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月份购放的鳗线,如未达到放养量,需在本月继续购足。长江下游开始准备捕捞鳗苗。本月份水温还比较低,鳗鱼索饵情形仍不太好,要视其索饵情形适量给饵,同时添加“特型鳗鱼预混料”或“水产专用Vc”。增强鳗鱼体质,还应避免在低温(10℃以下)处理鳗鱼,在放养前,鳗鱼必须进行药浴。鳗鱼种入池前用1/3000的“种苗净”药浴4~5分钟后入池。水体用0.3~0.4g/m3的“鳗净”全池泼洒。防止鳗鱼体表受伤,以避免水霉病及其它病原的感染。二月份鳗鱼养殖的操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鳗鱼患车轮虫病虽没有患拟指环虫病对鳗鱼影响那么严重,治疗也没那么艰难,但因虫体繁殖力强,易侵及多数鳗鱼并造成伤亡,因而也是威胁鳗鱼养殖的重要外寄生虫。从欧洲鳗、日本鳗到美洲鳗,鳗苗、黑仔、幼鳗到成鳗等各阶段,皆易受到本虫之侵袭而导致较重大的病害。该虫传播速度快,一旦鳗池有本虫侵入,即使开始时仅有数尾发病,也会很快蔓延全池的鳗鱼。因此若不能及早正确诊断本病而施以对策,将会给养鳗场带来较重大的损失。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鳗鱼的鳃、鳍及体表,并不侵入体内。鳗苗及幼鳗多见寄生于体表及鳍,而成鳗多见寄生于鳃部,少量寄生时对…  相似文献   

3.
鳗鱼(Anguilla japonica)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水温、水质、密度不适宜等原因常会发生鳃病,鳃病在发病初期不易诊断,往往延误治疗,造成损失,所以必须重视鳗鱼鳃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工作。1 粘液细菌性鳃病 该病发生在低于水温期,成鳗和幼鳗都  相似文献   

4.
由于本月份水温逐渐升高,鳗鱼的摄自率较高,生长速度加快,鳗密度会一再增加,所以要及时分养,要经常调节水质并保持水质,并避免密度过高和过量投饵,同时不要给予营养不全或鲜度不好的饵料。定期使用“鳗净”消毒体表和水体。四月份鳗鱼养殖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鳗鱼疾病的诊断方法鳗鱼的疾病大致可分为由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引起的生物性疾病,和由于水质或营养不良引起的非生物性疾病。对鳗病进行正确的诊断,是对症下药、少走弯路、减少损失的前提。为了正确诊断鳗病,必须进行周密的现场调查和对鳗鱼的细致检查。一、现...  相似文献   

6.
许洁华 《内陆水产》1995,(11):24-24
鳗鱼爱德华氏赤鳍病的防治鳗鱼爱德华氏赤鳍病,又称肝肾病、溃疡病或臌胀病,是危害较大的常见细菌性鳗病。尤其在温室里培育鳗苗时,因绝大部分养鳗场以丝蚯蚓为开口驯养饵料,发病比较普遍,危害十分严重.鳗鱼养殖的关键在于提高鳗苗培育成活率,即在温室里对爱德华氏...  相似文献   

7.
采食不同的饲料会使鳗鱼机体的养分组成发生较大的改变,并影响其营养价值。为了比较两种不同的鳗鱼饲料饲养鳗鱼的效果,我们分别用试验鳗料和对照鳗料进行玻璃缸喂养幼鳗和大棚加温水泥池饲养成鳗试验,经对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96,23(4):182-183
鳗鱼主要疾病之防治三、烂鳃、烂尾病(柱状病)病症1.此类鳗病对中成鳗多感染于鳃部;幼鳗及鳗腺多感染于尾部及鳍上。2.鳃部受感染之鳗鱼,呈现呼吸困难、鳃盖张合之幅度加大、游动无力、常靠岸。捉起后以手指轻压鳃盖会有淤血流出,剪开鳃盖可见鳃瓣有缺损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的鳗鱼养殖过程中,由于整体养殖环境质量的下降,养殖池中微生态结构的失衡以及干旱等原因导致鳗病频发。今年夏秋季,福建的养鳗场大面积爆发鳗鱼鳃霉病,加之前期寄生虫处理不彻底,以及细菌的后续感染,造成鳗鱼死亡率基本在20%以上,有些处理不当的鳗场损失更惨重。 笔者总结今年在一些鳗场成功治疗综合性鳃病的方法,与广大鳗鱼从业者交流。  相似文献   

10.
鳗鱼肝肾综合症,又称为爱德华氏病。这种病在鳗鱼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白仔阶段发病,病情急且死亡率极高,鳗种或成鳗阶段发病,也会造成严重死亡。这是养鳗业中危害极大的鳗病。 1.鳗鱼肝肾综合症的诊断在白仔鳗阶段,如果是用丝蚯蚓开食,在投喂第五天前后有可能发病,要注意观察。正常健康的白仔鳗,当水温提高到25~27℃时,白天一般潜伏水底或在背阴处游动。夜间则在水的中上层顺水流方向游动,  相似文献   

