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冶》为世界最早记述造园的不朽著作,具有学术理论、实际运用、国际交流的重大价值,但不少内容令人似懂非懂,难以发挥对造园实践的指导作用。用江南园林实景的手绘图画来解释理论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法之一,《园冶图释》结合江南古典园林实例,图文并茂解释《园冶》。  相似文献   

2.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自然的庭园特点,以理水为目标、掇石为手段的水石并进的造园思想,及在海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海-岛特征;《园冶》则体现出晚期造园活动中强调人生活其中的园居特点,和山石审美独立完善而水审美退化的地域性造园思想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贯穿了这两部不同背景的造园理论作品,证明场地对东亚造园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李正  忻一平 《国土绿化》2010,(11):11-12
<正>借景是中国园林值得大书一笔的造园手法之一。它似乎让人在不经意处偶得妙景,然而这"不经意"可能恰恰就是造园家必须反复推敲、着意经营的点睛之笔,故《园冶》有言:"构园无格,  相似文献   

4.
《广东园林》2013,(1):4-8
《园冶》,明末造园家计成著,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在园林界享有重要的地位,但多年来因为文字、理论的精深艰涩而不利于推广、发挥更大的影响作用。今有深圳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吴肇钊教授为其配图解说,成书《园冶图释》。书未刊行,已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先生亲自题诗,称赞《园冶图释》"成书之美功德深"。为此,《广东园林》编辑部(以下简称《广东园林》)走访吴教授,一窥《园冶图释》究竟。  相似文献   

5.
"园林文学"为风景园林专业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教学内容松散、与专业知识对接不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支持受限等问题。刊行于明代的《园冶》作为世界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集文学性、专业性及思想性于一体,前辈学者关于《园冶》的研究成果使得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学生读懂《园冶》成为可能。教学实践中将《园冶》释读作为"园林文学"课程的主体,能在教学内容上紧扣专业内涵、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但《园冶》个别知识点的释读以及"园林文学"课程设置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拙政园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集中体现了文人造园的造园手法,对研究园林意境与造园理念的结合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拙政园中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波澜起伏的意境变化和环环相扣的景面文心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游览路径、建筑命名、额题、对联、植物配置等并结合诗情画意的诗句,浅析了拙政园景面文心的造园理法。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造园有"相地"一说,《园冶》更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论断,认为无论园址原来是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还是郊野地、傍宅地、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拙政园原始而巧妙的造园风格,探究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核心精神,总结了如何传承这一核心精神的方法,以期将传统造园手法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提升中国传统园林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祖国古园林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从文王始,诗经中描述文王宫苑时说:“王在灵囿,(广巷)鹿攸伏,(广巷)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放牣鱼跃。”迄秦的“阿房宫”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关于“造园”的著述古籍甚多,以明计成著《园冶》最为完备。早已誉冠环球,是我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今建设活动存在的各种问题,文章对《园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园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园冶》构建了古典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满足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需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1.
李正  忻一平 《国土绿化》2010,(10):20-21
<正>人们常用"小中见大,步移景换"来概括中国园林的空间艺术特色,即园林用地面积虽十分有限,景观内涵却非常丰富,令人于步移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千丘万壑、清溪碧潭、风花雪月、光景常新。诚如明代造园名家计成《园冶》所言:"咫尺山林,多方胜景。"那么,中国园  相似文献   

12.
以古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巨制《千里江山图》作为直接材料,以《园冶》中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理论为间接材料,针对画中的宋代建筑的类型形态与布局特点,分析村舍、亭榭、桥梁等不同类型建筑的造型及环境营造手法,总结出依山就势、临近水源的布局特点,对由此展现的宋代社会生活形态与理想人居环境进行研究探讨,以供当下造园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宇峰 《绿色科技》2011,(4):113-116
分析了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的上海豫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和无锡寄畅园的建筑风格,探讨了其体现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灵活、做工精巧、寓情于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协调的特点,指出了掌握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有助于我国新一代园林设计者在实践中传承古代造园师的精湛技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展现华夏文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世界造园巨著《园冶》,成于明崇祯辛未四年(1631年),问世于民国十二年(1933年),相隔302年,历尽沧桑,多经磨难,实为造园界之憾事。其损失,延后了中国造园风格对世界造园的巨大推动力整整三个世纪。何之过?何之错?一言难尽。现将个中缘由说说,以明曲直。 明末江苏吴江(今吴江县)人计成,字无否(1582~?),一生擅长绘画,他常以五代后梁山水画家关全、荆浩(世称“荆关派”)的“笔墨两得、皴染兼备”的全景式山水图画为摹本,刻意攻之,直到“每崇之”地步。为作画,则漫游祖国山川,终以江浙自  相似文献   

15.
浅释《园冶》的古典园林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广东园林》2007,29(2):5-6
本文试从构园总格、择址立意、造景之法、哲学取向等四个方面,对《园冶》进行阐释,指出《园冶》的设计理念对当前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谢赫"六法"是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绘画理论。绘画乃园林之母,论文尝试从谢赫"六法"角度,由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及传移模写这六大理论分析并总结拙政园的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17.
周婷瑞 《湖南林业科技》2023,(6):63-67+2+103
钱学森“山水城市”理念的提出,给予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城市山水园林新的思考方向。基于空间句法,是对园林空间进行图形描述与数据的定量分析,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解析,结合对比昆明大观公园,探索建立完善的景观山水轴线,实现现代城市公园的传承与创新。依此建立空间拓扑关系、空间轴线、园内视域模型,计算其四个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拙政园穿行率:中园>西园>东园,大观公园造园规则式,近华浦处穿行率最高,其余相差不大;(2)拙政园的连接度大于大观公园,空间的渗透性较强;(3)在整合度的可视层中,大观公园山水格局空间营造道路宽、水域广,便捷度高于曲径通幽的拙政园;(4)拙政园的平均深度呈现散点式,而大观公园为中心发散式。  相似文献   

18.
传说,远在先秦时期的道教神话中,大地的东方有座“海”,名叫瑶池.池上有三座神仙居住的岛屿,名叫蓬莱、方丈、瀛洲.因东方属八卦艮位,宇宙山位,是青龙腾跃,太阳升起而普照天下的吉祥方位.故秦后历代皇帝均于御苑中兴建“一池三山”以求长生不老.也许这就是风水相地哲理用于造园的最早典例了.以后,九纬九经、经涂九轨、皇宫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以及左文右武、龙凤并列等广泛用于都城规划与皇家园林中,为中国传统造园意识留下深深的烙印.世界造园巨著《园冶》列“相地”为首篇,也是重此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梁敦睦 《广东园林》1993,(3):14-15,11
中国风景园林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源远流长,相互生发,逐步形成了一种以记述名胜风景,描写山水田园,赏评园林艺术,品题景物景观,凭吊园林盛衰等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园林文学。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独树一帜,保留至今的名园名胜也较多,然而,像《园冶》这类园论专著却很少。要想对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特色作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游园品园造园的艺术理论水平,必须大量阅读古今风景园林文学。因为在我国浩繁的风景园林文学中,尚保存着许多有关风景园林艺术理论的东鳞西爪,吉光片羽。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园冶》中提出的园林基本原则,"天人合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等丰富的美学内容显示出中国园林独特的精神境界,分析了园冶美学思想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为现代校园景观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