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从形态学角度理解内分泌调节过程,揭示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对雌性哺乳动物卵巢调节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uteotropic hormone receptors,LHR)在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卵巢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分别选取相邻的5张连续切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多浪羊与卡拉库尔羊的L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膜细胞、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和血管周围间质,尤其在膜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的胞质中分布最多。原始卵泡卵母细胞中便有LHR受体阳性物质分布,在各级卵泡中LHR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随卵泡发育呈正向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发情情况下,取10只卡拉库尔羊卵巢,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方法观察卡拉库尔羊卵巢中促卵泡素受体(FSHR)、促黄体素受体(LHR)分布情况。分别选取连续的5张阳性切片,图像分析。结果显示:FSHR、LHR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和卵母细胞。卡拉库尔羊原始卵泡卵母细胞中便有2种受体阳性细胞分布,在各级卵泡中2种受体阳性细胞数量随卵泡发育水平呈正向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外优良肉用羊品种萨福克羊作为杂交父本,分别与本地卡拉库尔羊和多浪羊的母羊进行二元杂交,生产杂交一代商品肉羊.以本地绵羊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合杂交一代羔羊初生重、4月龄、6月龄的体重和4月龄的体尺.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羊初生重大、生长发育显著快于本地卡拉库尔和多浪羊,肉用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萨福克羊对多浪羊及卡拉库尔羊胚胎移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扩大萨福克肉羊种群数量,满足阿克苏地区肉羊改良需要,2005年10月在阿克苏地区天山肉用种羊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开展了利用萨福克羊对多浪羊及卡拉库尔羊进行胚胎移植试验。此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胚胎移植推广应用能起到借鉴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药品进口促卵泡素(FSH),规格400mg/瓶;国产垂体促黄体素(LH)产自宁波第二激素厂,规格100IU/支;氯前列烯醇(PG)产自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规格0.2mg/2ml;孕激素海绵栓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促排卵素3号)产自宁波第二激素厂,规格25μg/支。1.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外源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在诱导绵羊超数排卵过程中子宫和卵巢形态、卵泡数量及8种生殖激素浓度变化情况,试验选取30只健康经产多浪羊,随机均分为超数排卵(DC)组和同期发情(DT)组,同时埋植孕酮缓释硅胶栓(CIDR),记为第0天;DC组在埋栓后第11,12,13天依次递减注射FSH,DT组不做处理;在埋栓后第13天两组均撤栓并注射前列腺素(PG)。从埋栓第11天开始每组屠宰3只多浪羊,至第15天结束,摘取子宫和卵巢,观察子宫和卵巢形态,记录卵巢优势卵泡数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外源FSH处理后多浪羊血清中8种生殖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PG、抑制素(INH)和瘦素(LE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多浪羊经过埋栓处理后卵巢中优势卵泡数量随着时间推移先增加后减少,DC组的平均优势卵泡数量高于DT组。第15天DC组个别卵巢表面可观察到“红体”出现,而DT组未发现。在注射FSH后,DC组中FSH和LH激素浓度持续增加,第13,14天时显著高于第10~12天(P<0.05);E2浓度先...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第10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多浪羊胎次产羔数相关性,试验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rg 1 328 Lys、Gln 1 334 Pro和Asp 1 342Asn,均属于错义突变。在1 328位点有等位基因A和B,基因型仅为AA和AB;在1 334位点有等位基因C和D,基因型只有CD和DD;在1 342位点有等位基因E和F,基因型为EE、FF和EF。多浪羊与卡拉库尔羊在1 334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两位点差异不显著(P0.05);FSHR基因多态性与多浪羊胎次产羔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对多浪羊产羔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Booroola羊多胎性状主要是由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BMPR-IB)编码区第746碱基对位置上发生了A-G突变而导致FecB表型的突变所引起.王根林等和柳淑芳等相继发现了湖羊和小尾寒羊存在FecB基因,同时柳淑芳认为BM-PR-IB基因是调控小尾寒羊多胎的主要基因[2,4-5,9].而李海等人通过对新疆卡拉库尔羊、多浪羊、巴音布鲁克羊进行血液蛋白遗传标记的对比研究后发现,这3种羊品种的遗传距离以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最小[1,6].因此,陈晓军等人通过多浪羊BMPR-IB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推测卡拉库尔羊很可能也携带BMPR-IB基因[3].本试验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以新疆卡拉库尔羊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检测该品种绵羊是否存在BMPR-IB基因,旨在为该品种绵羊的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遗传及环境对羊毛生产性状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疆地区和田羊、卡拉库尔羊、多浪羊、中国美利奴羊4个绵羊品种羊毛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探索不同品种绵羊间和同一品种不同品系绵羊间羊毛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和田羊羊毛的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多浪羊羊毛,差异显著(P<0.05);其他品种间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多浪羊羊毛中的Asp、Ser、Glu、Arg、Thr、Ala、Pro、Val、Lys、Ile、Leu、Phe等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卡拉库尔羊羊毛只有Cys含量高于其他品种,Ser、Gly、Thr、Pro、Tyr等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各品种羊毛的螺旋比值(促螺旋氨基酸含量/阻螺旋氨基酸含量),中国美利奴为0.90,卡拉库尔羊为0.79,和田羊为0.77,多浪羊为0.75。结果表明,和田羊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中国美利奴螺旋比值高于其他品种,卡拉库尔羊Cys含量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多浪羊及阿勒泰羊的发情周期进行长达2个月的监测,获得较为准确的发情周期数据,其中阿勒泰羊平均情期为17.2±0.25 d,多浪羊平均情期为17.3±0.24 d,此结果为多浪羊和阿勒泰羊的胚胎移植等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外源性生殖激素对多浪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10月,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多浪羊繁育基地进行多浪羊繁殖的调控研究。将试验羊按年龄和体重配对分成3组:对照组(自然发情组),不做激素处理;试验1组:于埋栓的第10天开始以3天6次法递减臀部肌肉注射促卵泡素(FSH);试验2组:于撤栓前48h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500IU。同时于试验开始第10天、配种后第10天,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10只母羊进行空腹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激素(P4)的含量。结果表明:(1)对照组的发情率为53.33%低于试验1组和2组;对照组的受胎率为81.25%,高于试验1组和2组;对照组产羔率为87.5%,高于试验1组和2组;对照组产双羔率为15.38%,低于试验1组和2组。(2)在多浪羊的同期发情、诱导双羔的试验中,外源性的激素组合PG+CIDR+FSH+hCG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蒙古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蒙古羊比较,陶蒙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4.6%,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5%、16.1%和13.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2.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3%,体长增加17.1%,胸围增加27.19/6,管围增加16.6%;6月龄胴体重提高29.92%,净肉重提高37.82%。波蒙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2.2%,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3.0%、23.3%和15.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9.7%,体长增加19.7%,胸围增加30.9%,管围增加17.0%;6月龄胴体重提高33.88%,净肉重提高43.17%。萨蒙杂交F1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1.3%,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6.7%、15.2%和11.6%,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0.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47.8%,体长增加33.5%,胸围增加49.0%,管围增加26.8%;6月龄胴体重提高31.04%,净肉重提高42.02%。  相似文献   

