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盐度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盐度对鱼类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血液生理指标、鳃ATPase活性、鳃丝泌氯细胞结构、激素和肌肉品质等的影响.总结盐度对鱼类生理影响的规律,可为今后鱼类健康养殖和耐盐品系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虹鳟作为冷水性名贵鱼类,在世界范围内其养殖技术已然成熟。国内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但多为淡水养殖。据报道虹鳟经过海水驯化,其肌肉品质提高,口味也更受消费者青睐。但在盐度驯化过程中,虹鳟的应激反应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各种生理指标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包括耗氧率与排氨率等呼吸代谢指标。鱼类的耗氧率既受自身内在因素的调控,又受环境外在因子的影响;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鱼类代谢水平、活动规律、生理状况与能量需求。在鱼类能量代谢过程中,蛋白质作为能源在鱼体内分解是鱼类代谢的重要环节,氨氮是蛋  相似文献   

3.
韩杰 《海鲜世界》2007,(3):13-15
鱼类生长激素在其生长、代谢、发育、繁殖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具有广泛生理调节作用的调节素,本文就鱼类生长激素的结构、生理功能、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状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生长激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氮代谢是鱼类生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对盐碱等特殊生境下鱼类氮废物的排泄机制仍不清晰。氨和尿素是鱼类氮排泄的主要形式,氮排泄主要受盐度、碱度、温度、摄食、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氮排泄的研究进展,就鱼类氮代谢中氨和尿素排泄的一般规律、影响鱼类氮排泄的主要因素及盐碱水环境中鱼类独特氮代谢途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氮排泄机制的转变是鱼类适应盐碱环境的重要生理途径,我国拥有大量的盐碱水域和盐碱土著鱼类,开展盐碱土著鱼类氮排泄研究,揭示盐碱水环境中鱼类氮排泄机制,将为鱼类耐盐碱机制的揭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鱼类的分布、胚胎和性腺的发育、幼鱼和成鱼的摄食生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养殖鱼类在不同环境中的最佳生长盐度及其耐受范围,对节省饵料、提高生长速度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佳雯 《畜禽业》2019,(10):16-17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简称SS)是结构和功能多样的肽激素家族。它的生理作用是通过结合G蛋白介导偶联的跨膜生长抑素受体(SSTR)来完成的。SS和SSTR在鱼的组织(如肾脏、甲状腺、肾上腺、胃肠道和大脑等)中广泛存在并相互作用来调节许多生理过程。通过研究其生长变化,了解它们在生长调节中的作用。SS对生物体生长的影响在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系统的上起作用。旨在叙述鱼类中的生长抑素及其在鱼类生长代谢中的作用,为今后鱼类生长相关实验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是其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生理、形态学变化剧烈,死亡率极高。研究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可为了解鱼类早期阶段的致死因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苗种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对制定合理的早期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异速生长模式对确定仔鱼的养殖模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鱼类在早期阶段会优先发育与生命活动关系较密切的器官,以期达到较高的早期成活率。RNA/DNA是评价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率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仔稚鱼的生长潜力、营养状况、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确定关键期。研究仔稚鱼消化酶的发生和演变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在个体发育早期的消化生理,有助于选择适口饵料和制定投喂策略。因此,本文综述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异速生长模式、核酸及蛋白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消化酶的发生和变化,为鱼类早期阶段健康养殖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鱼类多肽激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松林 《水产学报》1993,17(3):264-272
基因工程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门生物高新技术,它的出现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解决医药与健康、食品与资源、农业与环境等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上,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诱人的应用前景。水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类提供水产品蛋白质的责任,基因工程在水产业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鱼类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生理过程按照人们的意愿去进  相似文献   

9.
鱼类与水力学之间关系密切而复杂,鱼类的很多生理和生态特性要通过水力学试验获得,也要通过水力学特征量表达。鱼类对水环境的需求、鱼类的生理承受力和鱼类的生态承受力等3个方面是分析水利工程对鱼类生态系统胁迫时的主要参照指标,包括鱼类与水动力、静力、水体空间和物理化学特性等多方面广泛的研究内容,而水力学试验正是进行这些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鱼类脂肪肝的形成原因及抗脂肪肝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脂肪肝的形成主要是其所需的营养素不平衡和某些抗脂肪肝因子缺乏造成的。同时还受到鱼类的生理代谢特点、养殖环境的影响。集约化养殖,养殖密度加大,生产周期缩短,同时营养不平衡的人工饲料完全替代天然饵料,常常难以满足鱼体快速、健康生长的需要,造成养殖鱼类的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11.
王肇鼎 《水产学报》1999,23(3):300-303
rett[1979]认为影响养殖鱼类生长的因素中,食量大小不是影响生长率和总效率的唯一因素。生物的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经新陈代谢也会影响鱼类的活动与生长。Fry[1947,1971]认为有四种非生物的环境因素:①控制因子如温度,控制代谢反应发生的速率;②限制因子如溶解氧,限制某些生化变化发生的速率;③潜伏因子如盐度,会对代谢系统强加一个额外负担,因而阻碍了代谢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充分反应;④直接因子如光线,会引起代谢系统以适当方式反应,白天长度变化会激发腺成熟。Brett[1979]与Brett和G…  相似文献   

