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给白色来航产蛋母鸡接种新城疫C2-SOT2疫苗的同时,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棉籽粕。各组分别为:20%、15%、9%和5%,第5组饲料中含有3%棉籽油粕和4克工业用油,第6组只喂4克工业用油,第7组不添加为对照组。试验期共7个月,用血凝抑制试验监测各鸡组ND抗体效价,按常规进行解剖形态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奶牛日粮中添加胡麻与棉籽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年龄、体重、胎次和泌乳量基本一致的泌乳期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头,进行为期50d的饲养试验。第1组添加胡麻,胡麻的添加量为750g/d·头;第2组添加棉籽,添加量为1000g/d·头;第3组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油料。胡麻与棉籽的添加用以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油料籽实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加入胡麻籽与棉籽都能提高产奶量,胡麻4?M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3.7%,棉籽组4?M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3.5%,但两组与对照组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加入胡麻籽与棉籽乳脂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胡麻组增加6.4%,棉籽组增加1.7%,但两组与对照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对于乳蛋白率和乳糖率,胡麻组与棉籽组都比对照组低,胡麻组的乳蛋白率下降了1.9%,棉籽组下降了6.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乳糖率在两个试验组中都比对照组下降了0.8%,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中干物质胡麻组高于对照组,棉籽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20头4胎次产奶量约32 kg,泌乳时间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处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头牛,用发酵棉粕等量替代日粮20%的棉籽粕,试验进行6周,每5 d测定一次产奶量和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的发酵棉粕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许娟 《兽医导刊》2022,(4):248-249
为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本次试验选取同一栋舍体重相近的泌乳奶牛20头,采用随机抽选的方法分成2组,每组10头,第一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中草药;第二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60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平全棉籽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健康的荷斯坦母牛32头,根据产奶量、体重、泌乳日龄,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分别饲喂无棉籽日粮、8%全棉籽日粮、12%全棉籽日粮和16%全棉籽日粮,以研究添喂不同水平全棉籽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8%全棉籽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提高5.65%(P<0.05),乳脂产量试验1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各组间采食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奶牛饲喂对比试验,验证奶牛专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其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及增进奶牛健康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奶牛精料补充料中添加0.3%(试验1组)、O.6%(试验2组)和O.9%(试验3组)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饲料利用率,增进奶牛健康具有显著的作用:1)在试验范围内,随日粮中中草药饲料添加荆添加量的增加,奶牛产奶量增加,试验1、2和3组日均产奶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89%、3.30%、8.82%,试验3组日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2组(PO.05);2)全期各组精饲料消耗量随日粮中中草药饲料添加荆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1、2组(P<0.05),极显著地高于试验3组(P相似文献   

7.
<正>试验数据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全棉籽,可以增加奶牛的采食量,提高其产奶量及乳中乳脂率的含量,从而提高奶的卖价,同时还可提高奶牛的自然发情率、受胎率,缩短奶牛胎次间隔,间接增加经济效益。为克服奶牛产后营养不足,饲喂全棉籽也不失为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全棉籽一般用在产奶期奶牛日粮中,从各试验报告来看,无论怎样添加均能起到一定效果。据试验,用5%的全棉籽替换精饲料中30%的豆粕和2%的玉米,奶牛食欲旺盛,消化力增强,产奶量提高1.1%;用5%的全棉籽替换5%的玉米饲喂奶牛,奶牛日产奶量平均每头增加0.05公斤;每天用0.9公斤全棉籽替换10%的  相似文献   

8.
<正> 美国盛产玉米,近年来对用玉米秸秆代替青饲牧草的研究十分活跃,其中,美国加州可卡尔饲料研究所采用发酵玉米秸喂饲奶牛并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已获得成功。其方法之一是将青贮的玉米秸秆粉碎后以40%混合到常规饲料中喂饲,其产奶量比单喂常规饲料提高15%左右。另一种方法是将玉米秸秆与向日葵秸秆按6:4混合青贮,再将这种混合料按40%配合到常规料中喂饲,其产奶量也可提高10%~12%。经检测,玉米秸秆青贮料中的粗蛋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高能饲料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机理的探究。选择40头处于热应激条件下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饲喂高能饲料,为烘烤大豆,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结果表明:使用高能饲料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影响;处理组试验期的产奶量比对照组高3.27%(P<0.05),处理组试验期产奶量比试验前提高了2.21%,而对照组则略有下降;使用高能饲料对乳成分基本没有影响;不同处理间的直肠温度相近,但处理组呼吸频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跳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高能饲料能够提高产奶量,对缓解奶牛的热应激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通过向日粮中添加一种离子型饲料添加剂(别名为巴尔吡尔)研究在热应激条件下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牛200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饲喂常规TMR)和试验组(TMR中添加50m L/头·d巴尔吡尔),每组各100头,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牛舍THI值大于72,处于热应激环境下;日粮中添加巴尔吡尔可降低奶牛直肠温度,奶牛平均采食量提高6.46%;群体每日产奶量和单头平均产奶量分别升高9.18%和8.19%;饲喂巴尔吡尔还可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但乳蛋白、乳脂、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低1.75%、7.18%、1.94%和1.82%。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巴尔吡尔可提高在奶牛热应激环境下的采食量和产奶量,有助于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取40头健康荷斯坦泌乳盛期奶牛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牛群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牛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 g/(日.头)的瘤胃保护胆碱,分三次饲喂,瘤胃保护胆碱直接投喂于TMR日粮上。试验期60 d。测定了产奶量,牛奶中的乳脂率、乳蛋白、体细胞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试验组牛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 g/(日.头)的瘤胃保护胆碱后,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显著提高了1.6%(P〈0.05),乳脂率提高了0.06%(P〈0.05);乳蛋白率、乳蛋白量、乳脂量、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马铃薯糟渣饲料的营养含量及部分替代玉米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体况良好、胎次相近的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用15%、20%、25%马铃薯糟渣替代玉米饲喂奶牛。预试期10 d,试验期60 d,测定奶牛产奶量及马铃薯糟渣饲料的营养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糟渣饲料含粗蛋白7.82%,粗纤维25.35%,总能量20.672 MJ/kg,菌体数2.06×10~6cfu/g,主要氨基酸含量为赖氨酸0.57%,蛋氨酸0.04%,胱氨酸0.04%。马铃薯糟渣饲料15%~25%替代精料中的玉米对奶牛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以15%比例替代玉米饲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美国盛产玉米,以玉米秸发酵后喂饲奶牛,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方法是将青贮玉米秸杆粉碎后混合40%在常规饲料中喂饲,其产奶量比单喂常规饲料提高15%左右。另一种是将玉米  相似文献   