11.
叶阿良 《科学养鱼》1997,(11):23-23
1996年8月中旬,我县某养鳗场发生成鳗药物中毒,造成鳗鱼批量死亡,危害严重。经现场观察、病鳗检查及专家鉴定,确诊为益舒宝药物中毒。经采取几种有效治疗方法,减少了鳗鱼死亡。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中毒症状1996年8月15日上午,鳗鱼体色及游动较正常。中午出现食欲减退,鳗鱼上饲料台数量减少现象。中毒IO小时后全场停食,并陆续出现死鳗。每池死亡10~20尾。至傍晚增至每池死亡200~300尾。外表观察鳗鱼体色变深,部份鳗体变灰白。粘液分泌增多,鳃被大量粘液包着,呼吸受阻,游动缓慢乏力,散游于鱼道外或贴池…  相似文献   

12.
鳗鱼腐皮病是近几年在鳗鱼养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疾病,因其最初发生于日本鳗鲡,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鳗体表病灶斑块状溃疡,又称日本鳗鲡溃疡症。现在养殖的欧洲鳗鲡也有发现,鳗鱼腐皮病初期,鳗鱼的死亡率并不高,只是每天几条十几条,由于在发  相似文献   

13.
目前,鳗苗及成鳗的运输方法主要有运苗箱运输、塑料箱运输、尼龙袋充氧运输等,江苏省鳗鱼运输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较为普遍。现根据各地经验,将尼龙袋充氧运输鳗鱼的技术作一介绍。1.停食为了避免鳗鱼的排泄物在运输过程中污染水质,降低运输成活率,除未开食的白仔鳗苗外,黑仔鳗、鳗种及成鳗在包装运输前,必须停食三天,使鳗鱼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完胃内食物,排泄净肠内粪便,以有  相似文献   

14.
何辉成 《内陆水产》1996,22(5):20-20
鳗鳔居线虫病治疗一例鳗鱼鳔居线虫病,是由线虫的幼虫借寄生于剑水,被鳗苗误食,而进入鳗鱼鳔内,吸取鳗鱼营养,营成虫的寄生生活所造成的鳗鱼病。其症状,病鳗体质消瘦,生长慢,严重的,腹部膨大,浮于水面,作“之”慢游。养鳗者虽对鳗苗的开.口饵料──水生丝蚯蚓...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鳗鱼养殖过程中,烂尾病也是养鳗业者感到最头痛的病害之一,其原因是由于该病传染速度快,复发率相当高,且易并发感染水霉及其它细菌性疾病,给养鳗业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年来对该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一、病因:该病主要是佳状屈挠杆菌弱毒株及嗜水气单胞菌寄生于欧洲鳗鱼尾部引起。二、流行情况: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发病适宜水温为18—26℃,主要危害白仔、只仔和稚鳗。在夏季池中一旦有少量鳗发生烂尾病,l-2天内就会感染整地鳗鱼。传播速度之快可想而知。三、症状:发病初期:组池四周可见游动缓慢之病鳗,尾尖有少…  相似文献   

16.
朱振东 《内陆水产》1997,22(6):17-17
鳗苗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繁殖,完全依赖于天然捞捕。近几年来,适宜于我国养殖的日本鳗(又称河鳗)鳗苗资源已濒临枯竭,日本鳗鳗苗价格早已贵于黄金,鳗苗购入的支出在养殖总生产成本中占到50%左右,可以说制约现今成鳗养殖的首要因素是鳗苗。正是由于日本鳗苗的资源匮乏,导致了大量价格十分便宜的外来鳗苗进入我国,由于我国养殖这些鳗鱼的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往往给生产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注意鉴别好这些不同产地的鳗苗,对指导我们的生产,减少不应有的鳗苗高额费用支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引入我国的鳗苗品种有欧洲鳗、美…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养鱼》2005,(11):61-61
福建省鳗业协会有关人员目前表示,由于国内个别媒体炒作鳗鱼产品有孔雀石绿残留问题,福建的鳗鱼产品自今年7月下旬停止出口至今,已造成5000多吨烤鳗压库,3.3亿尾鳗鱼压池,福建养鳗业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18.
市场明明是求大于供,广东却囤积着几干吨的烤鳗卖不出去。从广东省鳗鱼业协会了解到,今年广东省预计出口鳗鱼将不会超过4万吨,与历史最高出口量相比减少了75%以上,许多鳗农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在我国鳗鱼的主产地——顺德,有不少鳗农由于亏损严重,纷纷告别鳗鱼养殖业。而广东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台山,今年投放新苗养殖的面积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欧州鳗鱼的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为小瓜虫寄生在欧州鳗的皮肤及鳃上,患病鳗鱼的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白色小点,成熟的虫体较大肉眼可见,受感染的病鳗同时伴有大量的粘液及表皮脱落糜烂,病鳗体色发黑,其致死的主要机理是:(1)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进而影响到鳗鱼的呼吸。(2)寄生后引起鳗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和体液的流失、造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傅小区 《科学养鱼》1996,(11):27-28
浅谈养鳗池水中的氮鳗池池水中氮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饲料残饵和鳗鱼的排泄物,由于鳗鱼饲料的高蛋白性(大于45%)及投饵量大(14亩左右的池日投饵量达200多公斤),一般养鳗池水中的氮较养殖其他鱼类的含量要高得多,水质常受其污染。养鳗就是“养水”,“养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