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农区的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养殖业生产结构日益优化,生产方式不断进步,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由落后的传统养殖向规模经营发展,进而又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养殖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市场供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稳定了物价,而且带动了饲料、兽药、食品、屠宰加工、皮革、制药、冷藏、贮运、毛纺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尽管这样,我们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农区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自然资源匮乏、饲料原料不足、环境遭…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制品需求量的增大,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肉鸡、肉鸭、猪等主要产业已经形成了放养、供应、屠宰、销售的一条龙运作模式,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调动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同时欧盟、日、韩对我国肉制品市场的开放,开辟另一条销售渠道,大大刺激了一条龙企业的饲养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养殖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给兽药生产商带来了无限商机,WTO的加入,同时也给它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商场如战场,讲的不仅是战术,重要的还是战略。谁能突出奇招、占领制高点,谁就会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一…  相似文献   

3.
《北方蚕业》2001,22(1):47
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十届年会于2000年年底在陕西西安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甘肃、新疆、宁夏、陕西等北方蚕区10个省、自治区蚕业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代表共计50多人,陕西省蚕桑主产区的地(市)县科技人员20余人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陕西省园艺蚕桑站、陕西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及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共同承办。国家茧丝办、农业部、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科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并发表了讲话。会议听取了中国蚕学会的学术报告,交流了北方各省蚕业生产情况,研究了协作区今后的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常务理事长张明发同志代表协作区第三届理事会在本届年会上作了题为“团结协作结硕果,继往开来谱新篇”的工作报告。对协作区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协作区自1989年成立以来,先后在陕西、河南、山西、新疆、河北、辽宁、吉林、宁夏召开了10次年会,通过一年一次的省、区交流,加强了省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蚕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传播应用,推动了北方各省区的蚕业经济发展。由协作区总部负责,先后开展了两次优秀论文评选,近二百篇论文获奖,为协作区各省区基层蚕技人员晋升职称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北方蚕区出人才、出成果。举办了三期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培训班,为协作区有关省区培养了桑蚕种检验检疫技术人员,开展统一标准的检验检疫,起到了对家蚕疫病进行联防联治作用,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蔓延,确保了我国北方蚕区的蚕作安全。   会议交流了各省区蚕业生产情况。2000年全国茧、丝、绸市场逐步升温,尤其是茧价大幅度提高,农民养蚕收入增加,北方蚕区又掀起了栽桑热潮。与会代表认为,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山川秀美工程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为北方蚕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北方地域广阔,气候干燥,是天然的优质茧产区。各省区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指导思想,贯彻协作区章程制定的“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加强协作,大力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北方蚕区建设成中国的优质茧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会议代表就北方省区在“十五”期间如何发展蚕业提出了很好建议:(1)建立具有北方蚕区特点的示范样板点。结合退耕还林,治山治沙工程,选育栽植适应北方气候的优良桑品种,建设生态——生产型桑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兼作采叶养蚕。(2)在适宜地区搞蚕桑规模发展,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以及股份制经营,培育茧、丝绸交易市场,使蚕业生产在部分地区成为主导产业。(3)柞蚕茧市场近几年持续看好,柞蚕蛹食用供不应求,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都有数百万亩柞坡未进行柞蚕放养,北方蚕区应大力协作开发利用柞蚕茧生产资源。(4)继续协作推广先进的蚕业生产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努力提高蚕种、蚕茧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力争把北方蚕区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优质茧丝绸基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教学、科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70年代末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相继恢复了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教学和科研工作,到80年代初期,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开设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后成立了食品科学系,以后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等也成立了食品科学系,经过几年的努力组建了一支多学科师资队伍,包含果蔬贮藏、加工、畜产品加工、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和食品科学。农业科研单位也相继成立了食品科学研究所或食品科学研究中心,形成了我国高等农…  相似文献   

