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杉木112个优树家系7个物候相连行观察分析,优树家系的生长期与所处纬度最为紧密,与经度相关不显著。通过主分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类物候型:①芽早展开,晚封顶型。②芽晚展开,晚封顶型。③芽早展开,早封顶型。④芽晚展开,早封顶型。其中第1类型比第4类型,4年生时高生长快43.9%,其结果可为今后选择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银杏半同胞家系苗期物候观测与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个2年生银杏半同胞家系10个物候相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家系间物候相出现早晚有较大差异,家系间以封顶期变异幅度最大;(2)家系物候型可被划分为3类:Ⅰ.早展叶晚停长型;Ⅱ.中间型;Ⅲ.晚展叶早停长型;(3)各家系年平均生长速度与生长初期物候相呈负相关,与生长后期物候相呈正相关,生长后期的物候相对生长量影响更大;(4)通过物候相可以对银杏半同胞家系进行早期选择,其中芽鳞绽开期、封顶期、叶始变色期和落叶盛期可以作为家系早期选择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 4 0个 2年生银杏半同胞家系 10个物候相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 :( 1)不同家系间物候相出现早晚有较大差异 ,家系间以封顶期变异幅度最大 ;( 2 )家系物候型可被划分为 3类 :Ⅰ .早展叶晚停长型 ;Ⅱ .中间型 ;Ⅲ .晚展叶早停长型 ;( 3)各家系年平均生长速度与生长初期物候相呈负相关 ,与生长后期物候相呈正相关 ,生长后期的物候相对生长量影响更大 ;( 4 )通过物候相可以对银杏半同胞家系进行早期选择 ,其中芽鳞绽开期、封顶期、叶始变色期和落叶盛期可以作为家系早期选择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松顶芽膨大和展叶时间最晚,封顶时间也明显迟于其他种.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各种间杂种,在物候上多数表现出中间偏母本的特性,而在抗病能力方面较父本有所改善,在抗寒性方面却明显优于母本.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其次是长白和朝鲜落叶松,而日×长、日×兴杂种生长量超过母本,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表明在东北地区落叶松杂种利用潜力巨大.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14份遗传材料分为4个物候型.除侧枝芽开始展叶、完全展叶和抽新梢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相当好的预测能力,即顶芽萌动、展叶越早,封顶越迟,生长期越长,对树木的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直观了解枸杞种质物候期特征,为枸杞资源的鉴定评价及物候性状特异性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2份枸杞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观测其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13个物候期。【结果】1)枸杞年生长期包括萌芽、展叶(抽梢)、现蕾、开花、结果等物候期。4月上旬开始萌芽,4月中下旬现蕾、抽梢,5月上旬进入春梢现蕾期,7月下旬秋季萌芽,8月上旬现蕾、9月下旬进入盛果期。2)不同种质的物候期有差异。宁杞1号、大麻叶的萌芽均较晚,而2014-04-04-13的萌芽最早,2016-23-13-05的春梢现蕾晚,精杞5号2年生枝盛花期的出现极晚。3)13个物候期的变异系数为0~15.30%;其中展叶期的变异系数最大,秋季盛花期的变异系数最小。4)春季2年生枝营养生长物候期与春梢生殖生长物候期呈正相关。5)以5 d为级差,按照出现时间的早晚,将42份枸杞种质资源的各物候期划分为2~4个时序类群。6)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种质划分为晚春梢盛果期型、早春梢盛果期型、晚展叶晚春梢盛果期型、早展叶晚春梢盛果期型。【结论】1)枸杞存在2次集中萌芽时期,3次开花结果时期;2)枸杞物候期差异主要来源于其营养生长的差异;3)时序类群的划分结果表明,春季萌芽期、秋梢盛花期、2年生枝盛果期都不能作为枸杞种质资源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准,而将春季展叶期、春梢盛花期、春梢盛果期、秋季萌芽期、秋梢现蕾期分为早、晚2个类群,春季现蕾期、春季抽梢期、春梢现蕾期、秋梢盛果期分为早、中、晚3个类群,2年生枝盛花期分为早、中、晚、极晚4个类群;4)42份枸杞种质资源中,14份为晚春梢盛果期型,25份为早春梢盛果期型,2份为晚展叶晚春梢盛果期型,1份为早展叶晚春梢盛果期型。  相似文献   

6.
核桃实生群体物候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核桃抗晚霜品种的选育和晚花性状的分子辅助选择研究奠定基础,对泰安地区核桃F1实生群体的物候期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核桃实生群体从3月中下旬开始萌动,3月下旬进入萌芽期,4月初至5月初随着叶片展开、新梢生长,混合芽中的雌花及枝条上的裸芽雄花陆续开放,8月下旬至10月初果实成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进入落叶期;核桃的物候特征是不同单株固有的遗传特性,不同年份其物候期不尽一致,但各单株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核桃实生群体中不同单株间的各物候时期的变异系数较高,这为晚花抗晚霜优良单株的选择提供了丰富材料。  相似文献   

7.
苹果纺锤形树刻芽法河南省新安县五头乡林果站胡正刚在生产中总结出苹果纺锤形讨刻芽法:(1)中心干刻芽早、近、深。在中心干上刻芽,①每隔6个芽刻1个芽。②刻芽要早,3月1日开始。③刻芽要近,紧贴芽体上方。④刻芽要深,刻芽用钢锯条,深达木质部。做到这4点,...  相似文献   

