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常州动物药品厂生产的阿苯达唑(Anbendazole)原粉对山羊自然感染的寄生蠕虫(胃肠道多种线虫、绦虫和脑多头蚴)进行不同剂量驱虫试验。结果表明,对线虫20 mg/kg剂量用药后72 h虫卵转阴率为0;对绦虫20 mg/kg剂量用药后72 h虫卵转阴率为14.3%;对脑多头蚴20 mg/kg+40 mg/kg+60 mg/kg增量法用药后治愈率为0。表明该药没有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粪检确定感染肝片吸虫的藏系绵羊,选用阿苯达唑片和三氯苯达唑片,按20、10mg/kg体重的剂量分别一次投服,采用水洗沉淀法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氯苯达唑片组投药后7、14、21、28d的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均为100%;阿苯达唑片组投药后7、14、21、28d的转阴率在73.33~86.67%之间,虫卵减少率在77.05~91.80%之间;观察表明,两种药品对绵羊肝片吸虫均有良好的驱杀作用,而三氯苯达唑片的驱杀效果更佳,优于阿苯达唑片。  相似文献   

3.
在对15只野生貉的寄生虫调查中,发现主要感染:有角吸虫、中线绦虫、裂头蚴、狭头钩虫、犬钩虫、毛圆科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81.82%、81.82%、50%、100%、100%、100%。而孟氏迭宫绦虫、犬胃虫、犬蛔虫、狮蛔虫、毛首线虫、等孢属球虫的感染率及感染角强度均比较低。同时用丙硫苯咪唑对10只貉分组进行驱虫试验,结果:30mg/kg剂量组使有吸虫、中线绦虫、蛔虫(犬蛔虫、狮蛔虫)、钩虫(狭头钩虫、犬钩虫)、毛圆科线虫的虫卵转阴率和减卵率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驱虫效果;25mg/kg剂量组使中线绦虫、蛔虫、钩虫的虫卵转阴率和减卵率达100%;20mg/kg剂量组使中线绦虫和蛔虫的虫卵转阴率和减卵率达100%。本文简述了该药对貉寄生蠕虫的驱治试验效果及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国产砜苯咪唑对60头自然感染多种寄生蠕虫的湖羊进行了驱虫试验。按2.5、5、10、20mg/kg的剂量,对捻转血矛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绵羊毛首线虫、羊仰口线虫、绵羊斯氏线虫和扩张莫尼茨绦虫的驱虫率为100%;按20mg/kg的剂量对绵羊夏伯特线虫的驱虫效果达100%;按2.5mg/kg对野牛平腹吸虫的驱虫率为0%;按5、10、20mg/kg的剂量驱虫率为0%~83.5%,疗效不稳定;该药对细颈囊尾蚴和同盘类吸虫均无效。投药后24~72h粪中排出虫体最多。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羊均无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推荐剂量为2.5~5m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种药物对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感染多头蚴病的高原型牦牛60头,将其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2头。其中A组以吡喹酮片剂35 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B组以吡喹酮片剂70 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C组以阿苯达唑干混悬剂25 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D组以阿苯达唑干混悬剂50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E组则为阳性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A组治愈率为75%、B组治愈率为91.7%、C组治愈率为83.3%、D组治愈率为83.3%。E组均死亡。且B组病牛的症状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了好转。结论:以吡喹酮片剂70 mg/kg的剂量治疗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由于过于频繁的使用阿苯达唑(Albendazole),因此出现了抗药现象,其在推荐剂量5~15 mg/kg的基础上,有的养殖者已将其提高到使用剂量的5~10倍,但仍有效果不佳的报道,我国对消化道线虫抗药性的认识往往是通过驱虫效果来判断的,考虑到假冒伪劣药物的问题和人为因素,这种判断往往不真实,通过虫卵孵化试验(Egg Hatch Test,EHT)利用阿苯达唑分析纯试剂对乌鲁木齐地区两个育肥羊场饲养的羊体内寄生的消化道线虫的抗药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育肥羊感染的消化道寄生虫,特别是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spp)对阿苯哒唑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伊维菌素对蠕虫感染羊体内阿苯达唑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联合应用伊维菌素对阿苯达唑在蠕虫感染绵羊体内药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在单独口服给予阿苯达唑和配合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其在自然感染蠕虫病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选取自然感染消化道蠕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12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只.第1组单独口服阿苯达唑(15 mg/kg),第2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的同时口服阿苯达唑(15mg/kg).于给药后第45min至72h,由颈静脉采集血样,离心分离血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发现,在血浆样品中未检测到阿苯达唑原药,而检测到了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两种代谢产物;组间,两种代谢产物在绵羊体内的药动学各参数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配伍给予伊维菌素后阿苯达唑砜和亚砜的AUC均有下降趋势,而表观分布容积则有增加趋势,且滞后时间显著延长.因此,配伍应用伊维菌素对阿苯达唑在蠕虫感染绵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一定影响,在临床联合用药过程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60尾鲫鱼单剂量(12 mg/kg)口服给予阿苯达唑后采集血样,进行阿苯达唑及其亚砜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40尾鲫鱼以同等剂量连续口服给药5 d,之后采集肌肉样品,检测药物浓度,分析残留消除的过程;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血浆和肌肉中阿苯达唑以及其代谢产物阿苯达唑亚砜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药动学程序软件处理。结果表明,鱼口服阿苯达唑后,血浆中阿苯达唑亚砜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_(1/2Ka)为10.91 h,t_(1/2Ke)为11.95 h,t_(peak)为16.46 h,K_a为0.06 h~(-1),K_e为0.06 h~(-1),C_(max)为0.28 mg/L,AUC为12.56 mg·h/L,药动学参数表明阿苯达唑亚砜在15~18℃水温下,在鲫鱼体内吸收缓慢,滞留时间和半衰期较长,分布容积较小,血药浓度低。在20℃水温下,多剂量口服阿苯达唑残留消除试验表明,停药后4 d肌肉中阿苯达唑亚砜的浓度为0.787 mg/kg,停药后8 d为0.064 mg/kg,停药后24 d药物浓度低于检测限。  相似文献   

