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4种草莓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拮抗菌株G3-23、J3-20、G3-2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6-1、J1-4、G2-12、G3-k2和J1-1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3-20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G3-17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3-23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由P. concavum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该菌株能在离体草莓叶片上成功定殖,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2.
根际促生菌对设施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升 《北方园艺》2019,(24):62-67
以"小玲"西瓜(Citrullus lanatus)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7种(固氮抗盐菌、世明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不同的根际促生菌对西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根际促生菌在西瓜上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T1处理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促进植株对磷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西瓜产量,增产23.47%;T2处理能显著促进植株叶片生长,促进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吸收;T3处理能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西瓜风味改善西瓜品质;T4、T5、T6、T7处理能促进植株生长,T4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绿素总含量,比CK高31.87%,T7处理能促进植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辣妹子和新羊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用根际促生菌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P1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2个品种辣椒植株株高、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均显著高于其它4个菌株处理,并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油豆角腐皮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和温室防效测定方法,从发病油豆角根际(围)土壤中筛选拮抗能力强的芽胞杆菌菌株,以期获得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生防资源。结果表明:该试验筛选到一株拮抗芽胞杆菌WJ-126,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该菌株对油豆角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0.92%。  相似文献   

5.
葡萄霜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获得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葡萄霜霉病菌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从染病葡萄植株健康叶片中分离内生菌,采用离体叶片防效试验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健康叶片中共分离得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编号为CS5的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佳,7 d后对葡萄离体叶片霜霉病防治效果达96.23%,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佳发酵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 H值为6.0。【结论】经鉴定,拮抗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更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由嗜果刀孢菌(Wilsonomyces carpophilus)引起的穿孔病对野杏、野生樱桃李、栽培杏和桃的叶片、果实造成了严重危害。对嗜果刀孢菌的室内药剂筛选及拮抗菌的种类鉴定可有效防治野杏真菌性穿孔病。【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嗜果刀孢菌的室内毒力;同时从野杏叶片上分离出1株拮抗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开展拮抗菌株的鉴定。【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对嗜果刀孢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75%百菌清抑制效果较差,有效中浓度(ρ,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918.8 mg·L-1;27%戊唑·噻霉酮对分生孢子萌发毒力较强,EC50为0.060 5 mg·L-1,75%百菌清对分生孢子萌发毒力较弱,EC50为1103.0 mg·L-1;拮抗菌株XHG-1-3m2对嗜果刀孢菌抑制率为88....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苹果不同部位内生真菌中筛选具有促生潜力的菌株,为开发苹果益生真菌储备菌种资源,为探究苹果内生真菌与宿主互利共生关系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内生真菌,基于ITS序列鉴定到属种;筛选、比较菌株产IAA、铁载体等促生能力;回接潜力菌株于苹果组培苗,50 d后观察组培苗生长情况。【结果】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1株鉴定为29种。促生潜力筛选后,选取IAA含量高、兼具促生功能多的5株菌(LG06、PG06、LG12、LY09、PJ09)回接苹果组培苗。结果表明其中4株内生真菌对苹果组培苗的促生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菌株PG06的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总氮含量增高最多(p<0.05),依次增加了61.17%、44.08%、42.56%。【结论】苹果内生真菌PG06、LG12、LG06、LY09对苹果组培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可进一步探索田间试验。研究为苹果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周波  代金霞 《北方园艺》2017,(21):122-129
以柠条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CAS(铬天青S)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产铁载体功能的根际促生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测定菌株解磷、固氮、产IAA(吲哚乙酸)和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等促生活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验证菌株Fe11对柠条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4株产铁载体根际促生菌,其中6株菌具备较强的产铁载体能力。所有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源性与假单胞菌达到99%~100%,假单胞菌属细菌是柠条根际产铁载体的优势菌群。多数菌株兼具2种以上促生活性,菌株Fe9、Fe11和Fe13表现出多种促生潜能。回接试验证实,接种菌株Fe11使柠条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数、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长17.25%、6.68%、17.75%、42.51%和20.67%,表明菌株Fell对柠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鉴定对梨树腐烂病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梨树腐烂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菌。【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和确定拮抗菌株的种属。利用离体梨树枝条鉴定拮抗内生真菌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强烈拮抗活性的菌株JK2,抑制率超过95%。JK2上清液对梨树腐烂病菌同样具有抑制活性。经鉴定,菌株JK2为青霉属产紫青霉。离体梨树枝条鉴定结果显示,JK2对梨树腐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JK2,该菌株是一株新的梨树腐烂病生防菌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有显著拮抗性的产芽胞细菌,利用番茄果实检测拮抗菌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ESI-MS检测拮抗菌发酵上清液粗提取物中主要抑菌物质并利用PCR检测合成抑菌物质的相关基因,通过菌体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及gyrB分析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拮抗菌fqhm-13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和78.1%。fqhm-13发酵上清液粗提取物中主要抑菌物质为脂肽抗生素C14 ~ C16的surfactin A和C15 ~ C17的iturin A。fqhm-13基因组中含有脂肽抗生素合成基因ituC、ituD、fenD和srfAB。fqhm-13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研究为利用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对马铃薯枯萎病菌具有优良拮抗效果,并对马铃薯植株具有促生作用的双重功能生防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方法测定分离筛选得到的菌株L19发酵产物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利用PCR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其脂肽类抗生素和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和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研究了其对马铃薯植株的促生作用以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拮抗试验共分离得到25株生防菌株,其中菌株L19可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经形态学及gyrB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光学显微观察发现,L19发酵液致使马铃薯枯萎病菌菌丝扭曲、黏连、膨大和泡状化等畸形,菌丝丧失穿透力,并且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增加,其孢子萌发率降低。L19含有sfp、ituA、fenB、bacD、mycB等脂肽合成基因;可产生12种挥发性化合物,芳香族含量所占比例为47.42%,其次为醇类和酮类,其中2–乙基甲苯为主要挥发性物质,占比20.91%;具有产生纤维素酶的能力。盆栽试验表明,不同浓度L19发酵液可增加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指数,其中5×10  相似文献   

