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连续递增盐度和阶段性递增盐度对史氏鲟、达氏鳇和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三种鲟鱼进行盐度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性递增盐度对史氏鲟、达氏蝗和杂交鲟进行驯化,最终达到海域盐度(30‰),死亡率分别为6.7%、3.3%和5.0%,鲟鱼盐度驯化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市首次引进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鲟)(图见彩中插2)5000尾,进行海水驯化后在朱家尖围塘养殖基地进行池塘养成,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小规格杂交鲟鱼对盐度生物学适应性,拓展杂交鲟鱼的养殖范围提供基础资料。研究采用阶段性递增盐度和连续性递增盐度的方法,对杂交鲟鱼苗(亲本为欧洲鳇和史氏鲟)存活率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每5d阶段性递增5个盐度,4.5~9.0、15.0~20.0cm/尾试验组鱼苗分别在盐度5和10开始死亡。以每天连续性递增2个盐度,在盐度达到10后稳定5d。4.5~5.0、6.5—7.0、7.5~9.0、15~20cm/尾试验组鱼苗分别在盐度6、8、10、10时开始死亡。由此得到,采用小幅度的盐度调整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在冷泉水养殖条件下进行史氏鲟和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鱼种的饲养试验,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51±0.57)g和(2.16±0.33)g;平均全长分别为(6.55±0.69)cm和(6.11±0.33)cm;试验期水温为18~22℃。经70 d人工培育,投喂含48%粗蛋白的人工配合饲料,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2.25±5.53)g和(26.19±6.16)g,平均全长分别达到(13.87±0.61)cm和(14.17±0.77)cm。杂交鲟鱼种平均体重和平均全长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史氏鲟。以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算得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67 d和71 d,全长生长拐点日龄分别为30 d与33 d;全长生长拐点的出现先于体重拐点;杂交鲟鱼种体重和全长生长拐点比史氏鲟鱼种分别推迟4 d和3 d,杂交鲟鱼种全长生长增速持续时间大于史氏鲟鱼种。  相似文献   

5.
潮间带沙井水养殖杂交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等优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鲟类养殖对象。由于其父母本均具有一定的洄游习性,对盐度变化具有较高的忍耐力,适合在淡水和咸淡水中生活,这为拓展杂交鲟的养殖范围、丰富鲟鱼的养殖模式提供了契机。浙江省南麂岛潮间带沙井水丰富,盐度范围在5~12之间,适合于杂交鲟生长。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及丰富养殖品种,笔者自2005年至2006年在南麂岛开展了杂交鲟潮间带沙井水养殖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几种杂交鲟水库网箱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两杂交(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小杂交(小体鲟♀×史氏鲟♂)、三杂交(史氏鲟♀×国外杂交鲟♂)、俄罗斯杂交(史氏鲟♀×俄罗斯鲟♂)、反杂交(西伯利亚鲟早×史氏鲟♂)、大杂交(西伯利亚鲟♀×达氏鳇♂)进行了网箱养殖对比试验,选择两种国产鲟鱼饲料进行了试验对比,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成活率、饵料系数、公斤鱼的饲料成本、饲料经济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群体相对增重率和群体重量生长率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结果表明:两杂交、大杂交、反杂交、小杂交均体现出了较好的养殖效果,而三杂交、俄罗斯杂交则存在一定的问题.饲料对比结果A料的饲料蛋白质效率、群体相对增重率和群体重量生长率优于B料,但饲料经济效率不如B料.  相似文献   

7.
史氏鲟、杂交鲟温流水小水体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类是大型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极珍贵的鱼种,目前全世界已发现鲟鱼25种,其中有8种鲟鱼分布在我国的长江、黑龙江等水系,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俄罗斯鲟、史氏鲟、杂交鲟、中华鲟、匙吻鲟等。史氏鲟在近3000千米的黑龙江干流均有栖息,多数为定居型种类,有部分为半洄游性鱼类,一般认为其生存温度为1~26℃,但黑龙江鱼类研究所和广东少数单位的养殖驯化表明,史氏鲟在0~33℃仍能存活,摄食水温范围4~31℃〖1〗。每年的5~6月份为史氏鲟的产卵季节,产卵水温为18~26℃。史氏鲟初次性成熟年龄:雌鲟为9~1…  相似文献   

8.
我国鲟类生物学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曾龙 《淡水渔业》1999,29(7):20-22
我国鲟鱼类隶2科3属8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和西北的新疆三个区域内。我国鲟鱼类主要为5种,即栖息在黑龙江水系的史氏鲟和达氏鳇,栖息在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其次是新疆地区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珠江水系鲟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比较长江中华鲟存在差异,常称其为西江中华鲟。本文就我国3种主要鲟类的生物学概要叙述如下,供参考。1达氏鳇HuSOdauricusGgorgi,17751.1形态与食性达氏鳇横切面显圆形,呈延长的锥体状,腹面扁平,吻呈三角型。性成熟个体全长为头长的3.55~6.…  相似文献   

