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2018年3月26日,盘山县一个成鱼越冬户,越冬成鱼面积80亩,共计4个池塘,其中一号池塘面积26亩,在池塘冰基本全部化开时,发现池塘越冬的成鱼身上长有许多毛,患有较重的水霉病。经过化验水质理化指标,水质常规理化指标均比较正常,水色浓黄绿色,相对其他池塘水质过肥,水中溶氧含量达到23毫克/升。越冬的成鱼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其他三个池塘经过水质理化指标监测以及水中溶解氧的检测,最高水中溶解  相似文献   

2.
鱼类越冬池溶解氧含量过低会使鱼窒息死亡,但溶解氧含量过高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越冬中、后期池塘水质较肥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含量过多,光合作用产氧能力高,使水中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气泡病一般发生在越冬中期和后期,由于前期一般  相似文献   

3.
1池塘要求 1.1水源及水质要求水源要充沛、清新肥沃、无污染、尤其不能有油类污染,严禁淡水排入,水源盐度常年稳定。水质理化指标符合要求,水温10-17℃,盐度28-33,pH值7.8- 8.7,溶解氧5mg/L以上,有机物耗氧量1.4-2.3mg/L, 硫化氢测不出,氨氮0.1mg/L以下。 1.2池塘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des)池塘育苗过程中育苗水体水环境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定点取样的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育苗池塘的水温变化范围为29.5~34.7℃,盐度变化范围在28~32,溶解氧变化范围在4.32~11.56 mg/L,pH的变化范围在7.93~8.78,氨氮的变化范围在0.04~0.38 mg/L,硝酸盐氮的变化范围在0.30~1.00 mg/L,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范围在0.001~0.003 mg/L,总氮的变化范围在0.30~1.50 mg/L,活性磷酸盐的变化范围在0.03~0.11mg/L,总磷的变化范围在0.12~0.52 mg/L,COD变化范围在2.1~3.8 mg/L。试验表明,在斜带石斑鱼池塘育苗周期内保持育苗水体水质指标稳定对提高育苗成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池塘水质的调控和管理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每年7-9月,由于高温、多雨等原因,池塘水质变化异常,易造成病害频发,因此,加强养殖中期的水质管理尤为重要。一、养殖用水主要水质理化指标溶解氧:对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浮游生物在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过程,尤其是前期蜕壳阶段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池塘水质状况,于2021年3、5、6月,在成蟹2~4蜕壳期,对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6属57种,浮游动物4类17属3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57×103~1.15×105cells/L,平均生物量为(14.99~1 837.30)10-4mg/L;浮游动物密度为1.21×102~3.79×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2.67~49.81 mg/L。指出,成蟹2~4蜕壳期,池塘水质为中污型水质;溶解氧和温度影响浮游生物结构变化的主要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7.
家鱼(Major Four Chinese Carps)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的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施肥对池塘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固、液态渔肥之后池塘的溶解氧均略呈下降趋势,施肥对池塘化学耗氧量的影响更明显:施肥前实验池塘的化学耗氧量在7.00mg/L~9.00mg/L之间,施肥后化学耗氧量明显升高,大多数在8.00mg/L~12.0mg/L之间,最大值可达13.6mg/L。  相似文献   

9.
1池塘条件鲟鱼是高溶氧鱼类,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溶解氧的适宜含量要求在6mg/L以上,低于1.5mg/L会出现死亡。养殖池塘面积以0.2~0.33公顷为宜,水深2m左右,要求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考虑到其对水质的特殊要求,以有地下水可经常注入的池塘为佳。为防止其他野杂鱼苗进入,入水口处一般  相似文献   