13.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M1’)对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带药平板培养以及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烟管菌‘M1’及其发酵液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植株的促生作用。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1’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的生长,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发现‘M1’菌丝可以穿插、缠绕灰葡萄孢菌丝,使灰葡萄孢菌丝出现膨大、扭曲、萎缩等现象,有明显的重寄生作用。拮抗试验表明,菌株‘M1’发酵液(Bj.adusta fermentation broth)对灰葡萄孢的抑制率为47.90%,与化学农药腐霉利(Procymidone)效果相当。盆栽试验表明,与只接种灰葡萄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相比,施用‘M1’发酵液使番茄灰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为55.2%;番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9.57%、136.15%和534.13%;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分别下降了19.98%和51.10%,减轻了病菌对植株的损害;番茄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也分别显著增加了63.92%、38.04%、87.08%和35.02%,‘M1’发酵液促生效果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烟管菌‘M1’及其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其发酵液不仅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还对番茄植株具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马铃薯真菌病害发生严重、多种病害混合发生、缺乏安全有效防治方法的问题,对前期筛选出的高效拮抗 菌株BA-26 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其胞外代谢产物的稳定性,明确防病促生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 16S rDNA 序列分析,BA-26 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8 种马铃薯病原真菌均表现出 较强的拮抗作用,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 的抑菌率大于80%;胞外代谢产物经100 ℃处理30 min、紫外照射8 h、pH 2~10 酸碱处理、蛋白酶处理1 h 后,相对抑菌 率均维持在80% 以上;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A-26 滤液对茄病镰刀菌的抑制率为91.3%;盆栽试验中,每盆施用 20 mL 浓度为4.0×109 cfu · mL-1 的BA-26 发酵液使马铃薯根长、须根数、株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2.07%、 111.94%、48.0%、19.6%。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 对马铃薯真菌病害抑菌谱宽,胞外代谢产物稳定性强,有较强的防病 促生作用,具有开发为马铃薯专用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hj1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hj1的抑菌活性,利用PCR扩增其抗生素合成基因,应用盆栽试验检测其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j1可拮抗西瓜枯萎病菌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确定其含有bam与fenB基因,分别为杆菌抗霉素(Bacillomycin)与环状脂肽(Fengycin)的相关合成基因。含菌株hj1的新型生物有机肥(BOF)对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发病率仅为16.8%,病情指数下降到0.9,防治效果达到83.2%;促生效果同样明显,植株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高。施用新型生物有机肥还提高了细菌(芽孢杆菌)与放线菌等有益菌的含量,降低了真菌(尖孢镰刀菌)的含量。表明施用含有菌株hj1的新型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并促进西瓜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9株细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筛选,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所筛选的拮抗菌,研究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效,以期得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敦煌地区盐碱地土壤中共分离出19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A7-3-14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22%,菌株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8.14,防治效果达到69.77%。表明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A7-3-14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获得对果树真菌病害[苹果轮纹病(Botryospuaeria dothidea)、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alternaria)、葡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和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果树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材料菌株。【方法】从不同植物上分离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落生长速率法及叶盘法等试验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gyr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发酵液对温度、pH值的敏感度分析拮抗物质的稳定性;通过测定拮抗菌发酵液对菌丝的影响,初步分析其拮抗机制。【结果】从不同植物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58株细菌,其中编号为YTB1407的细菌菌株对上述5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且该菌株发酵液的拮抗活性在温度为20~100℃、pH为2.0~10.0,比较稳定。经该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畸形。【结论】该拮抗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温度和pH值对该菌株拮抗物质活性影响不大;该拮抗菌株可以通过影响病原菌菌丝正常生长发挥其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2株桃树根际细菌Alcaligenes faecalis对根癌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拮抗根癌病的生防细菌,为根癌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测定桃树根际、茎和土壤中细菌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拮抗活性;以向日葵和番茄为感病植物,测定拮抗菌的防病效果;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明确高效生防菌的分类地位。【结果】利用平板拮抗法从125株桃根际细菌中,筛选出2株可在YEB培养基平板上产生抑菌圈的拮抗菌株51-A和51-B和5株没有抑菌圈但长势良好的菌株。将浓度为106cfu·m L-1的待测菌的菌悬液和A.tumefaciens菌悬液以10∶1的比例混和接种向日葵7 d后,菌株51-A和51-B可显著抑制根癌瘤的形成,防效分别为98.0%和97.0%;提前接种拮抗菌菌悬液,第2天接种病原菌菌悬液,可明显抑制番茄根癌瘤的形成,防效分别为91.9%和86.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51-A和51-B归为粪产碱菌A.faecalis。【结论】粪产碱菌A.faecalis 51-A和51-B对A.tumefaciens引起的根癌病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可用于根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从健康番茄植株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WXCDD5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丝生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滤液可以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4.29%和94.0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番茄叶霉病,防效分别为66.23%和69.45%;拮抗试验显示,该菌株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53.04%~94.59%;促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用浓度为10~6 cfu·mL~(-1)的菌液浸种处理,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80.0%和62.57%。用菌液(10~7 cfu·mL~(-1))灌根处理的番茄幼苗,其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用菌液(10~7 cfu·mL~(-1))浸泡番茄果实可防止腐烂且对果实营养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