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香菇两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力(heritability)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在杂交育种中,可以作为选择杂种后代的一个指标。杂种后代性状的表现型是亲本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表现型方差包括由遗传作用引起的方差和由环境影响引起的方差,其中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称为广义遗传力。根据数量性状估算出的广义遗传力在香菇和其它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香菇单核原生质体再生菌丝为材  相似文献   

2.
辣椒产量和品质性状Hayman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辣椒(Capsicam annuum L. ) 6个亲本, 按(1 /2) n ( n - 1) 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 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估算5个关于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Wr对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早期产量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 +Vr与Yr间相关分析表明, 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早期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小的Wr +Vr值; 辣椒素含量呈正相关, 说明含有较多辣椒素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 +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 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是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效应方差; 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小于显性效应方差; 早期产量的遗传是显性效应方差显著大于加性效应方差, 同时还存在显著的、复杂的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草莓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0个草莓品种(系),分析产量、果实、植株有关的1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得到了各性状的表型、遗传变异系数、遗传方差、遗传力、遗传进度。发现在产量、平均单果重、果实硬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变异度与遗传潜力。遗传力估值结果表明,以小区为选择单位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大平 《北方园艺》2010,(6):147-149
从不同地域发生的夏橙绿斑病中分离出4株虚幻球藻,对其进行了表型研究,并利用ISSR技术对4株虚幻球藻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4株虚幻球藻分离株的表型存在一定差异,并表现出多样性。从100个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引物,共扩增出条带9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57条,多态性比率为58.2%。虚幻球藻CS与虚幻球藻JA的遗传距离为0.1852,距离较近,遗传相似性较大,而其与另2株的遗传距离以及另2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遗传相似性较小,遗传分化明显,说明从夏橙绿斑病中分离获得的4株虚幻球藻分离株基因型也有差异,存在着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和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56份国内外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表型性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样性指数(H′)在0.56 ~ 1.64之间,平均为1.05,表型性状欧氏距离系数在0.02 ~ 0.45之间。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1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30条,占88.36%,遗传相似性系数0.38 ~ 0.85之间。Mantal测量结果表明表型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 = 0.72,P = 0.05)。表型性状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56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山西霍山五角枫不同海拔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山西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不同海拔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7个种群200个个体的叶片、果实和种子22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不同种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差异,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2.61%,表型变异系数(CV)在7.98% ~ 33.41%之间,7个不同海拔种群的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164和0.8316,表明五角枫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4.39%,其中果实、叶片贡献率大于种子贡献率。22个表型性状及表型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钾、磷、pH、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含水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境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利用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五角枫种群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将基因型与可观测的性状(即表型)进行群体水平的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量或P值筛选出可以影响该性状的遗传变异因子,为揭示作物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机理提供了研究思路。目前GWAS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本文主要综述了GWAS在辣椒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展望,以期为今后利用GWAS进行辣椒农艺及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11个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杂交组合后代的636个基因型为材料, 对4个与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水平抗性相关位于不同染色体的QTL位点标记GP179、GP76、prp1和GP125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4个QTL位点标记共有6个特征带, 在不同遗传背景的组合中带型分布存在差异; 田间抗病性与4个标记的总带数呈极显著直线相关; 主要成分分析表明, p rp1570位点标记解释了供试材料35%的抗性表型变异, 为主效QTL。结合抗性表型分析, 组合群体的抗性与QTL位点数有关, 而个体的抗病水平与主效QTL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红掌组培再生植株中发生表型突变的植株为试材,采用PCR多态性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产生的表型变异株的基因变化。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8条ISSR引物进行PCR多态性分析,共获得73条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条带22条,多态性程度为30.2%。聚类树状图表明,"亚利桑娜"品种及其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遗传距离在0.0274~0.3636之间,它们之间具有非常相似的遗传背景。其中变异株V1与亲本相比,在基因型上的变化不显著,而变异株V2、V3、V4的基因型与亲本显著不同,有些条带消失,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条带;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产生的表型变异株可能是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的新基因型,它们将为花卉育种提供一种新的种质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工番茄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构建的加工番茄核心种质,从3 026份自交系中选择了代表50年育种历程的615份,分别利用16个表型性状和81个(13对SSR、24对In Del、44个SNP)不同类型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表型还是基因型数据,供试自交系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分为两大群。其中表型聚类包括7个亚群,基因型聚类包括6个亚群。综合分析表型和基因型聚类结果,发现大多数早期(2010年以前)育成的自交系聚为一类,近年(2010年以后)育成的自交系不同程度地分布在两类中,说明近年育成的自交系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在不同类型标记中,SNP在亚群中呈现更好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多态性信息量均明显高于SSR和In Del。  相似文献   

