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贸易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近20年粮食进出口品种结构变化和不同粮食品种进出口情况的变化。未来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为:①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的、经济的、有效的选择;②广泛参与世界粮食贸易,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持90%左右的粮食自给率;③适当增加玉米和小麦的进口,控制稻谷的进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
2013年1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均增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2013年1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额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进口额为10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2.3亿美元,同比增长81.3%. 一、粮食(谷物)净进口同比下降8.9% 2013年1月,中国粮食(谷物)出口6.5万t,同比下降24.9%;进口101.3万t,同比下降10.2%;净进口94.7万t,同比下降8.9%. 稻谷产品 出口3.8万t,同比下降31.7%;进口30.5万t,同比增长7.2倍;净进口26.7万t,而2012年同期为净出口1.9万t.在稻谷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大米的进出口占绝大部分,具体比重分别是出口占97.7%,进口占98.9%.. 玉米产品 出口540.2t,同比下降76.6%;进口39.7万t,同比下降47.1%. 小麦产品 出口9 848.2t,同比下降16.8%;进口18.1万t,同比下降15.2%.  相似文献   

3.
主编速递     
《农业展望》2014,(6):3-3
<正>近年来几大主粮的进口增速高于国内产出增速,中国已进入粮食产品全面净进口时代,粮食问题仍十分严峻。《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需有效利用贸易,统筹兼顾立足国内和适当进口两个原则,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量分析》认为,虚拟耕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的局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但中国虚拟耕地贸易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需加强农业保护,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足,适度进口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4.
粮食贸易是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1世纪以来中国粮食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进口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对于平衡国内供需、调剂品种结构、稳定市场价格都有着积极作用。然而,值得重视的是,截至2014年,在连续11年增产的情况下,中国粮食进口量和净进口量都呈增加趋势。基于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评估,净进口将成为粮食贸易新常态。要提高粮食贸易的效率、提高国内外市场协调管理的水平、防控进口对国内生产的冲击力度,从而使粮食贸易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玉米贸易及产业安全状况的评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超  肖逸秋 《农业展望》2010,6(12):32-36
近年来,中国玉米贸易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状态,玉米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尽管目前中国玉米产业在整体上没有受到国际贸易冲击的迹象,但根据应用Baseline模型预测的结果,未来几年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有可能会出现净出口与净进口的交替,且玉米出口潜在影响地区间粮食调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玉米产业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未来的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产业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信息》2001,(3):12-13
一、粮食出口增加 粮食是我国传统的贸易产品,既有进口也有出口。粮食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和澳大利亚,出口国主要是韩国和菲律宾(以贸易量份额超过10%的标准)。近几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变化较大。其一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形态重新变为净出口;其二是进口结构发生变化,玉米、大米恢复出口,大豆从出口变为进口。这种变化,除了由于国内连续3年粮食大丰收造成供给大于需求以外,也因为小麦、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国家及时调整了粮食的进出口政策,从限制出口转为允许出口。  相似文献   

