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属植物起源、分类及花生栽培种祖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了解花生属植物的起源、分类及栽培种花生的野生种祖先对利用野生种改良栽培种花生品种和扩大其遗传基础均具有重要意义。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质来源,现已经鉴定出花生属植物有80个种,分属于9个区组;花生区组包括花生栽培种和其它30个野生种,花生栽培种与花生区组的野生种杂交亲和,与其它区组的野生种杂交不亲和。通过种间杂交、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对花生属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比较一致认为A.duranensis和A.ipaensis最有可能是栽培种花生的野生种祖先。通过各种途径利用花生野生种质资源改良花生栽培种和进行种质创新是今后花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芝麻种质资源,分析了野生种和栽培种芝麻种子品质性状及其近红外光谱图的异同。结果表明:野生种和栽培种芝麻品质性状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分为2个类群。方差分析表明,供试材料中野生种芝麻的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和油酸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栽培种芝麻,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芝麻酚林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栽培种芝麻,但芝麻棕榈酸和芝麻素含量与栽培种差异不显著。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野生种和栽培种芝麻的近红外光谱图十分相似,但在波长960~1 040nm、1 140~1 250nm和1 440~1 500nm各自存在特征峰。野生种和栽培种种子化学组成差异较大,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鉴别栽培种和野生种芝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甜瓜属野生种耐铝盐胁迫的能力。[方法]以甜瓜属野生种和3种栽培种黄瓜为供试材料,研究铝盐胁迫下叶片中POD活性、SOD活性、电解质外渗透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甜瓜属野生种的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3种栽培种黄瓜,电解质外渗透率和MDA含量均低于3种栽培种黄瓜,这表明甜瓜属野生种的耐铝胁迫性强于栽培种黄瓜。[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甜瓜属野生种改良栽培黄瓜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甜瓜属野生种耐铝盐胁迫的能力。[方法]以甜瓜属野生种和3个不同类型的栽培种黄瓜为供试材料,研究铝盐胁迫下叶片中POD活性、SOD活性、电解质外渗透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甜瓜属野生种的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3种栽培种黄瓜,电解质外渗透率和MDA含量均低于3种栽培种黄瓜,这表明甜瓜属野生种的耐铝胁迫性强于栽培种黄瓜。[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甜瓜属野生种改良栽培黄瓜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 12对AFLP引物 ,以饭豆标准品系M 0 0作对照 ,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尼泊尔、印度、不丹的 14 6份小豆栽培种 (Vignaangularisvar.angularis)和野生种 (Vignaangularisvar.nipponensis)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得到 313条多态性带。据AFLP多态性数据绘制的聚类图 ,可区分其中的 14 3份种质 ,表明小豆物种 (Vi gnaangularis)存在足够的遗传多样性 ,可用于资源材料的准确鉴别与分类。鉴于此 ,采用新开发的利用AFLP数据揭示核苷多样性的Innan’s进化树分析方法 ,进一步将 14 6份小豆资源分成 7个明显不同的地理演化群 ,即中国栽培种、日本栽培种、日本综合群 韩国栽培种、中国台湾野生种、中国野生种、尼泊尔 不丹栽培种和喜马拉雅野生种演化群。就上述地理演化群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以及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可能的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初步认为栽培小豆至少应当有 4个不同类型的野生祖先和 3个不同的地理起源。  相似文献   

6.
大豆古今考     
大豆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分栽培种和野生种。栽培种是由野生种经过人工栽培选择演变而来的,直至目前野生大豆在我国各地还常见到。大豆起源于我国大豆在我国栽培已有几千年历史,至于起源于我国何地,目前有几个学说,但尚未定论。我国东北有野生种、近野生种和栽培种,且因古书中有“齐侯北伐山戎,出冬葱及戎菽布之天下”。因而主张东北是大豆原产地。有人认为黄河流域野生大豆、近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均有。古书诗经中《豳风·七月》(豳是地名在今陕西)和《鲁颂·閟宫》(鲁指山东)篇里,描写大豆生于山东、陕西;周礼夏官马篇述说河南、山西也是大豆主要分布地区;周书  相似文献   