9.
用自然感染蠕虫的绵羊观察并确证氧阿苯哒唑对绵羊蠕虫的驱除效果。各试验组羊分别一次内服氧阿苯哒唑5、10、20mg/kg药物,药物对照组内服丙硫咪唑10mg/kg。结果是氧阿苯哒唑各试验组的精计驱虫率和粗计驱虫率对食道口线虫、奥斯特线虫和细颈线虫均为100%;高剂量对毛首线虫分别为100%和95%;中、高剂量对莫尼蒋绦虫均为100%。人药后无毒副反应,部检未见病理变化。表明氧阿苯哒唑对绵羊的抗蠕虫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阿苯达唑对患微粒子病家蚕血淋巴代谢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阐明阿苯达唑的作用机制,为以阿苯达唑为主剂研发新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五龄起蚕接种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建立家蚕微粒子病模型,分别于攻毒后12、24、48、72和96 h开始饲喂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直至上蔟结茧,以未攻毒未给药的家蚕为对照,待化蛹后逐头镜检调查家蚕感染率,以评价阿苯达唑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患微粒子病蚕体血淋巴中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是攻毒后24~48 h。与对照组家蚕血淋巴相比,从模型组家蚕血淋巴中共筛选并定性获得4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呈下降趋势、20种代谢物呈上升趋势。对模型组与阿苯达唑给药组的家蚕血淋巴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除木酮糖、D-葡萄糖-6-磷酸、肌醇、泛酸、甲基丁二酸和油酸外,阿苯达唑对多数与家蚕微粒子病相关的代谢物具有干预调节作用。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通路分析,发现家蚕感染N.b后有6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①淀粉和蔗糖代谢;②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③苯丙氨酸代谢;④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⑤谷胱甘肽代谢;⑥磷酸肌醇代谢。家蚕添食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后能有效减轻上述代谢通路的改变,从而促使患微粒子病家蚕处于较正常的生理状态。【结论】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在N.b感染后24~48 h,结合N.b的生活史,可全面揭示阿苯达唑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机制,即阿苯达唑通过抑制N.b在蚕体内的裂殖体增殖,有效降低N.b感染对家蚕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破坏作用,维持家蚕的正常生理状态,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驱虫试验证明,左旋咪唑使育肥猪蛔虫的虫卵减少率达97.74%,但对毛首线虫的效果并不确定。阿苯哒唑对猪蛔虫、毛首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7.13%和93.75%。伊维菌素对猪蛔虫和食道口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8.78%和96.81%。采用阿苯哒唑和伊维菌素联合用药,对育肥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增加到100%、100%和95.28%。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单位加权回归法和定期剂量递增法研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震颤、昏迷、死亡等中毒反应,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 441.13 mg/kg阿苯达唑+60.05 mg/kg伊维菌素。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蓄积系数为4.26,且随时间延长和给药剂量增加,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表现出被毛粗乱、精神萎顿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发展为震颤、昏迷,甚至死亡,至第18天,小鼠死亡数达13只,占给药小鼠的65%。对存活小鼠的血液进行生化检测,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RIC)含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给药组小鼠脑指数较阴性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睾丸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脾指数显著降低(P0.05);小鼠脑和睾丸可见明显病理学变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的急性毒性为中等,主要毒性症状为震颤、昏迷等神经症状;蓄积毒性表现为中度蓄积,且主要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及睾丸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阐述了威海市初村饲养土鸡过程中一例绦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并对鸡群投喂阿苯达唑驱虫和硫酸黏菌素进行抗菌治疗,治疗后鸡群恢复健康。通过本次诊疗经验,以期为土鸡球虫病和绦虫病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拉菌素注射剂分别按0.2、0.3、0.4mg/kg肌肉注射,进行对猪驱除效果观察。在给药后7、14d临床检查,0.2mg/kg剂量对猪血虱驱虫效果达中效;0.3、0.4mg/kg剂量对猪血虱的驱虫率均达100%,用药后至出栏的几个月内未出现复发。在给药后14d粪检,0.2mg/kg剂量组对猪蛔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70%和88.8%;0.3、0.4mg/kg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均达100%。表明多拉菌素注射剂0.3、0.4mg/kg剂量驱除猪蛔虫和猪血虱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1.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不但对多种线虫有效,而且对某些吸虫及绦虫也有较强的驱除作用。内服易吸收,毒性低,安全范围大,一般无不良反应。低剂量对牛、羊、猪的毛圆线虫、奥斯特线虫、牛仰口线虫、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和蛔虫  相似文献   