12.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21.4%、14.4%和14.5%,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3%,体长增加16.7%,胸围增加19.1%,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38.21%,净肉重提高47.09%。波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7.7%,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1%、20.8%和16.0%,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6.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5%,体长增加16.1%,胸围增加17.8%,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47.07%,净肉重提高58.52%。萨寒杂交Fl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4.0%,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8%、13.3%和14.4%,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31.5%,体长增加17.6%,胸围增加19.2%,管围增加11.4%;6月龄胴体重提高45.36%,净肉重提高57.64%。  相似文献   

13.
Sheep     
  相似文献   

14.
杜泊羊、特克塞尔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比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结果表明:杜寒F1的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9.61%(P<0.05),比特寒F1提高29.41%(P<0.01).初产母羊杜寒F1的产羔率比父本杜泊羊高49个百分点(P<0.01).3月龄断奶杜寒F1和特寒F1的体长、胸宽、胸深和管围也大于小尾寒羊,二者育肥阶段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37.49%和31.3%(P<0.01);饲料报酬提高34.55%和31.24%(P<0.01).经屠宰测定,杜寒F1和特寒F1的屠宰率分别比小尾寒羊高3.2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胴体净肉率杜寒F1>小尾寒羊>特寒F1;肉质品质均优于小尾寒羊.每只育肥羊杜寒F1比小尾寒羊增收104.3元,比特寒F1羊多增收11.9元,特寒F1羊比小尾寒羊增收92.4元.  相似文献   

15.
1.1欧拉型藏羊基本情况黄南藏族自治县的畜牧业生产目前畜草矛盾突出,草原生态日趋恶化,加上畜群近亲繁殖,加快了品种退化。因此,进行品种资源开发.提高生产性能.对畜牧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欧拉型藏羊是高寒草原上的一个优良品种类型。是我州的主要畜种,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玛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青海省河南县和久治县。其体格特点是腿长,产肉性能较高,幼年时发育快,肉肥嫩,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杜寒F1、杜寒F2、萨寒F1、陶寒F1以及小尾寒羊共54只(3月龄断奶公羔),按对等原则分组,每组10~12只。研究探讨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全颗粒料饲喂,对不同杂交育肥羔羊产肉力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寒F1平均日增重313g,饲料报酬5.17:1,比小尾寒羊分别提高12.59%和10.71%;比萨寒F1提高14.23%和12.82%;比陶寒F1提高10.99%和l6.34%(P〈0.05);比杜寒F2高出11.79%和3.7%。杜寒F1、杜寒F2、萨寒F1和陶寒F1屠宰率分别比小厄枣羊提高1.8、5.9、1.5和2.5百分点;净肉率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6、4.2、3.1和3.1百分点。杜寒F1、杜寒F2和陶寒F1眼肌面积均大于小尾寒羊(P〈0.05);大理石纹萨寒F1〉杜寒F1〉杜寒F2〉陶寒F1〉小尾寒羊。肌肉的剪切值则杜寒F2〈陶寒F1〈杜寒F1〈小尾寒羊〈萨寒F1。饲养1只杜寒F1与杜寒F2肥羔羊,按试验期平均增重25kg计算,比小尾寒羊增收26元和12.75元。  相似文献   

17.
引进贾洛羊种公羊杂交改良甘加羊,贾甘F1平均初生重4.05kg、0~6月龄平均日增重132.55g/d,显著高于甘加羊的相应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3、6、18月龄贾甘F1的体重增加明显,差异极显著(P<0.01);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高于甘加羊,杂交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Sheep housing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