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吉林省姜家甸草场是松嫩草原中最优良的草场之一,具有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毒害草少的特点。羊草群落是该草场最具代表性的群落,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羊草群落退化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群落、羊草-碱蒿群落、羊草-寸草苔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羊草-星星草群落、碱蓬群落、角碱蓬群落等群落类型。封育、松土、施肥、补播建立半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种植星星草、虎尾草耐盐碱牧草是恢复草场植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刈割干扰下天然打草场植物群落呈现出的消长状态,试验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打草场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刈割干扰下,羊草+杂草类群落中物种总数略低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的密度和盖度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羊草+杂类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羊草+杂类草群落的现存量和枯落物量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P0.05)。说明刈割干扰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的影响小于对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姜家甸草场是松嫩草原中最优良的草场之一,具有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毒害草少的特点。羊草Anerolpidium chinense群落是该草场最具代表性的群落,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羊草群落退化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羊草-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群落、羊草.寸草苔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虎尾草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碱蓬Suaedaglauca群落、角碱蓬Suaeda comiculata群落等群落类型。封育、松土、施肥、补播建立半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种植星星草、虎尾草耐盐碱牧草是恢复草场植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产羊草和引自美国的牧冰草共7份材料/品种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旱作条件下进行了牧草产量试验,试验结果指出:在建植2~6年期间,所有供试材料的牧草产量年际变幅都比较大,但羊草的变异系数相对低于牧冰草,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受4~7月降水量和牧草生长年限的双重影响,但建植4~5年以后则主要受生长年限的影响。就牧草产量平均值和稳产性而言,羊草LECH-IMC最好,牧冰草Walsh最差,牧冰草Arriba,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姜家甸草地植被退化现状与恢复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明清  孙景林 《草业科学》2004,21(12):46-48
吉林省姜家甸草地是松嫩草原中最优良的草地之一,具有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毒害草少的特点.羊草Anerolpidium chinense群落是该草地最具代表性的群落,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羊草单优群落退化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羊草-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群落、羊草-寸草苔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虎尾草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碱篷Suaeda glauca群落、角碱蓬Suaeda corniculata群落等群落类型.封育、松土、施肥、补播,建立半人工草地,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种植星星草、虎尾草等耐盐碱牧草是恢复草地植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产羊草和引自美国的牧冰草共7份材料/品种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旱作条件下进行了牧草产量试验.试验结果指出,在建植2~6年期间,所有供试材料的牧草产量年际变幅都比较大,但羊草的变异系数相对低于牧冰草.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受4~7月降水量和牧草生长年限的双重影响,但建植4~5年以后则主要受生长年限的影响.就牧草产量平均值和稳产性而言,羊草LECH-IMC最好,牧冰草Walsh最差;牧冰草Arriba、Barton、Rodan和Rosana对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的草地补播有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演替系列羊草密度和生长特性,试验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法对西甸子草原和扎龙湿地干湿交替带羊草群落、羊草+朝鲜碱茅群落、羊草+芦苇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和杂类草群落羊草的密度、高度以及生殖株的数量、高度等构件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密度随生育期的进程逐渐增加,4月份为羊草的返青期,密度小,生长速度也慢;5—6月份为羊草地下芽库的主要输出时期和营养生长期;7月份达到最大值。扎龙湿地干湿交替带羊草的密度高于盐碱化的草甸草原,并且生长速度快、高度高,生殖株所占的比例大。  相似文献   

9.
西方牧冰草和羊草在内蒙古西部草原的建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牧冰草5个品种和羊草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旱作条件下的植水平均受播种当年降水条件的影响,干旱年份播种,幼苗存活率低,建植水平差,降水量接近或高于平年年份播种,西方牧冰草和羊草均可获得较好的建植效果,其中西方牧冰草品种Rosana和Arriba显著优于当地羊草。  相似文献   

10.
过度放牧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种的构成和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韩文军  春亮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09,26(9):195-199
主要分析了典型草原区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草甸草原的土壤及植物群落随放牧强度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放牧压力的增大,表层土壤密度显著性增加,而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重度放牧区地上现存生物量高于中度放牧区,低于轻度放牧区。轻度放牧区的现存生物量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演替序列为:羊草草原+杂类草→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糙隐子草+大针茅Stipa grandi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hnoi→糙隐子草+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因此,退化草原的植物组成取决于利用方式和强度,同时受生境条件的制约。其典型草原区的羊草杂类草草甸草原的演替序列介于典型草原与草甸草原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松嫩重度退化草地的重建技术,利用播种耐盐碱牧草和移栽草皮块的方法重建松嫩平原重度退化的草地(pH值为9.0)。结果表明:移栽羊草草皮块和羊草、虎尾草组合及羊草、虎尾草、星星草混播是较为理想的重建方法。重建3年后,重建效果最好的移栽羊草草皮块组草地盖度增加35.6%,高度提高71.7%,地上生物量增加119.8%,地下生物量增加120.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37.9%;而单播羊草和单播星星草恢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营养繁殖是无性系禾草维持种群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产生的潜在种群在预测种群空间结构和动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围栏封育和长期刈割等利用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策略。本研究以松嫩草地常见优势种羊草和伴生种野古草为研究对象,对围栏封育和长期刈割下两种禾草的分蘖节与根茎产生潜在种群的组成、大小和营养繁殖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利用方式下两种禾草的潜在种群均由分蘖节与根茎产生的芽和苗组成。羊草和野古草潜在种群分别由3和2个龄级组成,均为1龄潜在种群所占比例最高。相比围栏封育,长期刈割显著促进两种禾草分蘖节和根茎上的芽输出成苗,并且对羊草的促进作用高于野古草,羊草的分蘖节与根茎产生的总苗数在两种利用方式下均显著高于野古草。长期刈割显著促进羊草潜在种群的形成,不利于野古草潜在种群的形成。长期刈割能促进两种禾草种群的分株和根茎营养繁殖力,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羊草在围栏封育中采取产生大量芽和部分苗以增加潜在种群、在长期刈割中采取产生大量苗以顺利越冬成株的营养繁殖对策;野古草在围栏封育中采取只产生芽、而在长期刈割中采取产生相近比例芽和苗的营养繁殖对策。总的来说,两种利用方式下羊草与野古草...  相似文献   

