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产配合颗料饲料推广应用以来,我省水产养殖单产大幅度提高,为渔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之而来的是养殖鱼类排泄物大幅度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鱼类病害大面积暴发,给渔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水产养殖污染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推广节能减排技  相似文献   

2.
技术交流     
<正>养殖鳘鱼水质易变坏如何处理?鳘鱼生长速度快,养殖一年半就能长到10斤以上,而且它的鱼鳔可制成鱼胶药用价值高,因此养殖经济效益高。然而鳘鱼对养殖水体环境要求较高,水质若变差易发生病害,以冰鲜鱼为主要投喂的养殖方式更加剧了水质恶坏的程度。作为鳘鱼主养地——闸坡的养殖户梁池芬通过混养黑鲷改善鳘鱼养殖水体环境。60m~2大的网箱,在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学的方法对池塘水质污染进行监测,研究其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对浏阳市沙市镇肉食水产站池塘养鱼基地的生物学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的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力的提高。采用生物的方法来控制水质污染,提高养殖水体的渔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在集约化的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自身污染非常严重,同时由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的无序排放,近海赤潮的频繁暴发,使养殖水域的内外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这也成为疾病频繁暴发、流行的直接诱因,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能否改善水质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一般所采用的理化方法控制水质,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鲟鱼养殖过程中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而导致的水质恶化、病害增多、死亡率上升、渔药投入加大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养殖池塘中水生植物与鲟鱼的生态养殖模式,试验通过在鲟鱼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一定量的水葫芦、浮萍两种水生植物,研究其对水质指标、鲟鱼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池塘种植水生植物有利于水体溶氧量的提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转化NH3-N、NO2-N的能力,在有效改善水质环境的同时促进了鲟鱼的健康生长,水葫芦和浮萍对结果影响差异不大,水葫芦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7.
在蓄水式池塘的水产养殖中,因长时间养殖而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继而影响养殖产量和质量。长期以来,为了改善水质,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水产品养殖产量,人们使用生物修复技术来降解水体中有机物,降低疾病发生率,改善养殖环境,从而达到“养水”的目的。生物修复菌剂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常用品,  相似文献   

8.
骆马湖作为过水性湖泊,湖区优良的水质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发展网箱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长期以来,湖区网箱养殖一直以固定式网箱为主,布局不够合理,且养殖品种多为吃食性鱼类,不仅加快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而且影响了沿湖景观.为充分利用湖区渔业资源,规范养殖管理,促进网箱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托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我们在2009年试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全湖进行无框架漂浮式网箱生态养殖鳙鱼技术推广,实现了网箱养殖的生态化、景观化养殖,促进了湖区水质的改善和渔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9.
河僭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围绕改善池塘水体水质条件,创造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性的养殖环境,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关键。具体在养殖生产中,须要重点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养殖水体变化对鱼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的优劣对鱼类生存、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掌握和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特点以及水质与鱼类生长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控制水质变化,保持优良的水质,为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水体环境。做到健康养殖,减少病害,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1养殖水体环境主要构成鱼类养殖水体不仅有适宜鱼类生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还有对鱼类生活有害的生化物质。判断养殖水体优劣的主要几项指标包括:水温、溶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预防水质突变和鱼病爆发,提高水产品质量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按照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养殖水体水质微生物改良剂,用于改善池塘底质和水质;另一类为养殖动物体内微生态改良剂,主要用于改善养殖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养殖水体调控等方面微生态制剂的作用逐渐被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也  相似文献   

13.
正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与外塘养殖相比,因养殖环境封闭、水体较小、养殖密度高,与外塘养殖相比具有不同的水质变化特点,因此,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调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笔者结合唐山市丰南区近两年温棚对虾养殖实际情况,针对温棚对虾养殖中水质调控总结如下。1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变化的主要特点养殖水体环境相对稳定。一方面养殖水体温差减少,避免了养殖前期虾苗冻伤情况,养殖期为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养殖水体的水质恶化.致使有害菌大量繁殖。在生产上,微生物水质改良剂被广州泛用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但目前该类产品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行科技创新.其中固定化技术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热点内容。本文结合近年研究成果和我们的研发实践,围绕制备方法及其选择、包埋法的技术要点、性能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水产养殖单位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水质污染严重,鱼类的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善水质,生产上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换水。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残存饲料、鱼类的粪便及其他有机物,同时,还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锦鲤作为观赏鱼之王,在北京的养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地区,水资源也逐渐成为了锦鲤养殖发展的瓶颈。为了研究光合细菌在  相似文献   

16.
几种有益微生物及其对水质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已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微生物制剂是由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状况,能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制成。  相似文献   

17.
乐瑞源 《中国水产》2011,(10):64-65
网箱养鱼由于产量高、投饲量大,鱼类排出的代谢物也多,养殖一段时间后,网箱下面的沉积物多,周围水体水质严重恶化,导致网箱养殖区域在养殖几年后,网箱鱼类应激反应剧烈、鱼病增多,甚至污染严重不能养鱼。  相似文献   

18.
<正>微生物载体是为选定的微生物提供更多可依附的生态位,限制或定位在一定的区域内,使其高度密集和维持生物活性,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近年来,对虾养殖环境恶化严重,养殖产量大幅下降,抗生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更加剧了环境问题。而利用微生物载体培养有益菌,调节水体微生态平衡、改善水质、防治病害等生态防控理念已逐步获得认可。有益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方式基本分为3种:直接泼洒到养殖水体中、以药饵形式拌料投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养殖60 d后,也即到了养殖后期,在做好水质调控的同时,重点是改良虾池底质环境。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再知道底质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病原通过池底的有机污染物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因此,养水先改底。  相似文献   

20.
球形红假单胞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娣  郭玲琼 《水利渔业》2006,26(4):60-61,68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降低COD,促进水体氮循环,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按水体体积计算,红假单胞菌密度109/mL的菌液合理施用量为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