5.
1991年,康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牛、豆、林、油做支柱”的发展思路,掀起了家家户户养牛的热潮,实现了从养牛耕田到养牛赚钱的转变。这是康乐牛产业的第一次跨越。自2000年开始,康乐县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建设项目,制定了一整套优惠扶持政策,探索出了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实现了康乐牛产业的第二次跨越,从而使康乐牛产业一跃成为甘肃肉牛产业的领跑者和全国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2013年,康乐县委、县政府围绕提升促转型,全力实施“金牛富民工程”,启动建设“五大园区”,推动“肉牛大县”向“肉牛强县”转变,打造“中国牛谷”。这将是康乐牛产业的第三次跨越。2014年,“康乐模式”被评为全国优秀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9月20日,由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八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在吉林长春隆重召开。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以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发表重要讲话,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主持会议。 杜青林在总结五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绩时指出,农业产业化促进了优势产业的集聚,实现了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水平,在积极引进外资、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了农业对外开放的步伐。 会上,还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龙头企业进行了表彰。江苏省海门京海肉鸡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受表彰的唯一的养殖龙头企业,并作为全国六个先进典型龙头企业之一作了“创新合作社惠农机制,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发言,值得交流提倡。[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组织形式 山东省招远市大秦家肉鸡生产合作社成立于2000年10月,以大秦家镇兽医站为基本载体,由30户肉鸡养殖专业户自愿组成。下设三会、三部、一场、一室,即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饲养技术服务部、药品、疫苗、饲料、物资供应部、雏鸡、成鸡购销部,种鸡场和办公室。各下设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维持了生产合作的良好运转秩序,推动了大秦家镇肉鸡生产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养鸡户素质和增收能力,架起了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好的发展契机。一方面,提高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保证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作为电力工程中的的重要环节,工程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诞生了很多管理模式。作为管理模式中的典型代表,PDCA能够监督整个管理过程,并且及时、有效地处理数据、传递信息,系统、科学地对电力工程进行管理。本文简要地介绍了PDCA管理模式,针对电力工程中的管理,在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以及处理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6,57(9):33-33
年愈古稀的孙振玉老汉在大安市小转地养蜂已度过了40多个春秋,寒来暑往风风雨雨饱尝了养蜂的酸甜苦辣,儿子孙静少年时是父亲养蜂的好帮手,到了而立之年正赶上“下岗”,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养蜂这个班了。20世纪80年代,父子俩养蜂达到百箱、千脾、万斤蜜,成了当地发家致富的新闻人物,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各新闻媒体,分别相继作了报道、录像,由此孙氏父子的蜂场在当地有了知名度。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仍然是“胜不骄,败不馁”,虚心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在自家成功经验中找不足,在失败中找教训,不断地探索、总结,刻苦学习,提高技术,一心倾注在养蜂事业上,兢兢业业,就凭这一片敬业心,造就了两代养蜂人。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国营安徽省砀山县园艺场,日前办完了所有登记、审批、注册手续,成为全国首家获准砀山酥梨直接出口的单位。 这个场生产的酥梨个大、皮薄、酥脆、甘甜,自1958年起开始出口销售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但均为间接出口,环节繁琐,转口销售时间偏长,不仅影响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制约了酥梨出口量的扩大。今年5月中旬以来,该场组织了一个班子专门办理酥梨出口贸易权手续。经过安徽省外经贸委审查批准,并报国家外经贸部备案,海关办证,检验、检疫部门登记和工商、中行等部门注册,获准了砀山酥梨的直接出口贸易权,…  相似文献   

