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盛林  贺学礼 《核农学报》2009,23(4):692-69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AM真菌接种效果有显著影响;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草菌根侵染率和全株黄酮以及氮、磷含量。水分胁迫30 d,接种株P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时,接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水分胁迫60d,接种株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时,接种株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接种株叶绿素含量只在土壤含水量为60 %时显著升高。以胁迫60d土壤含水量为60 %时接种效果最佳。AM真菌可能通过提高宿主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和矿质元素吸收以及改善植物体内生理活动、调节保护酶活性以提高其抗旱性,促进宿主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盆栽高粱(Sorghum,龙杂一号)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浓度为50 mg/kg)污染土壤中,供试AM真菌都能够侵染高粱根系形成菌根,而且GM比GI侵染效果好,最高侵染率可达到90.5%,显著提高了植株的生物量。接种AM真菌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残留浓度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并且接种GM比GI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显著。接种GM处理的土壤中阿特拉津最高降解率达到了91.6%,其中菌根效应占22.6%。接种AM真菌的宿主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于不接种处理,且GM优于GI处理,说明AM真菌能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繁殖。此外,接种AM真菌后能显著增加土壤中脲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认为GM是一株比较理想的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AM真菌。  相似文献   

3.
刘婷  饶熙  龚琳  李小霞  肖仲久  彭宇龙 《土壤》2023,55(5):1146-1151
对贵州务川汞矿区不同水平汞污染植物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资源分布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研究选取的务川汞矿区3个样地土壤汞含量在94.1~268.0 mg/kg,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土壤汞含量,汞污染极其严重。随着汞含量增加,AM真菌侵染率、孢子密度显著降低,AM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仍有部分对汞污染耐受性较强的AM真菌有较高的分布。另外,管柄囊霉属AM真菌在5个样品中均有较高丰度,球囊霉属AM真菌在火棘根际的相对丰度随着汞含量升高而升高,因此,火棘–管柄囊霉属AM真菌或火棘–球囊霉属AM真菌联合进行汞污染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利用微生物-植物-土壤的综合作用效应,可加快矿区受损生态的修复进程。为评价不同接种微生物在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动态作用效果,以神东矿区大柳塔采煤塌陷区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监测,研究接种不同菌根真菌、解磷细菌或同时接种不同微生物处理对不同复垦年限下紫穗槐植株生长(株高和冠幅)、菌根效应(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土壤养分及性质和复垦4 a不同生长季叶片养分和抗逆性的影响规律,以确定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和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及解磷细菌(Bacillus megaterium)均能显著增加紫穗槐的株高和冠幅(P0.05),提高其生长旺盛期叶片的氮、磷和钾浓度,提高叶片氮钾的再吸收,降低叶片相对含水率,提高7-9月份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的积累,显著降低土壤pH值(P0.05),提高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总提取球囊霉素、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的含量。不同接种处理对紫穗槐生长、菌根侵染率、叶片抗逆性、土壤氮磷钾养分、易提取球囊霉素和总提取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摩西管柄囊霉与解磷细菌同时接种在复垦4 a后仍能促进紫穗槐菌根效应的发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养分和抗逆性,改良土壤,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修复进程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接种AM真菌对采煤沉陷区文冠果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煤炭井工开采往往造成地表塌陷,导致了土壤养分贫瘠和水分缺乏,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从而限制了当地矿区植被生长,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真菌)对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以文冠果为宿主植物,采用野外原位监测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未接种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采煤沉陷区复垦植物文冠果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AM真菌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文冠果根系菌根侵染率和土壤根外菌丝密度,7月接种AM真菌文冠果的株高、冠幅和地径提高了31.89%,23.07%,9.89%。同时,9月接种AM真菌处理的根际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29g/kg、13.0mg/kg和1.4g/kg,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的含水率、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而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菌根侵染率、土壤根外菌丝密度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协同反馈效应。