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全省有代表性的31个县12种常用饲料的371个样品表明,其中10个县的饲料含硒量平均在0.02ppm以下,占测定县的32.2%;含硒量在0.03~0.05ppm之间的为14个县,占45.2%.按国际标准在0.05ppm以下的地区均属严重缺硒区。据此,我省有77.4%的县属于严重缺硒区。饲料中硒含量高于0.05ppm的有7个县,占22.6%。这些县分布于我省西部和北部边区。 根据抽测3个不同类型地区的土壤、猪血与饲料含硒量的结果表明,凡土壤含硒量高的,猪血和饲料中含硒量一般也高。由于缺硒畜禽易患水肿,白痢、心肌炎、肝坏死、白肌病(牛羊)等疾病,故缺硒对本省的畜牧生产危害很大。低硒县应采取相应的补硒措施,以减少畜牧生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6 诊断典型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变化容易诊断。对于亚临床期或非典型轻症病例,尚需采取治疗性诊断、实验室检验以及心电图描记等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判定。6.1 流行病学调查a.在缺硒地区(土壤硒含量<0.5ppm)采食低硒饲料或(和)缺乏维生素 E 的饲料;在非缺硒地区饲喂未补加硒和维生素的低硒饲料;饲喂大量含不饱和脂肪酸饲料,特别是冷藏过久的、酸败的动物性和油脂类饲料等,可作为病原诊断的初步依据。b.本场或本地区曾有本病的发病史,且呈一定的季节性,多种畜禽群体发病,但幼龄多发。6.2 临床症状诊查  相似文献   

3.
<正> 硒是畜禽营养中的必需微量元素.它在机体组织器官中虽含量甚微,但其生理功能却能保证畜禽健康,而其生物合成性能则是促进畜禽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通常,天然饲料中含有少量畜禽所需的硒,当饲料中的硒含量不能满足代谢过程需要时,将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而患缺硒症.近年,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与安徽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协作研究表明,安徽地区饲料缺硒的地域分布甚广,并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因此,为畜禽补硒就成为当前畜牧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天然低硒饲料对畜禽生产、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我国天然缺硒饲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猪、鸡和鸭的缺硒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饲料缺硒可导致生产中畜禽发生一系列表现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用缺硒饲料喂仔猪8周、雏鸡2周后,血液及组织中含硒量与GSH-Px活性显著降到较低值,并趋于稳定,这与动物开始出现缺硒症状的结果一致。鸡试验证明,缺硒日粮中补加100mg/kg维生素E或补加0.05ppm以上的硒,可防止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病。但仅补维生素E不能防止鸡胰脏的缺硒病变,还需同时补硒。对鸡胰脏中Cu、Zn、Mn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缺硒使胰脏变性,导致Cu、 Zn、Mn代谢障碍及含量下降(P<0.05)。试验还证明,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加剧缺硒状况对畜禽的危害程度,说明对饲料条件较好,生长较快的畜禽品种,特别是幼畜、幼禽,应适当提高硒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5.
硒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含量差异十分悬殊。在富硒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体内浓度可高达对人畜造成毒害。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就认识到动物的软化病、晕倒病和肝硬化病等与饲料中Se含量高有关。另一方面,饲料或饮水中Se含量过低,会引起人畜的血肌病等多种缺硒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都与生态环境中Se缺乏有密切关系。1959年Sehwarz证明硒是动物的必要元素。  相似文献   

6.
硒是动物所必需的一个微量元素,如果供应不足,会引起缺乏症,轻者影响健康、生长和繁殖,严重者致死。但是采食过量也会中毒。美国Kubota等人(1967)经过调查研究,发表了全国饲料含硒量的分布图,知道美国缺硒面积远超过高硒中毒的面积。他们建议饲料牧草含硒低于0.05ppm时可认为低含量;若低于0.02ppm可能引起家畜、家禽硒缺乏症。以后许多试验研究了畜禽对硒的需要量,认为日粮中含0.1—0.3ppm为适宜的含量,如高至10—50倍即为中毒量。一般认为日粮中含2ppm为危险含量。美国在缺硒地区生产的饲料中,由1967年开始给猪、鸡补硒,避免了几亿美元的经济损失(Ullrey,1980),显著提高了畜产品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白肌病(WMD)是一种退行性肌肉疾病,在所有的大型动物均有发现。它通常是由缺乏硒和V_E引起的。硒(Se)缺乏症是由于土壤缺硒,而单一饲喂生长在这些土壤上的饲料植物造成吸收硒不足而引起。土壤中含有小于0.5mg硒/千克土壤和局部收获饲料中含有小于0.1mg硒/千克饲料,硒缺乏症易发生。V_E缺乏相关于土壤类型和更紧密地反映牧草品质。放牧动物通常摄取足够量的V_E,这是因为新鲜豆类和牧场是V_E的良好来源。而青贮饲料,油籽,块根作物,谷物和干草,往往是V_E的长期储存饲料。导致V_E活性退化贫困源,高达每月50%。硒和V_E缺乏可产生生殖损失的症  相似文献   

8.
硒是一种人体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在动物的吸收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免疫以及临床保健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在家畜和家禽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硒对其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据报道,中国有约3/4的地域属于低硒区或缺硒区,超过3/5的地域所生产的饲料原料中含硒量0.05 mg/kg,根本无法满足畜禽的生长发育需求。由此可见,微量元素硒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学功能,硒补充剂的分类以及硒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不同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世界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缺硒是畜牧业的一大灾祸。缺(低)硒,可导致畜禽发生数十种疾病,其中有的病则带有毁灭性.如仔猪桑葚心病、肝营养不良,幼畜(仔猪,羔羊、犊牛,幼驹)的白肌病,雏鸡的脑软化、渗出素质和绵羊的营养性衰竭症等.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时人、畜健康遭到严重损害。硒虽为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效应,但是人和动物对他的需要量却是有限的。大抵上土壤含硒量0.5ppm、食品和饲料含硒量  相似文献   

