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苹果酵素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苹果的综合有效利用,本文以苹果为主要材料进行自然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苹果酵素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经天然发酵的苹果酵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发酵过程中酵素的还原力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还原力与酵素中总酚含量不具备相关性;酵素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发酵前后清除率分别提高了44%和17%;其抗氧化活性大小与酵素中总酚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4和0.878;酵素对超氧阴离子清除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与总酚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367,相关性不高.结果表明:苹果酵素在发酵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谷子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谷子的抗氧化功效,以5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谷子醇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比较了不同谷子品种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抗氧化能力与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个谷子品种总酚、黄酮、α-生育酚含量分别为369.9~793.1、162.1~459.3、7.1~17.1 mg/kg;谷子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的IC50值分别为0.09~0.24、0.41~0.74、0.98~2.35 mg/mL。其中,张杂谷9号的黄酮含量最高,总酚、α-生育酚含量最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8311总酚和α-生育酚含量最高,黄酮含量最低,O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张杂谷3号提取物的还原力高于其他4个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谷子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还原力与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草莓酒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研究了其在发酵过程中组分和抗氧化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草莓酒在6天内基本完成发酵,SO_2和干浸出物含量在发酵中逐渐降低,pH和总酸含量变化较小,挥发酸含量逐渐升高。在主发酵期酵母菌为优势菌群,主发酵结束后酵母菌逐渐衰亡,其他微生物开始生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发酵前期逐渐上升,后期逐渐下降。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活性在发酵中都逐渐降低,总抗氧化性下降较小。此研究为进一步优化草莓酒发酵工艺和提高草莓酒品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纯种米曲霉发酵工艺制备阳江豆豉的各项参数;探讨前发酵期添加黑豆水解液、后发酵期添加不同盐量对豆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强抗氧化活性物质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DPPH)法、Fe~(3+)还原法和羟基自由基法3种方法检测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黑豆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黑豆水解液诱导法纯种发酵制备豆豉的抗氧化活性比传统工艺纯种发酵豆豉的抗氧化活性强,低盐后酵的豆豉抗氧化活性效果较强。  相似文献   

5.
测定云南省6种特色蜂蜜的理化特征、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合基本理化特征分析不同抗氧化物质对抗氧化能力的贡献度,以阐明云南部分特色蜂蜜的基本理化特征和抗氧化特性,探讨用抗氧化性评价蜂蜜质量的可行性.参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6种蜂蜜的基本理化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蜂蜜中总酚、总黄酮、脯氨酸含量及还原力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数据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蜂蜜中总酚含量均值为(20.78±0.13)mg GAE/100 g,总黄酮含量在(2.42±0.19)~(15.96±0.12)mg QE/100 g之间,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913.44±12.17)mg/kg.咖啡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均明显高于其他蜜.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是影响蜂蜜总抗氧化性的主要因素,其他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增加时会提高蜂蜜的抗氧化能力.同一地区、同一时间采集的澳洲坚果蜜,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外,中蜂坚果蜜的总酚、总黄酮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西蜂坚果蜜,而还原力却显著高于西蜂坚果蜜.总酚、总黄酮含量与还原力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681),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01).由于蜂蜜本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并受到蜂种、蜜源植物、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蜂蜜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所有蜂蜜样品的抗氧化能力(还原力)表现为咖啡蜜>中蜂坚果蜜>红河百花蜜>野藿香蜜>西蜂坚果蜜>野坝子蜜17>苕子蜜>野坝子蜜16>维西百花蜜.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发酵培养14株珍稀食用菌,结合模糊数学分析法对14株珍稀食用菌的抗氧化性进行综合评价及筛选.结果表明:硫磺菌(9+2)菌株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O■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均最强,分别为94.08%、99.13%、82.46%、0.15.与V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O■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相当时,硫磺菌(9+2)菌株发酵液提取物浓度分别为0.078 6、0.071 4、0.055 6、0.000 8 mg·mL~(-1).表明筛选出的抗氧化活性最好的菌种是硫磺菌(9+2)菌株.  相似文献   