16.
体重 2 2~ 32kg的绵羊 8只 ,单次按 10mg/kg剂量交叉内服氧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阿苯达唑 (ABZ)、氧阿苯达唑 (亚砜 ,ABSO)及代谢物阿苯达唑砜 (砜 ,ABSO2 )。绵羊分别内服氧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后 ,血清中ABZ低于仪器最低检出限 ,ABSO和ABSO2 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两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内服氧阿苯达唑分别为 (2 9.34± 11.38)和 (2 1.98± 5 .88) μg/h·ml,内服阿苯达唑分别为 (2 8.86±8.78)和 (2 2 .80± 7.0 3) μg/h·ml。内服后代谢物达峰时间 (Tmax)氧阿苯达唑较阿苯达唑短 ,两药ABSO的Tmax分别为 (7.2 5± 3 .5 7)和 (8.75± 2 .6 1)h ,ABSO2 的Tmax分别为 (11.0 0± 6 .0 5 6 )和 (19.5 0± 8.12 )h(P <0 .0 5 )。内服后代谢物的消除氧阿苯达唑较阿苯达唑快 ,血清中ABSO的平均滞留时间 (MRT)两药分别为 (12 .89± 3 .0 0 )和 (15 .6 6± 2 .34)h(P <0 .0 1) ,ABSO2 分别为 (17.93± 3.2 5 )和 (19.2 7± 5 .0 8)h。本项研究表明 ,绵羊内服氧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后 ,两药代谢物的吸收程度相近 ,吸收和消除速度氧阿苯达唑则较阿苯达唑快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吡喹酮增量法、阿苯达唑增量法、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法等三种不同用药方法,进行对藏羊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吡喹酮增量法试验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8.25d;有效率为80.9%,治愈率为72.7%;阿苯达唑增量法试验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0.6d,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0.9%;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法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2.43d,有效率为80%,治愈率为60%。结果表明,吡喹酮增量法疗效较其它组快;阿苯达唑增量法效果缓慢,但疗效较高;联合用药法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羊只寄生虫的驱除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以及驱虫后寄生虫的动态变化研究。选取3种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计数法、寄生虫剖检法对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道线虫驱虫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驱虫后1个月、2个月的消化道线虫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感染线虫种类6种,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sp.),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驱虫后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25%和65%;芬苯达唑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31.25%和84.21%;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50%和77.27%。各感染消化道线虫均对试验驱虫药产生了耐药性。驱虫后1个月,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有所上升,但未达到驱虫前水平;驱虫后2个月,羊只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驱虫前水平。说明可将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作为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常用驱虫药,建议每2个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以减少消化道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威克一号”即阿苯达锉一阿维菌素片,为武威红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系广谱、商效驱虫药物。为验证该药对驱除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的效果,笔者于2008年5月份在青海省门源县阴田乡上阴田村、下阴田村进行了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驱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梯度洗脱HPLC法同时测定4种驱虫类药物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254 nm。通过液相保留时间、峰纯度检查和光谱相似度检查。[结果]该色谱条件下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地克珠利分离良好。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和地克珠利均在10~200μg/mL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5%、100.3%、99.1%,RSD分别为1.2%、1.0%、1.4%、0.8%。[结论]该研究开发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以上4种驱虫药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