因此,接种AM真菌促进了采煤沉陷区复垦植被文冠果的生长和土壤的改良,这对矿区水土保持、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西北地区5个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 Sauvignon)葡萄园根际土壤060 cm土层的AM真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根系可形成丛枝菌根,且侵染率较高,最高达79%; 在西北地区的5个样地中共分离出AM真菌4属22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5个样地孢子密度大小顺序为: 陕西泾阳(JY)>山西永济(YJ)>陕西杨凌(YL)>宁夏银川(YC)>甘肃莫高(MG)。各样地葡萄根际土壤中AM真菌种的丰富度不同,陕西泾阳地区最高; 分布于葡萄根际的AM真菌按种类多少排序的属依次是: 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巨孢囊霉属,球囊霉属占据的比例保持着绝对优势; 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在不同样地中均为优势菌株,副冠球囊霉,集球囊霉,细凹无梗囊霉是多数样地中的稀有种类。研究表明,葡萄与AM真菌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二者协同进化产生了具有生态环境特异性的菌根真菌多样性; 葡萄根际存在较为丰富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菌根对煤矿废弃物生态恢复的营养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分次刈割的方法,对煤矿区废弃物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营养吸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煤矿区废弃物中,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根真菌苜蓿的侵染率大于接种地球囊霉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矿质营养吸收尤其是磷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接种菌根使植物从基质中吸收氮、磷的强度比对照高,在第6个月时磷含量达到高峰,而对照在第9个月时才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8.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接种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发酵牛粪(0.33%、0.50%和1.00%)对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植株生物量与根冠比及根系磷(P)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处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趋于下降、根冠比显著提高(p<0.05),在此基础上添加0.33%或0.50%发酵牛粪处理土壤孢子密度、植株根系生物量和AM真菌侵染率均趋于升高,根冠比没有明显变化,根系P吸收效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1.00%发酵牛粪显著提高土壤孢子密度、植株生物量和根系AM真菌侵染率(p<0.05),根冠比与仅接种AM真菌处理相同,根系P吸收效率则达到仅接种AM真菌处理的1.83倍。结果表明,添加1.00%发酵牛粪对苏格兰球囊霉扩繁及其宿主植物P吸收均具有突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AM真菌对烟苗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低浓度营养液条件下,利用漂浮育苗技术培育烟苗,于播种期、小十字期、生根期分别接种不同的AM真菌,研究了它们对烟苗生长、营养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越早接种AM真菌,其侵染率越高;播种期接种,侵染率达到39.2%~59.6%。AM真菌的菌根效应因菌种(株)不同而异,接种球囊霉真菌(BEG-141)后,显著增加烟苗干重、磷含量、氮磷钾吸收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表明在漂浮育苗技术中,播种期接种适宜的AM真菌是培育壮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AM真菌和施氮量对烟叶生长和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生长和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提高了烟草根系菌根侵染率,增加了烟叶总干重,其中对下位烟叶效果明显。在低N水平下,接种AM真菌提高了烟叶中N、K、Fe含量,在下位叶表现尤为显著。较高N水平下,提高了P含量,在3个叶位都有体现。Mg含量随施N量增加而提高,但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明显。施氮量为0.05~0.2g/kg土时,AM真菌接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丛枝菌根(AM)真菌对促进绿化苗木镉(Cd)吸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接种不同AM真菌对12种绿化苗木Cd吸收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接种对金叶六道木根际微生物数量和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绿化苗木,加Cd处理6个月后,其叶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25~2.59 mg·kg-1。接种AM真菌处理组的叶片Cd含量均高于不接菌处理组。相比未接种,接种AM2摩西球囊霉(BGCAM00164)后金叶六道木叶片中Cd含量增加147.9%,故选择金叶六道木进行后续研究。接种AM212个月后,金叶六道木的根、枝、叶Cd浓度分别为164.7、22.86和10.57 mg·kg-1,为不接菌处理的2.64倍、2.06倍和1.76倍,全株总Cd含量达5078μg·株-1,显著高于不接菌对照(1745μg·株-1)。相比不接菌对照,接种AM2后降低了转移系数,将其更多吸收的Cd固定在根内,从而减少对植株的损害。接种AM真菌增加了AM真菌PLFA生物量,但降低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PLFA生物量。所有样本中丰度较高的AM真菌为球囊霉科(Glomus)、类球囊霉科(Paraglomus)和原囊霉科(Archaeospora)。球囊霉科占总AM真菌的55%以上,是金叶六道木根际的主要优势种群。接种AM2后球囊霉丰度显著增加,由对照的61.8%上升至77.4%,但AM真菌的整体多样性和丰富度则表现为下降。接种AM1后类球囊霉科丰度显著增加,由对照的13.1%上升至17.8%,但球囊霉丰度无显著变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d和AM真菌接种可以改变金叶六道木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总体而言,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能提高金叶六道木对土壤重金属Cd污染的修复效率,其联合修复技术可扩展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韩玮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6):204-212,220