9.
鲟鱼养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鲟鱼品种约有29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我国拥有鲟鱼9种,其中史氏鲟、中华鲟和达氏鳇为主要养殖品种。欧洲有鲟鱼9种,其中俄罗斯鲟、裸腹鲟、闪光鲟和欧洲鳇为主要品种。北美洲有鲟鱼11种,其中高首鲟、美洲鲟、中吻鲟和匙吻鲟为主要品种。我国已先后从欧洲引进了俄罗斯鲟、裸腹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闪光鲟和鳇鲟,从北美洲引进了匙吻鲟和高首鲟。可望人工养殖成功后移入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中形成群体生产力。现将我国及世界主要鲟鱼品种人工养殖进展状况介绍如下。1中国鲟鱼养殖1.1史氏鲟史氏鲟亦称黑龙江鲟…  相似文献   

10.
达氏鳇人工繁殖及其与史氏鲟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达氏鳇繁殖生物学作了分析,认为卵巢重量随体重的增大而增大。成熟卵子呈黑色,卵外膜色泽光亮,而未成熟卵子为灰黑斑色,卵外膜色泽暗淡。其怀卵量明显小于史氏鲟,而卵粒重却大于史氏鲟。人工催情利用抗低温催情剂类固醇激素17a-羟基-20β双羟孕酮诱导达氏鳇排卵,排精,并与史氏鲟进行了正反杂交,获得产卵率75%和杂交受精率73-91%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摸索鲟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亚热带地区养殖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技术,以便形成规模养殖,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及增养殖,本单位引进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杂交鲟(欧洲鳇Huso huso Linnaeus×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在吉首市河溪水库进行3种鲟的网箱养殖,并对3种鲟鱼进行了生长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鲟鱼咸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递增盐度和阶段性递增盐度对中华鲟和史氏鲟进行咸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性递增盐度对中华鲟和史氏鲟进行咸化,最终达到海域盐度(30‰),死亡率分别为1.7%和5.8%,鲟鱼咸化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三年间水产分院自行孵化史氏鲟及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鲟)发眼卵350万粒,三年共获仔鱼水花242万尾,销售水花6.65万尾,培育7—10cm幼鱼1803万尾,其中销售已转口幼鱼159.8万尾,转口率72—88。未转口幼鱼20.5万尾。经过三年大规模养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史氏鲟及杂交鲟仔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继丹 《水产学报》2003,27(2):177-182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sckiBrandt),系黑龙江的特产鱼类。我国早在1957年就成功地进行了史氏鲟的人工繁殖,并获得少量鱼苗。后来又在黑龙江建立了史氏鲟增殖放流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关单位还开展了池塘养殖、饵料生物学以及鲟鳇杂交等方面的研究[1]。近年来史氏鲟的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但在史氏鲟人工饲料的驯化养殖上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了解史氏鲟及其与鳇(Husohuso)的杂交种仔鱼的消化系统发育可为鲟幼鱼的养殖及营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关鲟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国内外都有过一些报道[2-5],但多是从生态学和形态学角度开…  相似文献   

15.
对达氏鳇繁殖生物学作了分析,认为卵巢重量随体重的增大而增大.成熟卵子呈黑色,卵外膜色泽光亮,而未成熟卵子为灰黑斑色,卵外膜色泽暗淡.其怀卵量明显小于史氏鲟,而卵粒重却大于史氏鲟.人工催情利用抗低温催情剂类固醇激素17α-羟基-20β双羟孕酮诱导达氏鳇排卵,排精,并与史氏鲟进行了正反杂交,获得产卵率75%和杂交受精率73-91%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史氏鲟与杂交鲟幼鱼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水条件下,对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和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60d饲养,杂交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5g增至1200g,最大个体重1800g,体长420cm;史氏鲟幼鱼平均体重由73g增至682g,最大个体重1200g,体长310cm;本文还就体长与体重关系作了初步分析,并测得杂交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杂=4417G04482(r=09604),史氏鲟幼鱼生长方程为:L史=59402G03757(r=09847)。  相似文献   

17.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群体5种组织(心、肝、肌、眼、肾)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乙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在各自群体内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4个不同鲟鱼群体间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差异,可作为区分这4种鲟鱼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8.
杂交鲟深水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鲟是鲟鱼类种间或属间杂交育种的产物,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怀卵量大的优点,是商品饲养中比较适宜的品种,能在淡水和咸淡水中生活。为寻找深水网箱适宜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2003年6月我们进行了杂交鲟海水驯化和深水网箱健康养殖试验,均获成功,海水驯化成活率达90%以上,海水驯化后平均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殖鲟鱼鱼体质量百分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启明  胡超  陈金芳  蓝泽桥 《水产科学》2007,26(10):570-573
以俄罗斯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达氏鳇4个品种的19尾活体鱼为试验材料,按照鱼体质量>10 kg和<5 kg分组进行解剖,得出了13个解剖部位的质量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鲟鱼的出肉率约50%,且史氏鲟最高,其他依次为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达氏鳇。  相似文献   

20.
<正>鲟鱼隶属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是一种大型的经济鱼类。2000年作为名特优养殖品种在全国推广开来,我国目前养殖的鲟鱼多为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杂交品种。2009年,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某鲟鱼养殖场,所饲养的3万尾杂交鲟暴发一种以体表出血及全身性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给该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