11.
以 6个露地黄瓜自交系为材料 ,按完全双列杂交 (不含反交和亲本 )试验方法配制组合 ,进行早期产量及总产量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显模型 ,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早期产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91.92 % ,广义遗传力为 86 .3% ,狭义遗传力为 80 .39% ;总产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82 .92 % ,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6 4 .16 %和 6 0 .0 2 %。早期产量、总产量一般配合力均以自交系 0 4为最高 ,前者其次为自交系 0 2和 0 1,后者其次为自交系 0 3和 0 1;0 3早期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高 ,0 6总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高 ;所配制各组合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特殊配合力均以 0 1× 0 6最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形态学指标对长白山地区轮叶百合16个居群,43个个体的26个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标分析表明,轮叶百合存在较丰富的变异;Q型聚类分析结果将43个轮叶百合个体分为特征明显的三大类群;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轮叶百合种间用于形态分类学研究的多数性状具有相对独立性。经主成分分析,可将原来26个性状综合为8个主要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可达79%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轮叶百合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摘     
<正>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由雄性不育细胞质与核雄性可育恢复基因座纯合隐性基因型决定,属于母性遗传。雄性不育是线粒体与细胞核相互作用失衡的结果,其雄性不育表型可以被细胞核的育性恢复基因Rf所抑制。现介绍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综述了已克隆的CMS基因及恢复基因的功能特征,重点阐述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洋葱杂交育种及分  相似文献   

14.
苹果果实酸/低酸性状的SSR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玉新  翟衡  赵玲玲  伊凯  刘志  宋烨 《园艺学报》2006,33(2):244-246
 以91株‘东光’和‘富士’的正反交F1 代群体为试材, 测定了成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苹果酸含量的变化, 从表型上分析了苹果酸的遗传规律。利用140对共显性遗传的SSR引物对高酸和低酸个体群体分离分析, 筛选到一个与果实酸/低酸性状连锁的标记SDY085, 遗传距离为8.89 cM, 表型分析和标记分析都表明苹果果实酸/低酸性状由一对主效基因Ma/ma控制, 并且Ma对ma为完全显性, 而酸个体中苹果酸的连续分布则是加性多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38份红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自行筛选的引物共扩增出1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7%。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6~0.98,表明部分红麻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表明:红麻栽培品种间基因型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而野生种、近缘种和栽培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瓜3个主要栽培种基因型遗传变异性、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所有性状在基因型间差异显著。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性状中表型变异系数高于基因型变异系数,表明这些性状的表达受环境调控的影响。其中90天蔓长、果腔大小、单果种粒数、果皮厚度和单蔓结果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及表型变异系数最高。遗传力概括估计,果腔最高(84.80%),其次是节间长度(76.90%)和每hm2果实产量(73.60%)。果腔性状遗传进度最高(百分数平均值)。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遗传进度变异范围较大(3.44%~72.32%)。因此,可以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具有较高遗传距离的优良基因型选择杂交方案,并识别不同性状的最佳基因,以培育南瓜新的优良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板栗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巢式设计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90个板栗地方品种叶片表型、坚果表型及品质12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板栗12个农艺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广泛变异;(2)叶片表型性状、坚果表型性状及坚果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7%、4.4%和6.8%,表明坚果表型性状遗传稳定性高于叶片表型及坚果品质性状;(3)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23.42%,远远小于群体内变异(76.58%),群体内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利用群体间最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0个板栗群体分为4大类,反映不同地理群体板栗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多年来收集的185份大果番茄资源为研究材料,7个性状的基因型值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基于基因型预测值,分别采用2种遗传距离法、8种不同的聚类方法、3种不同的抽样方法,按照30%的抽样率构建大果番茄核心种质库。核心种质库的优劣通过方差、均值、变异系数和极差4个指标进行评价。以期构建核心种质,可为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创新利用提供便利条件。结果表明:欧氏距离法差于马氏距离法,与其余7种聚类方法相比,最短距离法能够显著提高性状的变异系数和方差。采用偏离度抽样法构建的大果番茄核心种质的遗传变异大于随机抽样和优先抽样法。基于最短距离法、马氏遗传距离和偏离度抽样按照30%的抽样率获取的55份大果番茄核心资源能够充分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大果番茄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唐慧珣  司龙亭 《园艺学报》2013,40(3):549-553
 采用发芽率作为种子休眠性的参考性状,对黄瓜种子休眠性进行遗传分析。运用植物数量 性状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2 个稳定的黄瓜高代自交系M6(P1)与M87 (P2)杂交组合的P1、P2、F1、B1、B2 和F2 共6 个世代群体的种子休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瓜 种子休眠性的遗传符合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在B1、B2 和 F2 这3 个家系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75%、44.60%、64.2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3.89%、13.20% 和3.38%。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50.36%、42.20%、32.33%。黄瓜种子休眠的遗传体系中主 基因具有重要作用,环境方差占有较大比例,不适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0.
黄瓜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感黑斑病自交系L63和抗黑斑病自交系L9为亲本建立了6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BC1S、BC1R、F2),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黑斑病抗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抗黑斑病性状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S、BC1R、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23%、60.23%、75.18%,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说明控制黄瓜黑斑病的抗性为主基因遗传,并且遗传稳定,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大于24.82%、小于39.77%,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