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述了柞蚕卵、幼虫、蛹、蛾的营养成分,介绍了柞蚕蛹粉、蚕蛹皮、蚕蛹复合氨基酸和柞蚕雄蛾粉、雄蛾油、雄蛾酒的药用功能,以及蚕蛹皮中的几丁质和壳聚糖在医学材料方面的用途,并对柞蚕资源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初羽化、未交尾的柞蚕雄蛾为原料,采用低温负压浓缩技术生产柞蚕雄蛾浓缩液,通过改进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离心去杂质、去脂肪工艺流程中的离心时间、离心速度、离心温度等条件因素,改善柞蚕雄蛾浓缩液产品的感官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在-5℃低温下,以4 500~5 000 r/min离心15 min,可在保证营养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去除杂质和部分脂肪。采用改进后的工艺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清澈透明,不浑浊,感观品质好,脂肪质量分数由原来的0.30%降低到0.09%,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该项生产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 1 0016120.X),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可直接加工成产品服用或用于勾兑蚕蛾酒及饮料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药典称雄蚕蛾为“神虫”,柞蚕雄蛾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其药用性和可食性已被传统医学和民间所证实,但对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柞蚕雄蛾油是从柞蚕雄蛾体内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雄蚕蛾的保健机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对柞蚕雄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验发现:柞蚕雄蛾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76%以上,其中必需脂肪酸占45.5%,在动物性食品中,其必需脂肪酸含量占首位,且亚麻酸是其含量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为我们开发利用柞蚕雄蛾确定了新的方向。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材料为产…  相似文献   

4.
柞蚕精子形态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柞蚕蛹睾丸中的精细胞、柞蚕雄蛾睾丸中的精(子)细胞、柞蚕雄蛾贮精囊内精子(柬)、柞蚕雌蛾交配囊内精子(束)等进行了形态学及解剖学初步观察研究,为利用精子为载体进行动物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柞蚕雄蛾的食用安全性,将柞蚕雄蛾粉按不同剂量拌入大鼠饲料中,饲喂90天,观察雌性和雄性大鼠的体重以及脏器增重情况,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添加柞蚕雄蛾粉后,雌性、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乙醇浓度、原料粒度、提取水浴温度、提取时间等4个单因素对柞蚕雄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4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柞蚕雄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使用乙醇含量为95%的食用酒精在水浴温度为55℃,原料粒度为110目的条件下提取150min,柞蚕雄蛾油提取得率可达16.9%。  相似文献   

7.
在柞蚕秋季制种过程中要大量选留交尾后的雄蛾,次日再次交尾使用。本文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雄蛾再次交尾对子代孵化率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在柞蚕秋季制种高温条件下,当雄蛾系微粒子病蛾,再次交尾使用时会进一步加重不受精卵率。子代孵化率高于90%的比例仅为47.06%,孵化率为0和低于90%的比例高达29.41%和23.53%。  相似文献   

8.
蚕蛾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蛾,包括家蚕、柞蚕及蓖麻蚕的成虫。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交尾后的雄蛾及产卵后的雌蛾多未能充分利用,仅作为饲料或肥料。为了避免微粒子病的传播而加以销毁或深埋。按年生产50万张普通种的蚕种场,粗略估计可收集雄蛾(鲜重)40吨,烘干后约4,000kg。柞蚕蛾的收集亦较方便,每年产1,000kg柞蚕卵的种站,可收集6,000kg雄蛾,烘干后约2,000kg。无疑是一大宗可堪利用的资源。蚕蛾作为药用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柞蚕雄蛾油的食用保健功能,对柞蚕雄蛾油的组成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研究其对D-半乳糖致衰模型小鼠记忆力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柞蚕雄蛾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78.86%,其中亚麻酸的质量分数为38.50%,还含有维生素E、胡萝卜素、磷脂和多种矿质元素;柞蚕雄蛾油高、中、低剂量灌胃组与衰老模型组(对照)比较,小鼠在水迷宫中的逃避潜伏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穿越站台次数和站台象限航行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小鼠跳台的潜伏时间显著增加(P0.01或P0.05),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小鼠肝脏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试验结果提示,柞蚕雄蛾油是一种优质昆虫油脂,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诱导致衰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检测柞蚕雄蛾粉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为柞蚕雄蛾药品和食品的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提供试验依据。将柞蚕雄蛾粉按照18 g/kg的总剂量在24 h内分3次饲喂小鼠,然后连续14 d均未观察到小鼠有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检测柞蚕雄蛾粉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的LD5015 g/kg,属无毒级物质。雌性和雄性小鼠分别按2.5 g/(kg·d)、5.0g/(kg·d)、10.0 g/(kg·d)3种剂量饲喂柞蚕雄蛾粉,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环磷酰胺处理的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个剂量组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占红细胞的百分率(PCE/RBC)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突变性(Ames)检测试验中,以16、78、313、1 250、5 000μg/皿5种剂量的柞蚕雄蛾粉处理后,各处理组的回变菌落数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组氨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5个剂量处理组间无剂量效应关系(无显著性差异)。2.5 g/(kg·d)、5.0 g/(kg·d)、10.0 g/(kg·d)3种剂量柞蚕雄蛾粉添食试验组雄性小鼠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环磷酰胺处理的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试验结果初步说明柞蚕雄蛾粉对昆明小鼠无急性毒性、无致突变性和无致畸性。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降低柞蚕雄蛾提取液中的脂肪含量,对柞蚕雄蛾浓缩液提取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三步脱脂工艺在提取过程中对柞蚕雄蛾浓缩液的脂肪进行分步去除。结果表明:以新鲜柞蚕雄蛾为材料,用乙醇浓度为95%的食用酒精,对蚕蛾粉碎浸泡60 h后离心去除脂肪,经低温浓缩至原体积的1/8后再离心去除脂肪,然后复加乙醇浓度为95%的食用酒精至提取液乙醇浓度为20%后于-18℃条件下冷冻8 h,再4 000 r/min离心15 min去除脂肪,所得浓缩液中脂肪含量可降低至0.084%,显著低于工艺改进前(P0.05)。工艺改进后,浓缩液中有效成分含量也得到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2.
王庆忠 《北方蚕业》2006,27(2):38-39
在柞蚕制种过程中,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在生产上常常容易出现雌蛾提前大批出蛾而无雄蛾交配,对此一般种场只能将先出的雌蛾淘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产卵量,浪费了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我所2005年春季主要对柞蚕雌蛾在冷藏中温度、时间、产卵量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柞蚕雌蛾完全可以在7℃的温度中保存72h,并且在产卵上比正常雌蛾交配产卵要高,卵质要好。  相似文献   

