDC共培养,收集共培养的MoDC。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的CD80/86和MHC-II的表达;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MoDC与淋巴细胞混合,MTS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MoDC抗原递呈和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共培养分为诱导后共培养和诱导共培养。【结果】LMS处理VEC后,两种共培养方式所得MoDC的MHC-II与CD80/86阳性率、淋巴细胞刺激指数、Tc和Treg细胞阳性率均显著下调,而Th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上调。【结论】低浓度LMS处理的VEC可抑制MoDC的抗原递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猪圆环病毒2型(PCV2)干扰伪狂犬病疫苗(PRV)免疫效果的可能机制.[方法]用PCV2与PRV在体外分别单接种和共接种仔猪肺泡巨噬细胞(AM),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RV载量与共刺激分子CD80-CD86 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PRV组上清中PRV载量在接种后都显著(P<0.05)高于PCV2+ PRV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接种后48 h内,PRV组CD80 mRNA水平在接种后增加并在48 h时达到显著水平,而PCV2组与PCV2+ PRV组的CD80 mRNA水平都显著减少;在接种后48 h内,CD86 mRNA水平在PRV组都显著增加,在PCV2+ PRV组则都显著减少,但在PCV2组仅在接种后48 h显著减少.[结论]PCV2能够减少猪AM中PRV载量与CD80-CD86基因转录,这可能是PCV2抑制PRV免疫效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广西猪群主要疫病的感染状况。[方法]2015年,从发病猪场和屠宰场采集猪组织样品276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结果]发病猪场中,CSFV、PRRSV、PEDV、PCV2、PR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98%、11.36%、0、28.98%和4.55%,而屠宰场猪CSFV、PRRSV、PEDV、PCV2、PR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1.00%、2.00%、0、29.00%和3.00%。对猪群混合感染情况分析发现,PCV2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率最高。其中,发病场二重感染率最高的为PRRSV+PCV2,达到5.11%,其次为PCV2+PRV和PRV+PRRS,阳性率均为0.57%。屠宰场二重感染率最高的是PCV2+PRV,阳性率为1.00%。[结论]在发病猪场和屠宰场中,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最高,且常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伪狂犬病毒感染率较2014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Differential antigen processing by dendritic cell subsets in viv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ndritic cells (DCs) process and present self and foreign antigens to induce tolerance or immunity. In vitro models suggest that induction of immunity is controlled by regulating the presentation of antige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DCs control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vivo. To examine 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in vivo, we specifically targeted antigens to two major subsets of DCs by using chimer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Unlike CD8+ DCs that express the cell surface protein CD205, CD8- DCs, which are positive for the 33D1 antigen, are specialized for presentation o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II. This difference in antigen processing is intrinsic to the DC subse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MHC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猪圆环病毒2型(PCV2)WH株人工感染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动物模型,为探讨PCV2的致病机理及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将PCV2 WH株通过颈部肌注和滴鼻感染PCV2抗体阴性的7周龄仔猪,攻毒后第4、7d用钥孔血蓝蛋白(KLH)进行刺激,第7、11 d再腹腔注射巯基乙酸,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单独KLH刺激).攻毒后第35 d扑杀所有试验猪,观察其组织病变,并取肺脏、淋巴结组织提取病毒DNA,用PCR检测PCV2;取试验猪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心脏、膀胱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攻毒组仔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攻毒后第35 d扑杀所有试验猪,剖检发现阴性对照组未出现病理变化,而攻毒组仔猪有明显病理变化,从其病变的肺脏、淋巴结、肾脏、脾脏、肝脏、心脏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CV2.HE染色结果显示,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为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缺失、间质性肾炎、肝脏肝窦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肺脏支气管上皮细胞呈明显阳性,部分肺泡巨噬细胞可见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胞浆内;肠系膜淋巴结均出现较强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淋巴细胞的胞浆内;肾间质细胞呈明显阳性.[结论]用PCV2WH株攻毒联合KLH和巯基乙酸反复刺激断奶仔猪能成功复制出PMWS,为后续PCV2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及PMWS发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猪群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情况,为安徽省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调查了安徽省8个县(区)的17个健康猪群,采集439份生猪扁桃体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猪群PCV2平均感染率为23.0%,9个场点PCV2呈阳性,占53%;种猪场、商品猪场及屠宰场PCV2感染率分别为45.0%、11.8%和43.0%,商品猪场PCV2感染率极显著低于种猪场和屠宰场(P0.01);淮河以北地区和江淮之间地区PCV2感染率分别为13.0%和25.5%,差异显著(P0.05);大型商品猪场、中型商品猪场和小型商品猪场PCV2感染率分别为8.0%、0和26.0%,中型商品猪场PCV2感染率极显著低于大型商品猪场和小型商品猪场(P0.01);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及育肥猪PCV2感染率分别为12.0%、16.0%、0和17.0%,其中保育猪PCV2感染率极显著低于生产母猪、后备母猪及育肥猪(P0.01)。[结论]安徽省部分地区超过50%猪群存在PCV2感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衣壳蛋白(Cap)的表达,为进一步研制PCV2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已经发表的PCV2的衣壳蛋白基因(Cap)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方法从已知PCV2病毒中扩增到1条DNA片段。将PCR产物按预定的阅读框架插入表达载体质粒pET28a(+)中,获得重组质粒pCAP-PCV2,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结果]序列测定表明,所克隆的序列大小为579 bp,与DQ104422的Cap基因序列一致;通过对菌体裂解物的SDS-PAGE分析证明,携带重组质粒pET-PCV2-Cap的大肠杆菌可以表达可溶性的衣壳蛋白。[结论]PCV2衣壳蛋白能通过表达载体质粒pET28a(+)进行可溶性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量、感染时间与被感染RAW264.7细胞活性氧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为建立RAW264.7细胞氧化胁迫体外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PCV2原液调至5×106/mL,经10、102、103和104倍稀释(10-1、10-2、10-3和10-4释度)后,感染作用RAW264.7细胞2h,弃病毒液,加入含5% FBS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分别于第4、8、12、24和48 h收集细胞上清液或细胞,测定一氧化氮(NO)、活性氧自由基(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指标.[结果]10-1PCV2感染RAW264.7细胞后能有效升高细胞NO、ROS水平,降低细胞GSH水平和GSH/GSSG,升高细胞XOD、MPO和iNOS活性,表明以10-1pcv2感染RAW264.7细胞一定程度上能改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结论]PCV2感染能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并确立10-1 PCV2(5× 105/mL)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4~24 h是建立RAW264.7细胞氧化胁迫模型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猪细环病毒2型(TTSuV2)感染与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发生是否存在临床相关性。【方法】采集35头临床疑似PMWS病猪和35头同群健康猪的血清,用综合诊断方法来确认PMWS病猪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亚临床感染猪,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CV2与TTSuV2载量,对2种病毒载量分别进行差异分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综合诊断确认,有24头PMWS病猪和27头PCV2亚临床感染猪,前者血清中PCV2载量与TTSuV2载量都极显著(P0.01)高于后者,且TTSuV2载量与PCV2载量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相关。【结论】PMWS与TTSuV2感染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