为探究镉(Cd)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光合生理的影响,盆栽条件下以Cd浓度为0、5、15和30 mg·kg-1分别对黑麦草接种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M)、变形球囊霉(GV)、混合处理(FM+GV)以及不接种对照(NM)共16个处理。结果表明,Cd降低了AM真菌侵染;接种AM真菌则提高了黑麦草株高、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地上部和根系氮(N)、Cd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显著提高植物体内生理活性。在Cd浓度为30 mg·kg-1水平下,FM+GV处理的菌根侵染率最大,为42.7%,与NM相比,FM+GV处理的黑麦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和根系N含量分别提高26.2%、70.6%和85.3%;株高和地上干重分别提高34.1%和18.8%;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分别提高4.9%和19.7%;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增加19.8%、28.3%和14.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是NM的1.3、1.5和1.8倍,丙二醛含量相较NM下降50.0%。土壤中Cd浓度与植株地上部和根内的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M+GV处理的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分别达到88.1和606.7 mg·kg-1。总体来看,FM+GV处理增加黑麦草光合生理抗性、吸收固持Cd能力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间隔网的土培根箱试验,对旱作水稻或/和西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简称AM真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研究了旱作水稻/西瓜间形成菌丝桥并诱导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的表达和对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箱两侧均未接种AM真菌时,旱作水稻和西瓜根系均不形成菌根,水稻根系的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也不表达。(2)西瓜侧接种AM真菌时,西瓜与水稻间形成的菌丝桥引起水稻菌根的形成,并诱导水稻根系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表达。(3)菌丝桥侵染和直接接种侵染对旱作水稻和西瓜形成丛枝菌根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旱作水稻和西瓜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80%以上和70%以上。(4)在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当接种AM真菌时,水稻和西瓜根际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水稻地上部全磷含量降低,而西瓜地上部全磷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冬麦免耕覆盖栽培管理措施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连续免耕覆盖栽培及有机肥管理下冬麦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AM)真菌在97%相似度下共获得4 515个AM真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属于1门3纲4目8科10属155种。不同处理中,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球囊霉属(Glomus)和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为优势属,受农业综合管理措施中有机肥施用、免耕覆盖因子的影响,近明球囊霉、有隔球囊霉属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耕作、不覆盖相比,免耕、覆盖措施提高了AM真菌多样性指数,但降低了AM真菌属的丰富度;与无肥条件相比,有机肥施用提高了AM真菌丰富度指数,但降低了AM真菌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是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中优势属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免耕覆盖、有机栽培改变了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土壤中丰度较低的AM真菌菌属更容易受到有机肥施用的影响;有机肥与免耕、覆盖管理的交互作用对AM真菌近明球囊霉属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AM真菌群落对耕作覆盖、有机肥施用管理活动的响应受到农业综合管理活动及其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合理农作物免耕覆盖、有机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和磷水平对甘薯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P水平(P_0,P_(50),P_(150)mg/kg),研究了接种AM真菌对甘薯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甘薯根系侵染率、丛枝丰度、根内菌丝丰度和泡囊丰度。不同磷水平间甘薯的侵染率、丛枝丰度均差异显著,中磷的总体侵染情况显著高于低磷和高磷水平(P0.05)。低磷和中磷条件下,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P0.05),其中在磷50mg/kg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后甘薯氮磷养分吸收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8.6%和73.3%,而高磷条件下接种处理甘薯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显著降低。在低磷和中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中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甘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当土壤磷素供应过高时,接种AM真菌属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光合速率降低(P0.05)。在低磷和中磷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薯叶片中蔗糖合成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在高磷水平下,接种后甘薯叶片代谢酶活性明显降低。不同磷水平下的菌根效应表现为P_(50)P_0P_(150),说明接种菌根的效果受土壤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基质灭菌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但在未灭菌条件下接种AM真菌鲜有报道。