7.
番茄愈伤组织和植株耐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份野生种和4份栽培种的研究证明,子叶,下胚轴和叶片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对NaCl的反应是一致的,将4份野生种和2份栽培种带有2叶一心的小苗扦插于附加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中,发现在150mmolNaCl处理10d时,1号,2号,3号和4号材料的相对生根率分别为65.8%,87.5%,86.8%和100%,4份野生种在附加有75 mmol/NaCl的 培养基上的生长优于对照,随着NaCl浓度的不断提高,株高和叶片数都表现下降,3号材料下降幅度最小,当NaCl浓度提高到300mmol时,4份野生种的鲜重可达对照的0.90倍,1.07倍,1.60倍和1.53倍,而]2份栽培种则为对照的0.55倍和0.33倍。  相似文献   

8.
野生番茄和栽培番茄的耐盐差异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番茄秘鲁番茄,潘那利番茄和栽培番茄“鲜丰98-7”、“交农1号”和“交农2号”为材料,并对其幼苗进行盐胁处理。15 d后对植株的干重、根冠比、叶片含水量和POD酶谱等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的植株干重显著高于栽培种,且保持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和根冠比,具有较强的盐适应能力,且潘那利番茄耐盐性强于秘鲁番茄。栽培种的耐盐性低于野生种,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交农1号”和“交农2号”显著优于“鲜丰98-7”。盐胁迫条件下野生番茄和栽培番茄在酶带数量和活性上有极显著的不同,尤其是表现在POD2这条酶带上,其在2个野生种体内活性很强,远远高于栽培番茄。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不同地区野生金线莲和组培苗4、6月栽培种进行多糖、黄酮、氨基酸、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闽南野生金线莲4种成分含量均高于闽东野生种,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组培苗栽培种均高于野生种,且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下降;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表现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上升,组培栽培6个月最高,其次是闽南野生种.  相似文献   

10.
鉴于全球15亿以稻米为主食和4.5亿以稻米为第二主食的人们的利益,笔者对水稻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和利用问题作一简介。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种质资源的潜力和努力的方向。 世界上栽培的水稻属于Oryzo属。该属还包括20个野生种。与非洲栽培种(O.glaberrima Steud)相比,亚洲栽培种(O.ssativa L.)更为多种多样且具有更长的栽培历史。这两个栽培种均为二倍体,但在野生种中却既有二倍体类型(n=12),也有四倍体类型(n=24)。  相似文献   

11.
高粱野生种和栽培种组织培养反应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反应性(TCR)研究在国外已引起重视。目前,苜蓿、红三叶草、玉米、小麦、水稻等TCR基础研究已见诸刊载。高粱TCR研究迄今尚未见系统分析与论述,本试验选用3个野生种,12个栽培种,4种外植体,在以MS为主的培养基上进行体外培养,比较分析基因型间及外植体间TCR差异。结果表明,基因型间TCR差异显著,野生种和栽培种之间差异尤为明显。外植体间也表现不同。栽培种TCR强于野生种。从外植体上看,TCR表现较复杂。成熟胚出愈日数平均6.1天,幼穗9.3天,芽尖9.8天,幼穗15.8天。但幼穗的诱愈率和胚性诱愈率都最高,胚性愈伤分化较早,而且质量和数量都优于其它外植体,再生植株数最多。就所有在MS上外植体的总平均来看,栽培种出愈日数比野生种少2天,诱愈率比野生种高10%。在对盐反应上,野生种胚性愈伤组织的耐盐性显著高于栽培种,在含NaCl2.5%的培养基上,野生australiancis类型仍可生长,而所有接种的栽培种胚性愈伤组织几乎全部死掉。  相似文献   

12.
以原产我国的120个栽培品种和8个野生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地理分布的差异对栽培芍药与各个野生种的亲疏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表明新疆芍药、块根芍药、多花芍药和白花芍药等4个窄布种不可能参与我国芍药品种的栽培起源;然后对栽培品种和各野生种之间的根、叶及花等性状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川赤芍亦不可能参与我国栽培芍药品种的起源,草芍药和美丽芍药等2个种对我国栽培芍药的起源影响甚微.综合地理分布分析及比较形态学研究,最终揭示出我国主流栽培芍药基本起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一个种.该研究结果显示了利用野生种改良我国现有栽培品种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3.
赵志强 《世界农业》1991,(12):13-14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国内外花生生产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育种工作者改良花生品种。改良品种的根本途径在于丰富花生的遗传基础,扩大变异来源。而栽培花生的遗传脆弱性和狭窄性要求花生的改良工作必须与花生属野生种的利用研究相结合。花生属野生种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的迅速发展,许多作物已构建了较为饱和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这些图谱已定位了很多重要性状的 QTL。综述了近年来花生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重要性状的 QTL定位研究进展,包括花生野生种、栽培种、栽培野生种间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抗病性、产量、品质、形态和生理等性状的 QTL定位,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郁金香为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有栽培种和野生种两种。栽培种株高、叶大、花色鲜艳多样,为观赏植物、名贵花卉,欧洲广为种植,我国也有引种栽培。野生种为饲用植物,我国有14种,新疆就有11种,多生长在天山北坡低山带,主要有天山郁金香和伊犁郁金香两种。  相似文献   

