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H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免疫相关、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鱼类MHC基因的遗传结构、功能特性及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将此类基因应用于遗传育种中的前景,以及制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ajor histoeompatibility complex)是最具多态性的免疫分子。其多态性主要取决于群体内MHC基因的大量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间高度的序列变异。等位基因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抗原肽结合区(peptide binding region,PBR),这决定了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免疫力差异。鱼类受多倍化影响,MHC基因的多态性还表现在同一基因存在多个基因座位(多拷贝)。MHC的高度多态性及与机体免疫力的相关性,使其在鱼类遗传进化、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有关鱼类MHC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遗传图谱及起源,对鱼类的MHCⅡ类基因的结构、抗原分子组成、表达及功能、遗传多态与进化机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建议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座、等位基因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命名规则尚需进一步规范,并提出有关鱼类MHCⅡ类基因的研究在抗病育种以及鱼类分子系统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脊椎动物特别是鱼类中的研究进展。对MHC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鱼类抗病性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介绍了MHC的遗传变异与多种鱼类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草鱼MHC基因的研究。展望了MHC基因在鱼类及草鱼未来抗病育种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脊椎动物特别是鱼类中的研究进展。对MHC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鱼类抗病性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介绍了MHC的遗传变异与多种鱼类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草鱼MHC基因的研究。展望了MHC基因在鱼类及草鱼未来抗病育种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霞  朱庆 《畜禽业》2001,(10):10-11
随着畜禽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抗病育种已在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控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它的关键内容又是抗病性的选择.1967年,Hansen等最先报道了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抗性与MHC有关.以后又有许多学者对MHC进行了研究,发现鸡的MHC是与免疫和诸多生产性能有关的基因连锁群.因此,对MHC的研究成为抗病育种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叙述鸡MHC结构、功能和抗病性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一类编码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在所有硬骨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于 MHC 基因的研究一直是鱼类分子免疫学和鱼类抗病辅助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首次分析了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MHC Iα基因的 cDNA 序列特征,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评估了大弹涂鱼 MHC Iα基因 mRNA在健康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了注射病毒拟似物 poly(I:C)后 MHC Iα基因在机体主要免疫器官肝和脾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弹涂鱼 MHC Iα基因具有由1101 个碱基组成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 366 个氨基酸残基,具有 3 个蛋白激酶 C-磷酸化位点、1 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 1 个 N-糖基化位点。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大弹涂鱼 MHC Iα基因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RT-PCR 分析显示, MHC Iα基因 mRNA 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肾和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鳃和肠组织中表达次之。大弹涂鱼在腹腔注射 poly(I:C)后,肝和脾组织中 mRNA 表达量明显上升,在12 h 时, MHC Iα基因 mRNA 表达量在肝和脾中均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表明, MHC Iα基因参与了大弹涂鱼在高盐胁迫下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星斑川鲽MHCⅡ恒定链Ii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星斑川鲽MHCⅡ类分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实验通过SMART-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星斑川鲽MHCⅡ恒定链(MHCⅡIi)的全长cDNA序列,其长度为1766 bp,包含135 bp的5′非编码区、837 bp的开放阅读框和794 bp的3′非编码区。该基因共编码27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0.848 ku,等电点为6.89。与已知物种MHCⅡIi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与狼鲈、紫红笛鲷和鳜关系较近,同源性均为79%。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了MHCⅡIi在星斑川鲽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爱德华氏菌感染前后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脾脏、头肾、肝脏、后肠、性腺、心脏、血液、鳃和肌肉组织中,MHCⅡIi mRNA均有表达,但在表达量上有明显差异,脾脏和头肾组织相对表达水平较高,鳃、血液、肌肉、心脏和性腺中的表达水平较低。病原感染后,免疫相关组织脾脏和头肾的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肝脏和后肠的表达水平也略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可为星斑川鲽MHCⅡ类分子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海水养殖鱼类的抗病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解焱 《国外水产》1994,(1):13-14
专家们从60年代开始广泛研究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病品种,以降低各种鱼病对鱼类生产的威胁。鱼类抗病性育种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上方面:(1)鱼类抗病能力遗传方差研究;(2)抗病育种的方法研究。目前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抗体水平、血清和粘液的中和活性、应激反应、质量性状、蛋白质多态性及组织相容能力等方面都已有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
β-防御素是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人β-防御素SNPs、CNVs可影响基因的表达,与多种疾病易感性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人β-防御素基因SNPs和CNVs与克罗恩病、HIV感染等疾病的关系及畜禽β-防御素基因SNPs的研究进展。由于β-防御素显著影响疾病的抗性或易感性,对β-防御素基因SNPs/CNVs与畜禽疾病的关联分析,将为畜禽抗病育种中利用有效的SNPs/CNVs作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海浪 《中国水产》2009,(1):69-69
之一: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 目前,品种和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鱼类养殖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子。开展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通过筛选和鉴定与鱼类生殖、生长、抗病和抗逆等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其分子标记,在理论上揭示鱼类生殖、生长、抗病和抗逆等主要经济性状和重要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奠定鱼类品种改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冷水性鲑科鱼类肉质鲜美,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易加工,是世界性养殖鱼类,其中大西洋鲑、虹鳟和红点鲑属鱼类等主要养殖鲑科鱼类,一直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简要叙述了鲑科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介绍了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选择育种、分子遗传与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鲑科鱼类遗传育种工作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遗传育种新技术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遗传育种新技术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这包括:性别的控制、人工雌核发育、诱发多倍体、核的移植、基因工程。从现有的资料看来,研究鱼类遗传育种新技术主要集中在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上,就为当前生产养殖应用而言,已取得经济效益的是控制鱼类性别的雌核发育和利用三倍体不育性的染色体工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奥本大学渔业系副教授、鱼类遗传学家邓翰姆博士近年来在(鱼回)鱼遗传育种研究中,成功地将人体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斑点又尾(鱼回)的胚胎中。经对 DNA 结构的分析表明,注入人体生长激素基因后,斑点叉尾(鱼回)的 DNA 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他还进行了将硬头鳟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鲤鱼胚胎的试验,改变了鲤鱼的 DNA 结构。邓翰姆博士认为,基因重新组合的成功,标志着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上的突破,并将大有利于养殖鱼类的遗传改良、养殖鱼类质量和生长速度的提高及养殖周期的缩短。(李跃华摘译)  相似文献   