14.
选择30头泌乳奶牛,根据胎次相同、泌乳日相似、上胎产奶量相近、健康无病等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2组:试验组(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方剂200 g/(d.头),分2次饲喂)和对照组,试验期45 d,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中草药方剂的奶牛在试验期间每头牛的日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8.89%(P&lt;0.01),停药后2个月比对照组提高21.42%(P&lt;0.01);对乳糖、乳脂、乳蛋白没有显著影响(P&gt;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0%、16%(P&lt;0.05);血清钾、钙离子升高27.45%和11.26%(P&lt;0.01);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比试验前升高3.38%和10.26%(P&lt;0.05)。  相似文献   

15.
选取内蒙古九原区亿兴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20头,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在饲料中添加15%的糖蜜,对照组奶牛采用常规饲喂方式,试验结束后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平均产奶量。通过试验发现,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和增重量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糖蜜在奶牛饲养中能够显著提升奶牛的产奶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养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研究发酵大豆产物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1选择36头泌乳早期中国和斯坦奶牛(泌乳日龄56±23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BSNLOW组,每头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0.5×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NHIGH组,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70d,每头奶牛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0.5×1011和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线性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25.2、26.4、23.0kg/d),4%乳脂校正乳产量(27.3、28.1、24.2kg/d),能量校正乳产量(27.3、28.2、24.2kg/d),以及乳脂肪(1.01、1.03、0.88kg/d)、乳蛋白(0.77、0.82、0.69kg/d)和乳糖(1.16、1.22、1.06kg/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BSNLOW组和BSNHIGH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降低了3.4%和5.5%(P<0.01)。试验2采用4头瘘管奶牛进行为期28d的自体前后配对饲喂试验。分成3个处理阶段:①试验期第1~7天(试验前期),饲喂基础日粮,在试验第6天和第7天采集瘤胃样品;②试验期第8~21天(试验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并在试验第20和21天采集瘤胃样品;③试验期第22~28天(试验后期),停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饲喂基础日粮,并在试验第27和28天采集瘤胃样品。与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相比,试验期瘤胃pH分别下降2.7%和3.0%(P<0.01)。然而瘤胃中氨氮浓度(NH3)、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戊酸摩尔比有所提高。试验期乙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摩尔比显著降低(P<0.05)。然而,尽管试验期和试验后期NDF降解率有所下降(P<0.01),不同试验期24h干物质降解率无差异。与试验前期相比,体外培养法测定的试验期奶牛瘤胃总细菌数、蛋白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5.0%、16.2%、11.7%(P<0.01),而瘤胃原虫数量降低至5.35log10CFU/mL。以上结果表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提高了牛奶产量和乳成分含量,降低了体细胞数,促进了瘤胃总细菌、蛋白分解菌和淀粉分解菌的生长,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作为奶牛饲用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将体重在500kg左右,2~4胎,处于泌乳中期,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第1组为对照组,第2、3、4组为试验组。采用王不留行、黄芪、党参、当归、路路通、通草、川芎、益母草、白术、甘草等植物原料按一定比例组成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对荷斯坦奶牛进行不同剂量的添加试验,测定奶牛的产奶量及各种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能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P<0.05),对牛奶的各种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与添加量有关,以每头每天添加150~200g为宜。  相似文献   

18.
苹果发酵饲料是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和营养理论生产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绿色生物活性饲料。本试验选用38头荷斯坦奶牛,按年龄、胎次、泌乳月、产奶量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组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苹果发酵饲料替代10%的精料,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饲料成本的条件下,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要比对照组高0.58kg/d,这说明饲料中添加苹果发酵饲料,能提高产奶量,延长奶牛产奶高峰,相对降低饲料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全棉籽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年龄、胎次、产犊日期、产奶量和体质量相近的12头健康荷斯坦牛,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1组、2组和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干物质的7.5%、10%和12.5%的全棉籽,预试期12d,正试期60d,研究不同水平全棉籽对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2组的产奶量和4%标准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1组和2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组乳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在乳蛋白、非脂固形物、乳密度及血糖质量浓度上4个组间均差异不显著;试验组血浆尿素氮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游离脂肪酸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间在这2个指标上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奶牛日粮中全棉籽最适宜的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的10%。  相似文献   

20.
复合酶制剂对热应激下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48头产奶量、胎次、泌乳时间和体况评分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复合酶制剂)、试验A组(添加复合酶制剂10 g/d)、试验B组(添加复合酶制剂20 g/d)和试验C组(添加复合酶制剂30 g/d)。基础日粮为粗料加精料补充料,试验期共55 d,预饲期15 d,正式期40 d。结果表明:在试验第一阶段,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二阶段,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46%、8.82%和7.43%,差异均显著(P<0.05);在整个试验期,各试验组奶牛的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