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旱春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位于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中间过渡带,属于辽宁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农业生产属于旱作农业类型区之中的半干旱区。据统计,这里50年平均降水519.8mm;而近20年进入少雨期,年均降水481mm。阜新市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冬春少,而夏秋多。50余年平均冬季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镇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十春九旱,春季风大,风多降水少,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降水充分,秋季凉爽降水少,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干旱期多在3-6月份,这是影响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4-5月份干旱时影响作物出全苗,生长发育和全年农业丰收。通过对我镇土地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利用湘潭市1971 ̄2004年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湘潭市近30多年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湘潭地区年降水呈准20年周期变化,春季呈"多-少-持续偏多"的变化趋势;夏季呈"持续偏少-多-少"的变化趋势;秋季呈"少-多-正常-少"的变化趋势;冬季呈"少-多-正常-多"的变化趋势。从年内变化看,1971 ̄2004年30多年来平均降水量最大的是6月份,达到211.9mm,最少的是12月份,为40.8mm;大雨发生频次为9.3次/a,暴雨发生频次为3.8次/a。  相似文献   

4.
基于潇河流域23个雨量站1971—2011年的逐月降水数据,对区域内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资源农业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1 a来潇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的2.40倍,平均值为(462.1±90.57)mm,变异系数为16.9%,降雨递减率为5.39 mm/10 a;夏季、汛期降雨量分别为(277.37±79.88),(399.15±107.77)mm,分别占年降雨量的60.0%和86.37%,降雨递减率分别为7.28,5.35 mm/10 a;春、秋和冬季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量的14.5%,21.67%和2.9%,春秋季降雨有递增趋势,冬季为递减趋势。年尺度上降水量突变出现在1979,1997年,季节尺度上春、冬季降水突变出现在1982,2000年,夏季、汛期和秋季降水没有突变出现。在年尺度上降水的空间分布呈中间少、南北区域较多的"哑铃"状;降水的变化率与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但东南地区多为增加区,西北为减少区。并提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降水量季节、年际调节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甘肃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在300mm,各地降水差异很大,在42~760mm之间,且季节分配不均,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在甘肃省干旱地区,如何解决水源是首要问题。面对连年大旱,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和研究,文章对甘肃省旱作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布局农业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西北东部的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气候冷凉干燥,多年来马铃薯种植以晚熟品种为主,且产量受降水等气象因素制约极不稳定。根据对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近10a来西吉县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0℃平均有效积温增加了128.10℃·d,年降水量减少了45.10mm,年降水变率50a由8%增大到51%。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针对辽西北建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分析评价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影响程度,为减少或避免旱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辽西北建平1954~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农作物生育期、产量资料,2003~2006年自然降水与农作物需水量试验资料。运用变率、保证率、经验公式法统计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程度。[结果]辽西北建平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相对变率为47%;降水量80%保证率为318.5mm;自然降水量与农作物需水量比较,玉米、大豆生长季欠缺33~36mm,高粱、谷子生长季多15~41mm。[结论]辽西北建平降水相对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高,干旱是制约建平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应种植耐旱产值高的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防御旱灾。  相似文献   

8.
旱地农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分的制约和土壤的制约。水分制约主要表现为:①降水量少。由于自然降水量少,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供给量,限制了作物的正常生产;②降水分布不均。由于降水分布不均,与作物生长的需水分布不吻合,从而导致一些自然降水的浪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作物供水不足的两不利现象,其结果也限制了作物的正常生产;③降水变率大。由于年际间降水的不稳定性,极易导致干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干旱灾害风险指标的确定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干旱是指在无灌溉条件下长期无雨,空气干燥,土壤和大气供水不足导致作物和牧草受害的现象。干旱是本市发生最频繁,影响最重的气象灾害。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所影响,本市降水量少,变率大,而且季节分配不均,加之蒸发量大,大风多,因此各类干旱时有发生,尤以春旱发生频率最高,危害也最重。其次是夏旱和秋旱。由于降水少,水资源严重亏缺,目前用水量已大大超过地表水储藏量,只能依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因此,干旱和水资源不足已成为本市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镇安县是一个人多、地少、水缺的山区县城,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干旱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镇安节水农业的实地调查,分类总结了节水农业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节水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1高台县水资源短缺现状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是农业发展大县,主要以农作物种植生产为主,但是高台县属于大陆沙漠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少,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为112.3 mm,由于气候干燥,蒸发量很大,大约为1 996.2 mm,降水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的65%~72%,其余的8个月只占28%~35%,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高台县境内有黑河等六条河流经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黑河有时会出现断流,断流的河段长达72 km,导致河流沿岸地区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减少,再加上地下水超采,水库干  相似文献   

12.
谷子是半干旱区的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稳产等特点。榆中县年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水资源极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十年九旱,冬春季降水量更少,春季降水多以10mm以下的微量甚至无效降水为主,对改善土壤墒情意义不大,春季干旱常常影响谷子的播种和出苗。  相似文献   

13.
发展粮食干燥技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粮食和农业部门首先应协同制订一项粮食收获后的干燥降水发展规划。并从以下一些基本原则出发,来研究与发展我国的粮食干燥技术。 1.要充分认识粮食生产的商品属性,必须从以前“四统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商品的价值规律出发,把粮食干燥纳入粮食生产成品的成本中去,使降水工作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 2.在降水的方法上,要本着自然晾晒与烘干机降水相结合,在不放松自然晾晒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机械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青海省祁连县托勒气象站近50 a的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等的方法,对50 a降水的年际变化以及年代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 a来降水总量呈增多的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3.0 mm/10a,尤其以雨季降水量增多明显;春夏季节是雨季,占到年降水总量的85.7%以上,秋冬季节是旱季,仅占降水总量的14.3%;在全年中,1-4月和10-12月为干燥,5-9月为湿融;一日最大降水量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都呈增大的趋势,而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则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降水总量增加且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15.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是陇西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而不均,变率较大,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素有"干会宁"之称。干旱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降水又是影响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因素,造林成活率低而林木生长缓慢。近年来,在水土保持造林工程中,结合当地实际,应用柠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扎兰屯1961~2010年降水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线性趋势等方法对50a来首次≥10mm降水过程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降水过程出现时间、频率计算得出首次≥10mm降水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对本地春季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是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用水矛盾凸显、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比重大的情况下,农业既是新疆的用水大户,也是最有潜力的节水大户。本文就常见的节水措施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节水措施在新疆农业生产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可为新疆节约保护水资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垦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农业完全依赖灌溉.在灌排方式下,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喷滴灌条件下,对土壤水盐运移动态分析,以期为喷滴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改良依据.  相似文献   

19.
1、前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进入9月以来,云南省晴天日数增多,日照时数比前期增加,雨量明显减少,中下旬气温偏高,多为晴雨相间的天气。9月1~30日,全省降大于5.mm的降水646站次,比去年同期少317站次;中雨271站次,比去年同期少175站次;大雨85站次,比去年同期少44站次;暴雨及大暴雨21站次,比去年同期少1站次。  相似文献   

20.
于万军  高淑新  曹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80-12582,12585
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积分湿度指标和干湿指数分析方法,系统分析降水与农业需水和旱涝程度。结果表明,近5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倾向率为-19.983mm/10a,降水量趋势减少约100mm。有6~7成的年景降水基本满意,自然降水农业需水满意程度趋势下降23%。因降水减少,气候类型在转变,由半湿润、偏旱型转向中旱气候类型。生长季平均缺水56mm,有36%的年份受干旱威胁;春季旱情最重,概率为64%;秋季次之,概率为58%;夏季最轻,概率为24%。5月播种出苗阶段干旱概率为70%,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