15.
鱼类育种通俗地讲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的方法,改造鱼类的遗传现状,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它的基础理论是遗传学。简单地讲,育种就是培育新品种。鱼类育种的方法很多,从最早利用的人工选择,到现在的基因工程育种,形成了多种方法,主要有: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各种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细菌性疾病已成为鱼类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败血症、烂鳃病、白皮病和肠炎等,主要的病原菌有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纤维菌、副溶血弧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等[1-8],防治方法主要是药物防治,抗病育种和免疫防治亦有报导。近年来笔者开展了对鱼类细菌性疾病免疫学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对数种鱼类致病菌进行了鉴定,为相关药物产品的研制和临床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淡水鱼类近5 000种,其中海水鱼约占三分之二,淡水鱼约占三分之一,鱼类养殖种类数由60年代的十多种增加到目前的百种左右,养殖产量也得到相应提高。建立先进的鱼类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研究创新平台、提高鱼类遗传育种的效果和种苗质量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鱼类遗传育种的技术及其当前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探讨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鱼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疫苗因能促使鱼类产生抗特殊疾病的作用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免疫接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有计划地使免疫鱼产生特异免疫抗性,使鱼体获得保护性抗体。然而,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在抗病过程中也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非特异性系统虽不能产生抗体,但能  相似文献   

19.
黄忠文 《淡水渔业》1987,(1):M002-M002
<正> 为普及提高我国鱼类生化与遗传育种的理论水平,中国水产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托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举办的全国首届《鱼类生化与遗传育种培训班》于1986年12月5日在武昌开学。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学员40人,参加讲课的老师有全国知名的教授、副教授一级的专家共13名。这次培训班主要讲国内外水产动态及我国水产科技成果、天然雌核发育、鱼类育种及其新技术应用、基因工程、鱼类细胞遗传学概况、基因工程专题、鱼类的生殖生理专题、生化遗传、人工雌核发育、物理学在渔  相似文献   

20.
赵紫霞  张研  曹顶臣  孙昭宁  许建  徐鹏 《水产学报》2017,41(12):1829-1837
为发掘适用于基因工程抗病育种的鱼类启动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对鲤Rab GTP酶(Ras-associated binding-GTPases 1a3,Rab1a3)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证实该基因在鳃、头肾等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的组织内转录水平较高,且免疫激活后转录显著增强,符合基因工程抗病育种所需的外源免疫基因转录模式。从鲤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中,使用Rab1a3基因特异引物筛选获得包含该基因区域的文库克隆,测序获得该基因完整序列,以及上下游调控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到长度为1014 bp的鲤Rab1a3基因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不具有典型的TATA盒或CpG岛特征,存在多个免疫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草鱼肾组织细胞系内验证该启动子活性,结果显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都能够在该启动子驱动下表达,证实该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且启动子活性在受到免疫诱导后增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启动子活性在免疫刺激后增强至免疫刺激前的8.67倍。研究表明,鲤Rab1a3基因启动子有望被开发成为免疫诱导型的基因工程元件,驱动外源免疫基因在鱼体内适时表达,抵御外界病原感染,同时避免非必要条件下的过度表达形成生长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