7.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提取物进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竹果皮多酚含量很高,达21.36mg/g(干重),对·OH、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37.39、41.34、41.37μg/mL;山竹果皮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29.46、7μg/mL;山竹果肉多酚含量较低,为0.388mg/g(干重),清除DPPH自由基、ABTS+·和·OH活性较弱,但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山竹果肉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为2.24mg/mL),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弱。山竹果皮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山竹果肉多酚具有中等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定的抗氧化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苹果醋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酵母菌和醋酸菌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发酵工艺,对4种苹果醋样品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研究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固态发酵苹果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14、2.19 mg/mL;当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银杏叶多糖对发酵乳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提法从银杏叶中提取多糖,研究不同银杏叶多糖溶液浓度(0%、0.05%、0.10%、0.15%、0.20%、025%)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的能力.结果表明:银杏叶多糖溶液在浓度为3.0mg/mL对DPPH的清除率为58.8%,在浓度为2.5mg/mL对·OH的清除率为61.3%,说明银杏叶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可进行加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花荚形成与花荚脱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五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施肥处理下.大豆花芽分化进程与花荚脱落以及豆荚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的花芽分化进程与绿复叶数之间有明显的同伸关系;不同处理下,大豆的花芽分化进程不同。花芽分化进程与植株干物质积累呈板显著正相关;大豆花荚主要分布于中上层。下层的花荚脱落率最高.为100%。中层为70%左右。上层为40%左右。不同处理时大豆花荚脱落率影响也不尽相同.种肥施用氮、磷、钾时减少花荚脱落有不同的影响。以磷素为最大。其次为钾。氮时花荚脱落基本无影响,追施氮肥时减少花荚脱落有明显作用;密度过大,明显增加花荚脱落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组成,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豆和绿豆6个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样品测序优化后共得到231个OTU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共同OTU为97个。2种作物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中共同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菌纲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优势菌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优势菌科为从赤壳科(Nectriaceae)。对优势菌属分析发现,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镰刀菌属(Fusarium)处于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32.94%和18.38%。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丰度高于小豆茎基感病部位的真菌群落丰度,但二者真菌群落多样性相似,为进一步研究小豆和绿豆茎基感病部位真菌群落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芸豆种质资源抗根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522-1525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鉴定了106份芸豆种质资源对根腐病的抗性,根据病圃芸豆根腐病病情指数分为高抗、抗、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等级。结果表明,通过抗病试验筛选出高抗种质资源9份,抗级种质资源25份,进一步讨论了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合理利用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绿豆品种更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2001-2002年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各地引进7个绿豆品种进行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兴安盟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兴安盟发展绿色食品油豆角的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兴安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战略,对兴安盟发展优质绿色油豆角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潜力进行阐述,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四季豆、黄豆、绿豆对重金属的超量积累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种苗过滤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作物(四季豆、黄豆、绿豆)对重金属Zn、Cd、Cu的吸收和积累效应。种苗过滤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试验条件下,采用种苗过滤可以在144 h内使水体中的Zn、Cd、Cu的浓度显著降低,四季豆、黄豆、绿豆分别使溶液中的Zn浓度由100 mg/L下降到62.45 mg/L、73.98 mg/L和73.4 mg/L,Cd浓度由10 mg/L下降到6.35 mg/L7、.25 mg/L和7.45 mg/L,Cu浓度由10 mg/L下降到4.5 mg/L、3.48 mg/L和4.675 mg/L。土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四季豆、黄豆、绿豆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较好的积累效应,特别是四季豆对土壤中Zn的积累和黄豆对土壤中Cu的积累,其BCF富集系数均大于1,具有"重金属超量积累倾向"。  相似文献   

19.
选择高岗、无内涝、前茬无农药残留的地块。芸豆对草甘膦、甲磺隆、普施特、胺苯磺隆、二氯吡啶酸等农药残留敏感,易导致药害。  相似文献   

20.
吴春艳 《北京农业》2012,(30):32-33
2011年根据辽宁省喀左地区红小豆品种混杂退化的现状,我们与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合作,实施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引进了多个红小豆新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喀左地区栽培的红小豆优良品种,解决了红小豆生产上品种混杂的问题,改善了品质,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