11.
规模饲养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反过来饲料工业大发展又成就了更大规模的养殖生产,对于猪群的健康已经有了空前的认识,促进生长、预防疫病的药物添加剂尤其是抗生素、激素的广泛使用,一度使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产量提速再提速,久之,养猪生产已经完全依赖于饲料中添加剂的使用,内容相同名称繁多的抗生素种类、一再增加的剂量成了生产的支撑,成了无所不能的保护伞。正因为如此,猪只的抗药性也水涨船高,促进了病原菌的更新换代、抗药能力和致病性的增强。所有饲料必需添加,猪只的忍耐性不断提高,导致药物一再更新加大浓度,一旦有了疫病一般药物已经无济于事了!被人们一贯认为的药物添加剂保健方法,逐渐失去了功能,接下来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进入了一个无奈的恶性循环状态,可谓积重难返啊!笔者呼吁从事养猪生产的同行们,尽快转变养猪理念,药物不是万能的,惨痛的损失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警示,用药物保健只能增加猪群的抗药性,势必走入药物越加越多、疫病越来越难防、难治疗的恶性循环,既增加了成本、降低效益,还把猪养成了药罐子猪、猪肉药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重不利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凉山天然草场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萍  刘勇 《草业科学》2003,20(4):31-33
在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凉山州道受一种外来有害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及传播性,在短短20年时间里,侵占了凉山大片的草场、林地、农田,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给当地畜牧业、农业、林业带来很大危害,为此,作者对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宋云良  王美芝 《蜜蜂杂志》2011,31(11):42-43
感冒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感冒就伴随着人类,杀不绝、灭不退,一直困扰着人类。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周围环境的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食物等污染,感冒病毒变异更加难治。20世纪七八十年代,感冒了吃几片阿斯匹林就可以控制住,而当今,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冒了就要吃药、打针、输液,病情缠绵数周甚至一个多月都难以治愈,这与人们经常滥用抗生素、激素药有关,病毒变异了,人们的耐药性也提高了,所以有些人一感冒就需要很长时间输液,有些人需要用抗生素来治疗。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地区,总人口159万人,其中农牧民62万人。多年来,昌吉州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着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草原畜牧业是昌吉州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畜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生态安全、牧区经济发展、牧民增收的大局。在新疆,依赖天然草原的牛羊生产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生产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草原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快速发展。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强牧惠牧政策力度,相继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生产稳定增长,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转变。但从总体上看,草原畜牧业仍然是我州畜牧业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长期粗放型掠夺式经营,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草原退化严重,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防灾抗灾能力弱。  相似文献   

15.
朱娟  江霞 《饲料与养殖》2005,(12):21-21,27
近年来,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抗生素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许多水产疾病,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长期、大量使用金霉素、土霉素、喹乙醇、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后患,如产生耐药菌株,严重影响水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6.
1998年8月中旬,省畜牧局组织了宜春、赣州、吉安3个地区的部分县(市)的同志,带着如何搞活江西畜产品流通,开拓畜产品市场等问题。重点考察了广州、深圳、汕头、普宁等地的生猪市场。尽管时间匆促,但扩大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找出了差距,并与当地有关部门达成...  相似文献   

17.
《山东饲料》2009,(8):33-33
入夏以来,在山西省保德县的一些乡村,活跃着一批“农技钟点工”,他们走村串户,为当地的粮农、菜农、果农、瓜农提供技术服务,并按服务的时间与项目来收取费用。一位果农高兴地说:“俺种了6亩果树,由于没技术总没个好收成。自从来了‘农技钟点工’,从剪枝、施肥、灭虫,一直到套袋、采收、分级、包装,都有了技术指导,服务非常周到,俺心里踏实多了。”而该县工商部门也对“农技钟点工”市场予以多方关照。  相似文献   

18.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河南省畜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生产结构日益优化,生产方式不断进步,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由落后的传统养殖向规模经营发展,进而又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的轨道。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市场供应,稳定了物价,带动了饲料、兽药、食品、屠宰加工、皮革、  相似文献   

19.
优化养殖环境 生产绿色畜禽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济源市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品种改良、规模经营、科技普及、商品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累累硕果,使畜牧业由传统落后的分散饲养转变为现代科学的集约化经营。全市养殖小区发展到140多个,专业养殖场户发展到4456家,猪鸡的良种履盖率分别达到85%、90%,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其比例生猪达到62%,蛋鸡达到53%。养殖业的生产群体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经营管理方式产生的质的飞跃,成为济源畜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适度规模经营的出现和膨胀发展,形成了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城乡相关产业的共同繁荣,并安排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村稳定。但是,在农村畜牧业高速发展、猪鸡规模养殖不断扩大、继续升温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畜牧站靠借3间破房,从事猪、牛疫病防治。1982年以来,为了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立足服务办好实体,走出了一条兴牧富民、自我发展的道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办起了种猪养殖场、人工授精站、饲料加工厂、兽医店、产品经销处等服务新型经济实体,全站职工由5人发展到39人,拥有固定资产82万元,流动资金68万元,分别为1982年的56倍和87倍,增强了服务实力,搞活了技术推广,为推动全乡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993年,全乡猪饲养量39290头,出栏肉猪23215头,分别比1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