因此,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香橙砧木(Citrus Junossieb ex Tanak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基质(灭菌和未灭菌)及接种AM真菌对香橙砧木的根系菌根侵染率、株高、茎径、叶片数、生物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探讨在模拟自然条件(基质未灭菌)下接种AM真菌其接种效应是否仍然有效。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灭菌条件下,接种黄雷克囊霉(Redeckera fulvum)(R.f)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地上干重、生物量和根系性状显著优于未接种菌根处理,而接种凹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excavata)(A.e)处理的株高、茎径、叶片数、生物量低于未接种处理,但无显著差异。而根系性状显著优于对照;在基质未灭菌条件下,除了接种R.f处理的总根长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外,其他指标均与未接种处理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盆栽试验中基质灭菌条件下,接种R.f处理能提高香橙砧木生长,接种A.e处理能抑制其生长,但在基质未灭菌条件下,接种两种AM真菌的香橙砧木生长与对照无显著影响,没有表现出在基质灭菌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AM真菌对桑树根围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玖军  邢丹  毛明明  王岩 《土壤学报》2020,57(3):773-782
为揭示丛枝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植桑土壤的影响及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摩西管柄囊霉 (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根内根生囊霉 (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及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 接种Ri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百分比,并提高平均质量直径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和几何平均直径 (Geometric mean diameter, GMD)、显著降低团聚体破坏率 (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 PAD)。⑵ 接种Fm和Ri均显著增加微团聚体SOC含量,接种Fm显著降低大团聚体总GRSP含量,而接种Ri却显著增加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总GRSP含量及易提取GRSP含量。⑶ 接种AM真菌对整体SOC的效应为负,土壤总GRSP对SOC占比在25.5%~76.5%之间,土壤易提取GRSP对SOC占比在4.87%~5.93%之间,且Ri的接种效应高于Fm。⑷ 总GRSP、易提取GRSP和SOC对团聚体组成表现均为正向显著影响,其中易提取GRSP是主要驱动因子,而总GRSP是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AM真菌作用下桑树根围土壤团聚体得以改善并趋于稳定,Ri的接种效应明显大于Fm;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主要依赖易提取GRSP,而其稳定性主要受总GRSP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盐碱土中AM真菌的多样性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  黄艳辉  盛敏  张峰峰  肖文发 《土壤学报》2007,44(6):1105-1110
在内蒙古盐碱土13种主要植物分离到3属26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是该区域盐碱土中的优势种。13种主要植物均能被AM真菌侵染,其中玉米和马蔺的侵染率最高,达100%;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范围为29~182个g-1烘干土,其中稻的孢子密度最高,达182个g-1烘干土;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其规律为草甸盐土>碱化盐土>盐化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根际土壤中孢子密度以碱化草甸土最高(101个g-1烘干土),其次为碱化盐土、草甸盐土和盐化草甸土。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煤炭开采对神东矿区农业生产和地表环境造成的破坏,试验模拟神东矿区干旱缺水特点,以煤炭开采塌陷区退化土壤为供试基质,玉米为供试植物,研究丛枝菌根真菌(每克干土中含63个孢子)和不同浓度的外源钙(5,10,20,40,80mmol/L)协同效应对中度干旱胁迫下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20mmol/L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效应最优,玉米质量平均每株可达4.03g,组织含水率和叶色值分别达到91.68%和43.67,玉米植株内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玉米根际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增加最为明显,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分别达到4.3和1.6mg/g,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丛枝菌根真菌与外源钙联合作用有利于玉米的生长,缓解了干旱胁迫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退化土壤具有显著改良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对镉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不同浓度的镉污染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黑麦草盆栽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对镉污染条件下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镉污染(Cd2+:180 mg/kg)条件下,Glomus mosseae对黑麦草根系的侵染率仍达到30.23%,对黑麦草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丛枝菌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镉污染对黑麦草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积累的抑制;镉污染显著降低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在重度镉污染时下降幅度最大,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黑麦草较对照下降37.9%,而接种的黑麦草下降26.7%,接种菌根真菌在中重度镉污染条件下显著提高了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重度镉污染下接种和不接种的黑麦草根系活力都开始显著下降,但接种植株根系活力下降的幅度小于不接种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