16.
甘蔗不同种茎的贮藏细胞体积、维管束大小及其密度都有很大差别.原始栽培种的细胞体积大于野生种的;维管束密度以野生种和春尼为高,竹蔗、黑车里本和拔地拉较低;维管束大小顺序则为伊利安>黑车里本>拔地拉>竹蔗>春尼>割手密.从野生种、原始栽培种到这些种远缘杂交和回交培育的生产品种的系统发育中,生产品种的茎贮藏细胞体积居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之间,而维管束则呈增粗且密度变稀的趋势.细胞体积、维管束密度与糖分的相关是有一定范围的.在生产品种和原始栽培种中,细胞体积大于2000000μm~3时,与糖分呈显著负相关;生产品种的维管束密度在小于300条/cm~2时,与糖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择具有2n配子的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品系,与当地主栽品种杂交、回交多年获得马铃薯渐渗系,从中筛选适宜的马铃薯炸片品系和最佳抗低温糖化渐渗系亲本,开辟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利用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通过马铃薯渐渗系后代群体田间农艺性状选择,不同储藏条件对炸片品质影响分析以及块茎中还原糖、酸性转化酶、游离氨基酸、薯片色泽和丙烯酰胺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始栽培种S.phureja和野生种S.chacoense来源的渐渗系产量、干物质含量、商品率显著高于S.vernei和S. raphanifolium来源的渐渗系。低温储藏(4℃)180 d中,不同渐渗系还原糖积累能力显著不同。渐渗系0712-33、0722-90、0732-43和0742-66的还原糖含量较低,油炸后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较低,色泽鲜亮均匀,具有优良的炸片加工特性。【结论】利用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回交创造马铃薯抗低温糖化渐渗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马铃薯育种方法,原始栽培种S.phureja和野生种S.chacoense是适合炸片品质改良的渐渗系亲本。  相似文献   

18.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对湘西地区虎耳草栽培种及野生种叶片在冬季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虎耳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冬季呈单峰曲线,野生种净光合速率的峰点在14:30晚于栽培种(13:00),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也是野生种极显著低于栽培种.蒸腾速率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未完全同步,在10:00出现最低值.相关性研究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蒸腾速率此外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非气孔因素是影响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内部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烟草属不同亚属以及不同类型栽培烟草的遗传相似性关系,为明确烟草野生种和栽培烟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研究栽培烟草起源演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EQ8000遗传分析系统,对烟草属内4种类型的5份栽培烟草以及28份烟草野生种进行荧光AFLP分析,估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并对28份烟草野生种、5份栽培烟草及其可能的祖先种分别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利用10对AFLP引物在33份种质中共扩增到2 423个片段,2 394个具有多态性。烟草属33份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021-0.860,平均为0.269。当相似系数为0.309时,28份野生烟草按其亚属聚为3类。2个栽培烟草种的5份不同类型烟草与其对应的可能祖先种首先聚为一类。在不同类型普通烟草中扩增到的AFLP共有片段,有97.7%可以在其可能的祖先种中找到。【结论】烟草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烟草进化过程中,其假设的祖先亲本都有一定贡献,其中N.sylvestris对普通烟草的形成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0.
烟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亲缘进化关系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烟草属不同亚属以及不同类型栽培烟草的遗传相似性关系,为明确烟草野生种和栽培烟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研究栽培烟草起源演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EQ8000遗传分析系统,对烟草属内4种类型的5份栽培烟草以及28份烟草野生种进行荧光AFLP分析,估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并对28份烟草野生种、5份栽培烟草及其可能的祖先种分别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利用10对AFLP引物在33份种质中共扩增到2 423个片段,2 394个具有多态性。烟草属33份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021—0.860,平均为0.269。当相似系数为0.309时,28份野生烟草按其亚属聚为3类。2个栽培烟草种的5份不同类型烟草与其对应的可能祖先种首先聚为一类。在不同类型普通烟草中扩增到的AFLP共有片段,有97.7%可以在其可能的祖先种中找到。【结论】烟草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烟草进化过程中,其假设的祖先亲本都有一定贡献,其中N.sylvestris对普通烟草的形成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