13.
用远缘杂交方法改良羊草结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羊草与灰色赖草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杂交种子及F1植株;F1花娄母细胞减数分型中期Ⅰ(PMCSMI)染色体构型为2.54Ⅰ+12.73Ⅱ。研究结果表明,羊草与灰色赖草的两个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远缘杂交可以动摇羊草固有的遗传特性,可做为今后改良羊草结实性研究的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以典型草原5种主要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达乌里胡子枝(Lespedeza davurica)、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中华隐子草(Cleistogene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和牧草品质评定预测公式对其生产特性、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针茅的产量最高,为235.06 kg/hm2,牧草营养成分高低排序为:扁穗冰草大针茅中华隐子草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饲用价值高低排序为:扁穗冰草大针茅羊草中华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结合牧草的实际生产产量,综合评价5种牧草的利用价值及质量品质为:扁穗冰草大针茅中华隐子草羊草达乌里胡枝子。本研究可以为该地区典型草原主要牧草在家畜营养中的应用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刈割高度的禾王草干草和青贮、羊草干草、苜蓿干草以及全株玉米青贮共7种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禾王草干草CP含量显著高于羊草干草(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羊草干草(P0.05);禾王草青贮CP和NDF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P0.05)。2)苜蓿干草DM有效降解率最高,与依次降低的全株玉米青贮、2.0 m禾王草青贮、2.5 m禾王草青贮、2.0 m禾王草干草、2.5 m禾王草干草和羊草干草差异显著(P0.05),羊草干草的DM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CP有效降解率以苜蓿干草最高,与2.0 m禾王草青贮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依次降低的2.5 m禾王草青贮、2.0 m禾王草干草、全株玉米青贮、2.5 m禾王草干草和羊草干草(P0.05);全株玉米青贮与禾王草青贮的NDF有效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禾王草青贮72 h时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由此可知,禾王草有作为奶牛粗饲料的潜力,禾王草经青贮后可以保存营养成分,并可以提高营养成分的瘤胃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控制试验,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B)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urica)(L)株数比设置7种组合比例(12∶0,10:2,8∶4,6:6,4∶8,2∶10,0∶12)和2种水分处理(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和40%),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水分和组合比例下2草种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短期水分胁迫对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F_o,F_m和F_v/F_m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单播白羊草和除B81L4外其余混播比例中达乌里胡枝子的φ_(PSⅡ)和qP,说明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中白羊草对水分胁迫更为敏感;二者混播时白羊草抗旱性增强,达乌里胡枝子的降低。正常供水下B10L2中白羊草的φ_(PSⅡ)和qP大于单播;水分胁迫下B8L4中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φ_(PSⅡ)均大于单播,表明正常供水下B10L2比例有利于提高白羊草PSⅡ活性,水分胁迫下B8L4比例有利于改善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PSⅡ活性。  相似文献   

17.
生长季降水量和刈割强度对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降水量和刈割强度下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减少50%(R1)的处理中南牡蒿、糙隐子草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羊草生物量变化不明显;降水量增加50%(R3)的处理中南牡蒿和糙隐子草的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羊草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减少趋势(P>0.05);随刈割次数的增加,羊草和南牡蒿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都呈增加趋势,南牡蒿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增加程度达显著水平(P<0.05);丰雨年(2006年,311 mm),南牡蒿和糙隐子草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少雨年(2005年,216 mm)(P<0.05),羊草的生物量差异不明显;生长季前期干旱的丰雨年(2007年,290 mm),羊草和糙隐子草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显著低于2006年(P<0.05),羊草的生物量甚至也低于生长季前期不干旱的2005年。 糙隐子草、南牡蒿、羊草和总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5.2、58.3、36.0和16.5,彼此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8.
用羊草(Leymus chinensis,2n=28)与灰色赖草(Leymuskarelinii,2n=28)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杂交种子及F1植株;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sMI)染色体构型为2.54Ⅰ+12.73Ⅱ.研究结果表明,羊草与灰色赖草的两个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远缘杂交可以动摇羊草固有的遗传特性,可做为今后改良羊草结实性研究的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中美牧草种质资源联合评价试验网中国试验区试验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中国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区和美国西部落基山区建立亚洲及北美牧草资源评价试验网,对选自中美双方的禾本科,豆科牧草和灌木进行为期4-7年的联合评价。中国试验区试验结果指出,产于中国的冰草属牧草,豆科小半灌木和草本植物在典型昌原和荒漠草原的建标量率和生物产量显著优于引自北美的草种。中国的羊草和北美的牧冰草在典型草原的适应性相近,但羊草的牧草稳产性显著优于北美牧冰草。美国的耐盐、挞盐禾草在内蒙古黄河灌溉区  相似文献   

20.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 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