12.
氨氮是水产养殖中需要密切关注的水质指标。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主要归因于其所包含的非离子氨(NH3-N)的毒性。研究表明:NH3-N能够影响鱼类的生长、渗透压的平衡、代谢活动等,并能对鱼类造成一定的损伤。本文就NH3-N的毒性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滕志贞 《淡水渔业》1983,(2):43-44,F003,M004
<正> 研究鲟科鱼类生殖器官发育与其功能的报道甚多。对栖息在苏联欧洲部分水域内的鲟科鱼类的配子发生、性成熟和性周期问题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只有极少数著作涉及鲟科鱼类性腺内发生的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个体在生命周期各不同时期的生理状态。其中包括脂肪代谢和水分代谢,虽然过去研究者们非常重视研究鲟科鱼类生长的特点,并根据记录年龄变化的不同结构确定个体的年龄(?)但至今尚  相似文献   

14.
环境胁迫对鱼类血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作为反映鱼体生理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与其生活环境质量直接相关。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类面临着水质因子刺激、营养缺乏等所造成的各种类型环境胁迫,这在鱼类血液变化有所体现。本文对环境胁迫影响下鱼体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和相应规律进行了综述,同时认为环境胁迫下鱼体血液相关指标改变是造成体内免疫能力的下降的重要因素。通过施用抗应激药物如中草药等能够增强鱼体免疫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环境胁迫所产生的危害,不过提高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对环境胁迫危害的认识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鱼类糖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鱼类饲料中的三大营养物质,糖类作为重要的能量物质,不仅价格低廉,还具有节约蛋白质、保护环境等作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糖类可以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效率。而糖类的过量添加会导致鱼类血糖升高,甚至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影响其生长和健康。因此,糖类物质在饲料中的正确使用十分重要。近30年来,人们对鱼类糖营养生理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在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和特点、影响因素和最适添加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总结,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的糖营养生理研究提供文献数据。  相似文献   

16.
鱼类消化道菌群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饲料中添加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蛋白原料,减少氨氮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鱼类摄入超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出现抗病力受损、生长迟缓、脂肪肝、死亡率升高等问题。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过程,对动物营养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对鱼类增产、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鱼类消化道微生物为出发点,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方式与可能机制,旨在为鱼类高效利用碳水化合物以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福利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已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鱼类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等福利指标随养殖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其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鱼类福利指标随不同放养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类的体温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鱼类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性和生物性两方面,主要因素有:水温,水中溶解气体及盐度.  相似文献   

19.
翟万营  郭安宁 《河南水产》2016,(4):18-21,40
肠道微生物种类和含量丰富,对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鱼类作为脊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在水体环境中,肠道微生物容易受到食物、压力、宿主生长发育、环境等影响,同时对机体的营养、生长、和免疫等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阐述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肠道微生物对机体营养代谢、免疫调节等的影响,以期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学因子。综述水温对淡水温水性鱼类的影响,为鱼类资源的增殖和水体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从繁殖、摄食生长、代谢速率、临界游泳能力、免疫功能5方面的鱼类生命活动进行综述,其中,水温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影响最大,当水温适宜时,多数淡水温水性鱼类的各项生理活动都能正常进行;但当水温超过临界温度时会导致机体内代谢紊乱、活动能力降低、甚至造成鱼类死亡,最终引起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的显著变化。鱼类的临界游泳能力和高强度运动之后的重复运动能力也会受到水温的影响;鱼类免疫应答受水温影响较大,水温严重不适会导致免疫防御机制紊乱。水温只是影响鱼类生存的生态因子之一,但在航道建设、河流生态修复、鱼类资源评估以及水生态系统保护过程中均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河流开发以及水文调节过程中,要最大限度降低其对水温生态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