7.
薛允平 《世界农业》2006,(4):27-28,41
一、2005年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1.2005年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双增长,继续保持自1994年以来的净进口格局,净进口量有所下降   2005年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4.8万t,同比增长34.5%.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日益密切。本文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考察了2001—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估算了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净进口的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总量不断增长。2013—2018 年,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粮食累计达到3 571.74 万t,年均净进口虚拟水资源52.49 亿m~3,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资源122.62 万hm~2。分品种来看,稻米和玉米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大豆净进口规模仍然不大。就来源地而言,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稻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等东南亚4 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玉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乌克兰,大豆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鉴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占中国粮食贸易总量的比例仍然不高,不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水土资源紧缺压力,可能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9.
粮食贸易政策影响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系统考察建国以来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变迁历程与演化逻辑.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历经沉寂与萌芽、改革与探索、系统与完善、创新与深化4个阶段;从最初"不吃进口粮"过渡到"适当进口",从"进出口适当调剂"到"统筹两个市场",进而"走出去",勾画出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演化逻辑.增强粮食贸易政策精准性,改善粮食贸易政策响应能力,推进粮食进出口政策体系建设是我国粮食贸易政策发展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木薯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玲  李宁辉  冯献 《农业展望》2010,6(7):47-51
木薯主要的贸易产品为鲜木薯、木薯干片及木薯淀粉。近年来中国木薯出口逐年减少,成为木薯净进口国。文章分析了中国木薯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剖析了中国木薯的进出口贸易格局及木薯制成品的贸易格局。预计中国鲜木薯(或干片)、木薯淀粉的进口量将继续增长,进口价格依然坚挺;出口量仍然有限;东盟国家仍将是中国木薯的主要进口对象,木薯贸易将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透露,尽管我国粮食连续9年增产,但供求仍是"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特别是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已连续两年出现净进口。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为服务国内供求平衡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体看,进出口产品结构和主要进出口市场相对稳定,沿海省市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粮食进口激增,粮、棉、油、糖、奶等农产品进口均创新高,首次同时出现净进口,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拉大.这表明中国必须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均增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2014年1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5.0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出口额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进口额为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9.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一、粮食(谷物)净进口同比增长84.9%  相似文献   

14.
<正>受国内外价格倒挂、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粮食(谷物)进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量达1951.6万t,同比增33.8%,净进口1 874.7万t,同比增四成。同时,粮食进口结构出现了三大主粮进口总量减少、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两个新特征,值得跟踪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中国谷物贸易2000年以来呈现出的新特征,研究谷物贸易演变趋势,对谷物贸易进行展望,为我国调节谷物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2000~2017年中国谷物贸易相关的数据,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中国谷物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谷物相关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结果】 中国谷物出口已由较强竞争力转为较弱竞争力,且竞争力在不断弱化;中国已经由谷物净出口国变为谷物净进口国;中国谷物进出口市场和进出口产品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谷物支持政策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有效的促进了谷物市场的正常运行,谷物进口受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的限制,而谷物的出口由国家根据谷物生产情况进行调节。【结论】 我国谷物消费结构出现新特征,谷物的需求出现由“量”到“质”的提升,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我国谷物产量增加空间有限,进口进一步增加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珉 《农业展望》2006,2(5):6-10
介绍了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加入WTO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棉花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分析了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的特点。中国加入WTO以后,棉花进出口贸易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进口大幅增加,出口急剧萎缩,贸易逆差严重;进口棉花中一般贸易进口比例上升;美国成为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的最大竞争伙伴,占中国进口棉花50%以上;棉花进口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分析了中国加入WTO以后棉花的贸易依存度增长的趋势。分析了中国进口棉花主要来源国家的棉花进出口贸易变化情况。并就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状况、中国棉花关税配额完成情况、纺织品配额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棉花进出口的影响、中国进口棉花贸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分别作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国重新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这可能是一个转折,意味着中国将开始进入粮食进口时代.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差别化的思维,重新审视进出口方略,提高应变能力,规避潜在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2):29-32
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出口增幅较大超过进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粮食(不包括大豆)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棉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扩大;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仍以东部地区为主,其出口份额有所下降,进口份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出口份额有所增加,进口份额略有下降;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略有增加。2005年亚洲仍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其出口增长进口下降;进料加工方式进出口双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世界畜产品贸易总量逐年增长,其中,禽肉、猪肉出口量大幅上涨,牛肉和绵羊肉保持不变。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牛肉和绵羊肉占比相对下降。畜产品贸易地区结构相对稳定,世界贸易量前10位国家变化较小。展望未来,畜产品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量仍会持续增长,但总体增速会放缓;贸易产品结构将发生一定变化,牛肉和绵羊肉比重将增加;贸易地区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家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需求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将导致畜产品进口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相似文献   

20.
<正>一、粮食(谷物)净进口同比增长84.5%2014年1~8月,中国粮食(谷物)出口35.7万t,同比下降45.1%;进口1 243.4万t,同比增长72.8%;净进口1 207.7万t,同比增长84.5%。稻谷产品出口13.6万t,同比下降58.5%;进口166.0万t,同比增长4.5%;净进口152.5万t,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