10.
硒在地质化学中属于超微量元素,它是人和动物必不可缺且生理作用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性微量元素.硒缺乏能引起动物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据资料记载,土壤含硒量低于0.5ppm,饲料含量低于0.05ppm,便可使畜禽发病.  相似文献   

11.
硒(Se)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类主要通过植物和动物性食物摄取硒元素,而食物中硒的含量决定于土壤中硒的有效形式以及植物和动物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我国72%的地区都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中,其中29%的地区含硒量小于0.02 mg/kg,属于严重缺硒地区。因此,提高食物中的硒含量十分必要。植物是人体吸收硒最丰富的来源,通过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从而提高人类饮食中的硒含量,对于缓解硒缺乏引起的人类疾病至关重要。硒生物强化是提高植物硒含量的最有效手段,植物硒生物强化技术是食品中硒富集的有效策略。目前,植物硒元素生物强化主要通过农艺管理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途径来实现。笔者系统综述了硒的重要性,硒的形态、土壤性质、植物的品种和种类等因素对硒有效性的影响,硒元素的生物强化途径及其应用前景,这可以有助于解决人类及其他动物缺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弄清丹寨县各乡镇稻田土壤硒、锌含量及分布,以期为当地土壤硒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丹寨县6个乡镇主要稻田土壤样品,测定其硒、锌含量,分析其分布.[结果]该县稻田土壤耕作层硒含量在0.09~0.45 mg/kg,平均含量为0.25 mg/kg,其中足硒土壤占85.31%,少硒土壤占10.49%,缺硒土壤占4.20%,无高硒和过硒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在3.12~91.33 mg/kg,平均值为15.33 mg/kg,绝大多数稻田土有效态锌含量超过5.00 mg/kg.土壤耕底层硒含量在0.04~0.68 mg/kg,平均含量为0.27 mg/kg,其中足硒土壤占77.62%,少硒土壤占9.09%,缺硒土壤占4.09%,高硒土壤占8.39%,没有过硒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在3.00~65.21 mg/kg,平均值为11.15 mg/kg,绝大多数稻田土有效态锌含量超过5.00 mg/kg.[结论]丹寨县域稻田土壤多为足硒土壤,有少量的缺硒、少硒和高硒土壤分布,不存在过硒土壤;多数稻田土为很高锌稻田土,少数为高锌,没有低锌、少锌和缺锌稻田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土壤与牧草中硒元素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含量在0.030~0.159mg/kg之间,平均为0.122mg/kg;牧草中硒的含量在0.021~0.772mg/kg,平均为0.099mg/kg。土壤表现为缺硒,牧草表现为禾本科牧草缺硒,其他所分析牧草不缺硒。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7,(23)
<正>本溪市地处全国缺硒重点区域内(我国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由于缺硒给畜牧业生产和人们身体健康带来著多影响(已直接造成人类40多种疾病),常引起幼畜禽白肌病,成年蛋鸡生长发育受阻、排卵数、蛋形指数下降,饲料报酬率、肌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养殖鸡成本提高、利润减少。为解决蛋鸡缺硒症的发生和生产人类富硒且低胆固酵的保健食品,笔者利用引进的巴西酵母硒饲料添加剂在本溪县南甸镇绿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缺硒土壤,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28μg/kg,其有机硒占比为81%,籽粒硒强化指数达35%;富硒土壤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达176μg/kg,有机硒占比为83%,籽粒硒强化指数达27%。较缺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可显著提高越冬-拔节、拔节-孕穗两阶段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达31%,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均可提高千粒重4%~8%,增产3.15%~4.16%,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总之,富硒土壤和施硒土壤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生产标准,且富硒土壤更有利于籽粒有机硒积累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会泽县16个乡镇47村的土壤硒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在0.045~0.741mg/kg之间,平均值为0.242mg/kg,低于世界土壤硒中位值0.40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的平均含量0.239mg/kg。大部分土壤处于正常范围,达正常范围的占到80%,有12%的土壤处于变动区,只有8%的土壤处于缺硒状态,没有严重缺硒的。根据当地土壤含硒状况,就今后富硒农产品的开发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犊牛缺硒病在农户少见,多见于规模养牛场。硒是畜禽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当草料、饮水和日粮中缺乏硒元素时,会导致犊牛缺硒。本文根据养殖实际情况分析了犊牛硒缺乏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土壤与牧草中硒元素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含是天0.030-0.159mg/kg之间,平均为0.122mg/kg;昌中硒的含量在0.021-0.772mg/g,平均为0.099mg/kg,土壤表现为缺硒,牧草表现为禾一科牧草缺硒,其他所分析牧草不缺硒。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发病原因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青饲料中。如果仔猪在饲养过程中很少采食青饲料,则很容易导致仔猪缺乏硒和维生素E,从而引起该病的发生。另外,饲养管理不当、惊吓、长途运输、突然改变饲料和断奶过早等不良应激因素的刺激,也能促使该病的发生。二、流行特点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缺硒地带。非缺硒地区如果饲喂用缺硒地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属缺硒省份,尤以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南部山地和三江平原地区最为严重。松嫩平原的某些县含硒量稍高,但亦属低硒地区。全省土壤硒水平范围值为0.0117—0.6314ppm,平均值为0.1605ppm。水溶性硒水平范围值小于0.1—15.8ppb。饲料硒水平因地区不同差异亦显著。如低硒地区(病区)与非低硒地区(非病区)的玉米含硒量平均值分别为0.0065与0.0215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