10.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和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质因子对养虾的影响及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水的味道和透明度来表示水质化学指标和物理性状。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的全过程中均应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南美白对虾底层水一般不应低于3.5mg/L,当溶解氧降到1mg/L时,南美白对虾便有浮头死亡的危险;养殖中国对虾底层水一般在短时间内不得低于4mg/L。池塘底质和水中浮游生物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溶…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两口海参养殖池塘的水质变化情况,对水温进行了全年监测,在4-9月份对pH、NH4+-N、NO2--N、TN、TP和COD进行定期监测。结果表明:池塘底层水温全年在-0.8~30.9℃之间变化,最低温出现在1月份,温度为-0.8℃,最高温出现在7月末,温度为30.9℃。pH在8.13~8.57之间变化,波动较小,池塘间差异不明显(P0.05);NH4+-N在0.090~0.309 mg/L之间变化,NO2--N变化范围为0.017~0.049mg/L,两池塘差异显著(P0.05);TN变化范围为2.749~5.880mg/L,TP为0.049~0.129mg/L,两池塘间差异不显著(P0.05);COD变化范围为7.28~8.40mg/L,非常稳定,池塘间差异不显著(P0.05)。监测期间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他水质指标有波动,但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质整体保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海参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大中型水库水质的理化特性及其渔业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对江苏省48座大中型水库水质进行了理化特性调查。综合平均值为:透明度109.8cm、溶解氧8.02mg/L、电导率244.8μs/cm、pH8.3、总氮1.06mg/L、总磷0.206mg/L、COD4.2mg/L、总碱度75.2mg/L、总硬度105.4mg/L。所测指标多在渔业用水标准的适宜范围内,营养元素总磷偏高,总氮相对偏低,表明水库水质总体良好,渔业开发的潜力较大;部分水库可采取施肥提高总氮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水库渔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日本鳗鲡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因子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 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 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 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养殖池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溶解氧是养殖池塘水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变化是水体理化性质和生物学过程的综合反映,也是养殖池塘生产性能的重要参数。研究表明,水体ρ(溶解氧)<2 mg/L时,将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1],直接影响鱼虾贝类等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发育、发病乃至死亡。因此,掌握虾蟹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管理,对提高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5年5-6月,对陕西临潼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池塘水体的温度、pH、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培育期间池水温度变化范围24.7~28.3℃,均值为26.4℃;pH值变化范围为7.67~8.70,均值为8.06;透明度变化范围34.5~57.5cm,均值为40.9cm;溶解氧变化范围5.25~13.10mg/L,均值为8.81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0.432~0.993mg/L,均值为0.733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063~0.110mg/L,均值为0.079mg/L。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溶解氧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温、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气废液肥水对水质指标的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庄平  章龙珍 《淡水渔业》1999,29(12):3-6
本文监测了史氏鲟商品鱼养殖池中4 个主要常见的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水中氨氮和溶氧的日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规律较强,氨氮变化值在0-1900 ~0-0257mg/L 之间,溶解氧的变化范围在4-27 ~5-81mg/L之间;pH 值和水温的日变化幅度很小,pH 值变化在7-69 ~7-36 之间,水温的变化值在19-44 ~19-37 ℃之间。探讨了引起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对水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1月9日笔者接到电话说我市郊区一越冬池塘发生鳙鱼种死亡的情况,笔者立即赶到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水质指标测量及镜检检查,发现水质指标正常,溶解氧7.5毫克/升、氨氮0.1毫克/升、亚硝酸盐0.005毫克/升;检查发现鱼体较瘦弱,体表完好,镜检鱼鳃未发现异常,镜检鱼体肠道未能发现食物。通过了解得知在鳙鱼种进越冬池塘前一个月左右,养殖户按照说明剂量的两倍使用晶体敌百虫进行水体杀虫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整个河蟹养殖周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9年5—11月在上海宝山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对4个典型河蟹养殖池塘和引水水源进行了1个养殖周期内4个阶段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1)水源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TN),平均值高达2.79 mg/L,说明引水水质氮超标较严重;池塘水主要表现为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_(Mn))超标,平均值分别为2.29、0.24和8.71 mg/L,说明池塘水除了N、P超标,也存在有机污染;(2)池塘组养殖初期水质指标超标个数和超标倍数均较高,此阶段水质最差;养殖末期水体中N、P指标及COD_(Mn)均低于初期,TN从(5.93±0.03)mg/L降低到(1.53±0.01)mg/L,TP从(0.33±0.00)mg/L降低到(0.13±0.00)mg/L,已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因此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N、P污染;而COD_(Mn)虽从(9.54±0.11)mg/L降低到(8.28±0.09)mg/L,但仍远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因此,养殖尾水如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可能会造成水体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