13.
<正>柞蚕强健性品种选育研究从1994年开始,选用茧型大、高产性好的选大雌蛾与抗Ap NPV能力强的抗病2号雄蛾进行杂交,将其杂交后代作为新品种的选育材料,代号“抗大”。首先进行纯种稚蚕对ApNPV感染抵抗能力和柞蚕链球菌抵抗性的选择,采用蛾区半分法,实验室添毒  相似文献   

14.
董绪国  何龙 《北方蚕业》2003,24(4):35-35
我国柞蚕育种工作,曾依据不同的选育目标,对柞蚕各个变态期的遗传性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卵期的选择已成为一些品种选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个体柞蚕雄蛾的单粒重量及卵粒数都存在较大的开差。那么不同的卵粒重对柞蚕的生命力是否有影响,在柞蚕新品种选育实践中应该如何掌握蛾区、个体的卵重选择标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柞蚕雄蛾浓缩液对肝细胞的保护和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柞蚕雄蛾浓缩液的保健和医用价值,分别就柞蚕雄蛾浓缩液对小鼠的保肝降酶作用和对半胱氨酸所致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浓缩液可明显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因而能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范围,对受损伤的肝组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肝组织脂肪样变性及降低由半胱氨酸所致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因而对于高脂血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柞蚕雄蛾油对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进行了雄性Wistar大鼠高脂饲料与不同剂量柞蚕雄蛾油的喂养试验,每4天称体重一次,每4天测定小鼠肝系数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次。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TC、TG、LDL‐C含量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而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朱兴友 《蚕学通讯》2019,39(3):35-40
1年度工作总体情况2018年在首席科学家和执行专家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组织吉林综合试验站全体成员,加强与体系内外合作,密切配合相关功能研究室和岗位科学家,全面圆满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工作任务。2018年参与体系重点任务2项、功能研究室重点任务2项,着重开展了柞蚕种质资源的保护与评价和柞蚕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引领柞蚕育种方向与技术创新,柞蚕种质资源茧丝性状普遍提高;柞蚕种质资源雄蛾含油率测试评价、柞蚕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测定、柞蚕种质资源氨基酸含量测定,为柞蚕育种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8.
按AOAC方案进行柞蚕雄蛾的大鼠喂养试验,观察大鼠的体重变化,调查饲料利用率和大鼠内脏器官增重情况。结果表明:大鼠个体及肺、脾脏增重不及络蛋白组和鸡蛋粉组,但肾脏和睾丸增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蚕蛾是蚕种场的副产物,为了防止微粒子病的传播,多数将制种后的蚕蛾销毁或深埋。如果将蚕蛾妥善处理则成为相当可观的原料。每100kg 种茧制种后约得50~60kg 鲜蚕蛾,其中雄蛾重约占40%。如制种10万张的蚕种场可收集8000kg 雄蛾,烘干后约2800kg,出售约有3万元的收入。家蚕蛾、柞蚕蛾在一些地区有作为食品的习惯。近年来利用雄蚕蛾制成饮料酒及滋补酒,部份产品出口销售到东南亚、日本及美国。此外,蚕蛾、蚕蛹及熟蚕可以作为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柞蚕(Antheraea pernyi)与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应用于柞蚕与栗蚕的种间杂交试验,为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柞蚕的经济性状提供试验技术。从种内交配40~60 min的柞蚕雌蛾交配囊中采集精子细胞用于对柞蚕处女蛾的人工授精,其受精蛾率为61.5%,受精卵率为70.5%,孵化卵率为60.8%。栗蚕精子可在种内交配40~75 min的雌蛾交配囊中采集。利用单蛾精液授精和单蛾与多蛾精液互补授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栗蚕♀×柞蚕♂的越冬卵和蚁蚕及柞蚕♀×栗蚕♂的活胚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初步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进行柞蚕与栗蚕的远缘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