8.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爆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泛分布于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37种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爆芽的起始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等爆芽物候参数研究常绿阔叶林中主要木本植物的爆芽物候同步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大部分植物爆芽起始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高峰时间集中在3月底4月初,结束时间集中在4月上旬;(2)不同植物爆芽同步性不一,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在所有植物中爆芽同步性最高(Cv值为1.23),橄榄槭Acer olivaceum爆芽同步性最低(Cv值为0.32),其余植物爆芽同步性介于两者之间;(3)37种主要本木植物爆芽的起始时间、高峰时间、结束时间同步性较高,爆芽开始早的植物,结束时间较早,且持续时间越长,结束时间越晚;(4)根据不同植物种类爆芽动态的特点,爆芽物候的格局分为3类;单峰格局、双峰格局、多峰格局.  相似文献   

9.
红叶腺柳引种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叶腺柳在11个引种试验地苗期生长量、苗木越冬、苗木顶端叶片呈色、物候特征及病虫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沈阳、山西临汾、河南郑州、河南鄢陵、河南淅川、甘肃白银、新疆库车、宁夏灵武为红叶腺柳适宜引种栽培区,甘肃山丹马场、山西忻州、辽宁朝阳为不适宜引种地区。随着纬度的降低和海拔的降低,即平均气温越高、无霜期越长,芽开始膨胀时间、展叶期就越早,而高生长停止、主梢封顶期、落叶期到来的越晚;红叶腺柳1a生苗期在一些试验点有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华山松8个家系、3个种源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在南方种源区,华山松优树子代的物候期因产地不同而异,一般萌动期是由南向北逐渐推迟,封顶期依次提前,当年生长量与地径、侧梢长度、侧梢粗度、针叶长、针叶束数和冬芽粗相关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类型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58块标准地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8竹1杉1阔、7竹3杉+阔、6竹3杉1阔+松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退笋产量、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大于纯竹林,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大于纯竹林;8竹1松1杉+阔和7竹2松1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次之,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略大于纯竹林,但每株母竹出笋、新成竹数和退笋产量则低于纯竹林;6竹3松1杉+阔、5竹4松1杉+阔、4竹4松1杉1阔、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组成较差,其出笋、成竹各项生长指标以及每公顷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12.
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生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试验,并与秃杉纯林、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林对比,15 a的试验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秃杉纯林,增益可达18%~28%以上。其中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2005年在福建省顺昌洋口国有林场和官庄国有林场营造的红心杉木单亲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红心杉单亲子代生长和材性性状的变异、性状间的相关性、遗传控制等进行了研究.两地点多年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年度与家系之间的交互效应没达到显著差异之外,其他互作效应都高度显著.单地点、单年份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洋口试验点4年生子...  相似文献   

14.
运用BLUP模型对不同林龄尾叶桉家系进行家系和个体遗传值评估,同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尾叶桉自由授粉家系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林龄家系遗传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随着林龄的增大,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上均呈现先缓慢增大、后逐步变小的趋势。早晚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尾叶桉家系选择可从第3年开始。根据主成分分析获得综合性状权重,利用秩次排名得分,选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5.
杉木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杉木382个半同胞家系的子代测定数据,分析主要生长性状的变异原因和规律,估算重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探讨抗逆性的表达和遗传差异。 选出可在川南和川东南杉木产区推广的速生型优良家系和川西杉木产区推广的抗逆速生型优良家系共119个,材积的平均增产率约43%、遗传增益约22%。 根据杉木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树高年度相关和亲—子树高、胸径、材积的相关研究,讨论了杉木遗传改良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以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对象,通过对造林1年后的保存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家系的早期表现。试验林平均保存率为98.4%,平均地径、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为8.06mm、59.1cm。结果表明:试验林保存率、生长量均差异显著,来自种子园的半同胞家系生长量优于来自母树林和人工林选择优树的半同胞家系,其中11,16,18,25号家系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杉木主要经济性状多层次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明 《林业科学研究》1998,11(2):203-207
借助于10年生的杉木种子-家系两水平试验林,研究了杉木主要经济性状在多层次上的遗传变异规律,其主要结果如下;(10在相同的研究性状上,通常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量〉种源间变异量〉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量;性状的遗传个体〉种源内家系〉家系内个体;不同变异层次的遗传改良潜力是不同的;通常种源-家系内个体-种源内家系;多层次联合选择获得最大析选择进展。(2)在相同的变异次上,杉木各研究性状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改奶  相似文献   

18.
对融安县西山林场1992年营造的72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子代林19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和材积增益大于对照10%的家系数量分别占参试家系的19.4%、18.1%和31.9%。以生长量差异为依据,筛选出了柳241、柳449、柳428、林朵14、柳244等21个综合增益显著的家系,其最高树高、胸径和材积增益分别达26.75%、23.50%和83.02%。  相似文献   

19.
杉观混交林中杉木和纯林杉木生长特点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宗明  杨玉盛  郑志平 《林业科学》2001,37(Z1):126-130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杉木与纯林杉木生长特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a生前混交林杉木与纯林杉木树高生长比较接近.10 a生后直至27 a生混交林杉木树高生长始终大于纯林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在与观光木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它的胸径、材积生长始终比纯林杉木大.4~11a生时纯林杉木种内竞争比较激烈.  相似文献   

20.
林有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31-34,49
通过2003年干旱对1~3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的杉木造林成活率、1~3年生杉木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显著低于降水量正常的年份(2000~2002年)。干旱期间1年生杉木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81 5%,下降11 5%,平均地径当年生长量为0 70cm,下降54 3%,平均树高当年生长量为0 53m,下降36 4%;2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8 8%和34 2%,3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6 0%和43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